徐州汉画像石中的树木图纹综论
汉代画像石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 :2002-03-26 作者简介 :刘太祥 (1959- ) ,男 ,汉族 ,副编审《, 南都学坛》副主编 ,主要从事汉文化和编辑史研究 。
2002 年第 3 期 刘太祥 :汉代画像石研究综述 · 9 ·
“我以为除了古人的遗物以外 ,再没有一种史料比 绘画雕 刻 更 能 反 映 出 历 史 上 的 社 会 之 具 体 的 形 象 。”他认为汉代石刻画像“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 的汉 代 史”,“当 然 是 一 种 最 具 体 、最 真 确 的 史 料”[30] 。应用画像石资料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研究 汉代历史的著作主要有岳庆平 、尚峥的《中国秦汉 艺术史》[31] ,岳庆平的《中国秦汉习俗史》[32] ,孙机 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33] ,刘敦桢的《中国古 代建筑史》[34] ,夏亨廉 、林正同的《汉代农业画像砖 石》[35] ,王克芬的《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36] ,刘秉 果的《中国古代体育史话》[37] ,大村西崖的《支那美 术史雕塑篇》[38] ,王子云的《中国雕塑艺术史》[39] 等 。然而 ,对汉代画像石研究情况介绍的论著却为 数不多 ,主要有深圳博物馆的《中国汉代画像石画 像砖 文 献 目 录》[40] , 沈 颂 今 的《汉 画 像 石 研 究 概 述》[41] ,李发林的《山东汉画像石概述》[42] ,周到的 《河南汉画像石考古四十年概况》[43] ,李陈广 、金康 的《南阳汉画像石研究述评》[44] ,杨爱国的《山东汉 画像石研究的历史回顾》[45] ,武利华的《徐州汉画 像石研究综述》[46] ,吴曾德 、闪修山 、肖湄燕的《汉 代画像石的发现与研究》[47] , 周到 、王晓的《汉画 ———河南汉代画像研究》[48] 等 。大多是地域性汉 画像石研究情况介绍 ,即使是全国性的汉画像石研 究情况介绍也比较简略不详 。本文试图对汉代画 像石的分区 、分期和分类 ,艺术特色 ,天文学 ,舞乐 百戏 ,民风民俗 ,政治经济 ,思想观念 ,建筑学等方 面的研究情况作一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综合论述 。
英语写作_Exploration of wood figurines for accessory burial of Wooden Western Han
英语作文一、硕士论文摘要扬州汉墓初探建国以来,扬州地区发现的汉墓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分布范围较广。
本文以前人对扬州汉墓分类和分期的基础上,将扬州汉墓分为六期,即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新莽时期,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
本文以分期为主线,首先分析扬州地区汉墓的墓葬形制及其成因,其次总结出墓葬形制演变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
扬州地区汉墓在东汉早期逐步完成了由西汉竖穴式木椁墓向宅第化的砖室墓转变的变革,即具体经历了封闭式木椁墓—开放式木椁墓——宅第化砖室墓的发展过程。
随葬品研究方面,本文分陶瓷器、漆木器、铜器、玉石器等分别进行了分析。
各期的陶器组合不同,陶礼器组合由基本组合向部分器类、再向逐渐消失演变;陶模型明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
漆器均出土于木椁墓中,其种类、数量以及加工工艺和墓葬规模、墓主等级具有一定关系。
铜器以铜镜、带钩等日用器最普遍。
随葬玉器的多寡及精美程度也与墓主身份有密切关系。
A large number of Han Dynasty tombs with various types have been founded and unearthed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which spread all over Yangzhou region. This thesis divided all of Han Dynasty tombs inYangzhou region to five phases.The first phase was the early period of Western Han Dynasty,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as the second phase ,the third phase was the late period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forth phase was Wang Mang period.The successive stage was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the lastphase was the middle and the late perio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According to the division of stage above,this paper had made an analysis to the form and its reason of Han Dynasty tombs inYangzhou region firstly.And the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mbs in different phases.There was a transition with outer wooden coffin,frome closing style to opening style to similar living house form.The author also analysis funeral objeets of different types,such as pottery and poreelain remain,laequered and wooden remain,bronze remain,stone and jade remain.The pottery combination of each stage was different.For example,the Pottery ritual assemblage was comPlete in the early Period.As time goes by,some kinds of Pottery ritual objects disappeared,and all of the pottery ritual combination disappeared at equered wood一ware was only unearthed in those tombs with outer wooden coffin.The quantity,types and manufacure technology in lacquered wood一ware were found to ha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unerary seale and soeial estate of the dead.In terms of burial bronzes,bronze mirror and belt hook were most popular.二、阶段性论文摘要扬州西汉墓陪葬木俑初探张学涛(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扬州作为西汉诸侯王国的都城所在地,有较多木椁墓中陪葬木俑。
从汉画像石刻看银杏树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林 业从汉画像石刻看银杏树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陈永清 井浩然在江苏北部的邳睢地区和山东南部的临沂、枣庄地区,银杏树有着悠久的栽植历史。
在这些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刻中有着生动的反映。
1986年6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徐州汉画像石》一书,收录了汉画像石270余幅。
其中表现树木的只有22幅,在这22幅中,表现银杏树的多达16幅。
其中,邳州出土8幅,睢宁出土6幅。
(古时候,睢宁也属邳州,古邳镇就是代表)。
邳州出土的汉画像石刻,反映银杏内容的有占城果园的炮山、白山三座汉画像石墓、八义集的过满山、燕子埠尤村、戴庄的李圩、杨庄等地汉画像石刻墓,睢宁的张圩、双沟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刻也有表现银杏树内容的。
另外,鲁南的临沂地区、枣庄地区也都有较多表现银杏树的汉画像石刻出土。
这些汉画像石刻中的银杏树,大都刻画在院内亭旁,并都是两株银杏树干缠绕共生。
有的树上有小鸟在叫,老鸟围银杏树盘旋飞翔;有的树上刻鸟多达10只,如邳县炮山、睢宁张圩出土的汉画石刻中即是。
有的银杏树上拴一马,侍立者一旁,宾主饮宴、乐人弹琴、舞女在舞。
有的银杏树旁一男一女在亭内交谈。
亭外银杏树毕真生动,叶似鸭掌,重重叠叠。
显得枝叶茂盛,生机勃勃。
按当时情况来说,汉画像石刻的内容大都是用来炫耀墓主人生前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占有的财产的,也有刻画历史传说故事和鬼神迷信反映人的精神思想的。
但它们都是反映现世,而不是反映来世的。
然而,在上述地区出土的画像石刻中反映这么多的银杏树,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到底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呢?一这些汉画像石刻说明银杏树在邳州鲁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且是受人们崇拜的。
邳州地区位于海岱区的沂水、泗水流域,是东夷部族活动区域。
东夷部族崇拜植物和树木,从新石器时代的大墩子、刘林遗址中出土的彩陶装饰画中可以得到证明。
银杏树是东夷部崇拜物之一,这些汉画像石刻就是证明。
远古的部族中对大自然与自然力的崇拜,围绕着与自己的生存密切相关的事情,在长期生活中形成自己的宗教习俗的反映,这些宗教习俗在东方的大地上滋生,很多又悄悄地在东方的大地上消亡。
汉代墓门画像石设计理念探析
戟 门 吏 。 块 门 扉 石 的 图 像 内 容 相 同 , 是 下 部 配 置 铺 首 两 都
衔 环 图 , 部 配 置双 阙厅 堂 图 。从 全部 画像 内容 来看 , 上 双 阙厅 堂 图 无 疑 是 最 主 要 的 画 像 ,高 耸 的 两 层 屋 顶 双 阙 之
舞 、 博 和 墓 主 车 马 出行 等 图 像 ; 一 类 是 描 绘 西 王 母 昆 六 另 仑 山 仙 界 的 图像 。 次 , 像 的 雕 刻 技 法 一 般 是 阴 线 刻 。 其 画 另 外 , 像 的配 置还 没有形 成汉 域像 石墓 本身 特有 的规律 。 画
墓地 的 象征 , 壁 纹 与玉 璧 图 像一 样 。 着 防止 墓 主尸 体 穿 起 腐败 、 着 墓 主灵 魂 的作 用 。 附
与 唐河 县 石 灰 窑 村墓 和南 阳赵 寨 砖 瓦 厂 墓 相 比 , 时
画 像 始 于 西 汉 中期 , 盛 于 东 汉 , 到 了 六 朝 时 期 。 兴 而
更 加 规律 化 的 配置 。
发 掘 的 河 南 省 唐 河 县 石 灰 窑 村 墓 画 像 石 [ 画 像 集 中 配 。 置 在 墓 门 石 上 , 计 有 5 , 中 东 室 的 左 右 门 扉 石 、 额 共 幅 其 门 石 正 面 各 刻 一 幅 画 像 , 门 柱 刻 两 幅 画 像 。 额 石 画 像 为 东 门
二 、 莽 时期 和 东汉 时期 的 墓 门 画像 ( 熟期 ) 新 成 汉 画 像 石 墓 从 新 莽 时 期 到 东 汉 初 期 开 始 ,迎 来 了 自
间 , 一 座 庑 殿 厅 堂 , 堂 内 一 冠 服 人 物 正 襟 危 坐 , 有 是 厅 旁
站 立 的 侍 者 , 阙 外 侧 各 有 一 株 桃 形 树 冠 的树 木 。 双 同样 .在 l 7 年 发 掘 的 河 南 省 南 阳 市 赵 寨 砖 瓦 厂 画 96 像 石 墓 _ 中 也 可 以 看 到 . 像 完 全 集 中 配 置 在 墓 门 石 的 2 ] 画 正 面 . 门 共 有 四 个 门 道 , 五 块 门 柱 石 和 八 扇 门 扉 石 组 墓 由
论汉画像石的地域分布及特征
论汉画像石的地域分布及特征作者:朱存明来源:《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两汉时期汉画像石分布相当广泛,覆盖面积占大半个中国。
根据学术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根据近年的考古发现,从区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从类型特性出发,可以把汉画像艺术的产生与存在分为五个主要区域,进而可以发现不同区域汉画像石出现的地域与文化意义、汉画像石不同区域之间可能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汉画像石;区域;艺术;特性中图分类号:K87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54(2013)01-14-09两汉时期汉画像石分布相当广泛,覆盖面积占大半个中国。
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中心,东起胶东半岛,西到甘肃、四川一线,北自陕西的榆林、北京、辽宁的辽阳,南至浙江的海宁,云南的昭通一线。
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和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超过200座”。
{1}“河南50余座(南阳占44座),山东40余座,江苏30余座,陕西10余座,山西近10座”。
{2}安徽、湖北、浙江、北京、天津、甘肃、云南、贵州也出土一定数量的汉代画像石墓或画像石刻。
四川、重庆以出土崖墓、汉阙、石棺、石函画像为主。
随着近年来汉墓的不断发现与汉画像石的出土,全国汉画像石总数在一万五千块左右。
汉画像石在某些时期流行某些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不同区域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又独具一定的地方特色。
为了更好地研究它,考古学家按其分布的密集程度,把汉画像石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
信立祥在《汉画像石综合研究》一书中,把汉画像石的分布划为五大区域:第一分布区是由山东省全境、江苏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和河北省东南部组成的广大区域,其范围以山东省西南部和江苏省西北部的徐州市为中心,东起海滨、西至河南省的安阳和永城一线,北自山东半岛的北端、南达江苏省的扬州,汉画像石的发现地点已达200余处……。
这个地域所发现的汉画像石数量占全国汉画像石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浅析汉画像中的树木图像
浅析汉画像中的树木图像
吴迎迎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上旬刊)》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 汉画像亦称"汉画",包括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漆画、玉饰、铜镜纹饰等图像资料[1].其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分布区域广泛.在一些汉画像石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以树木图形为主体的对象,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寓意.树木图像作为汉文化的图像象征,反映了汉代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精神信仰,对揭示汉民族生存生产方式和探究传统文化有着深刻意义.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吴迎迎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徐州汉画像石中的树木图纹综论 [J], 张学涛
2.浅析汉画像历史人物图像中的儒家思想 [J], 巩家楠
3.汉画像石中的扁鹊图像研究\r——从图像学角度浅析 [J], 向智琴
4.汉画像石中的扁鹊图像研究--从图像学角度浅析 [J], 向智琴;
5.四川汉画像砖中树木图像研究 [J], 张学涛;王健;秦丽荣;曹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分析能力类问题的实战分析和答题思路[1]
第二节综合分析能力类问题的实战分析和答题思路一、概述所谓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成一个整体加以考查,从内在的相互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特征。
综合是一个从感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的过程,目的是取同舍异概括为一般。
所谓分析,是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和要素,分别抽取其个别属性加以考查,从而把握事物的内部结构,确定事物的不同特征,分析的目的是得出抽象性规定。
所谓综合分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把事物视为多层次、多方面、多阶段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对各部分和各要素进行周密的分析,把有内在联系的要素归结起来,从整体上真正认识客观事物。
综合分析强调对客体本身内部规律的发现,无论事物、事件还是某种学说或思想,当它成为对象时都被视为“有形”的客体,就可以被划分、被解释,这种解释是由外而内逐渐深入的过程。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通过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判断考生思维是否敏锐、严密,能否系统、全面、准确地分析事物,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善于解决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化,公务员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事物,必须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问题的症结,较好地完成工作。
因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各地的面试中往往是必考题,而且所占权重往往是最高的。
二、测试内容综合分析能力的测试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事物能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
对于公务员来说,每天面对的事物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处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的,是在整个行业的背景中产生的,不能就事论事。
2.对事物能从微观方面考虑其各个组成成分。
事物的产生不是突然的,总是在不断堆积中由各个要素来组成的,不分析这些要素,就无法对整体有充分的认识。
3.能注意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组合。
组成事物的特别要素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这些内在的联系构成了整体的特性。
4.能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
两汉画像石题材内容综述
图、 集 图 、 当 垆 ” 、 林 图 、 园 图 、 兽 图 、 市 “ 图 桐 庄 斗
戏 虎 图 、 象 图、 驯 马厩 图 、 赂 图 、 马 图 、 士 驯 馈 饲 力
兔 、 、 猪、 鹿 野 鸟等 。汉 画像 石 中 还有 投 石 击 鸟 的 画像 。 汉 人 以孝治 天下 , 选官 制度 中有 举孝 廉一 项 ,
进见图、 县令 及 僚 属 图 、 辰仪式 、 寿 问路 图 、 守 出 太
汉 画像石 中大量 生动 形象 的烹 饪 、 厨 图 , 庖 反
映 了汉代 丰 富多样 的饮食 生活 。从 食 品的构 成上 看, 主食 主 要 是 五谷 杂 粮 , 肉食 很 丰 富 , 猪 、 、 有 牛 羊 、 、 、 、 鳖 等 , 果 蔬 菜 也 比较 齐 全 。 这 鸡 鸭 鹅 鱼 瓜 些烹 饪 、 庖厨 图反 映 出汉代 人 的饮 食在 原料 加工 、
饮 食模 式 、 烹饪技 术 等 方 面 已经 具 有 中 国传 统 饮 食 文化 的特 色 。
从 汉 画像石 的狩猎 、 田猎 图来 看 , 猎者使 用 狩
猎 犬 , 具 有弩 弓 、 、 工 刀 棒等 , 狩猎 的对 象有 羊 、 、 虎
弈 图 、 马 图 、 主受 祭 画像 、 洗 祀 僧侣 骑象 图 、 人 骆 胡
生 活情 况 , 别是 汉代 的 交通 工具 提 供 了很 有 价 特 值 的参考 。 反映 社会 风俗 的画像 则有 民 间歌舞祭 祀 场 面 和性 交场 面等 。墓 葬 中出现性 交场 面 的画像 石可 能反 映 了汉代人 的生 殖 崇拜 思 想 , 现 了人 们 希 表
望后 世子孙 繁盛 的思想 。
汉画像石中树图像及其象征意义探析
汉画像石中树图像及其象征意义探析作者:杨赫杨孝军来源:《文物世界》 2016年第3期杨赫杨孝军摘要:通过考古已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发现其中有诸多树的图像,树作为象征符号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寓意,本文结合文献以及《太平经》中“人有命树”的观念,揭示了汉代关于精神世界与冥世的观念,探讨了汉代人的宗教思想和生死观以及墓葬作为死后的黄泉世界营造“理想家园”等观点。
关键词:汉画像石树人有命树生死观在考古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除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车马出行、宴饮百戏诸方面的内容之外,还往往刻画各类不同的树木图案。
例如在徐州西汉早期墓葬中就出土了一对刻有长青树的汉画像石墓门[1],墓门高1.67米、厚0.13米,石门朝向竖穴的一面均刻有图案,左右门均用粗线条刻长青树,树上各立一鸟,树下各系两璧,且原始粗犷为阴线刻纹,该汉画像石墓门现已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中展出。
汉画像中“树”的图像主要有“长青树”、“三株树”、“枣树”、“扶桑(桑树)”和“木连理”等等,这类题材不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一般都处于非常显要的位置,汉代人选中这类题材,在当时被赋予各种各样的寓意,究其原因一定有其深刻的文化社会背景。
因此,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得出更全面正确的解释,从而也为汉画像中隐寓的诸如汉代人的修道积德等以及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汉代树的图像及意义汉画像中树图像就目前所见出土的画像石内容来看,约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长青树。
长青树又名甘木或不死树,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树,人食之可得长生。
《山海经·大荒南经》:晋郭璞注:“甘木即不死树,食之不老。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老。
”长青树也是传说中长生树,可使人长生不死,亦可使死者复活。
生于西方昆仑,即西王母所居处。
徐州韩山西汉墓出土墓门《长青树》(图一)、铜山县王山散存的《龙凤图》(图二)均有长青树的画像。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概论
在汉朝疆域辽阔的版图上,画像石在全国分布广泛,按现今的行政区划,东起连云港海滨,西到甘肃、四川一线,北至长城边塞的陕西榆林,南到浙江的海宁、云南的昭通。
在如此广袤的分布范围内,形成了鲁南—苏北、豫南—鄂北、陕北—晋西、巴蜀—滇北四个集中分布区。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
徐州古称彭城,汉武帝时期置徐州刺史部,东汉末年徐州刺史部治所由郯迁往下邳,曹魏时期,徐州刺史部的治所在彭城,从此徐州与彭城名称互通。
今天所说的徐州汉画像石,大都限定在当今行政区划徐州的范围内,包括了徐州周边的萧县、淮北、宿迁、宿州等地。
两汉时期,这一地区经济富庶、文化繁荣。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使人口的大量增加,东汉之时,彭城国八县人口已有五十万,其中彭城一县就有人口二十万。
这是清代以前徐州人口的最高纪录,史称“地小人众”(《史记·货殖列传》)。
汉代徐州的冶铁业也十分发达。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全国设冶48处,今徐州□ 徐 汉徐州汉画像石艺术概论·传世经典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 C ALLIGRAPHY .总第 期2023 10168[汉]麒麟图 拓本境内就有彭城、沛、下邳三处铁官。
徐州为鲁南丘陵的南缘,盛产石灰岩青石,为营造画像石墓提供了石料来源。
因此,众多汉画像石祠堂、墓葬,便在徐州一带盛行起来。
汉画像石是汉代陵墓上的建筑装饰,分为地面陵园和地下墓室两个部分。
东汉时期,随着“上陵礼”的确立,陵墓建筑基本形成固定的格式,陵墓的地面部分由神道列兽、石阙、祠堂、墓垣组成,陵墓的地下部分就是“寿藏”,即地下墓室。
徐州地区的画像石,包含了汉代陵墓地面和地下两个部分建筑的全部内容,最早记载见于《水经注》,之后的府志、县志及文人笔记、汉画像石著录也有记录。
由于时代久远,作为地面部分的汉代神道已经不可能完整地保留下来。
但是陵墓神道两侧列置的石兽还是不断的发现。
1996年徐州博物馆在邳州占城发现一件大型石雕辟邪;2004年,徐州博物馆征集到一件石虎;2010年,徐州博物馆又征集两件有翼石兽。
从画像石和画像砖看汉代升仙信仰的发展
文/熊纪涛
炎帝升仙图(现藏徐州汉画馆)(文中提到,第 六段介绍文字较多)
汉画像是丧葬风俗和礼节仪式等场 境的伴生事象。升仙信仰在两汉时期成 为画像砖石墓葬里风靡一时的思想风尚, 它是人类长期以来孜孜寻求精神寄托的 必然产物,其潜在动力是人类的长生愿 望,长生不碍退而求其次,即重生思想是 升仙信仰的衍化和替代。因此,升仙信仰 的流行是人类多重选择交织的结果,对 汉画像墓的墓主及其亲眷有着祈祝和福 荫等意义。
性、直觉顿悟性等审美特点。 综上所述,”和”思想使中国的智慧
超越了最初诗性智慧所具有的审美性, 在世界观、个人修养、治国方针、艺术文 化等各个领域塑造了中国式的审美特质。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它是知与情,亦 即信仰、情感与认识的融合统一体。实际 上,它仍是一种体用不二、灵肉合一,既 具有理性内容又保持感性形式的审美境 界。”㈣
四、升仙信仰是多重需要的选择交织 渴盼升仙是多元信仰混融的衍生形
态。渴盼升仙是产生得比较晚近的事象, 是灵魂不灭、生命不朽和祈求长生多元 心理混合交织置换变异的结果,包括灵 魂升仙和躯体升仙等内容。最突出的是, 道教提倡的羽化升仙,认为修炼道行达 到境界后.身体上、手臂上可以长出羽 毛,体重愈来愈轻,渐渐飞升脱尘而入仙 界。自然,灵魂随身体也一同升仙。此类 图式以羽人、飞廉等有翼形象为多,汉画 像砖石上比比皆是。
注释: [1”5】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 【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 999.314页 [2】[13]【14】梁一儒、户晓辉、宫承波. 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 出版社,2002.35页、76页、63页 【3】袁济喜和:审美理想之维【M】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4】方同义.中国智慧的精神【M].人民 出版社,2004.106页
走遍中国解说词之汉化石像
第二集:汉画像石之谜这里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已经发掘的五百多座汉墓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画像石刻。
这里是中国第一个被命名的书画之乡。
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汉代画像石刻呢?书画风气之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请收看“走遍中国”——《汉画像石之谜》。
这里是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西面五公里的灵山。
2006年8月,萧县博物馆会同安徽省考古所对这里的一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而就在不久前,这座古墓险些被盗墓贼盗掘,幸亏被当地农民及时发现,萧县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很快赶到了现场。
萧县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盗洞的周围发现了散落着的铁锹、水桶、绳索等工具。
盗墓贼正是想利用这些工具,把古墓里淤积的夯土运到空地上然后实施盗掘。
由于灵山古墓处于萧县虎山汉墓群之中,因此考古人员推测灵山古墓很有可能是一座汉墓。
近年来,为配合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合肥至徐州两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萧县文物部门在境内发现了大型汉墓群十处,发掘汉墓近五百多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尤其是出土了一批堪称稀世瑰宝的汉代画像石刻,在中国考古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画像石又叫石刻壁画,是中国最早的浮雕艺术。
萧县的汉代画像石刻开始于西汉晚期,兴盛于东汉,但随着东汉的灭亡,萧县的画像石刻也随之消失了。
近年来,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人们不仅又看到了这些精美的汉代雕刻艺术,而且从这些珍贵的汉代画像石刻上,专家们发现了许多早已经失传了的汉代文化。
苏肇平,中国汉画学会会员,萧县博物馆馆长,多年来一直潜心于萧县汉画像石刻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并著有《汉石刻艺术》一书。
这个威武强壮的武士手中拿着的兵器叫钩镶,是汉代主要的作战武器之一,但这种武器已经失传了近两千多年。
由于画像石刻数量之多、分布之广、雕刻之精美在国内都十分罕见,因此许多盗墓贼才将黑手伸向了这里的汉墓。
顺着盗墓贼留下的盗洞,萧县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对灵山古墓进行了考察。
他们发现,盗墓贼只是在墓室的上方凿开了一个圆形豁口,并没有真正进入到灵山古墓的墓室里。
汉画中树木的意义
汉画中树木的象征意义从远古的洪荒时代,到当今的文明社会,人类与树木始终保持有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
在古代,先民们不仅爱护树木,还大兴植树之风。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教稼穑树艺”;唐代经学家贾公彦注:“教民春稼秋穑,以树其木,以艺黍稷也”,即把植树摆在与种植五谷同等重要的地位。
到了汉代,则更以法律的形式令民植树,《汉书·文帝纪》中,(文帝)诏曰:“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景帝纪》中,亦有(景帝)诏曰:“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由此可见,树木与人类经济和生活等方面休戚相关,即使是帝王也对它极为重视;树木不仅改善着人类的居住环境,还被广泛利用在衣食住行之中。
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来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信立祥先生在《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的第四章《墓地祠堂画像石》中说:早在战国中期的秦国,就以墓地上植树的多少,来表示墓主身份的等级高下,身份越高植树也就越多。
汉代则打破了此项制度的限制,墓地植树蔚然成风。
无论是居室旁植树,还是在墓地植树,反映出树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它在汉画中存在的广泛性,体现出无论是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均对树木产生一定的情感,形成深深的烙印。
并形成了崇拜而出现的种种有关树木的神话,使得树木图像有了扑朔迷离的色彩。
汉画中树木大量的出现,也就引起众多学者专家的关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然而,有些观点,笔者以为仍值得商榷。
蒋英炬先生参照邢义田先生所引和林格尔汉壁画墓中“立官桂树”榜题,推断汉画“楼阁拜谒图”里的大树,同样是“桂树。
”[1]而李立先生在反驳蒋先生的观点时,称“楼阁拜谒图”中的树木为“桑树”[2]蒋先生的观点显然不够充分和意见偏颇;李先生同样如此,他认为:“汉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形象是以‘桑树’作为生活原形而进一步艺术加工和艺术表现的产物。
”依据《诗经·曹风·尸鸟鸠》里有关桑树的描述,认为桑树会“带来生命的兴旺,带来宗盛而族茂的结果”,进而推断“(‘楼阁拜谒图’的)大树具有‘宗’的内涵与象征意义;大树粗壮、茂盛是宗族稳固与繁荣的象征,表现着生命旺盛与旺生的意义。
汉画像石内容
汉画像石内容
以下是 8 条关于汉画像石内容:
1. 汉画像石里的那些神仙故事啊,真是太精彩了!比如说西王母,那可是仙界大人物呢!你想想看,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顶高手一样,特别厉害!在画像石上她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石头里走出来了。
咱就说,这得多牛啊!
2. 汉画像石上的狩猎场景那叫一个刺激!你瞧,猎人们骑着马,弯弓射箭,追赶着猎物,这不就跟我们现在玩追逐游戏似的嘛,但可比那厉害多了!那紧张的气氛,感觉都能透出来,是不是很让人惊叹啊!
3. 哎呀呀,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场面太动人啦!那些舞者的身姿,婀娜多姿得像随风摆动的柳枝一般。
这要是放到现在,那绝对是超级明星的舞蹈表演啊!你难道不想看看吗?
4. 汉画像石表现的农耕生活也很有意思呀!农民们在田里劳作,就好像我们努力工作学习一样,勤勤恳恳。
这画面,多真实,多亲切啊,就像在讲述咱身边的故事似的,能不吸引人吗!
5. 嘿,你知道吗,汉画像石上的车马出行图,那简直太壮观了!一辆辆华丽的车子,就跟现在的豪华车队似的,多威风啊!你说古代人咋这么会画呢,能把这些都完美呈现出来,真神了!
6. 汉画像石里的人物形象有趣极了!有的喜乐,有的忧愁,这不就是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的写照嘛!你看看,这多生动形象啊,能不好奇吗?
7. 哇塞,汉画像石上的动物图案也太生动了吧!那一只只老虎、兔子什么的,就跟活的一样。
跟它们对视,感觉它们都要扑过来了呢,吓人不吓人呐!这工艺,真的绝了呀!
8. 汉画像石的内容真的是丰富多彩啊!从神话到生活,从人物到动物,应有尽有。
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这么棒的东西,我们可一定要好好珍惜和研究啊!。
汉画像石艺术中的民间美术特性刍议
汉画像石艺术中的民间美术特性刍议作者:金濡欣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8年第01期摘要:文章从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造型艺术特点、创作思路与创作意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观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汉画像石艺术中所独具的民间美术特性。
关键词:汉画像石艺术;造型特点;创作思路;精神观念;民间美术特性汉画像石艺术是汉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汉画像石的美术特性对于整体把握汉代的艺术特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整个汉代的艺术倾向于民间美术的美学特征,而本文以汉画像石艺术为研究的契入点,通过对其题材内容、造型艺术特点、创作思路与创作意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观念等四个方面的分析,来阐释汉画像石艺术中所具有的民间美术特性。
一、汉画像石艺术的题材内容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形象与元素直接取自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画面中所表现的大多是汉代百姓常见的生活场景与周遭环境。
从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常见的题材包括车马出行、乐舞宴饮、会客访谒、庖厨、男耕女织、渔猎、婚娶等,甚至包括一些民间流行的消遣娱乐活动。
娱乐题材涉及的形式和内容,既有弈棋、斗戏、博戏、杂耍、球戏(如蹴鞠),又有说唱、曲艺、舞蹈等,从旁观侧赏、身体力行到智力比拼,可以说包罗万象。
这些题材皆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内容,反映出了汉代社会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极强的民间与民俗性(图1)。
二、汉画像石艺术的造型特点(一)造型生动质朴,具有趣味性汉代画像石中的艺术造型特征趋于生动质朴。
它既不同于先秦时期美术造型的符号化与抽象化,也不同于汉代以后逐渐走向成熟的中国平面绘画艺术体系的规律严整以及文人画的精神内省。
汉代画像石中的艺术造型,不求严密苛刻,不求逼真成熟,却自在而生动,天真而质朴。
而在描述人物、动物的动态与表情时,其造型能够突出对象的典型特点,适度夸张而极富表现力,显示出民间美术独有的活泼与趣味(图2)。
从汉画像石图像中的马戏、建鼓、跳丸、长袖百戏到庖厨、宴饮、博弈等人物造型,无一不显示出民间美术造型独有的生动、率朴。
徐州画像石与全国画像石之比较
二桃 杀三士 等历史故 事也在 画像石 中 占了很 大 比 例。 在徐州 画像石 中往往布满很多装饰图案 , 像双 龙穿璧 、菱形纹 、锯齿纹 。画像布局方面 , 本是 基
左 中右横列三格式 。鲁南、徐州 出土的画像石 ,从 表现形式到风格上基本相似 , 纺织图像突出 ,由于 共 同受到楚文化和儒家学说 的影响 ,升仙 、打鬼 、
门的立柱 、墓室中柱 、墓壁 、顶梁及 门楣上 , 在 这 鲁南 少见。徐州 汉画完 整的较多 , 结构大 , 雕刻 技 法活跃大胆 。鲁南历史故事为主的题材 十分 突出 ,
少见 ,在鲁南较为流行 , 占比例高。浅浮雕是两 所
地 画像石 中存 在较丰富的一种 , 占比例徐州 比鲁 所
南 略高 。总的来看 , 雕刻技法上 , 特别是在东汉 中
力士 、高楼豪宅画像 比鲁南要多 。
收稿 日期 :2 1-10 0 1l.9 作者简介 :田波 ( 9 7 ) 1 8一 ,男,贵州遵义人,徐州师范大学 2 1 0 0级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 向:考古学及博物 馆学 。
42
规模 和形制 。徐 州和鲁南 地 区都存 在 三类墓 葬: 石椁墓 ( 括石棺墓 ) 砖 石混合墓和石 室墓 。 包 、
型木椁墓发展而来 。 其代表有河南 唐河县 石灰窑村
墓和南 阳赵寨砖瓦 厂墓 。
雕刻技法 。 国画像 刻石 中阴线刻是早期最 主 全 要 的刻 画方法 , 其后才出现了凹面刻 、 透雕等复杂
雕刻技术 , 刻技艺从早期的呆板发展到晚期的细 雕 腻 流畅。 阳地 区早期的刻画方式为 阴线刻 , 南 其后 逐步发展 出了凹入平面雕 和浅浮雕 。 早期雕刻技法
史故事成为 了主要 内容 , 神话故事大量 出现。 到 但 东汉早 中期 时 ,画像数量 减少 ,内容简化 , 仅有少
汉代画像石论文 汉代雕刻论文
汉代画像石论文汉代雕刻论文汉代画像石的线性之美[摘要]汉代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墓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装饰石刻壁画。
作为一种融雕相济的综合造型艺术,其绘画性的线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汉画像石中流畅飞动的线条极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音乐和力量之美,散发出迷人的艺术光辉。
[关键词]汉代画像石线性艺术气质之美音乐之美力量之美汉代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墓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装饰石刻壁画。
作为一种融雕相济的综合造型艺术,其绘画性的线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宗白华先生曾在其美学著作《美学散步》里说:“中国雕刻也像绘画,不重视立体性,而注意在流动的线条”。
线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语言,“中国画艺术可以广义地看作是一种‘线条艺术’或者说以‘线条趣味来造型的艺术’”。
在中国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线”不仅起着塑造形体的作用,同时还担负着传递情感的功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为汉代艺术的杰出代表,汉画像石更是将线条发挥到极致,使之呈现出独特的气质美、音乐美和力量美,散发出迷人的艺术光辉。
下面我就汉画像石的用线之美做一简单的论述。
一、气质之美走进汉画馆,一股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便扑面而来。
那一幅幅镌刻汉代人的生活和精神的历史画卷,俨然成为一个浪漫和谐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人神共处、人兽嬉戏;在这里人与物浪漫洒脱,一派自然,在舞乐百戏中,舞伎的腰纤细如丝,长袖飞舞,婀娜多姿,轻盈如燕;武士图中,武士身材粗壮,双肩和胸膛大腿肌肉异常发达,“壮”士形象和英雄气概一目了然;在《后羿射日》中,后羿双腿分开,身体极度向后仰,臀部与双足呈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射日的高超技巧和轻松洒脱跃然石上。
再看《斗牛图》,斗牛俯首怒目,颈部隆起,弹蹄翘尾,双角似锥,又细又长,暴躁狂怒凶猛异常……汉承秦制,但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在艺术领域,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特色。
楚风“好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巫术的神奇玄妙和巫风的盛行使远古浪漫的传统在楚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人民的思想染上浓重的浪漫色彩。
高中语文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含解析一、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数据得永生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
读者可能觉得这实在是胡言乱语,但事实上,大部分的科学机构都已经改信了数据主义。
数据主义是由两大科学潮流爆炸性汇流而成。
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50年后,生命科学已经认为生物体都是生化算法。
此外,在图灵想出“图灵机”(Turing Machine)这个概念的80年后,信息科学家也已经学会写出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算法。
数据主义指出,同样的数学定律同时适用于生化算法及电子算法,于是让两者合而为一,打破了动物和机器之间的隔阂,并期待电子算法终有一天能够解开甚至超越生化算法。
对于政府、企业或一般消费者来说,数据主义提供了突破性的技术和强大的全新力量。
对于学者和知识分子来说,它也能提供几个世纪以来渴求的科学圣杯:从文学、音乐学、经济学到生物学,所有科学学科都能统一在单一理论之下。
根据数据主义,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股市泡沫和流感病毒不过是数据流的三种不同模式,能够使用同样的基本概念和工具来分析。
这个想法十分吸引人,可以让所有科学家讲一种共通的“语言”,在学术的鸿沟上搭起桥梁,并轻松让某种见解跨越不同学科。
终于,音乐学家、经济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也能互相理解和沟通了。
在此过程中,数据主义将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翻转。
在这之前,大家认为数据只是智力活动这个漫长过程的第一步,我们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
但数据主义者认为,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非人所能处理,人类无法再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更不用说转化成知识或智能。
于是,处理数据的工作应该交给能力远超人类大脑的电子算法。
实际上,这也就代表着数据主义对人类知识和智能有所怀疑,因而倾向于信任大数据和计算机算法。
最坚信数据主义的正是它的两个母学科: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 散集 的有关 树木 图案 的汉 画像石 为基 础 ,结 合 文
献 资料 , 简要 探讨树 木 图纹 的文化 渊源 、 图纹 类型 及
其 文化 内涵 。
一
畿封 而树 之 ”指 的便 是古 代 立社植 树之 事 。汉代 画 ,
第2 5卷 第 4期
2 2年 8月 01
濮 阳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u a g Vo ain la d T c n c lC l g o r a fP y n c t a n e h ia ol e o e
V( . No 4 ) 25 1 . Au . g 201 2
源。 然而 除 了长青树 外 , 代 还流行 神树 图纹 与 自然 汉
树 图纹 。 二、 树木 图纹 类型分 析
的树 下停车拴 马 画像石 ,徽 萧 县圣 泉 乡圣 村一 号
墓 中的常青 树 画像 石 ,河南 南 阳金乌 扶 桑树与后 羿 射 日画像石 , 汉万福 乡 出土 的东汉 摇钱树 画像 石 , 广 江苏 徐州 十里铺 汉墓 出土 的长青 树 画像石 等等 。这 些 树 木 图纹 在 不 同地 区 的汉代 画像石 上几 乎 同时 出
现 , 定有着 共 同 的文 化渊 源 。 必
徐 州 出土及散 集 的画像 石有 一千 余块 ,有 关树
木 图纹 的汉 画像 石 大 致 有 四十 多块 。 据 树 木 的外 依 在 形态 不 同 , 区画像 石树 木 图纹大 体可 分为 三类 , 该 即简 化 的长 青树 、 张化 的神树 及 日常生 活 中的 自 夸 然 之树 。 里的分 类并 不是 绝对 的 , 这 因为部 分树 木 图 纹虽 然 被神 化 或简 化 , 其 原 型 皆来 自生活 中的树 但 木 , 自然 之树 被 人 化 或神 化后 又 具 有 了新 的 艺术 而
象。 除了对树 木本 身崇 拜外 , 国上古 时期 还有 拜祭 我
土地神 的立社 、 社植 以树 木 的习俗 。立社 、 社植 祭 祭 以树木 , 为社 神标 志, 作 称之 为 “ 社树 ” 对 社树 进行 , 祭祀 , 即表 达 了 对 土 地 神 的 崇 拜 …。 考 古 资 料 观 据 察 , 国古 代 立社 植 树 之俗 最早 出现 在 新石 器 时代 我 晚期 , 汶 口文化 墓 葬 出土 陶器 之上 , 大 即发现 有刻 画 的社 树形 象 1夏 、 、 三代 亦有 祭社 立树 之 俗 , 。 商 周 且
徐州汉 画像石 中的树木 图纹综论①
张学涛
( 苏师范 大学 历史 文化 与旅游 学 院 , 江 江苏 徐州 2 10 ) 2 0 0
摘 要 : 州 汉 画像 石 中的 树 木 图纹种 类繁 多 , 象 生动 , 有 丰 富 的 文化 内涵 。 本 文 以徐 州 出 土及 散 集 的 有 关 树 木 图 纹 的 汉 徐 形 具
徐州② 处 齐鲁 、 、 地 楚 宋文化 的交汇地 带,多元 文化 在此融 合 , 是汉 文化 的重要 发祥地 之一 。 地 区 该 汉 画像石 数量 众多 , 内容 丰富 , 题材 多样 。 中 , 其 有一 类 刻画着树 木 图纹 的画像 石 , 它多 出现在 历史故 事 、
神 话传说 及反 映社会 现 实生活 的画面 中 。这些 树 木
图纹或单 独 出现 , 与人 物 、 或 鸟兽 、 筑 等组合 出现 , 建
具 有 丰富 的寓意 和 内涵 。 目前 , 对徐 州汉 画像 石 中树
木 图案 做系统 研究 的文 章还 不多 ,本文 以徐 州 出土
多 以松 、 、 树为社 树 。周礼 》 柏 栗 《 中的 “ 其社 稷之 而 设
画像 石 作 为研 究 对 象 , 合 文 献 资料 , 讨 其 文化 渊 源 、 纹类 型 及 其 文 化 内涵 结 探 图 关键 词 : 木 图 纹 ; 1; 画 像 石 树 徐 汉 , 1 中 图分 类 号 : 8 14 K 7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9 6 (0 2 0 —0 4 17 1 12 1 )4 0 0—0 3
像 石 中的 长 青 树 则 是对 这 种 上 古 习 俗 的 延 续 与 继 承 。 由此 可 见 ,树 木 图纹 的出现有 着深 刻 的文化 渊
、
树木 图纹 探源
依 据 目前所 见资料 ,汉 画像 石 比较 集 中的地 区 均 已发现相 关 的树 木 图纹 。如 山东嘉样 武 氏祠 出土
树 木 与 其 他 自然 物 一 样 成 为 了当 时 人 们 崇拜 的 对
收 稿 日期 : 0 2 5—0 2 1 —0 7
作 者简 介 : 学涛 (9 4一)男, 苏常 州人 , 张 18 , 江 江苏师 范大 学历 史文 化与旅 游 学院考 古 学专业硕 士研 究生 , 究 方向为秦 汉考 古 。 研
形象 和文 化 内涵 。 因此笔 者只 是将其 形态 大致 归类 ,
在生 产力 水平极 其低 下 的远古 时期 ,人们 对 自
然现 象既无 法认 识, 无力 征服 , 又 面对 千变万 化 、 五
彩缤 纷 的世界 ,产 生一种 对 自然现 象和 超 自然 力量 的崇 拜 以及征 服 自然 的幻 想,认 为万物 皆有神 灵 主 宰 …。 于是, 日月 星辰 、 天地 山河 、 风雨雷 电 和动植 物
以作 比较 。
( ) 一 简化 之长 青树
都成 为 了人们 崇拜 的对 象 。《 记 ・ 礼 祭法 》 中说: 山 “
林 J 谷 丘陵, 出云为风 雨, I f 能 见怪物 , 皆日神 。 可见 , ”
是指 汉 画像 石 中呈 等腰 三角形 或桃 形状 的树 木 图纹 , 乃是 简化 之树 。在 早期 的石 棺椁 头部 挡板 、 左 右 两壁 中多有 出现 , 因此又 称 “ 墓树 ” “ 、冢树 ”4 l。徐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