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 探究“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实验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探究“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实
验设计方案
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水分,空气,温度)
说明:教材要探究的问题是: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吗?即只探究两个因素,我在设计中把温度这一因素也加了进去,因为这一变量很容易控制。
1、课前预习及准备:
《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探究活动,要得到结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应提前一周事先布置学生预习,启发学生思考:所需要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准备用什么种子?广口瓶可用什么来代替?引导学生
注意观察课本提供的方案,对四个瓶的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等等。
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4-5人一组让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合作的精神,组织管理能力。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通过学生的预习及生活经验,学生先自己作出假设,而后在班内交流,通过交流,再结合教师的引导:在广大农村一般在哪个季节播种?在干旱、水涝、寒冷的地方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吗?学生就很容易知道:种子在温暖、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容易发芽。
由此得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引导设计方案
材料用具:大豆(玉米)种子若干,广口瓶(每小组4只,标签1,2,3,4),纱布,清水,冰箱等。
方法步骤:
取4个洁净的广口瓶,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并向每个瓶中放入纱布,并在纱布上均匀地放上10粒种子,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
引导探究:
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小组开展实验进行探究。
并根据实验方案中的处理方式,分析各种处理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什么?预期结果是怎么样?将预期结果填入下表。
几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将实验结果填写入表中:
汇报交流:
采用课前(课外)交流讨论和课内班内汇报交流两种方式展开,汇报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
得出结论:
在研究小组交流讨论和班内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实验结论。
课外延伸:
有人提出这样的假设:光照也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一个外界条件。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该假设是否成立。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
人教版
一、指导思想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表达与交流、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学生能从实验中总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学会掌握和运用探究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中的探究性实验。
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每一个步骤,可以根据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捕捉鼠妇时所观察到的鼠妇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围绕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控制变量和合理地设置对照实验。
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湿度、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表达和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
2、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上面。
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在这节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需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而且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探究性实验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活动是新课标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侧重点。
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来说,主要就是在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的同时,养成他们进行探究活动的程序习惯。
使他们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说到探究活动就意识到要完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几步。
我觉得初一阶段的探究性教学主要目标就是养成他们的这种习惯模式,所以这一节课重反复强调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使学生形成较深印象。
这一节课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的较好:
1、课前准备充分,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鼠妇的知识(鼠妇的形态、饲养方法等),考虑到一些
同学会找不到,有些人找到的会死亡,全体动员,使得实验动物数量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2、重难点处理得当,要点突出,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过程掌握较好;
3、难点细分,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思考逐步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
习生物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4、注意课堂延伸。
不足之处:
学生第一次做实验,课堂时间比较难控制,最后普遍时间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