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数学一轮复习资料、复习补习资料(含基础版和提高版):第十章 算法初步、统计、统计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总复习:算法与程序框图
【考纲要求】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算法
1.算法的概念
(1)古代定义: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
(2)现代定义: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3)应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2.算法的特征:
①指向性:能解决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
②精确性:每一步操作的内容和顺序必须是明确的;算法的每一步都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
③有限性:必须在有限步内结束并返回一个结果;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
④构造性:一个问题可以构造多个算法,算法有优劣之分。
3.算法的表示方法:
(1) 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 优点是使用日常用语, 通俗易懂;缺点是文字冗长, 容易出现歧义;
(2) 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用图框表示各种操作,优点是直观形象, 易于理解。
要点诠释:泛泛地谈算法是没有意义的,算法一定以问题为载体。
考点二:程序框图
1. 程序框图的概念:
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示法,它是描述计算机一步一步完成任务的图表,直观地描述程序执行的控制流程,最便于初学者掌握。
2.程序框图常用符号:
3.画程序框图的规则:
(1)使用标准的框图的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图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一种判断框是“是”与“不是”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种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4.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1)顺序结构:由若干个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进行的处理步骤(语句或框)组成。
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2)条件结构:算法流程中通过对一些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取不同的分支流向的结构。
它是依据指定条件选择执行不同指令的控制结构。
(3)循环结构: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考点三:基本算法语句
程序设计语言由一些有特定含义的程序语句构成,与算法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结构相对应,任何程序设计语言都包含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以下均为BASIC语言。
1.输入语句
这个语句的一般格式是: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其中,“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
每次运行程序时,计算机每次
都把新输入的值赋给变量“x”,并按“x”新获得的值执行下面的语句。
INPUT语句不但可以给单个变量赋值,还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其格式为:
INPUT “提示内容1,提示内容2,提示内容3,…”;变量1,变量2,变量3,…
要点诠释:
①“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必须用分号“;”隔开。
②各“提示内容”之间以及各变量之间必须用逗号“,”隔开,但最后的变量的后面不需要。
2.输出语句
它的一般格式是: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同输入语句一样,表达式前也可以有“提示内容”。
输出语句的用途:
(1)输出常量,变量的值和系统信息;
(2)输出数值计算的结果。
3.赋值语句
用来表明赋给某一个变量一个具体的确定值的语句。
它的一般格式是:变量=表达式赋值语句中的“=”叫做赋值号。
赋值语句的作用:
先计算出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然后把这个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使该变量的值等于表达式的值。
要点诠释:
①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
如:2=X是错误的。
②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
如“A=B”与“B=A”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
③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
(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
④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4.条件语句
算法中的条件结构是由条件语句来表达的,是处理条件分支逻辑结构的算法语句。
它的一般格式是:(IF-THEN-ELSE格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1,否则执行ELSE后的语句2。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只使用IF-THEN语句:(即IF-THEN格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
END IF
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也是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的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他语句。
要点诠释:条件语句的作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根据判断是否满足约定的条件而决定是否需要转换到何处去。
需要计算机按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并按判断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5.循环语句
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
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
(1)WHILE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WHILE 条件
循环体
WEND
其中循环体是由计算机反复执行的一组语句构成的。
WHLIE后面的“条件”是用于控制计算机执行循环体或跳出循环体的。
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与W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
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语句后,接着执行WEND之后的语句。
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
(2)UNTIL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DO
循环体
LOOP UNTIL 条件
要点诠释:当型循环在进行循环前对控制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就反复循环,不满足就停止;直到型循环在进行一次循环后,对控制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不满足时就反复循环,满足就停止。
1.算法与框图是新课标教材中新增的内容,但也曾与其它板块知识结合出现在前几年的各类考试中,其思想方法渗透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其他相关内容中。
考题应考查算法的思想,基本结构为主,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呈现。
2.根据本章知识的特点,复习中应加强对算法思想的理解,了解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掌握算法基本语句的使用。
3.仔细审题.在画流程图时首先要进行结构的选择,套用公式.若求只含有一个关系的解析式的函数的函数值时,只用顺序结构就能够解决;若是分段函数或执行时需要先判断后才能执行后继步骤的,就必须引入选择结构;如果问题里涉及了许多重复的步骤,且数之间有相同的规律,就可引入变量,应用循环结构.当然应用循环结构里边一定要用到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有两种:直到型和当型,两种都能解决问题.
【典型例题】
类型一:算法的含义
【例1】已知球的表面积是16π,要求球的体积,写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算法.
【思路点拨】先根据表面积算出球的半径,再根据球的体积公式求出球的体积,将上面步骤分解并分别写出即可得到算法。
【解析】算法如下:
第一步,s=16π.
第二步,计算R=
第三步,计算
3
4
3
R V
π=
第四步,输出V.
【总结升华】给出一个问题,设计算法应该注意:
(1)认真分析问题,联系解决此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此问题涉及到的各种情况;
(2)将此问题分成若干个步骤;
(3)用简练的语句将各步表述出来.
举一反三:
【变式1】设计一个计算1×3×5×7×9×11×13的算法.图中给出程序的一部分,则在横线①上不能填入的数是()
A.13
B.13.5
C.14
D.14.5
【解析】当I<13成立时,只能运算
1×3×5×7×9×11.故选A.
【变式2】写出找出1至1 000内7的倍数的一个算法.
解答:算法1:
S1 令A=0;
S2 将A不断增加1,每加一次,就将A除以7,若余数为0,则找
到了一个7的倍数,将其输出;
S3 反复执行第二步,直到A=1 000结束.
算法2:
S1 令k=1;
S2 输出k·7的值;
S3 将k的值增加1,若k·7的值小于1 000,则返回S2,否则结束.
算法3:
S1 令x=7;
S2 输出x的值;
S3 将x 的值增加7,若没有超过1 000,则返回S2,否则结束. 类型二:程序框图
【例2】写出解方程0ax b +=(a b R ∈、)的相应程序及程序框图。
【思路点拨】因为a b R ∈、,解方程0ax b +=时需要先对最高次项的系数a 是否为0进行判断。
若0a ≠,则方程的解为b x a
=-
; 若0a =,则需要再次判断b 是否为0, 若0b =,则方程的解为全体实数, 若0b ≠,则方程无实数解。
据此可以用条件语句来实现。
【解析】程序: INPUT “a,b=”;a,b IF a<>=0 THEN
b x a
=-
PRINT “原方程的根为”;x ELSE
IF b<>=0 THEN PRINT “方程无实数根” ELSE
PRINT “方程的根为全体实数” END IF END IF END 程序框图:
【总结升华】在写出算法时,应当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条件分支结构的运用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密切相连;设计算法时,什么地方要进行分类讨论,什么地方就要用条件分支结构。
举一反三:
【变式1】写出用二分法求函数()y f x =在区间[1,2]的零点(精确到0.01)的程序框图及相应程序。
【解析】 程序: a=1 b=2 DO
IF ()02
a b
f += THEN EXIT ELSE IF ()()02
a b
f a f +< THEN
2
a b
b += ELSE 2
a b
a +=
输出2
a b +
END IF
LOOP UNTIL 0.01b a -<
PRINT
2
a b
+ 程序框图:
【例3】执行如图所示的框图,输入N =5,则输出的数等于( )
【思路点拨】 根据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分析出该程序框图的功能进行求解.
【总结升华】 识别运行算法框图和完善算法框图是高考的热点. 解答这一类问题,
第一,要明确算法框图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第二,要识别运行算法框图,理解框图所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三,按照题目的要求完成解答.对算法框图的考查常与数列和 函数等知识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框图问题的实际背景.
类型三:条件结构
【例3】已知函数2
23
(0)2
(0)
x x y x x ->⎧=⎨+≤⎩,写出求该函数的函数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
框图。
【思路解析】分析算法→写出算法→选择合适的逻辑结构→画出程序框图。
【解析】算法如下: 第一步:输入x ;
第二步:如果(0)x >,那么使23y x =-, 否则2
2y x =+; 第三步:输出y 。
程序框图如下:
【总结升华】求分段函数值的算法应用到条件结构,因此在程序框图的画法中需要引入判断框,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引入判断框的个数,而判断框内的条件不同,对应的框图中的内容或操作就相应地进行变化.
举一反三:
【变式1】阅读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出s 的值为-7,则判断框内可填写( ) A.i <3? B.i <4? C.i <5? D.i <6?
【解析】i =1,s =2-1=1; i =3,s =1-3=-2;
i =5,s =-2-5=-7.所以选D.
【变式2】写出解方程20ax x b ++=的一个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解析】 算法步骤:
第一步:判断a 是否等于0 如果0a =,则解得x b =-; 如果0a ≠,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计算14ab ∆=-;
第三步:若0∆<,则原方程无实数根;否则,0∆≥,
有112x a --=
212x a
-=; 第四步:输出方程无实数根的信息或1x 、2x 。
程序框图:
类型四:循环结构
【例4】(2015 新课标II 卷)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
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如输入的a ,b 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 )
A.0
B.2
C.4
D.14
【思路点拨】本题只要理解赋值语句a=a-b和b=b-a的含义便迎刃而解.
【答案】B
【解析】由a=14,b=18,a<b,则b变为18-14=4,
由a>b则a变为14-4=10
由a>b则a变为10-4=6
由a>b则a变为6-4=2
由a<b则b变为4-2=2,此时a=b输出a的值为2.故选B.
【总结升华】循环结构是高考的热点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采用步步推进的策略,直至得到最后结果.
举一反三:
【变式】(2015 重庆高考)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k的值为8,则判断框内可填入的条件是( )
A.
3
4
≤
s B.
5
6
≤
s C.
11
12
≤
s D.
25
24
≤
s
【答案】C
【解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k的值依次为0,2,4,6,8
因此
11111
24612
=++=
S(此时k=6),因此可填
11
12
≤
S故选C.
类型五:输入、输出、赋值语句的应用
【例5】阅读程序框图(如下图),若输入m=4,n=6,则输出a=,i=.
【解析】a =12,i =3.
【点拨】赋值语句是一种重要的基本语句,也是程序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赋值语句,要注意其格式要求.
【例6】阅读下列程序,并回答问题.
(1)程序 (2)程序
(1)中若输入1,2,则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 (2)中若输入3,2,5,则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 【答案】(1)1,―2,―1(2)C=―3
【解析】 分别将输入的值代入程序中逐步计算即可,要注意赋值前后变量值的变化. (1)阅读程序,由a=1,b=2,c=a ―b 可得c=―1;又根据语句b=a+c ―b ,可得b=―2; 所以程序运行后的结果为:1,―2,―1.
(2)阅读程序,由A=3,B=2,C=5,A=A+B ,可得A=5,
INPUT a ,b c=a ―b b=a+c ―b PRINT a ,b ,c INPUT A ,B ,C A=A+B B=B -A C=C /A*B PRINT “C=”;C END
又根据语句B=B ―A ,可得B=―3, 又C=C /A*B ,所以输出结果为C=―3.
【点评】赋值语句在给变量赋值时,先计算赋值号右边的式子然后赋值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另外可以给一个变量先后多次赋不同的值,但变量的取值只与最后一次赋值有关.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时刻把握某个变量在该程序中充当的角色,时刻关注其值的改变情况. 举一反三:
【变式】写出下列语句描述的算法的输出结果. (1)
(2)
(3)
【答案】(1)16 (2)a=1 b=2 c=3(3)a=20 b=30 c=20 【解析】 (1)∵a=5,b=3,42
a b
c +=
=,∴d=c 2=16. (2)∵a=1,b=2,c=a+b ,∴c=3.又将a+c ―b 赋值给b ,∴b=1+3-2=2. (3)由b=20及a=b 知a=20,由c=30及b=c 知b=30,由a=30及c=a 知c=20. 类型五:循环语句的应用 【例6】设计算法求
112⨯+123⨯+134
⨯+…+199100⨯的值.要求画出程序框图,写
出用基本语句编写的程序.
【解析】这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共99项相加,可设计一个计数变量,一个累加变量,
a=5
b=3
c=(a+b)/2
d=c*c
PRINT “d=”;
d
a=1
b=2
c=a+b
b=a+c ―b
PRINT “a=,b=,c=”;a ,b ,
c
a=10
b=20
c=30
a=b
b=c
c=a
PRINT “a=,b=,c=”;a ,b ,
c
用循环结构实现这一算法.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
程序如下:
【点拨】(1)在用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格式和条件的表述方法,WHILE语句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UNTIL语句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
(2)在解决一些需要反复执行的运算任务,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中应注意考虑利用循环语句来实现.
(3)在循环语句中,也可以嵌套条件语句,甚至是循环语句,此时需要注意嵌套的这些语句,保证语句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程序无法执行.
举一反三:
【变式】下图是输出某个有限数列各项的程序框图,则该框图所输出的最后一个数据是.
【解析】由程序框图可知,当N=1时,A=1;N=2时,A=1
3
;N=3时,
A=1
5
,…,即输出各个A值的分母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
当N=50时,A=
1
1(501)2
+-⨯
=
1
99
,即为框图最后输出的一个数据.故填
1
99
.
类型五:求最大公约数
【例7】(1)用辗转相除法求840与1 764的最大公约数;
(2)用更相减损术求440与556的最大公约数.
【解析】(1)用辗转相除法求840与1 764的最大公约数:
1 764=840×2+84,
840=84×10+0.
所以840与1 764的最大公约数是84.
(2)用更相减损术求440与556的最大公约数:
556-440=116,
440-116=324,
324-116=208,
208-116=92,
116-92=24,
92-24=68,
68-24=44,
44-24=20,
24-20=4,
20-4=16,
16-4=12,
12-4=8,
8-4=4.
所以440与556的最大公约数是4.
【总结升华】(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辗转相除法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结束运算,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约
数;更相减损术是用两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直到所得的差和较小数相等为止,这个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情况下,辗转相除法步骤较少,而更相减损术步骤较多,但运算简易,解题时要灵活运用.
(2)两个以上的数求最大公约数,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再用所得的公约数与其他各数求最大公约数即可.
举一反三:
【变1】求147,343,133的最大公约数. 【解析】先求147与343的最大公约数.
343-147=196, 196-147=49, 147-49=98, 98-49=49,
所以147与343的最大公约数为49. 再求49与133的最大公约数.
133-49=84, 84-49=35, 49-35=14, 35-14=21, 21-14=7, 14-7=7.
所以147,343,133的最大公约数为7. 类型六:秦九韶算法
【例8】用秦九韶算法写出求多项式f (x )=1+x +0.5x 2+0.016 67x 3+0.041 67x 4+0.008 33x 5在x =-0.2时的值的过程.
【思路点拨】秦九韶算法是我国南宋的数学家秦九韶首先提出来的.
(1)特点:它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计算高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即将一个n 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归结为重复计算n 个一次式1()i i a x a -+.即
1210()((()))n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a --=++++.
(2)具体方法如下:已知一个一元n 次多项式1
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0.当
x=x 0,我们可按顺序一项一项地计算,然后相加,求得0()f x .
【解析】先把函数整理成f (x )=((((0.008 33x +0.041 67)x +0.166 67)x +0.5)x +1)x +1,
按照从内向外的顺序依次进行. x =-0.2, a 5=0.008 33, v 0=a 5=0.008 33; a 4=0.041 67, v 1=v 0x +a 4=0.04; a 3=0.016 67, v 2=v 1x +a 3=0.008 67; a 2=0.5, v 3=v 2x +a 2=0.498 27; a 1=1, v 4=v 3x +a 1=0.900 35; a 0=1,
v 5=v 4x +a 0=0.819 93;
所以f (-0.2)=0.819 93.
【总结升华】秦九韶算法是多项式求值的最优算法,特点是: (1)将高次多项式的求值化为一次多项式求值; (2)减少运算次数,提高效率; (3)步骤重复实施,能用计算机操作. 秦九韶算法的原理是
01(1,2,3,
,)
n
k k n k v a v v x a k n --=⎧⎨
=+=⎩.
在运用秦九韶算法进行计算时,应注意每一步的运算结果,像这种一环扣一环的运算,如果错一步,则下一步,一直到最后一步就会全部算错.同学们在计算这种题时应格外小心. 举一反三:
【变式】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6
5
4
3
2
()654327f x x x x x x x =++++++在x=0.4时的值时,需做加法和乘法的次数和是( ) A .10 B .9 C .12 D .8 【答案】 C
【解析】()(((((65)4)3)2)1)7f x x x x x x x =++++++. ∴加法6次,乘法6次, ∴6+6=12(次),故选C . 类型七:进位制
【例9】(1)试把十进制数136转化为二进制数; (2)试把十进制数1 234转化为七进制数.
【思路点拨】将k 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关键是先写成幂的积的形式再求和,将十进制数转换为k 进制数,用“除k 取余法”,余数的书写是由下往上,顺序不能颠倒,k 进制化
为m 进制(k ,m ≠10),可以用十进制过渡 【解析】(1)由于136=2×68+0, 68=2×34+0. 34=2×17+0. 17=2×8+1. 8=2×4+0. 4=2×2+0. 2=2×1+0. 1=2×0+1.
所以136=10001000(2). (2)1234=7×176+2, 176=7×25+1. 25=7×3+4. 3=7×0+3. 所以1234=3412(7).
【总结升华】(1)应注意搞清每一次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当商为零时停止除法,把每步所得的余数倒着排成一个数,就是相应的二进制数.
(2)十进制数转化为七进制数与转化为二进制数的方法类似,要认真体会其原理. 举一反三:
【变式1】把十进制数89化为三进制数. 【解析】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89=3×29+2, 29=3×9+2, 9=3×3+0, 3=3×1+0, 1=3×0+1, 所以89(10)=10 022(3).
【变式2】在十进制中,01232004410010010210=⨯+⨯+⨯+⨯,那么在五进制中数码2 004折合成十进制为( )
A .29
B .254
C .602
D .2 004
【答案】B
【解析】0123200445050525254=⨯+⨯+⨯+⨯=,故选B . 【巩固练习】
1.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
A.4 = M
B.M =-M
C.B*A=3
D.x+y = 0 2.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
入A 的值为2,则输出的P 值为 ( ) A .2 B .3 C .4
D .5
3.(2015 福建高考)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的结果为( )
A.2
B.1
C.0
D.-1
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S =88,则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 .k >7? B .k >6? C .k >5?
D .k >4?
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 ) A .-3
B .-
12
S i
i =i
S =S
i >
否
开始C. 13
D .2
6.如果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n =6,m =4,那么输出的p 等于 ( )
A .720
B .360
C .240
D .120
7.如果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S =( )
A.2450 B.2500
C.2550 D.2652
8.在如下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中,输出S 的值为( )
(A )11 (B )12
(C )13 (D )15
开始
是
否
结
1
k =0
S =50k ≤?
2S S k
=+1
k k =+S
输出
是
否 开
输入
k=1,p=
k=k+p=p ·k
k<
输出
结
9.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 ) A.2450 B.2500
C.2550
D.2652
10.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是6,那么输出的是( ) A 120 B 720 C 1440 D5040
11.(2015 山东高考)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 的值为1,则输出的y 的值是 .
S 开始
是
否
输出
结
12.程序框图(即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其输出结果是_______.
13.执行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入l=2,m=3,n=5,则输出的y的值是__________.
++++的程序框图.
14.画出求123n
15.【2015春 宜春期末】x 的取值范围为[]0,10,给出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输入一个数x.
(1)请写出程序框图所表示的函数表达式; (2)求输出的y(y<6)的概率; (3)求输出的y(68<≤y )的概率.
【参考答案】
1.【答案】B ;
【解析】赋值语句的左边只能是一个变量。
2.【答案】C 【解析】第一次运行,P =2,S =
32,第二次运行,P =3,S =32+13
=11
6;第三次运行,
P =4,S =
116+14>116+1
6
=2,此时结束循环,故输出的P 值为4. 3.【解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
i=1,S=0,cos
,22==πS i ,不满足条件i>5,执行:cos cos ,32
=+=π
S πi 不满足条件i>5,执行:3cos cos cos ,422=++=ππ
S πi
不满足条件i>5,执行:3cos cos cos cos 2,522=+++=ππ
S ππi
不满足条件i>5,执行:35cos cos cos cos 2cos 0,6222
=++++==πππ
S ππi
满足条件i>5,退出循环,输出S 的值为0.故选C.
4.【答案】C
【解析】第一次循环:k =1+1=2,S =2×0+2=2; 第二次循环:k =2+1=3,S =2×2+3=7 第三次循环:k =3+1=4,S =2×7+4=18 第四次循环:k =4+1=5,S =2×18+5=41
第五次循环:k =5+1=6,S =2×41+6=88,满足条件则输出S 的值,而此时k =6,故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应是k >5. 5.【答案】D
【解析】因为该程序框图执行4次后结束,s 的值分别是13,-1
2
,-3,2,所以输出的s 的值等于2. 6.【答案】B
【解析】程序运行如下:n =6,m =4,k =1,p =1,p =p (n -m +k )=6-4+1=3,k <m ;k =1+1=2,p =p (n -m +k )=3×(6-4+2)=12,k <m ;k =2+1=3,p =p (n -m +k )=12×(6-4+3)=60,k <m ;k =3+1=4,p =p (n -m +k )=60×(6-4+4)=360,k =m ,所以输出p ,p =360. 7.【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02122...2502(12...50)2550S =+⨯+⨯++⨯=+++=。
8.【答案】B ;
【解析】由题意知:034512S =+++=。
9.【分析】记数变量从开始,累加变量从开始,进入循环体后记数变量逐个增加,累加变量以记数变量的二倍累加,直到记数变量超过终止循环,故所求的是
.
【答案】选C. 【解析】由程序知,
10.【答案】B
【解析】按照算法的程序化思想,有程序框图执行下面的计算可得:
,
此时,按终止条件结束,输出。
11.【答案】13
【解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x =1满足条件x <2,x =2,不满足条件x <2,y =13,输出y 的值为13. 12.【答案】127
【解析】由程序框图知,循环体被执行后a 的值依次为3、7、15、31、63、127,故输出
1050246100++++150
21222502502550.2
S +=⨯+⨯+
+⨯=⨯
⨯=720
,6;120,5;24,4;6,3;2,2;1,1============p k p k p k p k p k p k 720=p
的结果是127. 13.【答案】68
【解析】逐次计算.第一次y =70×2+21×3+15×5=278;执行循环;第二次y =278-105=173;再次循环,y =173-105=68,此时输出,故输出结果是68. 14. 【解析】程序框图为
15.【解析】(1)由已知可得,程序框图表示的函数表达式为1,710
1,07
-<≤⎧=⎨
+≤≤⎩x x y x x
(2)当y<5时,若输出y =x +1(07≤≤x )则15+<x 解得04≤<x
若输出y =x -1(710<≤x ),则15-<x ,所以x <6,与x >7矛盾,所以此时无解. 所以输出y<5时x 的范围是:04≤<x
所以使得y<5的概率为402
1005
-=
=-p
(3)依题意当07≤≤x 时,y =x +1,令618<+≤x 解得57<≤x 当710<≤x 时,y =x -1,令618<-≤x 解得79<≤x
综上当输出的y 的取值范围为68<≤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59<≤x 所以输出的y 满足68<≤y 的概率为952
105
-==p
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
【考纲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5.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推理的概念
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事实(或假设)得出一个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叫做推理.从结构上说,推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已知的事实(或假设)叫做前提,一部分是由已知推出的判断,叫做结论.
2.合情推理
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称为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又具体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类: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3.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
推 理 与 证 明
归
推 理
证明
合情推演绎推
综合
分析
直接证
类比
间接证 反证
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它包括: (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3)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要点诠释: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1)从推理模式看:
①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③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从推理的结论看:
①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证明。
②演绎推理所得的结论一定正确。
(3)总体来说,从推理的形式和推理的正确性上讲,二者有差异;从二者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角度考虑,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合情推理的结论需要演绎推理的验证,而演绎推理的内容一般是通过合情推理获得的;演绎推理可以验证合情推理的正确性,合情推理可以为演绎推理提供方向和思路.
考点二: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综合法
(1)定义: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的命题.综合法是一种由因索果的证明方法,又叫顺推法.
(2)综合法的思维框图:
用P 表示已知条件,1i Q i =(,2,3,...,n )为定义、定理、公理等,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1P Q ⇒()→12Q Q ⇒()→23Q Q ⇒()→.........n Q Q ⇒()
2.分析法
(1) 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断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法或执果索因法.
(2)分析法的思维框图:
1Q P ⇐()→12P P ⇐()→23P P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3.反证法
(1)定义: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
(2)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一般步骤: ①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②做出与命题结论相矛盾的假设.
③由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应用演绎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果.
④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做的假定不真,于是原结论成立,从而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