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中职语文课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中,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合一的特点,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的优越性被教师们认可,并逐渐应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中。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语文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来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合理地、科学地做好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

这种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的合作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究竟采用哪种相应的模式,才能达到“整合”的最佳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熟悉教材,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与局限性,找准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方面的最佳切入点,然后才能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摸索,针对语文学科不同教学阶段的特点,我将二者的整合模式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法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信息技术教学以独特的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固定模式,具有超时空限定的特点,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任何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信息技术网络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课堂的自主学习当中。

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特定场景是十分必要的。

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讲读《登高》时,在教学最初的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深秋时节,树叶被萧萧的北风吹得纷纷落下,滚滚长江水一望无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孤独地站在长江边的高台上。

一段深秋江景的视频展现在学生面
前,画面音是萧萧的北风和树叶被吹落的沙沙声,还有猿猴凄厉的啼叫声,学生被画面的宏大气势给吸引了,并以好奇的心情倾听着介绍。

看到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我因势利导地进行了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家有没有兴趣更进一步地去了解杜甫的有关情况呢?”“当然有兴趣!”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师生携手走入了《登高》的世界,整节课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课堂效果。

2 任务驱动——能力培养法
如果能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以一个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甚至渗透多学科的联系,便能达到横向综合的教学效果。

这个主题任务的设计可以是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也可以是多个真实性的情景问题的串连。

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辨析,从而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我讲授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先布置了前置作业:让学生在网络的世界中,自己去收集、欣赏有关歌颂母爱的视频、故事,并要求在上课中进行展示。

上课时,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欣赏《生死母爱》的视频,看着感人的画面,听着动人的故事,学生的情感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眼睛已经模糊。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展示,在这些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的情感再一次被激发。

柔美的音乐,精美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歌唱自己的母爱,我发现在这种浓浓的爱的氛围中,每位学生都将歌唱母爱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网络的世界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丰富了积累,收获了感动,更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也实现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教学目标。

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地亲自参与实践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并且经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整合模式的不断训练,学生会在不自觉中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它的学习领域当中。

3 指导点拨——自主探索法
无论是哪种的教学模式,教师都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所以,用信息技术引领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引导、点拨时,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指导点拨、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中,能够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便可以有效地突破课堂的重难点。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教学,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

首先第一个环节——诵读(师生对话环节):欣赏教师制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中的朗诵,此课件从网络中搜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

然后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再在教师诵读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

第二个环节——研读(生与文本对话环节):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
在电脑上进行,课堂上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及时反应在电脑上,教师在电脑上及时判定成绩,给出提示,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加以个别指导。

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生生对话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生生合作,小组交流,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这种自主合作的对话式教学模式下,在网络的天地里,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充分体现了新大纲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4 巩固深化——延伸拓展法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仅在课内能有助于我们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攻破教学难点、重点,而且在深化课堂练习、进行课外延伸教学方面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课后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生,透视社会,让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

在讲授了《走向未知的世界——纳米》后,许多学生对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呢?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帮助。

我就发动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上网浏览,了解相关的知识,课堂上又组织有关讨论和展示,使学生对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在《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文讲完之后,我又发动学生,利用网络,阅读有关当前社会就业情况的文章,联系网上的新闻资料,对学生前途理想和就业指导教育,从而提高了学生努力求学,为今后走入社会打好基础的积极性。

这样一来,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心、使命感。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课堂教学的一场“大变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工具性,已经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

因此,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用信息技术引领语文学科的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在教学中更深入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模式,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适应新型教育模式做好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