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七要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七要素
2014-6-24 15:22:46绿维创景字号:T|T
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要素由“食、住、行、游、购、娱”六部分组成,绿维创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品”字,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七要素。

一、食——传统地道乡菜
(一)概述
寻求安全健康的食品源,品尝地道纯正的农家饭,是绝大多数游客到乡村旅游期望得到的最主要的核心需求之一,目前国内的农家饭菜呈现出食材新鲜、烹制手法传统简单、用餐环境田园化等特点。

但也存在着产品大多同质化,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二)创意提升
整体品质需系统提升,农家餐厅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定位主题化、管理专业化、菜品特色化、服务品质化”。

每个农家餐厅要有自己研发的特色招牌菜品,这是餐厅运营的核心竞争力,不用太多,但一定要有特色,最成功的就是不但在餐厅吃,还能吸引顾客打包带走。

深度参与体验,可以让顾客在农家餐厅的种植养殖基地里,订养几只溜达鸡、黑毛猪,领养一棵苹果树,认耕一块小菜地,自己动手做个菜,大家一起来烧烤……。

最终要在满足嘴巴品尝纯真自然味道的同时,提供清洁、优雅的用餐环境,温馨、细致的服务以及创意的用餐方式,忠于传统超越传统。

二、住——拙朴野奢乡居
(一)概述
(1)安全的居住环境;(2)良好的隔音效果;(3)舒适的室内温度、湿度;(4)宽大舒服的床和质地讲究的床上用品;(5)在尽短的时间内洗上热水澡,水量要足够大;(6)良好的通风设施。

(二)创意提升
来乡村旅游度假的大多是都市居民,他们长期生活在城市,对于各种宾馆酒店的客房非常熟悉,而到了郊野乡村,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一种非都市化的睡眠感受:整体建筑风格要乡村化并自然的融入周边景观,或是石头城堡、或是泥草农舍、或是小木屋、或是青砖灰瓦,一至两层,小体量、庭院式,与都市的高楼大厦有明显的差异,每个小建筑都是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自然质朴的艺术品。

从装饰设计、环境布置、物品摆设、电器配置,到员工服饰、布草消耗品、馈赠小礼品,都应处处体现乡村特色和自然生态、低调奢华的品质感。

在房间装饰中适当的融入文化概念,提炼主题元素,与乡村旅游的整体市场定位吻合
最终,要形成与众不同的睡眠体验,回归自然的睡眠空间,把睡一觉看做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认真对待。

三、行——绿色生态乡径
(一)概述
将绿色、生态、环保的出行理念植入产品设计中,使行走艺术化、幸福化。

(二)创意提升
满足四肢的运动神经,让消费者尽情的放松跑、跳、蹦,使其精疲力竭,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体验双脚带给自己的快乐。

将环保出行的理念不只表现在交通工具上,更要延伸至消费者的思维中,进行碳交易、里程计算等游戏真正使零排环保在这里发芽,开遍世界。

最终达到带着幸福的记忆行走,在行走中感受新的幸福,把本来就简单的行走简单的进行,随心所愿的效果。

四、游——美丽乡村田园
(一)概述
或恬静唯美的乡间小路,或奔放热闹的村边小河,亦或是布满青苔但温馨整洁的村屋,乡村田园给城里人一种轻松、亲切之美。

(二)创意提升
在乡村原有景色的基础上,经过安排展示出自然之美,经过修饰与包装,使其特色真正的流露出来,引导消费者领略美丽的乡村田园。

但对修饰与包装的方式、方法要有艺术性和贴切性,在增添服务的同时,不能破坏自然之美。

最终要满足眼睛、鼻子、耳朵以及心对自然之美的渴望。

五、购——安全健康农产品
(一)概述
带有泥土气息的农产品是到乡村旅游的人们最为喜欢的购物对象,其代表着安全、健康和营养,但现在大部分农产品存在着包装粗糙,销售环节简单的问题。

(二)创意提升
让消费者感受到农场主生产出的农产品更有特色,一是生产过程健康有机,提供自然资源循环体系,展现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尊重;二是以分级包装诱导消费者,展示出农产品高贵之美,让消费者体会大自然的恩赐。

泥土的气息鼓动着购物的欲望,精美的包装引诱着“占有”的“野心”,安全、健康、品质、独特的农产品满足口袋的需求。

六、娱——农趣活动参与、农耕文化体验
(一)概述
作为人类与土地之间一根割不断的脐带,农业活动(即农活)筑就了人们“淳朴、和善、谦卑”的优良品质,春耕、夏种、秋收、冬储,提供了人类社会亲近自然法则的极大可能。

因此在休闲农场项目中需要设置具有故事性的活动,使大家更容易参与进来,使久居城市的人们真正体验农耕快乐,使做农活成为一种生活趣味,既漫不经心又惬意十足。

(二)创意提升
“农夫的一天”真人秀:一个农夫或一家农户按照真实的节气,表演一天的劳作过程,可以组织游客与农夫共同劳动。

村儿里劳模大赛:组织游客分成若干个“村”,进行推独轮车、插秧、拨玉米、挑水等农趣活动的比赛,小朋友也可以进行挖土豆、拔萝卜、捡鸡蛋等比赛,争做“劳模”。

农趣活动的场地附件应设置高品质的更衣室、工具房和淋浴间,免除游客参与活动前、后着装的不便。

同时可设置个性商品部。

将农业的文化与休憩完美结合,即淳朴自然又生动有趣。

具有农业特色和差异化明显的软性产品是乡村旅游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七、品——健康生活方式
(一)概述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已经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更多的人愿意为了健康花费金钱和时间。

因此吃健康安全食品,定期健康检查,经常保健理疗,外出旅游舒缓压力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由此而衍生的各种行业和服务犹如雨后春笋,大批涌现。

(二)核心理念
在保障安全和健康的同时,在产品设计中更多的将健康生活的理念灌输给人们是乡村旅游的第七个核心要素。

使每个游客在休闲的过程中,在想法和理念上有一种质的提升,培养更为宽广的胸怀,从而让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活物资更加丰盈、生产能力更加强劲。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风情休闲小镇
2014-6-26 15:06:30绿维创景字号:T|T
近日,《海南省旅游管理干部研修班》在海南万宁召开,海南省、万宁市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会议并致辞,我院林峰院长作为业内专家受邀出席,并做了题为《海南乡村度假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风情休闲小镇”部分的主要观点摘录:
1、新型城镇化解读
新型城镇化带来了重大变革:第一,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体制改革,使农民享受到跟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待遇;第二,新型城镇化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市场化带来了机遇,比如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医疗产业、教育产业等以前政府垄断的服务,
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实现,这将带动中国整个公共服务的升级;第三,单一城市化聚集向城镇网络化结构调整。

城市群、城镇群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发展模式;第四,市场主导下的产业升级与产成一体化发展,即靠市场来推动产业与城镇的一体化发展。

2、风情休闲小镇的发展模型
风情休闲小镇是由旅游产业聚集带动的城镇化的一种主体模型。

任何一个休闲小镇都应该具备三个核心基础:第一,核心吸引中心,其中吸引核不一定是观光,有可能是休闲,有可能是娱乐,也有可能是游乐。

第二,休闲聚集中心,不仅让人来,还要让人住在这里,只有住下来才会形成消费。

因此以居住为核心的、多业态休闲聚集实际上休闲小镇发展的核心。

一个休闲小镇能不能成功,核心取决于休闲业态。

第三,是延伸发展中心,休闲聚集可以延伸出养生、养老、娱乐各种各样的消费结构和各种各样的产业业态。

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旅游引导休闲聚集形成的休闲小镇发展模式”。

3、风情休闲小镇的发展架构
风情休闲小镇是一个景区,有风貌、有特色,还能起到示范作用。

风情休闲小镇也是消费产业聚集区,是由消费聚集形成的产业园区。

风情休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区,需要解决人的城镇化。

我们提出了风情休闲小镇构建的12个重要方面:
第一,风貌吸引力。

特色风情小镇一定要有风情,风情首先要有风貌,再加上人的活动、业态的结构才共同构成风情小镇,所以风貌吸引力是第一要点。

第二,广场吸引力。

休闲小镇一定要有文化广场,我们称之为“文的载体”。

文化广场可设置激光水秀、灯火晚会、演艺等吸引人的活动,让游客留下来后,能进行夜间休闲。

第三,餐饮吸引和聚集,特色餐饮也会成为人们留下消费的一个动机。

第四,酒吧与夜间聚集,形成了特色的关键。

第五,创意客栈聚集,创意型的、艺术性的、个性化的客栈,特别受游客欢迎,留客能力非常强。

第六,创意工坊街区,中国的手工业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产品,各种各样的活动构成了大量的工坊。

这些工坊有它的区域价值和特性,可以形成旅游纪念品,形成餐饮与体验互动的结构。

第七,娱乐游乐街区,包括演艺、洗浴、养疗的这些服务业态,从而可以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求。

第八,街区与商业房地产。

一般我将其称为“8街4景”,8个主题街区共同构成街区结构,在每一个街区的结点上形成小型广场、博物馆、特色景观,构建出整个城市风貌的支撑性核心结构。

第九,就业与本地居民的第一居所,由于发展机会,就有了本地居民的安置,进一步有一批就业人员进来,形成第一居所。

第十,大城市与周末居住的第二居所,比如北京周边的这种二居所规模非常大。

第十一,远客与度假形成的第三居所。

第十二,养老形成养老居所。

创意乡村旅游产品
2014-6-24 15:47:51绿维创景字号:T|T
从活动的多样性、发展形成过程、开发形式等不同分类方法出发,乡村旅游的类型也各不相同,本专题根据业内的一些研究以及绿维创景制作项目中的经验,从游客的角度,依据乡村旅游活动类型将乡村旅游分为如下七个类型。

一、观光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观光型乡村旅游以良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乡村农舍、溪流河岸、园艺场地、绿化地带、产业化农业园区、特种养殖业基地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主要满足游客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原始美、天然美,在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中放松自己的需求,从而使他们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愉悦感。

二、休闲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休闲型乡村旅游以乡村风景为背景,以静宁、松散的乡村氛围为依托,提供棋牌、歌舞、观光采风等休闲娱乐活动服务。

也有人将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器皿工具、房屋建筑、屋内陈设、饮食、服饰、礼仪、节庆活动、婚恋习俗以及民族歌舞和语言等方面的传统特色纳入休闲型乡村旅游中。

三、度假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度假型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蓝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让游客乘着习习凉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泉水韵律、望着流星明月,感受“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乡间散步、爬山、滑雪、骑马、划船、漂流等乡村度假健身、娱乐活动也属于这一类型。

四、体验型(参与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体验型(参与型)乡村旅游主要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相结合,通过参与民俗活动、种花栽树、修剪花草、除草施肥、挖地种菜、采摘瓜果蔬菜、捕鱼捞虾、放养动物、水磨磨米面、水车灌溉、石臼舂米、学做乡村风味小吃、木机织布、手工刺绣、简单农具制作、陶制品制作等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朴淡雅,体验耕种收获的喜悦,是一种“房归你住,田归你种,牛归你放,鱼归你养,帮你山野安个家”的整体体验方式。

还包括花卉食品、花粉食品、野生植物食品、水果食品、特色风味小吃、珍稀禽畜水产佳肴等乡村丰富的土特产品尝。

五、求知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求知型乡村旅游一方面以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为对象,普及农业、农科知识,使他们了解乡村的民风与民俗,如广州市郊和番禺一带的科技农场,沈阳新市民的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它们或是企业投资建成,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或是教育系统自行投资建设,作为中小学生农业和自然实习基地。

另一方面,以特殊兴趣的人为对象,以考察研究先进农业、特色农业或农业文化、学习农业技艺为主,通过农村留学、参观考察、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文化考察、特色农业考察、农业技术培训、花木栽培装饰培训、工艺品制作培训、农业知识学习等研修型乡村旅游活动,发挥乡村农业的教育功能。

六、购物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购物型乡村旅游是以洁净新鲜的特色蔬菜瓜果、稀有的珍稀禽畜和名贵水产、美丽花卉、别致的盆景、风味独特的土特产、工艺精湛的手工艺品、古朴雅致的农民书画、设计独特的旅游纪念品为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七、综合型乡村旅游
是指将上述几类乡村旅游集中于一体的旅游产品。

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2014-3-7 15:32:47绿维创景字号:T|T
家庭休闲农场概念及发展类型
家庭休闲农场是一种旅游引导的家庭农场创新模式,是家庭农场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推动特色乡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为您解读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模式及开发运营技术路线。

概念界定——什么是“家庭休闲农场”?
家庭休闲农场依托生态田园般的自然乡村环境,有一定的边界范围,以当地特色大农业资源为基础,向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和满足都市人群对品质乡村生活方式的参与体验式消费需求,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现代农业创新经营体制和新型农业旅游产业综合体。

“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
(一)单个“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
根据自然资源、消费者感受、功能差异和“家庭休闲农场主”经营理念的不同,今后“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或者说是“综合型家庭休闲农场”的不同功能区域):
1.生产基地型(区)
作为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作物品种比较单一、基地规模较大,容易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在有条件的此类“家庭农场”,可通过农产品的“点对点”供应模式,直接与城市居民形成互动,在为都市中高端家庭提供安全健康农产品的同时,满足其对高品质乡村生活方式的参与体验式消费需求。

另外,也可以开展各种生态农业科普教育活动,如有机肥料制作、小块土地认种、种苗/仔培育等。

根据不同资源特点,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牧场”、“家庭休闲渔场”、“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茶园”、“家庭休闲咖啡园”、“家庭创意粮田”等。

2.设施园艺型(区)
以室内为基地,运用科技静心培育农艺与园艺作物,同时辅以种苗生产过程参观、参与活动。

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花园、家庭休闲药园、家庭休闲菜园、家庭休闲浆果园、家庭蘑菇园等。

3.农业景观型(区)
以乡村农业风光为主题,利用独一无二的景观特点,融入地方特色和农耕文化元素,主要开展软性休闲活动。

此类型家庭休闲农场通常占地面积大,维护和管理费用高,产品需要不断更新和巧妙设计,但也因其很难复制,极具市场竞争力。

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海场、家庭休闲粮田、家庭休闲果园、家庭休闲牧场等。

4.农业体验型(区)
通常休闲农场成功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进行农业体验。

体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甚至不用太复杂,如:栽种作物、收获果实、体验农业作业流程、植物迷宫等等,可通过创意将农耕文化和农趣活动深度包装,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季节,设计不同的农业活动和产品,满足城市消费者的好奇心。

任何家庭休闲农场都可以开展农业体验项目,但一定要经过进行精心设计并提供完善的服务。

5.主题创意型(区)
与其它类型家庭休闲农场不同的是,主题创意型不仅需要农业资源作为基础,还要投入和建设相应的主题设施,通常需要与专业的创意公司进行合作管理,吸引消费者回流意愿和兴趣。

可以设计为:家庭牛仔农场、家庭休闲营地、家庭艺术粮田等。

6.休憩休闲型(区)
为压力大、需要放松但又不愿意运动的人群,提供一个休憩的地方,运营重点是要保障私密性和品质感。

让会员类的消费者将其当成是自己的家或第二住所,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设计自己的用餐环境以及住宿环境。

可以设计为:家庭乡菜园、家庭睡眠空间、家庭茶园、家庭咖啡园、家庭葡萄酒园等。

7.养生基地型(区)
利用特有的资源(温泉、森林、药材等)结合中医或少数民族的独特医术进行健康保健,提供延年益寿的膳食、理疗、环境和服务。

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温泉、家庭休闲林场、家庭养生药园等。

(二)区域化发展的“家庭休闲农场”聚集区
单体的“家庭休闲农场”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配套不全、品质不高、产品单一等问题,因此区域化发展的“家庭休闲农场”聚集区必将走上历史舞台。

其区域化发展的聚集效应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市场需求引导的自发性聚集;另一种是由政府引导,有组织(企业、合作社、协会)的科学规划开发,“家庭农场主”参与的聚集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形成聚集区,在水平上的结构都会结合较多具有特色的“家庭休闲农场”。

在垂直的结构上,都会与大众的交通、旅行社、餐饮业、旅馆业、宣传媒体业、金融业、医疗保健等产业形成策略联盟,以完善“家庭休闲农场”的服务系统。

“家庭休闲农场”的企业化发展及合作模式探索
我国大多数的农民,对农业生产极为熟悉,但对休闲经营缺乏经验,通常是自发性地将自家的纯农业型农场向结合休闲的方向开拓。

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企业化发展将是解决方案之一。

从我国的农业现状来说,现阶段中国不可能像欧美国家那样发展大规模的家庭休闲农场,但适当的与企业合作,推进家庭休闲农场的企业化经营仍然十分的必要。

对农民而言,家庭休闲农场企业化发展或吸收工商资本,无疑可以将工业理念嫁接到农业中来,实行公司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和服务、产业化经营。

另一方面,家庭休闲农场的企业化经营是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休闲农业与市场隔绝问题的有效途径。

家庭休闲农场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多样,如:企业投资,家庭休闲农场主自主经营的模式;企业参股的经营合作模式;企业控股的经营合作模式;完全企业化运作的模式。

政府如何推动“家庭休闲农场”产业集群化发展
政府的引导作用是家庭休闲农场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前提,是集群形成和正常运营的关键。

第一,政府制定相应的地方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经济和组织管理等手段在制度、环境和政策层面引导集群发展;
第二,政府应该把发展家庭休闲农场产业集群纳入乡村区域旅游规划体系,打造统一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和产品体系,最终构建乡村区域旅游网络系统;
第三,政府应提供一定的集群发展政策、企业优惠政策,加强资金扶持和招商引资;
第四,通过建设和完善乡村及其周边基础设施等手段来鼓励和推动家庭休闲农场集群的发展。

“家庭休闲农场”的开发运营技术路线
这里所说的“家庭休闲农场”,是指以优质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大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品质乡村旅游为引导的集“生态产业、现代农业、农产品DIY加工、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休闲地产、创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开发运营项目。

涵盖一、二、三产业的诸多领域整合和专业集成。

项目涉及到从前期策划、规划、设计,到中期筹备、建设、开发,再到后期运营、管理、营销的全过程统筹体系。

(一)全案策划
全案策划主要解决“做什么”(产品设计)、“怎么做”(模式梳理)和“为什么”(基础分析和评价判断)等三大核心问题,对农业环境资源作有效的评估与选择,结合休闲产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做最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效的应变对策。

家庭休闲农场的策划坚持五化一体(开发运营生态化、产业结构集成化、产品设计多元化、利益分配公平化、营销策划主题化)的策划理念,并以“产品设计”的理念启动项目。

(二)整体规划
规划是经营管理的前提,尤其是家庭休闲农场的本地是农业,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是核心问题,若是迈错步子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规划通过“一张总平图”、“一组经济指标”和“一套文字说明”,分别从视觉、逻辑等角度,对项目的空间功能布局、平面位置关系、主要经济数据等主要内容进行说明。

(三)乡村景观设计
乡村景观区别于其它旅游景观的关键在于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大地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景观和田园生活景观构成的复合景观。

在设计乡村景观时要根据乡村景观的内在特点和功能定位,在尊重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配置。

现代的乡村景观设计要达到舒适环境的标准:实用性、体验性、景观性、美观性、生态循环性、美物性、地域性、场合性、时代性、原风景性、乡土性。

(四)生态空间设计
本着“用建筑点缀环境,而不是用环境装饰建筑”的理念,在农业旅游项目中,充分利用优美的乡村田园自然景观,倡导室内与户外的协调统一,把在项目策划中由农业、旅游、文化等诸多元素有机形成的核心设计理念,通过“生态空间设计”的方法得以实现。

生态空间设计包括:空间感受设计(三维效果五味体验)、室内功能空间布局设计(接待营业区、体验互动区、仓储操作区、后勤保障区等)、流线设计(游客流、员工流、物资流等)、专业功能区设计(接待大堂、总服务台、厨房、吧台、卫生间、卧室、会议室、多功能厅、商务中心、商品部、信息监控室等)、专业用具配置设计(厨具、餐具、会议设施、印刷品等)、家居用品配置设计(电器、家具、洁具、布草、洗漱用品等)、软装配饰设计(花草、字画、灯具、饰品等)、智能空间设计(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智能娱乐系统、数字一体化系统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