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来如山倒霾去如抽丝 10年之内仍难治好雾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分析,十年内难治好雾霾,大量使用燃煤是主要原因。

不过,秦大河也提醒,抗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决不放松。

霾来如山倒霾去如抽丝 10年之内仍难治好雾霾病
3月27日,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雾霾与健康”分论坛上,“铁腕抗霾”、“协作抗霾”、“公众抗霾”就成为了关键词,来自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各路嘉宾积极建言,发出博鳌的“抗霾”声音。

“雾霾的危害到底到了什么地步?”去年刚入选“全球环保创新榜样”的中国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在当天发言一开始就抛出问题。

“我一直坚持用仪器检测,结果显示中国绝非雾霾的唯一受难国”,张跃用数据举证北京和柏林在冬季的污染物数值,“我们必须意识到,雾霾是全球性问题,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在承受其严重后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觉得维持现状或者逐步改善就可以,必须要有觉悟,把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放在相当的高度。

”张跃在发言中数次强调全社会的抗霾“觉悟”,他认为,在空气治理过程中,“觉悟高于一切”,无论是科研技术行为、政府的决策行为还是民众的环保举动,“前提都是人的觉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分析,十年内难治好雾霾,大量使用燃煤是主要原因:十几年前我们和美国燃煤差不多,现在去年是41亿吨,美国只有8、9亿吨。

他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国家费了很大劲才将煤炭在能源消耗的占比从70%降到现在的66%,本世纪中叶将降到55%左右。

煤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煤的问题短时间解决不了,雾霾也难以治好。

“10年内仍难治好雾霾”论断是基于雾霾主要来源于能源结构占绝对份额的煤炭的事实,科学论断珍贵之处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秦大河的判断是基于
煤炭是主能源的事实实基础上,我个人认为依据充分,是站得住脚的。

没有能源结构的大的转变,煤炭消耗量不彻底下降,形成雾霾的“源”就存在,霾有“根”,怎么不会肆虐人间?我们不能指责秦大河院士的论断过于悲观,他是从事气象科学研究成果卓著的学者,如果让他说几年内治理好雾霾,尽管这大饼很诱人,给人以希望,但那是昧着良心说违心的话,任何一个有良心的正直的科学家都不会这么做。

“中国的抗霾行动非常坚决,民众的环保觉悟也有了很大增强,要说治霾成功的可能性,我认为是很有希望的。

”不过,秦大河也提醒,抗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这个盘子太大,不是今天开始治理,明天就能治理好,新能源转化技术革新、实用技术的配套、民众科普教育等方面都需要一个过程。

”至于中国抗霾的具体期限,秦大河坦言,“两三年太短、三十年太长,但是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决不放松。


环境治理为何难以见效?原因很复杂,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现行的相关法律对环境污染犯罪处罚太轻;二是某些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考量,没有动真格。

2013年5月,国家环保部通报华北六省市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结果,受检查的26万多家企业中,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

各级环保部门对88家企业处以总额613万余元罚款,平均每家污染企业罚款7万元。

全局性治霾不能靠运动,要靠长效机制,处理好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想短时间内治好雾霾愿望是好的,但我们治霾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

积极科学治霾,争取早日蓝天重现,靠你我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