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双唑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机制 甘氨双唑钠每次按 800mg/ m ² 给药,用100ml生理 盐水溶解后,于30 min内静脉滴注 完,于60min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每星期一、三、五用药,至常规放射治疗结束为止。 原发灶退缩情况 CR(完全缓解) 22(73.3%)
PR(部分缓解) CR+PR(有效) 无效 合计
6(20.0%) 28(93.3%) 2(6.7%) 30(1)
注意事项
1. 甘氨双唑钠必须伴随放射治疗使用,单独使用无抗癌作用。静滴, 按体表面积每次800mg/m2,于放射治疗前加入到100ml生理盐水中 充分摇匀后,30min内滴完,给药后60min内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 疗期间隔日1次,每周3次。 2.在使用本品时若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3.使用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和心电图变化,特别是肝功能、心脏功能 异常者。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使用中有时会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AST)的轻度升高和心悸、气短、窦性心动过速、轻度ST段改变。偶 尔出现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和恶心、呕吐、便秘等。 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 0
WBC(白细胞计数)下降 肝功能 口腔反应 合计
0 0 19(63.3%) 30(1)
N,N-双[(2-甲基-5-硝基-1H-咪唑-1-基) -乙氧羰基]-甘氨酸钠
作用机制 经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评价,甘氨双唑钠的作用机制明确,其增敏机制如 下: (1)射线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引起细胞分子损伤,甘氨双唑钠的亲电子作 用能够转移肿瘤细胞受损分子上的电子使损伤固定下来,从而明显地增强 放化疗的分子损伤效应; (2)甘氨双唑钠对 DNA修复酶,特别是聚合酶β有抑制作用 ,从而抑制 肿瘤细胞中受损 DNA分子的修复;抑制肿瘤乏氧细胞的潜在致死损伤修复 (PLDR)和亚致死损伤修复(SLDR),进而提高放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 灭作用。
药理作用 【重复给药毒性】
【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
Beagle犬长期静脉滴注本品的主要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轻度 流涎、轻微肌肉震颤等,并可因血液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导致 动物死亡。无毒性反应剂量为60mg/kg/天 在Ames试验中,本品剂量在1000ug/皿以上时,为阳性结果,剂 量在500ug/皿以下时为阴性结果,提示本品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 潜在的致突变性。本品CHO、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 核试验结果阴性。 雄鼠生育率无明显影响,睾丸组织也未见明显病理改变。雌鼠体重、 受孕率、活胎率、仔鼠存活率和生长率和生长发育均无明显影响。
制作人:陈贝妮 2012332870001
【成分】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用法与用量】
放射增敏药,适用于对头颈部肿瘤、食管癌、肺癌等实体肿瘤 进行放射治疗的病人。 1.本品必须伴随放射治疗使用,单独使用本品无抗癌作用。 2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对儿童 ,尚无儿童的临床研究资料。 使用中有时会出现GPT、GOT的轻度升高和心悸、窦性心动过 速、轻度ST段改变。偶而出现皮肤搔痒、皮疹和恶心、呕吐等。 静脉滴注。按体表面积每次800mg/m2,于放射治疗前加入到 100毫升生理盐水中充分摇匀后,30分钟内滴完。给药后60分 钟内进行放射治疗。建议于放射治疗期间按隔日一次,每周三 次用药。
(zuò)
甘氨双唑钠
背景:恶性肿瘤的治疗极其复杂,牵涉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不同因 素和不同阶段。随着对肿瘤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肿瘤的认识 日益加深,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但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仍以手术、 放疗和化疗为主。 就放射治疗来讲,新的治疗技术应用虽对提高 放射治疗剂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临床治疗 效果仍不够理想,即使用最大可能的照射剂量或改变照射方法, 有时仍达不到根治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由于实体 肿瘤中普遍存在 10%~50%的乏氧细胞。这些乏氧细胞对射线的 抗拒作用比有氧细胞强 2.5~3 倍,由此限制了肿瘤放疗效果,而 成为肿瘤容易复发的重要根源。
作用机制
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有效
CR(完全缓解) PR(部分缓解) CR+PR(有效) 无效 合计 19(86.4%) 1(4.5%) 20(90.9%) 2(9.1%) 22(1)
Hale Waihona Puke 药理作用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注射用甘氨双唑钠 英文通用名Sodium Glycididazole for Injection 甘氨双唑钠
【致畸敏感期毒性】 ICR雌鼠在致畸敏感期皮下注射本品,剂量在1339mg/kg(按体表 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10倍)以上时,有明显的母体毒 性,并可引起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腹裂、腭裂等)。
药理作用
本品在体内迅速代谢为甲硝唑。人静滴甘氨双唑钠后,原形药在注药 后即刻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用药后4h内一般排出甘氨双唑钠 51.7%~74.5%,排除甲硝唑1.4%~3.5%,累积排泄出总药量的 53.8%~77.5%。其后8~24小时内有排出少量,24小时内累积排泄 甘氨双唑钠52.9%~74.3%,甲硝唑仅3.36%~4.62% 。
化学结构 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注意事项
化学结构
甘氨双唑钠为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色渐变黄。质 谱分析测得无水物的相对分子量为519;热分析结果表明:每一分子 甘氨双唑钠含 3 个分子的结晶水。综合元素分析的结果,推定甘 氨双唑钠的化学组成式为C18H22N7O10Na ·3H20 化学名为:N,N-双[(2-甲基-5-硝基-1H-咪唑-1-基)-乙氧羰基]甘氨酸钠三水合物 甘氨双唑钠易溶于水、甲醇和冰醋酸中,在氯仿、环己烷等溶液 中不溶。其水溶液澄清、透明、略显淡黄色。水溶液pH值为 6.5~ 7.5。
化学结构 甘氨双唑钠是一种硝基咪唑类化合 物,作为放化疗增敏剂作用于实体 肿瘤。甘氨双唑钠的这种创新结构 有以下功能: 1.双咪唑结构具有更强的亲电子作 用 2.由于氨三乙酸连接形成一 个桥式结构,解决了硝基咪唑类化 合物的神经毒性问题,并提高了增 敏活性。 3.该创新结构具有肿瘤定位功能, 进入体内后,能特异性地浓 集于 肿瘤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