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第17课 庖丁解牛(步步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章第三段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庖丁解决难题的过程?
答案 心理描写,如“怵然为戒”;动作描写,如“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 微”“提刀而立”“善刀而藏之”;比喻手法,如“如土委地”;神态描写,如“踌 躇满志”。
Ⅲ延读 疑难探究,思维提升
结合文本,思考庖丁解牛的故事对我们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 ①庖丁用十九年的时间解了数千头牛,最终摸清了牛体结构,解牛的技艺达 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启示我们学习是个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的过程,反复积累就 能认识和掌握学习的规律。 ②庖丁解牛遇到困难之处时,怵然为戒,小心谨慎,动刀甚微,启示我们面对学习 中的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③庖丁解牛成功之后踌躇满志,对自己的成就很是满意,启示我们应该把学习当作 一种乐趣。 ④庖丁解牛经历了目有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三个阶段,启示我们学习要脚踏 实地,循序才能渐进。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17课 庖丁解牛
《庄子》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以及介宾短语后置句。 2.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理解其中“道”的内涵。 3.赏析本文塑造形象的手法。
文本精准导读 主题群文通读 庖丁解牛启示录 文本精准导练
文本精准导读
Ⅰ通读 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颜色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踩),膝之所踦(支
Ⅱ深读 任务驱动,深度学习
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_我__所__爱__好__的__是__自__然__的__规__律__,__(_已__经__)_超__过__技__术__了__。__(得__分__点__:__道__、__进__,__判__断__句__)_ 2.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 乎! 译文:_依__照__牛__体__本__来__(的__结__构__)_,__脉__络__相_连__和__筋__骨__相__结__合__的__地__方__(容__易__使__刀__刃__钝__折__),__尚__且__ _不__曾__拿__刀__去__尝__试__,__更__何__况__大__骨__呢__!__(_得__分__点__:__因__、__固__然__、__技__经__肯__綮__,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
(第三段)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超过)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 (耳眼等器官的感觉,这里指视觉)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击入大的缝隙), 导大窾,因(依照)其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技经肯(骨间的肉)綮(结合处)之未尝, 而况大 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众)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 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彼节者有间(间隙),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 入有间,恢恢乎(很宽绰的样子)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 (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然已解,如土委(卸落)地。提刀而立,为之四 顾,为之踌躇满志,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刀而藏之。”
助读材料一
1.作者简介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 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并称“老庄”。庄周的思 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 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偏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 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其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 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 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2.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庖丁为什么能够超越族庖、良庖,成为“游刃有余”的神庖。
答案 其一,他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是停留 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 二,他不断地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 他由不懂规律(“目有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 规律(游刃有余)。其三,他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译文:_用__很__薄__的__(刀___刃__)插__入__有__间__隙___的__(骨__节__)_,__宽__宽__绰__绰__地__,__对___刀__刃__的__运__转__必__然__是__有__ _余__地__的__啊__,__因__此__,__十__九__年__来__,__刀___刃__还__像__刚__从__磨__刀__石__上__磨__出__来__的__一__样__。__(_得__分__点__:__无__ _厚__、__恢__恢__乎__、__发_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
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砉然向然,奏刀 然, 莫不中(合乎)音。合于《桑林》之舞,乃(副词,又)中《经首》之会(节奏)。
请概括段意:_庖__丁__解__牛__之__妙__。__ (第二段)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通“盍”,何,怎样)至此乎?” 请概括段意:_文__惠__君__提__出__疑__问__。__
微任务活动二 深入理解解牛之道 1.下面三句中的“见”字,分别出现在庖丁解牛的哪个阶段?其内涵有何不同? ①所见无非牛者 ②未尝见全牛也 ③吾见其难为
答案 ①句中的“见”出现在庖丁解牛的初始阶段,此时庖丁看到的是完整的牛, 他只看到了牛的表面,这是常人之“见”; ②句中的“见”出现在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这时他已经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洞悉牛 的全身结构,这是行家之“见”; ③句中的“见”出现在庖丁解牛十九年后,这时他能眼到神至,包含了一个复杂的 思维判断过程,此时的见是技艺高超、业务精通、反应敏捷的通人之“见”。
介词“于”导致的状语后置句,于硎新发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 宾语前置句
之未尝,而况大 乎
“之”导致的宾语前置句,未尝技经肯綮
6.文化常识
词语 庖丁
释义
“庖”指的是厨师,“丁”指的是名字,古代称呼别人时经常把职业 放在前边,把名字放在后边;如轮扁,职业是制造车轮,名字叫做扁。
二、课内成语 1.游刃有余:文中指刀刃在关节缝隙中运行自如。现在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2.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在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 成就非常得意。 3.目无全牛:文中指杀牛的人技术纯熟,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见全牛。 现在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4.切中肯綮:文中指正好切中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5.庖丁解牛:文中的意思是一个叫做丁的厨师解剖牛,现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 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3.文章最后一段,文惠君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 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答案 首先依理:养生也应像解牛一样,顺应天理自然,才能保养身心健康,保全 天性,维护生命的完整。 其次谨行:要想保养身体,健康长寿,过程中更应谨慎行事,不强行妄为,因为生 命可贵,我们要格外珍惜。 再次是藏锋:身体再强壮也不能得意忘形,锋芒毕露,行为上应有所收敛,才能真 正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
2.背景展示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 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全文以庖丁解牛比喻人之 养生,说明对待客观事物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要“以无厚入有间”,就 能“游刃有余”,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现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表面上看,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追求。
请概括段意:_庖__丁__自__述__解__牛__之__道__。___
(第四段)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请概括段意:_文__惠__君__从__中__悟__出__养__生__之__道__。__
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内容。 答案 ①目无全牛 ②游刃有余 ③族庖 ④神庖
义项和用法 动词,出 动词,出发 动词,打开 动词,征发 动词,派遣 名词,草木
Leabharlann Baidu
善哉!技盖至此乎?
形容词,好
善刀而藏之
动词,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动词,善于,擅长,领先。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动词,羡慕
3.重点虚词
词语
例句
义项和用法
技盖至此乎
助词,疑问语气词,呢
微任务活动三 体会文章塑造形象的手法
1.文章第一段是如何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
答案 ①通过手触、肩倚、足履、膝踦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说明了庖丁解牛的动 作流畅,就像舞蹈一样。 ②运用砉、 等象声词,形象地写出了庖丁解牛时发出的声音。 ③“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解 牛发出的声音比喻成乐曲,形象地说明了庖丁解牛的节奏感强且富有韵律。
进乎技矣
介词,相当于“于”,可不译

依乎天理
介词,相当于“于”,可不译
而况大 乎
助词,疑问语气词,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助词,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砉然向然
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奏刀 然
助词,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
名词词尾,……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
还有的是进一步赞赏庖丁能把牛的生理结构熟稔于心,能够依照牛体本来的构 造击入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 刀都能不碰。用现代的话语讲,就是把握了客观规律,而且这种对客观规律的把握, 不是从书本上搬过来的,而是从长期实践中修炼出来的,已经化为操刀者内在的认 知。这可以套用时兴的哲学话语,把它称之为“默会知识”。
——胡文英
主题群文通读·庖丁解牛启示录
文本一
庖丁解牛与自由劳动、工匠精神
赵修义 “庖丁解牛”这则庄子的寓言流传久远,可以借来阐释时下提倡的工匠精神。 一种比较流行的解读是,着眼于庖丁娴熟的技艺、高超的本领,赞美庖丁一刀 下去,刀刀到位,一下子把一头整牛肢解了。同时,赞美庖丁专心致志、精益求精、 刻苦钻研的工作精神。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句知识 1.通假字
句子 砉然向然 技盖至此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 善刀而藏之
通假字 通“响”,声响 通“盍”,何,怎样 通“枝”,指支脉 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2.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顷之未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4.词类活用
词语 岁 月 无厚
例句 良庖岁更刀 族庖月更刀 以无厚入有间
解析 名词作状语,每年 名词作状语,每月 形容词作名词,很薄的刀刃
5.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判断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 “……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成“是”
状语后置句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 新发于硎
助读材料二
名家评庄子 1.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 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西汉]司马迁 2.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 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明]徐渭 3.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 4.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闻一多 5.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李泽厚 6.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 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