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浙教版7比和比例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千米:10升=7.5千米/升表示甲车每升汽油能行7.5千米。

4

4

60千米:75千米= ,表示乙车行的路程是甲车的 。

5

5

四、复习内容分析
2、比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作用:
1、化简比——能让复杂的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成 简单整数比。如0.314:1.256=1:2,也为后面图形的放大 和缩小做铺垫。

数量(本) 30 20 15 12

单价(元) 2

3

45

种类

AB CD

其中广博这种笔记本的数量和总价如下:

数量(本) 10 20

40

60

总价(元) 40 80 160

240

从上表中可以知道:当钱数一定时,笔记本的单价和

数量和成( 反比)例;当购买同一种笔记本时,总价和数

量成(

),正小比明例最终选择了买广博笔记本,你觉得

(1)画出下图中三角形按1:3的比缩小后的图形; (2)画出下图中平行四边形形按2:1的比放大后的图形。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一看,二算,三画

四、复习内容分析
6、正比例和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 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

(3)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 棵树的和是柏树棵树的5倍,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 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4+1)=24(棵)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1 4
柏树: “1”
松树:

120棵

120棵
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1+ 1 ) 4

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第一部分:复习内容要点 第二部分:复习目标 第三部分:复习重、难点 第四部分:复习内容分析 第五部分:复习课时安排 第六部分:复习假想及措施

一、复习内容要点
●比和比例的意义 ●基本性质 ●解比例 ●按比例分配问题 ●比例尺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用比和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

甲 28cm2
8cm

乙 63cm2
?cm

比与速度时间结合
1、甲、乙两人都从A地出发到B地,所用时间的比是4: 5,则速度的比是( )。

2、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2:3,从A地到B地,甲走 了21分钟,乙走了( )分钟.

A.31.5 B.28

C.14 D.10.5

比例和方程和等式之间的联系。
例:在①4×5=20,②4+x=30,③4:6= a:9,④5+b>7

二、教学目标
●分清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间的 联系和区分。
●掌握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理清应用题与比和比例知识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比和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难点:用不同方法灵活解答应用题。

四、复习内容分析
加强基本概念——使学生加深基本概念的认识 通过比较,沟通联系,明确区分 ——以防止知识的混淆 突出解题思路——以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这个比叫做( 比)例;尺这个比还和(

)图和上(的高 )

的比实相际等的,高组成的比例是(

)。 3:120=2:80

注意变量和常量:
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往外拉,如下图所示,在变化过程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常量。 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变量,底随着高的减少而增加。 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是变量,面积随着高的减少而减少。 ④长方形的底和高都是常量。

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6 : 3=2 项

联系 比后 号项

区分
比 一种 值 关系



除法



6 ÷3=2 数

除 号

除 数



一种 运算

分数 6= 2 3

分 子

分 数 线

分 母

分 数 一个数


比值的意义: 同类数量的比值:表示倍数关系或几分之几。 不能加单位

不同类数量的比值: ——产生新的量。

能加单位

例:两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甲车行了75千米,耗油10升, 乙车行了60千米,耗油9升。

例:周长32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面积多少 平方厘米?

例:将这两种浓缩液混在一起制成新的清洁液,那 么这种新的清洁液中浓缩液是清洁液的百分之几?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3 250ml

3:7 500ml

250+500=750(ml)

2:3 250ml

3:7 500ml

浓缩液是清洁液的百分之几?
2、求比值——有时候比除法计算简单。

四、复习内容分析
求比值和化简比 学生容易混淆产生错误
列表对照 引导弄清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分

一般方法

结果





根据比的意义,用前项

是一个数,可以是整

值 除以后项。

数、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

简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

比 以相同的数(0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 和后项是互质数(两个互 质的整数比)。

四、复习内容分析
3、按比例分配问题: 应用比的知识
计算按比例分配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的解题根据、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复习内容分析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 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特点: 已知总量和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是多少。
●解题方法: 先求总份数,再求个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最后用总量乘以这个几分之几,求出个部分量。
比和比例
小学数学复习研讨

小学数学总复习就是重视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 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 起来。其过程就是把学生的内容、知识,不断重组, 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意义

求比值





性质

化简比





比的应用









的 认

意义 性质 正比例

解比例




反比例



用比例解决问题





如果y=8x,x和y成( )比例。

y=8x

y
=8
x

y
如果x

y



8

和 y成(

)比例

xx

y=

Xy=8

四、复习内容分析
6、正比例和反比例
描述的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他们的变化符合某种规律。
正比例符合两种变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符合两种变量 的积一定。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成为用比例知识解答应 用题的基础。

小明带了60元钱去买笔记本,不同笔记本的单价和数 量情况如下:

四、复习内容分析

5、比例尺 实质上是一种比,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实际距离

数值比例尺

比的情势 1 :100 ( 分数情势 ) 1
100

线段比例尺 0 100 200 300千米

比例尺的类型题
• 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 利用已知条件求比例尺 • 已知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 应用比例尺画图 1.确定比例尺 2.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3.画图 4.标出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与图形结合

两个长方形重叠在一起,(如右图),重叠部分

1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面积是大长方形面积的

,是小长方形面积的
12

5

,那么

大长方形的面积S1和小长方形面积S2的比是( 12:5 )

1
长方形面积的 12=

小长方形面积的 1 5

S1×1 = S2 × 1

12

5

S1:S2 =12:5

例: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如右图,单位:厘米), 其中甲的底为8厘米,那么乙的底为( )厘米。
这些子中,是等式的有( ①②)③,是方程的有( )②,③是比 例的有( )。③(填序号)

四、复习内容分析

5、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 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 25:7=X:35

x = 0.8:1.2 3

解比例的方法就是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提供了一种解比例的方法,本来用除法也可以解决。

2
250 x
5

3

+

500

x 10

=150(ml)

150÷750×100% ≈33.3%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例:3克的蚂蚁能搬动45克的物体;3吨的大象能 拉动4.5吨的物体,蚂蚁和大象谁的力气大?(要求:
用学过的知识说明你的观点,回答要全面)

3:45 =1:15 或 45:3=15

3:4.5 =1:1.5

四、复习内容分析
1、比的概念 ——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例如: 5÷6 可记作 5∶6。
●比值的概念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5÷6 = 5→就是5:6的比值。 6

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是相除关系。
生活中比赛得分2 :1是不是比?
它不是比,它没有一种相除关系在里面,所以它 可以用0 :0来表示,而比是不能用0作为后项。
例: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底是6米,高是4米, 6÷4表示( )6,:这4一关系还可以用( )来 表示6。
4

四、复习内容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a :b = a÷b = a(b≠0)
b
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和除式中的被除数; 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和除式中的除数; 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和除式中的商
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 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 母表示x×y=k(一定)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 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不成比例 2、出米率一定,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成正比例 3、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成反比例
解:设柏树有X棵。
X∶120=1∶5
5X=120×1 X=24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4.请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最喜欢那种方法. 为什么?
5、提问:若把“4倍”改写成“1/4”“25%”“0.25”的 计算方
法会是怎样呢? 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字产生改变,数量关系不变,所以
X棵

松树:

解:设松树种了 棵,列方程得:

120棵

120-96=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2)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 柏树棵树的比是4∶1.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 可以用按比分配的知识来解答.
4+1=5 120× =96(棵)
120× =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4)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柏树的棵数 就是松树棵树的 。
如果把松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那么,120棵对应 的率就是1+
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1+ )=96(棵)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5)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 比是4∶1,松树和松树、柏树棵树和的比是1∶5,所以根据 转化的比的关系,我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4、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联系比较紧密,图形放大 和缩小的结果,就组成了比例。能组成比例的两 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0.8m

1.2m

例:将上题中的平行四边形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画在平

面图上,量得图上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那么图上平行四边形的底与实际底的比是( 1:4)0,我们把

是ABCD中的( )种。 C

四、复习内容分析
7、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判断题中的 数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根据题中的比 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再把其中未知数用 x 代 替,列出方程解答。

四、复习内容分析
8、不同的知识灵活地解答应用题。 。
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再把比转化 成分数或倍数来表示,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根据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应用题。

用不同的知识灵活地解答应用题
例1: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一共 栽种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 柏树各栽多少棵?
(1)因为:松树的棵数+柏树的棵数=120棵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柏树种了X棵,列方程得:
120-24=96(棵)

柏树:

1 4 X棵

4.5:3=1.5

从物体的重量与动物本身的重量的比或比值看 是蚂蚁的力气大,但是如果从动物驮的物体的重量 来看是大象的力气大。

黄金比
我的上半身的高 度 是 65cm , 下 半身高度是 98cm。

当一个人上半身的 高度与下半身的比 是0.618:1时, 这个人身材看上去 就很美。

四、复习内容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