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视剧《觉醒年代》让很多人热血沸腾,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深刻感受到那个壮怀激烈年代在中华民族觉醒和复兴之路上的分量!这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大突破。
很多年轻观众留言:“课本里的人物活了,课本里的事件活了,课本里的历史活了!”历史活了,那段中国人应该珍惜、铭记、感谢的历史才更加可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热血青年为了中国的进步和现代化而做出的惊天动地的伟业才更加可敬。
自带感染力的历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
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这段历史,波澜壮阔、扣人心弦。
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和当事人回忆,但材料越多,驾驭越难。
特别是,观众大多从教科书里获得了结论,电视剧如何给观众提供一部视觉的真实生动的信史?这是一个挑战。
该剧的主要叙事依据学术研究、考证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实现历史真实的基础。
整个剧组以崇高情怀、极大诚意和专业水平,将历史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按照文学戏剧的要求“变”成好听的“故事”和好看“冲突”,抵达艺术真实。
剧中多次出现城门口印着深深车辙的路、箭杆胡同里泥泞的路、大雪覆盖下乡村的路,无不是寻找道路的隐喻。
那个时代的人都曾探索,但最终“已经在路上了”的人,只能是那些执着探索的先进知识分子。
“我们已经在路上了”多次出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过程的艺术表达。
这条寻找真理、救国救民的路坎坷曲折。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在探索真理的路上痛苦地分化着,青年学生探索真理之路更加复杂。
五四前后,诸多新思潮纷纷传入,到底哪种主义能救中国?《觉醒年代》以当时被很多年轻人追随的无政府主义等理论的失
败,给后人很好地补了一课: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不是心血来潮,在各种理论的失败和比较中,救中国的道路才逐渐清晰起来。
精致的艺术表达使该剧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相得益彰。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中国代表团驻地的白色窗帘被风吹得摇曳飘荡,就像是彼时羸弱外交的一曲挽歌,木刻版画串起一幅幅历史的画面……无论是陶然亭内带着醉意的一曲“高山流水”,还是长城上气吞山河的《青春》,都具有开阔的格局。
这山河越是风光旖旎,这青春越是蓬勃美好,那些为理想而牺牲的生命就越显得壮美和崇高。
陈独秀深邃而忧伤的目光之下,上海龙华刑场陈延年和陈乔年的牺牲场景叠印出现,将革命英雄主义推向艺术的高潮。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完美结合,历史自带的感染力才会一次次感动今人,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需要这样真诚、严谨、诗意的表现。
就此而言,《觉醒年代》创造了历史叙事新的艺术高度。
(摘编自金安平《历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
材料二:
革命传统是珍贵无比的精神富矿。
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
革命初期,“藏山穴二十余年”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映照着共产党人甘愿为之献身的不变信仰;长征路上,“半截皮带”见证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抗日战场上,抗日英雄赵一曼傲然不屈的身影,折射着中国人民“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家国情怀……时代或许有异,挑战或许不同,但如山的理想、如磐的信念、坚定的志向,却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值得我们不断回望。
有人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传承红色基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传承,同样不容忽视。
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缺少生与死的磨练,再加上思想文化多元多样,有的人或许会对当时的抉择和信念缺乏足够的认知。
怎样深入挖掘红色传统,生动展示红色基因,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力量,这恐怕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个好的故事,既是一扇窗户,让人了解那段历史,也是一粒种子,让人在内心激发认同。
很多人都知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党领导
的人民军队,但却不一定知道,南昌起义之后不久,队伍还在赣南地区进行了三次整顿,即天心整军、大余整编和上堡整训。
为了提高队伍觉悟,天心整军时,朱德身先士卒,一口气为三户农民挑了十五担水。
正是经过这几次整顿,红军不仅保留下了革命火种,还增强了队伍的组织纪律性。
讲述这些故事外的故事,既让人有新鲜感,也能直观呈现我们党探索与奋斗的历程,给人以心灵震撼。
每一个时代,英雄人物生动体现着价值观。
但英雄绝不仅仅只是载入史册的英雄人物,那些推动历史车轮前行、为革命理想献身的“小人物”,或许并未在青史上留名,但同样值得我们铭记。
一位诗人写道,当我们回顾故乡、叩问初心、追述生命的起点时,我们的内心往往和大海一样,“在它的深处,蕴藏着许多明珠”。
以更加多元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红色故事,在更多文艺作品中,激活红色血脉,这可能是让更多人发现“明珠”、传承精神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摘编自张秀峰《挖掘红色传统,展示红色基因》)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历史文献浩繁,再加上有很多当事人的回忆,以及人们从教科书里获得的信息,加大了表现这段历史的难度。
B.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和青年学生们寻找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坎坷曲折,经过了各种理论的失败和比较,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C.现在的年轻一代因为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缺少生与死的考验,再加上思想文化多元多样,所以他们不理解革命先辈们当年的抉择和信念。
D.南昌起义成功之后不久,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赣南地区进行了三次整顿:天心整军、大余整编和上堡整训。
这段历史故事我们很多人未必知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多次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路,既是镜头中实实在在的路,也隐喻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执着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B.电视剧《觉醒年代》精致的艺术表达彰显审美价值,剧中山河风光旖旎、青春蓬勃美好,表现了为理想而牺牲的生命的壮美和崇高。
C.继承革命传统有利于我们的精神成长,革命历史、红色故事可以解开“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为我们“走向何方”指明了方向。
D.讲述革命历史故事,让人内心激动,产生历史认同感,而故事外的故事让人有新鲜感,能间接呈现党探索与奋斗的历程,震撼心灵。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二中“传承红色基因”的一项是()
A.河北保定面向市民展映《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地道战》等影片,开展“跟着老电影去旅行”活动。
B.四川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将重点在泸州、宜宾、凉山等10个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市(州)集中举行。
C.山东科技大学利用“红色云展厅”线上资源,围绕聆听红色故事、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创新形式开展活动。
D.广东省肇庆市街头大红灯笼高挂,处处洋溢着“中国红”,广大市民以多种方式,表达对新年的祝愿,尽享红色假日。
4.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电视剧《觉醒年代》反映的历史自带感染力的原因。
5.怎样深入挖掘红色传统,生动展示红色基因?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家庭
鲁迅
他早已想过,须得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了。
那么,就来做家庭。
然而怎么做呢?他跳下卧床,四五步走到书桌面前,坐下去,抽出一张绿格纸,毫不迟疑,写下一行题目道:《幸福的家庭》。
他的笔立刻停滞了;他仰了头,两眼瞪着房顶,正在安排那安置这“幸福的家庭”的地方。
他想:“北京?不行,死气沉沉,连空气也是死的。
江苏浙江天天防要开仗;福建更无须说。
四川,广东?都正在打。
山东河南之类?阿阿,要绑票的,倘使绑去一个,那就成为不幸的家庭了。
上海天津的租界上房租贵。
云南贵州不知道怎样,但交通也
太不便……”他又想来想去,又想不出好地方,于是终于决心,假定这“幸福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叫作A。
“家庭中自然是两夫妇,就是主人和主妇,自由结婚的,而且受过高等教育,优美高尚……”
“不行不行,那不行!二十五斤!”
他听得窗外一个男人的声音,不由的回过头去看,窗幔垂着,日光照着,明得眩目,他的眼睛昏花了;接着是小木片撒在地上的声响。
“不相干,”他又回过头来想,“什么‘二十五斤’?他们是优美高尚,很爱文艺的……”他觉得胃里有点空虚了,放下笔,用两只手支着头,教自己的头像地球仪似的在两个柱子间挂着。
“……他们两人正在用午餐,”他想,“桌上铺了雪白的布;厨子送上菜来,中国菜。
什么‘二十五斤’?不管他。
送来的是第一碗,但这第一碗是什么呢?……”
“劈柴,……”
他吃惊的回过头去看,靠左肩,便立着他自己家里的主妇,两只阴凄凄的眼睛恰恰钉住他的脸。
“什么?”他以为她来搅扰了他的创作,颇有些愤怒了。
“劈架,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
前一回还是十斤两吊四,今天就要两吊六。
我想给他两吊五,好不好?”
“好好,就是两吊五。
”
“称得太吃亏了。
他一定只肯算二十四斤半;我想就算他二十三斤半,好不好?”“好好,就算他二十三斤半。
”
“那么,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
“唔唔,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他也说不下去了,停了一会,忽而奋然的抓起笔来,就在写着一行“幸福的家庭”的绿格纸上起算草,起了好久,这才仰起头来说道:“五吊八!”
“那是,我这里不够了,还差八九个……。
”
他抽开书桌的抽屉,一把抓起所有的铜元,不下二三十,放在她摊开的手掌上,看她出了房,才又回过头来向书桌。
他觉得头里面很胀满,似乎桠桠叉叉的全被木柴填满
了,五五二十五,脑皮质上还印着许多散乱的亚剌伯数目字。
他很深的吸一口气,又用力的呼出,仿佛要借此赶出脑里的劈柴,五五二十五和阿拉伯数字来。
果然,吁气之后,心地也就轻松不少了,于是仍复恍恍忽忽的想“什么菜?菜倒不妨奇特点。
”“于是一碗‘龙虎斗’摆在桌子中央了,他们两人同时捏起筷子,指着碗沿,笑眯眯的你看我,我看你……”
“这似乎有点肉麻,那有这样的家庭?唉唉,我的思路怎么会这样乱,这好题目怕是做不完篇的了……”他终于忍耐不住,回过头去了。
就在他背后的书架的旁边,已经出现了一座白菜堆,下层三株,中层两株,顶上一株,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
“唉唉!”他吃惊的叹息,同时觉得脸上骤然发热了,脊梁上还有许多针轻轻的刺着。
“吁……”他很长的嘘一口气,仍然想,“幸福的家庭的房子要宽绰。
有一间堆积房,白菜之类都到那边去。
主人的书房靠壁满排着书架,那旁边自然决没有什么白菜堆。
卧室床底下很干净,……”他当即一瞥自己的床下,劈柴已经用完了,只有一条稻草绳,却还死蛇似的懒懒的躺着。
拍!
他腰骨笔直了,因为他根据经验,知道这一声“拍”是主妇的手掌打在他们的三岁的女儿的头上的声音。
“幸福的家庭,……”他听到孩子的呜咽了,但还是腰骨笔直的想。
他听得呜咽声高了起来,也就站了起来,钻过门幕,想着,“马克思在儿女的啼哭声中还会做《资本论》,所以他是伟人,……”走出外间,开了风门,闻得一阵煤油气。
孩子就躺倒在门的右边,脸向着地,一见他,便“哇”的哭出来了。
“阿阿,好好,莫哭莫哭,我的好孩子。
”他弯下腰去抱她。
他抱了她回转身,看见门左边还站着主妇,也是腰骨笔直,然而两手插腰,怒气冲冲的似乎预备开始练体操。
“连你也来欺侮我!不会帮忙,只会捣乱,连油灯也要翻了它。
晚上点什么?……”
门幕忽然挂起,劈柴运进来了。
他也忽然惊醒,一定睛,只见孩子还是挂着眼泪。
他向旁边一瞥,劈柴正在进来,“……恐怕将来也就是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而且两只眼睛阴凄凄的……”他想着,
随即粗暴的抓起那写着一行题目和一堆算草的绿格纸来,揉了几揉,又展开来给她拭去了眼泪和鼻涕。
“好孩子,自己玩去罢。
”他一面推开她,说;一面就将纸团用力的掷在纸篓里。
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八日
【附记】我于去年在《晨报副刊》上看见许钦文君的《理想的伴侣》的时候,就忽而想到这一篇的大意,且以为倘用了他的笔法来写,倒是很合式的;然而也不过单是这样想。
到昨天,又忽而想起来,又适值没有别的事,于是就这样的写下来了。
我觉得他的作品的收束,大抵是不至于如此沉闷的。
但就大体而言,也仍然不能说不是“拟”。
——二月十八日灯下,在北京记。
(选自《彷徨》,有删节。
)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他经济拮据,于是通过写文章来维持生活,首先想到的是“家庭”题材。
B.他的妻子虽然跟外人斤斤计较、脾气暴躁,但在家里表现得温柔端庄,富有教养。
C.“二十五斤”“五五二十五”等数字既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也使作品富有生活气息。
D.他不能像马克思一样在儿女的啼哭声中写作,因他不具备伟人的心境,无法淡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抽出一张绿格纸”和结尾“一堆算草的绿格纸”,前后呼应,颇具匠心。
B.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使得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具体可感。
C.小说以第三人称“他”的有限视角行文叙事,有利于表现人物内心,丰富作品主题。
D.【附记】交代了鲁迅创作该小说的原因,并说明该小说结局比《理想的伴侣》沉闷。
8.文中两处出现的字母“A”指什么?作者这样设置分别有什么作用?
9.小说采用“一虚一实”两条线索行文,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乃西入秦。
至秦,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亦在逐中。
斯乃上《谏逐客书》。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
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始皇三十四年,丞相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始皇可其议。
后,始皇没,二世立。
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又作阿房之宫,赋敛愈重、戍徭无已。
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
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
李斯因上书言赵高之短曰:“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
”二世乃私告赵高。
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所为。
”于是二世曰:“以李斯属郎中令。
”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夷三族。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
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B.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C.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D.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卿,即荀况,战国赵人,学宗儒术而言性恶,韩非、李斯等曾师事其门。
B.侯王,古代爵位公、侯、伯、子、男的一种,有时泛指诸侯。
文中指前者。
C.囹圄,秦代监狱称为“囹圄”,后也指束缚、困难的意思,如“身陷囹圄”。
D.五刑,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指墨、劓、剕、宫、大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具有敏锐的眼光,他预知到六国国势衰弱,没有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来到秦国,秦始皇任命他为长史。
B.秦王拜李斯为客卿,为此,秦宗室大臣深感不安,建议秦王驱逐李斯。
李斯写了《谏逐客书》,被秦王采纳。
C.为了维护秦朝统治,李斯建议秦始皇除去《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但保留医药卜筮种树等方面的书籍。
D.司马迁认为李斯受重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弥补皇帝过失,导致身败名裂,实为不忠。
这和世俗的看法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2)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14.秦二世速亡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①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③,杜若④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1132-1169):祖籍安徽,南宋爱国词人,力主抗金复国。
②沉累:屈原自沉沅湘,无罪被迫而死,此处借指屈原。
③虞舜:上古明君。
④杜若:一种芳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乘舟沿江东归途中登上岳阳楼所见山水景致,境界阔大,略显沉郁。
B.作者触景生情,思绪越发渺远,独倚栏干长久思量,因为缺少月光而意兴阑珊。
C.“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运用反问手法,流露出对岳阳楼气势的盛赞。
D.“杜若满芳洲”一句,画面感十足,以景结情,意味深长,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16.前人论该词,认为下阕“借怀古人以抒己志”,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率尔而对”的反应是“____________”;而对于曾皙的回答,孔子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回应司马光的指责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说是“拒谏”。
(3)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个明亮的意象描绘了月下洞庭湖表里澄澈的优美景象。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在许多著述和书信中提到中国外,毕生还撰写过共18篇有关中国问题的文章。
这些文章采取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有的文章评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制订过程,如评论英国议会围绕对华政策而展开的;有的文章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在对华利益上的,如分析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而坐收渔人之利;有的文章描述鸦片战争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现实,如描述太平天国这样一场中国革命的状况与性质;等等。
这些内容不一的文章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揭露西方殖民主义的强盗面目,谴责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马克思第一篇专门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对中国现实做出过这般描述:“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的结果一样。
”马克思这种对中国现实的认识也得到了恩格斯的响应,马克思恩格斯最初一致希望,在鸦片战争这样一种外力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社会能够孕育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提到:“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
”从今天的角度看,我们都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惊醒”。
可以说,在这最后一篇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马克思这一之笔超越时代地永远值得我们回味。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明枪暗箭尔虞我诈接踵而来笔走龙蛇
B.明枪暗箭出尔反尔纷至沓来画龙点睛
C.唇枪舌剑出尔反尔纷至沓来笔走龙蛇
D.唇枪舌剑尔虞我诈接踵而来画龙点睛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B.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形式,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C.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D.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的形式,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20.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