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能运用这一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倍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时,还依赖于具体的计算,对3的倍数的特征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3.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学生作业本。
3.教学卡片。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
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3
的倍数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
教师分发教学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判断每个数的倍数情况,巩固对3
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有关3的倍数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检验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3的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注重引导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然而,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并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一、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
虽然通过观察、操作、探究
等活动,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特征
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灵活运用。
解决办法:在巩固环节,我增加了些典型例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运用3的
倍数的特征,加深对特征的理解。
2.学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在拓展环节,
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不能灵活运用3的倍数
的特征。
解决办法:我在拓展环节加强了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进
行问题分析,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3.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探究环节,课堂气氛
较为活跃,但仍有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参与度不高。
解决办法:我在课堂中加强了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提高
学生的参与度。
二、改进措施
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学
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加强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
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创设更多互动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在课堂中创设了丰富多样
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强化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课堂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我注重与家长的联系,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营造一
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虽然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我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针对《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判断题:
(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选择题:
(1)下面哪个数是3的倍数?
A. 12
B. 15
C. 18
D. 21
(2)下面哪个数不是3的倍数?
A. 9
B. 12
C. 15
D. 18
3.解答题:
(1)判断下面各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a.27
b. 30
c. 33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60,求这个数。
4.应用题:
小明有27颗糖,他想把这些糖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最多分到9
颗糖。
请问,小明的朋友最多能分到多少颗糖?
1.作业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判断题和选择题设计了关于倍数和因
数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
解答题和应用题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题目,既能
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作业设计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
应用题需要学生进行问题分析、
计算和解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作业设计具有趣味性。
题目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完成度。
5.作业设计分量适中,难度适宜。
作业量适中,不加重学生负担;题目
难度适宜,使学生在完成后有成就感。
6.在解答题中,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
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7.在应用题中,可以增加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
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不仅要关注答案的
正确与否,还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9.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
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专家的点评和建议,我对作业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