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砂桩1船施工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湾砂桩1船施工工艺
文章以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岛隧工程打设挤密砂桩为例,列出了港湾砂桩1船的打桩流程;总结了打设方法、操作要点和质量控制关键;并结合工程实例,对砂量损耗系数和工效进行了计算、分析。

标签:港湾砂桩1船;挤密砂桩;质量控制;砂量损耗系数;工效
引言
港湾砂桩1船是挤密砂桩船,挤密砂桩法是在软基上用振动锤把砂管沉入到要求的深度,填入中粗砂并向下挤压使砂桩扩径,使其周围地基发生侧向挤压而使地基密实的一种加固方法。

其加固原理如下:挤密置换作用:一是通过冲击振动对周围土体产生横向挤压力,使土层的孔隙比减小,密实度增加;二是密实的砂桩桩体取代了同体积的软弱土,形成复合地基,使承载力提高,地基沉降变小。

排水固结作用:砂桩就象砂井一样是一种良好的排水通道,能加速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加快地基的固结沉降速率,从而提高复合地基的强度。

港湾砂桩1船主要性能参数如表1:
船机设备配置如表2:
文章以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岛隧工程挤密砂桩为实例,详细的分析了港湾砂桩1船的施工工艺。

1 地质情况
各岩土层特征描述如下:
①1淤泥(Q4m):灰色,流塑状,个别钻孔呈流动状,高塑性,含有机质,有臭味,局部混少许粉砂,平均标贯击数N<1击。

该层厚达3.50m~5.0m。

①3淤泥質粘土(Q4al):褐灰色,流塑~软塑状,中塑性,局部夹粉细砂薄层和少量贝壳碎屑,平均标贯击数N=1.8击。

该层厚达11.5m~13.0m。

③3粉质粘土(Q3m+al):褐灰色,灰黄色,可塑状~硬塑状,中塑性,混粉细砂,局部夹粉砂薄层和腐殖质。

平均标贯击数N=8.8击。

该层厚0.0m~4.5m。

各土层土质较软,流动性大。

为防止回淤,在原泥面上抛填4m的中粗砂和1.5m的碎石垫层,打设砂桩时要穿透中粗砂和碎石垫层。

2 基本打桩流程(见图1)
3 打设方法及操作要点
3.1 打设前准备工作
每天开工前要检查套管水阀、气阀,确保套管外喷水管及侧打气气管畅通;检查移动斗门、固定斗门、囤砂斗门开闭情况,确保开闭自如;传送带空载运转正常;检查水锤自动是否正常;检查绞车钢丝绳状况,绞机附近管路是否有渗漏现象;检查振动锤电缆位置,确保电缆安全;要求供砂船做好供砂准备;开启自动平衡调载系统。

3.2 移船就位
准备工作完成后将船舶移动至指定桩位。

每完成一组桩后应立即移船到下一组桩位。

3.3 归零
每天开始打设砂桩前进行1次归零,以保证套管、砂锤、水坨记录的准确性。

控制套管、砂锤、水坨的端部与海水面平齐,操作主机设置此时套管、砂锤、水坨为0位置。

3.4 水深、潮位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水坨到达泥面,读取操作主机侧窗口所显示的水深,记录并按F6输入打桩程序。

潮位可由海上SCP定位监测系统读取,记录并输入打桩程序。

3.5 套管下行及排泥阶段
套管开始全速下行,套管下行及排泥阶段的操作应严格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3.5.1 套管外喷水的设置
套管下行将入泥面时将套管外喷水打开,此时套管外喷水作用是帮助套管下行,一般调整至10.0kg,若振动锤压力过大,可调整至12kg;开始排泥后外喷水压力减小为深度压加一个大气压(海水的深度产生的压力),不让淤泥堵塞高压冲水口即可。

3.5.2 振动锤开始时机
当套管入泥后开启振动锤,三个振动锤开启时时间间隔不少于10S,依次启动1、2、3号振动锤,当1号振动锤电流基本稳定以后才可以启动下一台,而且
在启动振动锤时要停止套管绞车。

3.5.3 加砂时机
在套管下行于-20m后依次加砂3斗,太早砂会从套管中流出,太晚进入套管的淤泥太多。

排泥过程中,视SL值进行加砂,如SL值为10m-16m时即加砂1斗,制桩阶段同样适用。

3.5.4 干砂制作过程
在套管下行过程中,向套管中供第三斗砂,将“砂锤控制”键上推,按右侧控制台的“自动”键,使砂锤在套管内自动运行,下行至桩底标高。

制作密实干砂开始:开始第一次吐泥,开主打气(0.5-1.0)套管上行到SL基本不变化时停止,回打到设计标高。

进行第二次吐泥,开主打气(1.5-2.0)砂管上行到SL基本不变化或SL值接近10米时停止,回打到设计标高。

如此往复几次排泥过程(排泥过程中视SL下降速度可对主打气和侧打气进行调整,主打气每次调整控制在0.5,SL下降速度快时侧打气关闭,下降慢则开启)。

直至SL曲线图没有剧烈的跳动,SL出现比较缓和的下砂状态时再进行最后一次吐泥,套管内淤泥已完全排干净,制作密实干砂的过程完成。

干砂制作的过程中,开启主打气进行排泥,主打气的压力应慢慢增加,开始排泥阶段,主打气太大砂管回泥会越多,浪费砂;侧打气的能帮助排出套管中的砂(排泥阶段为泥砂混合物),同时会造成泥砂混合,不利于干砂的形成,排泥开始的时候,排泥容易,应不开,随着套管中砂的比例越来越大,排泥困难,可以打开。

干砂的制作是挤密砂桩形成的关键,干砂没有形成,套管底部的阻泥球不起作用,在关闭主打气加砂的过程中,淤泥会进入套管形成泥砂混合物,无法形成砂桩。

3.6 制桩阶段
3.6.1 提升高度和下砂长度
套管底部高3m(出砂处),外径1200mm,壁厚25mm;套管上部高47m,外径800mm,壁厚20mm。

套管贯入至设计桩底高程后,提管制桩时,成桩长度及对应参数见表3。

提升高度以套管底部计算;下砂长度以套管上部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