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教案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 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 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 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 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 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 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 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讨论:作品中“我”的形象。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 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 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 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 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 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 是事件的见证人。
本文的环境描写几乎都同雪 有关,与“千里冰封,万里 雪飘”、“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等诗句的境界相 比,本文的“雪”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为什么?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一种豪
迈,一种大气,“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则是一种清凉淡远,而 本文的雪则是凄苦悲凉的,这给全 文抹上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化了 小说的悲剧主题。同样的意象,不 同的境界,全由主题需要而决定。
(1)钝dùn (2)暄 xuān (3)拓 t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间 jiàn (5)悚 sǒng (6)踌蹰 chóu chú(7)谬 miù (8)俨 yǎn (9)骸hái (10)咽yè (11)驯 xùn ( 12)帏 wéi (13)讪shàn (14)歆xīn (15)咀嚼 jǔjué (16)滓zǐ (17)蹙 cù (18)槛 kǎn (19)窈 yǎo (20)惴 zhuì (21) 更 gēng (22)芥 jiè (23)霭ǎi (24)孽 niè
祝福景象与鲁 1~2 四老爷 祥林嫂寂然死 3~33 去 祥林嫂初到鲁 34~53 镇
祥林嫂被卖改 54~65 嫁
一个新春(祥林嫂被婆家抢走后没 几天)
祥林嫂再到鲁 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后又过了两 66~111 镇 个新年 祝福景象与我 112 的感受 祥林嫂死后(恰巧是)祝福日
倒叙的作用: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 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 强烈的对比,突出祥林 嫂与鲁四老爷的尖锐矛 盾,突出反封建的 主题。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二)阅读与思考:1.
情 节
序 幕 结 局 开 端 发 展 高 潮 尾 声
内容
起 讫 段 时间 落 旧历年底祭灶日(腊月二十三)的 夜晚 旧历年底祝福的前一天 一年的冬初到新年过后十几天(时 祥林嫂二十六七岁)
3、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 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 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 相信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 大”的理学信条。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 林嫂听,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主观愿望还 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 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但柳妈 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 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 “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 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 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
2.(1)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 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 (2)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 子。 (3)诡秘:(行动、态度等)隐秘,不可捉 摸。 (4)鄙薄:轻视,看不起。 (5)百无聊赖:思想感情没有依托,,非常 无聊。
情节
序幕
内容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顺序
结局
2、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 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这段景物描 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 “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 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 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 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 激和沉痛。 3、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 “微雪点点地下来了”:暗示着下文柳 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 起到了暗示情节的作用。
本中还有哪些环境被我们忽略了?
序幕中祝福景象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 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 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 句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 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 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 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 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 础。 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以及他们自己的 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环境,是对社会环境的 反映,同样显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 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有损鲁家的 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 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③第一部分有一部分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及 其书房的描写。这一切可看出他是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 对一切改革和革命,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 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 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 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 向死地。
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成语:
老监生(jià n)寒暄(xuān) 悚然(sǒng) 形骸(há i)草窠(kē) 蹙缩(cù ) 窈陷(yǎo) 歆享(xīn) 新正(zhēng)怔怔(zhè ng) 惴惴(zhuì ) 牲醴(lǐ) 讪讪(shà n)朱拓(tà )开拓(tuò ) 瘦削不堪(xuē)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临死之 四十岁上 前 下

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 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 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 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 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 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 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 亡。
祥林嫂——语言描写
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 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 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 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 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 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 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 林嫂的悲剧。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 物形象。 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部小说还有哪几处环境描写?
开头和结尾的祝福场景;祥林嫂死
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 舒畅起来”一节;祝福前夕柳妈寻 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 了”等四处环境描写。
品位这几处环境描写的语句,体 味环境的作用

1、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 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 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 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 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 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 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 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 和贬抑。
2、婆婆和大伯: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 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从中 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 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 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 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 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 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 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 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 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 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 这个矛盾中,我们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
1、寂静 沉寂 怪讶 舒畅 2、B
训练案
开头说“感得沉寂”反映出作者是一 个有良知、对祥林嫂的悲惨死去怀有同情 的人,想到祥林嫂的命 运,感到压抑、 沉重。结尾说“渐渐的舒畅起来”,则反映 出作者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底层 劳苦百姓的命运无力改变,无可奈何只能 听之任之的态度。
祝 福
鲁迅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讨论: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 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鲁四老爷、四婶、婆婆、 大伯、卫老婆子、柳妈
讨论: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 的?
1、鲁四老爷 ①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 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②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可以用两 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发现祥林嫂 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 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 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 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然而”是转折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 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 当然。
4、鲁镇上的人们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 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 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 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 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 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 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 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 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 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祝 福
鲁迅
鲁迅的代表作: 短篇小说集 、 ; 《呐喊》 《彷徨》
历史小说集 ; 《故事新编》
散文集 ;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 《野草》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坟》、《南腔北调集》、 《而已集》等
介绍文章的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 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 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 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 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 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戏剧。
对四婶讲阿毛
对大家讲阿毛 与柳妈的对话 问灵魂有无
痛苦、自责
麻木、空虚 精神重压 陷入恐惧 封建迷信桎梏 下矛盾的心理
祥林嫂——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作者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 “ 最重要之 点,性格必须善良 ” 。 ——亚里士多德
人物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 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 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 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 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 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 被旧社会所吞噬。
祥林嫂——肖像描写
时间 年龄 服饰 面貌 眼睛
初到鲁 二十六七 镇 岁 再到鲁 三十一二 镇 岁 头上扎着白头绳, 脸色青黄, 顺着眼 乌裙,蓝夹袄, 脸颊红 月白背心 头上扎着白头绳, 脸色青黄, 顺着眼,眼 乌裙,蓝夹袄, 脸颊已经失 角有泪痕, 月白背心 去了血色 眼光没有先 前精神 手拄竹竿,手提 竹篮 头发全白, 眼珠间或一 脸上瘦削不 轮 堪,黄中带 黑,仿佛木 刻似的


4、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景物描 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 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 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 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 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 “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 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 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 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 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