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明代传奇创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剑记》有三点值得关注:
《宝剑记》全名《新编林冲宝剑记》,52 出,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林冲忠贞正直,因对朝政不满,上奏弹劾 权奸,引起奸臣高俅、童贯的忌恨。高俅 一伙设计百般陷害他,林冲在走投无路的 情况下投奔了梁山。林冲走后,母亲及女 儿都被迫自杀,妻子张贞娘由于高衙内逼 嫁,自杀不成,遂削发为尼。林冲虽然身 在梁山,而心在朝廷,最后终于受了招安, 夫妻得以团聚。 较之《水浒》,有三点改变:
《浣纱记》在几分悲凉、几分凄婉的爱情悲剧中 始终激荡着为国赴难的英雄儿女的豪壮基调。 当范蠡表示因被拘留吴国而不能实践爱情盟约时, 西施说:“国家事极大,姻亲事极小,岂为一女 之微,有负万姓之望。” 后来范蠡要西施入吴,西施表示犹豫时,范蠡说: “若执而不行,则国将遂灭,我身亦旋亡;那时 节虽结姻亲,小娘子,我和你必同作沟渠之鬼, 又何暇求百年之欢乎?”明显地把国家利益摆在 个人爱情幸福之上。 这种宣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在此前的戏 曲里是不多见的,它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桃花 扇》的主题构思。
《浣纱记》,46出,演吴越兴亡和范蠡、西施悲 欢离合的故事,既是一部政治悲剧,又是一部爱 情悲剧。范蠡、西施二人爱情的纪念物是一缕浣 纱(轻纱),剧名由此得来。 这一题材早见于元杂剧和南戏,有关汉卿《姑苏 台范蠡进西施》,宫天挺《会稽山越王尝胆》, 南戏《浣纱女》等。
梁辰鱼将这一传统的历史故事,注入了深厚的政 治内容,使《浣纱记》传奇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 思想价值:
2、历史兴亡剧《浣纱记》 嘉靖时期,传奇创作逐渐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新 内容新风格的作品不断产生,而这种新的戏曲, 要求有足以与之相适应的新唱腔。于是在嘉靖、 隆庆(1567-1572)年间,便崛起了一种戏曲音 乐的新形式——昆腔。 明中叶前后流行的南曲腔调主要有弋阳、余姚、 海盐和昆山,号称“四大声腔”,而以弋阳腔和 海盐腔势力最大。 昆腔创始于元末,到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 成为昆腔的重要改革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 魏良辅改造的昆腔,集中表现了南曲清柔婉折的 特点,又保存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因而逐步 成为明清传奇的主要唱腔。
3、《玉玦记》等
到了嘉靖时期,传奇创作的转变趋势就更为明显 了。陆采《明珠记》、徐霖《绣襦记》、郑若庸 《玉玦记》等,多取材唐人传奇故事写成,具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 《明珠记》写王仙客和刘无双的爱情故事。 《绣襦记》本于唐传奇小说《李娃传》,热情颂 扬了有情有义的妓女李亚仙。 同时出现的《玉玦记》却谴责了无情无义的娼女 李娟奴,为此曾引起一些传说:说《玉玦记》流 行后,妓院门庭冷落,于是娼门中人请人编写了 《绣襦记》以消除《玉玦记》的坏影响。
影响较大的是《精忠记》。 传奇歌颂抗金英雄,尖锐谴责了欺君卖国 的奸臣秦桧,因而普遍受到观众的欢迎。 焦循《剧说》云:“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 樵子者……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 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秦桧, 殴,流血几毙。众惊救,髯曰:‘若为丞 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 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 殴;若真桧,膏吾斧矣。’”
五、明代其他传奇作家
一、明代前期的传奇
明代戏剧以传奇最为令人注目,其地位犹如元代 的杂剧,但它的繁荣期不在前期而在后期。 明初由于受到封建专制统治严格控制,剧作家只 能写一些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脱离现实的作品。 《南词叙录》 :“时有以《琵琶记》进呈者,高 皇笑曰:‘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 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 可无。’”在这种情况下,对《琵琶记》的追摹 就成为戏曲创作中一个突出的现象。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出现的《五伦全备记》和 《香囊记》便是这种现象的代表作。
《宝剑记》的积极影响 李开先写《宝剑记》,已经开始挑战《琵琶记》 的权威。对《琵琶记》有所超越。 雪蓑渔者《宝剑记序》评:“是记则苍老浑成, 流丽款曲……才思文学,当作古今绝唱,虽《琵 琶记》远避其锋,下此者毋论也。” 《宝剑记》对《琵琶记》的挑战是艺术上的,更 是内容上的。《宝剑记》着重表现政治上的忠奸 斗争,超越了家庭婚姻,拓展了创作的题材,显 示了文人对政治的强烈参与精神及其无奈的悲壮, 开忠奸斗争剧之先河。 总之,《宝剑记》以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 强悍地掠过明初以来近两百年的沉闷剧苑,产生 了不小的震动。
二人分手之后范蠡在吴国为奴苦等了三年接着西施又被送给吴王夫差蹂躏了三年六年的痛苦相思换来了越国的胜利但对这对花残心碎的恋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灵与肉的大劫然而浣纱记在几分悲凉几分凄婉的爱情悲剧中始终激荡着为国赴难的英雄儿女的豪壮基调
第九讲 明代传奇创作简介
一、明代前期的传奇 二、明中叶三大传奇 三、沈璟及吴江派 四、王骥德与明代戏曲理论概述
明代传奇创作到万历年间达到了全盛时期, 除大剧作家汤显祖及其“临川派”最为活 跃外,还有与其观点不一的以沈璟为首的 吴江派也很有实力。
同时或稍后,还有高濂、孙仁孺、周朝俊、 徐复祚等等传奇作家,也写出一些好的作 品,终使传奇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
二、明中叶三大传奇
明传奇创作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三大传奇《宝剑 记》、《浣纱记》、《鸣凤记》的出现。 1、开忠奸斗争剧先河的《宝剑记》 明朝中叶,社会政治愈加腐败,加之边境敌寇不 断骚扰,内忧外患促使作家们在创作中发出沉重 的呐喊。这一时期转变传奇创作风气的剧作家首 先是李开先。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山东 章丘人。嘉靖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曾到 过边关。做官耿直,不愿侍奉权贵,被贬为民。 平生酷爱词曲,作传奇《宝剑记》等。
剧情及思想意义: 剧情大致如下:明朝嘉靖年间,严嵩手握 大权,残杀忠良之士,先借出兵河套的争 执杀了夏言。杨继盛冒死写本弹劾严嵩, 结果夫妻被处斩。不久,邹应龙、林润会 试及第,他们没有去拜谒讨好严嵩,反而 去祭悼夏言的亡灵。严嵩父子设计将二人 发放到Leabharlann Baidu地进行迫害。因此引起在朝官员 董传策、张鹤楼、吴时来的愤慨,三人联 名弹劾严嵩,也遭毒打,发配充军。 后来,邹应龙、孙丕阳等联合朝野力量, 终于打垮了严嵩父子及其帮凶。
剧本一方面猛烈地抨击了权奸严嵩父子及 其党羽的凶狠残暴和他们可鄙灵魂,“大 丈夫既不能流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 另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忠贞之士的前仆后 继的斗争精神,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作 家爱憎分明,使得剧本具有很强的战斗性。 正面人物一般显得比较迂腐,其斗争方法 主要就是死谏。这是八股取士制度造就的 士大夫精神面貌的真实反映。
(1)通过夫差和勾践的成败得失,总结了历史 兴亡教训。 吴国君臣骄奢淫逸,腐败放纵,由强盛而败亡; 越国君臣于失败后能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终于 灭亡吴国。传达历史教训。 一方面表彰越国君臣艰苦奋斗、立志复仇的坚毅 精神,肯定了伍子胥忧国忧民、忠贞直谏的高尚 品格,另一方面又着重嘲弄了荒淫无耻、宠信奸 佞的吴王夫差,揭露了腐化贪婪、狠毒奸诈的权 臣伯嚭,形象地再现了他们的胡作非为终于葬送 了国家的悲剧。 在倭寇屡屡侵入东南沿海地区、国家岌岌可危的 明朝中后期,这种思想倾向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浣纱记》的艺术性: (1)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范蠡的深谋远虑、忠君爱国;西施的深明大义、 忍辱负重;伯嚭的见利忘义;等。 第7出写伯嚭贪财好色的嘴脸,文种求见,先是 “发怒”,当文种暗示有回报时,他便“回嗔作 笑”了;当他听到“特遣小官备些礼物”时,便 作“大笑科”;当看到黄金五千两等礼物时,便 令“杀起羊来,烫起酒来,留文老爹坐坐去”。 再看到送两个美女时,便叫杀起牛来,并即刻答 应帮勾践说话。通过动作、表情、语言把这个贪 婪卑劣的小人形象写得活灵活现。 (2)描写历史兴亡,而以爱情故事贯穿其间, 成为传奇创作的重要模式,如《桃花扇》等。
(1)改变了林冲与奸臣之间的矛盾冲突。林冲 和高俅的矛盾是由于林冲一再上本参奏高俅和童 贯树党营私、祸国殃民。突出了忠奸正邪之争。 (2)草莽英雄的性格士大夫化。剧中林冲是主 动出击型英雄,虽官职卑小,但始终具有忧国忧 民之心。无论多么艰难都改变不了其坚定意志, 知其不可而为之,充分体现了威武不屈的浩然正 气。剧本已将草莽英雄士大夫化了。 (3)曲词激荡人心,显示了明中叶进步作家和 民众对烈烈雄风的召唤。《夜奔》等出曲词相当 精彩,充满着英雄失路之悲和忧念国事的情怀。 这出戏至今仍作为武生的看家戏而风靡场上,激 荡人心。
(2)热情赞扬了范蠡西施为国家牺牲个人 幸福的可贵品质。 范蠡、西施本是一对青年恋人,当国家处 于危难之时,他们毅然舍弃了儿女恋情而 为奔赴国事。 二人分手之后,范蠡在吴国为奴苦等了三 年,接着西施又被送给吴王夫差蹂躏了三 年,六年的痛苦相思换来了越国的胜利, 但对这对花残心碎的恋人来说,无疑是一 场灵与肉的大劫难。
2、《精忠记》等 到了正德至嘉靖年间,产生了一些内容和 风格大不相同的作品。最初有王济《连环 记》(写吕布和貂蝉)、苏复之《金印记》 (写苏秦)等,皆能另辟溪径,独具风格。 接着出现了无名氏《精忠记》、姚茂良 《双忠记》(写张巡、许远)、沈采《千 金记》(写韩信)等。虽不离忠孝节义, 但关目生动,情节曲折,颇能够吸引较多 的观众。
(2)突破了以生旦的离合悲欢贯穿始终的 惯套,前半部以描写杨继盛为主,后半部 以描写邹应龙为主。 《鸣凤记》的出现,为后世戏曲直接反映 现实生活开辟了道路。传奇作品中时事戏 的创作蔚然成风,从明万历到明崇祯之间, 凡是政治上的重大事件,几乎无所不写。 充分说明了《鸣凤记》的重大影响。
三、沈璟及吴江派
1、《五伦全备记》与 《香囊记》
《五伦全备记》29出,作者丘濬(1421-1495), 进士出身,做过礼部尚书等要职。 剧本描写伍伦全、伍伦备兄弟一门忠孝节义的故 事. 从主旨到情节均表现出《琵琶记》的印痕,而较 之《琵琶记》,《五伦全备记》更是陈腐臭烂的 狂热的封建说教,缺乏起码的现实意义。。 《香囊记》42出,作者邵灿,生员出身。 剧本写宋代张九成和妻子贞娘的悲欢离合故事。 该剧本在结构上借用《琵琶记》甚多,缺乏艺术 创新,且开辟了明代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 化的源头。
艺术性: (1)采取适当的艺术虚构塑造人物形象。 取材于真人真事,为了突出人物精神面貌, 加强舞台效果,便作了一些必要的艺术虚 构。 如杨继盛写本弹劾严嵩时,其祖先鬼魂在 灯下出现想阻止他上本,杨坚决不听劝阻。 又如杨妻张氏本来是上奏代夫请死,杨死 后才在家中自缢,剧本则写她在法场上慷 慨祭夫,最后还以死代夫明志,遗本劾奏 严嵩父子。有效的艺术处理,更好地塑造 了忠臣烈妇的形象。
《浣纱记》之思想内容 著名戏曲作家梁辰鱼首先用魏良辅改革后 的昆腔编写了传奇剧本《浣纱记》。由于 《浣纱记》一唱走红,使得昆腔从此成为 明清传奇的主要唱腔。 梁辰鱼(1519-1591),字伯龙,号少白 等,江苏昆山人。太学生,平生慷慨任侠, 精通音律,善度曲,足迹遍吴楚,而科场 终不得志。《浣纱记》为其代表作。
3、时事剧的开山之作《鸣凤记》
《鸣凤记》,41出。关于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吕天成《曲品》认为是无名氏;清人焦循《剧说》 等认为是王世贞门人所作;嘉庆年间的《直隶太 仓州志》记载作者为唐仪凤。 这部传奇以时事入戏,描写严嵩父子和一群反对 他们的朝臣的矛盾。剧作及时反映当时重大政治 事件,在中国文学史上实为开风气之先。 它一上演,就产生重大影响。相传剧本最初在王 世贞家演出,“词初成时,命优人演之,邀县令 同观;令变色起谢,欲亟去。弇(yǎn)州徐出 邸抄示之曰:‘嵩父子已败矣!’乃终席。”
(3)揭露统治阶级“狡兔死、良狗烹”、过河拆 桥的卑鄙行径。
剧本最后以范蠡在灭吴后携西施泛湖归隐 作为结束,虽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但也表 现了范蠡、西施热爱祖国而始终对统治者 保持清醒头脑,寓意是深远的。 这是作者有意揭露统治阶级兔死狗烹、过 河拆桥的可鄙行径,理解这一点,便不难 明白作者再三慨叹于次要人物吴国老臣伍 子胥的悲惨命运的苦心了,伍子胥正是拿 来衬托范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