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ID:132730]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C.转化观: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守恒观:100mL酒精中加入100mL水,总体积等于200mL
2.(0分)[ID:132725]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
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0分)[ID:13272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C.铜丝用于作导线D.用氢气填充气球
4.(0分)[ID:132716]已知:Cu+2H2SO4(浓)Δ
CuSO4+SO2↑+2H2O。
为探究铜和浓硫酸
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下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
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D.实验中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可推理SO2溶于水生成酸
5.(0分)[ID:13270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酒精蒸发,分子体积增大
C.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D.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6.(0分)[ID:132695]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物质的鉴别
B 环保知识
蔗糖和食盐:看颜色
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积极植树种草减少雾霾:用燃烧法处理秸秆
C 物质的宏观组成
D 化学史
①氮气是由氮元素构成的
②二氧化碳中含有两个氧元素①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②门捷列夫: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
A.A B.B C.C D.D
7.(0分)[ID:132693]右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CO2的含量差异。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滴入的澄清石灰水的滴数要相同
B.该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 CO2体积含量比空气大
C.该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 CO2
D.滴入石灰水震荡集气瓶有利气液充分接触短时产生更明显现象
8.(0分)[ID:132684]下列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图A是在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全部都是二氧化碳B.图B是玻璃片上出现了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比空气的水蒸气多
CO
C.图C是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2
D.图D是实验可以说明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9.(0分)[ID:132670]如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 、O2与CO2 。
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B.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C.将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10.(0分)[ID:132667]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11.(0分)[ID:132665]电视节目《荒野求生》中的生命吸管(如图所示)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
其中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活性过滤层可以除去99.3%的细菌和病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器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和可溶性杂质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还能海水淡化
C.生命吸管可以将水净化,得到纯净的水
D.生命吸管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2.(0分)[ID:13266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水、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可以互相转化
D.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二、填空题
13.(0分)[ID:132838]碳与碳的化合物在下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在第_____________周期;
(2)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优良的____________性;
(4)如图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0分)[ID:132834]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d、e、f分别代表不同的反应,请根据该图回答有关问题。
(1)a可以得到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d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一氧化碳的燃烧是实现f的途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氧气。
15.(0分)[ID:132821]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 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发生装置可选用
____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图字母,下同),加入药品前,应首先
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装配时试管内少放了一团棉花会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过氧化氢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选用的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中所加固体试剂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该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选用过氧化氢分解来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查阅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制取气体的药品制取气体的反应
条件
气体的物理性质
氯气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
酸
需要加热
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大
①制取氯气 _______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装置 A,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取氯气_____________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装置 B,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6.(0分)[ID:132811]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物质的用途(如图1所示)中,利用了金刚石硬度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利用了石墨导电性的是______。
(2)炭雕(如图2所示)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______能力,所以,炭雕既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其化学反应为:
3CO2+4Na 一定条件
C(金刚石)+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
质的为_______(填化学式)。
17.(0分)[ID:132801]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蒸馏水 B清澈的河水 C自来水 D湛蓝的海水
(2)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来水厂常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4)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8.(0分)[ID:132797]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铜绿: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
(2)镁条燃烧:__________。
(3)在空气中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出现白膜:___________。
(4)钠在氯气(Cl2)中燃烧生成氯化钠:________,生成的氯化钠由_________(填微粒符号)构成的。
19.(0分)[ID:132771]学好化学要建立微粒观点,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变化等
(1)金刚石和石墨的______性质不同,这是因为____
(2)如图表示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的微粒变化过程.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其中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相同,但性质完全不同这是因为______,从反应示意图中,你可以得出结论是(说一条)______.20.(0分)[ID:132764]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请你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两个镁离子_____;+2价的钙元素_____。
(2)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H_____;3O2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双氧水制氧气_____。
三、解答题
21.(0分)[ID:132939]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时下兴起的环保炭雕工艺品,是以活性炭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雕刻而成,炭雕工艺品既能装饰居室,又对甲醛等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________。
(2)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可用以下式子表示其反应和生成物:
2KNO3+3C+S 点燃
K2S+N2+3X,则该反应中由分子构成的生成物是_________(填化学
式)。
22.(0分)[ID:132896]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
(2)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3单质的名称是_____;
(3)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原因是墨中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_____;
(4)如图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3.(0分)[ID:132890]“低碳环保”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选择。
(1) 某款共享单车,车身采用全铝设计。
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氧化铝的形成:______。
(2)①“节约碳排量”旨在倡导较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方式。
这里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是
______。
②再举出1种“低碳”的生活方式:______。
24.(0分)[ID:132885]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请回答:
实验装置实验1实验2
Ⅰ. 将A试管充满CO2,B试管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Ⅱ. 密闭下,用针筒将A中部分CO2抽出
Ⅲ. 打开K Ⅰ. 将A试管充满CO2,B 试管加入稀盐酸
Ⅱ. 用针筒向A 中注入适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Ⅲ. 打开K
(1)实验1中可以验证CO2与水发生反应,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步骤Ⅲ中,打开K后发现A中液面上升后又下降,有气泡产生,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5.(0分)[ID:13287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B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
用装置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0分)[ID:132869]小明进行了下列实践活动。
(1)实践1: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的沉淀。
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 + 3NaOH = 3NaCl + ______ 。
(2)实践2: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① 活动1: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 ________ 。
② 活动2:如图,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
③ 活动3: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
白烟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__ 。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D
2.D
3.A
4.A
5.D
6.D
7.C
8.A
9.B
10.D
11.D
12.D
二、填空题
13.二金刚石导电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分析】本题考查碳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14.分解光合
15.试管集气瓶A检查装置气密性高锰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水槽中的水变为红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是否复燃BD或BC2H2O22H2O+O2↑二氧化锰催化实验操
16.ADC吸附Na2CO3NaC
17.A煮沸活性炭氢氧元素
18.Cu2(OH)2CO3CuO+H2O+CO2分解反应Mg+O2MgOCa(OH)
2+CO2→CaCO3+H2ONa+Cl2NaCNa+Cl-
19.物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子的结构不同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解析】【分析】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20.2Mg2+氢元素一个氢原子3个氧分子3Fe+2O2Fe3O4Ca(OH)
2+CO2═CaCO3↓+H2O2H2O22H2O+O2↑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在自然界中,氧气能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不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隔,100mL酒精中加入100mL水,总体积小于200mL,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解析:D
A.硬水与软水在外观上没有明显区别,通过观察无法区分,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是由原子构成,但C60是由分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纯净物中元素的种类,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A
解析:A
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除去冰箱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错误;
C、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于作导线,利用了铜丝的物理性质,错误;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于填充气球,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A。
4.A
解析:A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不能插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鼓气的目的是为了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导出,该选项说法错误;
B、通过上下移动粗铜丝能使铜和浓硫酸随时接触或分离,从而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从而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中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故可推测二氧化硫能和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D
解析:D
A、使石蕊变红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A错误;
B、酒精蒸发,酒精从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发生变化,但分子体积不变,B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D正确;
故选D。
6.D
解析:D
A、蔗糖和食盐都是白色晶体,看颜色是无法鉴别出两种物质,故不正确;用燃着木条分别放入二氧化碳和氮气中,木条都会熄灭,故无法鉴别出来,故A归纳不正确;
B、大量植树造林,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减缓温室效应,正确。
用燃烧法处理秸科会增加空气中的粉尘含量,会加重雾霾。
错误。
故B归纳不完全正确;
C、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故不正确;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元素不会论个数,不正确,故C归纳不正确;
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弄清物质燃烧的本质,正确;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正确;故D归纳完全正确。
故选D。
7.C
解析:C
A、在实验中要滴入相同数量的石灰水,否则无法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
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越多,石灰水越浑浊。
所以可以向气体中滴入相同数量的澄清的石灰水,通过观察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来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
故B正确;
C、通过这个实验只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故C错误;
D、滴入石灰水后振荡能够缩短反应的时间,使得反应更快的进行。
故D正确。
故选C
8.A
解析:A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不是全部都是二氧化碳,还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故选项得出的实验结论错误。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了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比空气的水蒸气多,故选项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CO2,故选项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
D、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则说明了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
故选:A。
9.B
解析:B
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盛有氧气集气瓶应正放。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盛有二氧化碳集气瓶应正放。
二氧化碳不能使蒸馏水变为红色,因该为若是加入石蕊的蒸馏水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盛有二氧化碳集气瓶应正放。
将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正确;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需要倒放,因此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正确;
故选B。
10.D
解析:D
A.由于盐酸的浓度较大,所以甲中逸出的气体含HCl和CO2,故错误;
B.乙中液体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错误;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因为溶液变红是盐酸在起作用,而盐酸不分解,故错误;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因为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故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D
A、过滤器不能去除水中可溶性杂质,A错误。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可溶性杂质,故不能海水淡化,B错
误。
C 、生命吸管可以将水净化,但是不能去除可溶性杂质,故得到的不是纯净的水,C 错误。
D 、生命吸管中活性炭过滤层发生了物理变化,加碘树脂杀菌消毒发生了化学变化,D 正确。
故选:D 。
12.D
解析:D
A 、水的化学式为:H 2O ,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 2O 2,由化学式可知,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C 、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不符合题意;
D 、设18g 氧气完全反应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 ,生成水的质量为y
22
22H +O 2H O 4
3236x 18g y
点燃 4x =3218g
x=2.25g 3236=18g y
y=20.25g 由此可知,氢气过量,生成水的质量为20.25g ,符合题意。
故选D 。
二、填空题
13.二金刚石导电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分析】本题考查碳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解析:二 金刚石 导电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C+2CuO
2Cu+CO ↑高温 ()2322CO +Ca OH CaCO H O =↓+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分析】 本题考查碳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由此可以判断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在第二周期;
(2)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是立体网状结构,代表的是金刚石; (3)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优良的导电性;
(4)①木炭与氧化铜均是黑色固体,反应会生成红色固体铜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
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别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2C+2CuO 2Cu+CO ↑高温、
()2322CO +Ca OH CaCO H O =↓+。
②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4.分解光合
解析: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分解 222CO+O 2CO 点燃 光合
(1)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
(2)d 是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CO O 2CO 点燃+。
(4)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氧气,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故填:光合。
15.试管集气瓶A 检查装置气密性高锰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水槽中的水变为红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是否复燃BD 或BC 2H2O22H2O+O2↑二氧化锰催化实验操
解析:试管 集气瓶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水槽中的水变为红色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是否复燃 BD 或BC 2H 2O 22MnO 2H 2O+O 2↑ 二氧化锰 催化 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加热 不可以 不能盛放液体药品 可以 试管中可以盛放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且试管可以加热
(1)标号的仪器名称:a 试管,b 集气瓶;
(2)实验室中,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可选用固体加热装置A ,加入药品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在装配时试管内少放了一团棉花会出现的现象是:高锰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水槽中的水变为红色;氧气具有可燃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检验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是否复燃;
(3)如果用过氧化氢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应选用固、液发生装置B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用C 或D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2MnO 2H 2O+O 2↑ ;该装置中所加固体试剂的名称:二氧化锰, 该固体在该反应中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选用过氧化氢分解来制取氧气的优点是: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加热。
(4)①制取氯气不可以采用装置 A ,理由是:A 装置中试管口略微向下,不能盛放液体药品;
②制取氯气可以采用装置 B ,理由是:试管中可以盛放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且试管可以加热。
16.ADC 吸附Na2CO3NaC
解析:AD C 吸附 Na 2CO 3 Na 、C
(1)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作玻璃刀、钻探机的钻头;故填:AD ;C ;
(2)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净化室内空气;故填:吸附;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 2+4Na=C (金刚石)+2X ,反应物中碳、氧、钠原子个数分别为3、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钠原子个数分别为1、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 中含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 分子由2个钠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Na 2CO 3。
钠和碳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Na 2CO 3;Na 、C 。
17.A 煮沸活性炭氢氧元素
解析:A 煮沸 活性炭 氢氧元素
(1)A 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B 清澈的河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湛蓝的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4)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18.Cu2(OH )2CO3CuO+H2O+CO2分解反应Mg+O2MgOCa (OH )
2+CO2→CaCO3+H2ONa+Cl2NaCNa+Cl -
解析:Cu 2(OH )2CO 3 −−−→加热CuO+H 2O+CO 2 分解反应 Mg+O 2−−−−
→点燃 MgO Ca (OH )2+CO 2→CaCO 3+H 2O Na+Cl 2−−−−
→点燃NaC Na +、Cl - (1)加热铜绿时,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为:Cu 2(OH )2CO 3−−−→加热CuO+H 2O+CO 2,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
故填:Cu 2(OH )2CO 3−−−→加热CuO+H 2O+CO 2;分解反应;
(2)镁条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的反应,生成氧化镁,故填:Mg+O 2−−−−
→点燃MgO ; (3)在空气中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出现白膜,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a (OH )2+CO 2→CaCO 3+H 2O ;
(4)钠在氯气(Cl 2)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Na+Cl 2
−−−−
→点燃NaCl ,生成的氯化钠由Na +、Cl -构成的。
故填:Na+Cl 2−−−−→点燃Na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