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38张ppt)超好用的优秀公开课获奖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前一段所说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卓绝表 现和成就。
研读课文
第8段交待了几种对待马克思的态度?运用的怎样的 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对待马克思的态度:(1)政府—驱逐他; (2)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 (3)革命战友—尊敬、爱戴、悼念。
运用了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对比手法,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 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 入研究。辄,就。
熟语积累
坚韧不拔: 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卓有成效: 成绩效果显著。卓,杰出而不平常。 永垂不朽: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整体感知
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做了精要的 总结,从科学研究成就和革命斗争业绩两个方面高度评 价了马克思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颂 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深 沉哀悼之情。
表现手法:类比 (1)突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伟大意义。 (2)用达尔文的重要贡献说明马克思发现的重要性。
研读课文
第5段中“这样两个发现”指什么?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 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研读课文
第8段的开头一句是过渡句,“这样”指代什么?
悼词概念
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01 开头——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
结 02 务主。体——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构 03 结尾——悼念:对死者的悼念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01 有 针 对 性 , 中 心 突 出
特
02 感 情 深 挚 , 语 言 通 俗
代表作: 《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墓志铭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 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 在于改造世界。
——马克思的墓志 铭
创作背景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 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 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 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 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 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 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眠了。
点 03 开 门 见 山 , 围 绕 主 题
课文解读
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悼念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 评价
评说马克思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 悼念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研读课文
第1节: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 时间?
研读课文
革命导师 永 垂 不 朽!
感谢观看
研读课文
第8段中,“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 样轻轻拂去”中“这一切”又指什么?这一比喻起到了 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1)指政府驱逐他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
(2)形象地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无畏的气魄和对 政敌的蔑视。相似点:密而多、纠缠不休、软弱无力、
研读课文
第8段的段尾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 有一个私敌。”是对马克思作出怎样的评价?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dào
悼词
zǔ zhòu
诅咒
wū
诬蔑
jí
嫉恨
fěi bàng诽谤huò豁然开朗
jǐ
给予答复
wú
纷繁芜杂
zhuó
卓有成效
zhōng
衷心喜悦
熟语积累
繁芜丛 杂:
豁然开 朗:
浅尝辄 止:
原指(草木)茂盛繁密,杂乱而没有条理,文中 是错综复杂的意思。
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朗,也形容一 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而心情十分舒畅。
研读课文
速读课文,3-7节:找出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 献主要有哪些?
科学家:(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3)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革命家:办报纸、参加各国工人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研读课文
第3段段落开头写了达尔文的发现,这样写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目录 contents
01
文学常识
02
整体感知
03
课文解读
文学常识
人物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 188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 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 人民的伟大导师。
代表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人物介绍
弗里德里希·恩格(1820~189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 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文体知识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 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 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
悼词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总结死者生平业绩,肯定其一生的 贡献。 (2)悼词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是昂扬健康的。 (3)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
(1)伟人之死,将载入史册,因此需要具体准确地交待时间; (2)表示对马克思逝世的一种无比悲痛、遗憾和惋惜。 (3)表示作者对朋友逝世的一种无比悲痛。
研读课文
第2段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 损失的?
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起的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1)一是从受损失的对象(无产阶级、历史科学), (2)一是从受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空白)。
研读课文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 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而 现在好多同学看着社会上流行什么就想着将来从事这一行业,请你谈谈对将来 职业选择的看法。
(观点二)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存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 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 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 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 美无瑕的伟大。
高度赞扬马克思的一生是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一生,他的 敌人全部是因为革命斗争才树立起来。
研读课文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 将永垂不朽”。这里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怎样的评 价?
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至少在中国变成了现实。而当时,共产主义运动才刚刚兴 起,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还只是少数,就连当时参加马克思葬礼的人也只有十来个人。在那样一个 时代,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而且认为他的英名就活在他的“事业”之中。虽 然他离开了世界,但在恩格斯看来,“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 头脑”。但无产阶级革命并不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运动,而且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将” 字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信心。
研读课文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 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而 现在好多同学看着社会上流行什么就想着将来从事这一行业,请你谈谈对将来 职业选择的看法。
(观点一)选择职业可以说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第一步,对职业的选择要慎重,不能太过 随意,选择正确的职业,对于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大的帮助。起点决定高度,职 业选择的眼光要高一些。
在马克思墓前 的讲话
恩格斯
导入
一个伟人的去世令世界震惊,团因为他是如此伟大: 在自然科学方面有他的发现,在社会科学方面有 他的真知灼见,不在革命实践中也有他的卓越贡献。 他的人格是如此迷人,革命者向他致敬,无产者对 他表示爱戴。若干年后,他的英名和事业仍然被人 们牢记。他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 演说,正展现出两位革命导师之间的深情厚谊。
研读课文
第8段交待了几种对待马克思的态度?运用的怎样的 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对待马克思的态度:(1)政府—驱逐他; (2)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 (3)革命战友—尊敬、爱戴、悼念。
运用了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对比手法,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 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 入研究。辄,就。
熟语积累
坚韧不拔: 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卓有成效: 成绩效果显著。卓,杰出而不平常。 永垂不朽: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整体感知
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做了精要的 总结,从科学研究成就和革命斗争业绩两个方面高度评 价了马克思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颂 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深 沉哀悼之情。
表现手法:类比 (1)突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伟大意义。 (2)用达尔文的重要贡献说明马克思发现的重要性。
研读课文
第5段中“这样两个发现”指什么?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 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研读课文
第8段的开头一句是过渡句,“这样”指代什么?
悼词概念
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01 开头——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
结 02 务主。体——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构 03 结尾——悼念:对死者的悼念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01 有 针 对 性 , 中 心 突 出
特
02 感 情 深 挚 , 语 言 通 俗
代表作: 《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墓志铭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 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 在于改造世界。
——马克思的墓志 铭
创作背景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 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 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 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 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 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 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眠了。
点 03 开 门 见 山 , 围 绕 主 题
课文解读
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悼念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 评价
评说马克思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 悼念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研读课文
第1节: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 时间?
研读课文
革命导师 永 垂 不 朽!
感谢观看
研读课文
第8段中,“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 样轻轻拂去”中“这一切”又指什么?这一比喻起到了 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1)指政府驱逐他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
(2)形象地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无畏的气魄和对 政敌的蔑视。相似点:密而多、纠缠不休、软弱无力、
研读课文
第8段的段尾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 有一个私敌。”是对马克思作出怎样的评价?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dào
悼词
zǔ zhòu
诅咒
wū
诬蔑
jí
嫉恨
fěi bàng诽谤huò豁然开朗
jǐ
给予答复
wú
纷繁芜杂
zhuó
卓有成效
zhōng
衷心喜悦
熟语积累
繁芜丛 杂:
豁然开 朗:
浅尝辄 止:
原指(草木)茂盛繁密,杂乱而没有条理,文中 是错综复杂的意思。
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朗,也形容一 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而心情十分舒畅。
研读课文
速读课文,3-7节:找出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 献主要有哪些?
科学家:(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3)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革命家:办报纸、参加各国工人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研读课文
第3段段落开头写了达尔文的发现,这样写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目录 contents
01
文学常识
02
整体感知
03
课文解读
文学常识
人物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 188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 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 人民的伟大导师。
代表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人物介绍
弗里德里希·恩格(1820~189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 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文体知识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 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 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
悼词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总结死者生平业绩,肯定其一生的 贡献。 (2)悼词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是昂扬健康的。 (3)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
(1)伟人之死,将载入史册,因此需要具体准确地交待时间; (2)表示对马克思逝世的一种无比悲痛、遗憾和惋惜。 (3)表示作者对朋友逝世的一种无比悲痛。
研读课文
第2段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 损失的?
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起的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1)一是从受损失的对象(无产阶级、历史科学), (2)一是从受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空白)。
研读课文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 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而 现在好多同学看着社会上流行什么就想着将来从事这一行业,请你谈谈对将来 职业选择的看法。
(观点二)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存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 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 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 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 美无瑕的伟大。
高度赞扬马克思的一生是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一生,他的 敌人全部是因为革命斗争才树立起来。
研读课文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 将永垂不朽”。这里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怎样的评 价?
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至少在中国变成了现实。而当时,共产主义运动才刚刚兴 起,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还只是少数,就连当时参加马克思葬礼的人也只有十来个人。在那样一个 时代,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而且认为他的英名就活在他的“事业”之中。虽 然他离开了世界,但在恩格斯看来,“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 头脑”。但无产阶级革命并不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运动,而且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将” 字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信心。
研读课文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 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而 现在好多同学看着社会上流行什么就想着将来从事这一行业,请你谈谈对将来 职业选择的看法。
(观点一)选择职业可以说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第一步,对职业的选择要慎重,不能太过 随意,选择正确的职业,对于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大的帮助。起点决定高度,职 业选择的眼光要高一些。
在马克思墓前 的讲话
恩格斯
导入
一个伟人的去世令世界震惊,团因为他是如此伟大: 在自然科学方面有他的发现,在社会科学方面有 他的真知灼见,不在革命实践中也有他的卓越贡献。 他的人格是如此迷人,革命者向他致敬,无产者对 他表示爱戴。若干年后,他的英名和事业仍然被人 们牢记。他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 演说,正展现出两位革命导师之间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