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岗位胜任力及准入标准的比较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岗位胜任力及准入标准的比较探索崔沙沙;储静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6(033)002
【总页数】4页(P60-62,64)
【关键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准入标准
【作者】崔沙沙;储静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临床实习期是缩小护生理论与实践差距的重要过程,而护生实习质量直接取决于临床护理老师的带教能力,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可以提高或者阻碍护生的发展[1]。
目前,随着卫生医疗体系的变革以及医院编制体制的调整,许多高年资、有临床经验的护士大量流失,临床出现许多年轻、缺乏临床经验和带教经验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
这些情况影响了护生实习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降低了职业认同感,对护生的专业发展及职业规划也造成了影响。
所以构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准入标准及规范化培训体系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目前,国外学者[2-3]已对临床护理带
教老师胜任力评价指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对临床护理教育重视程度相对
不足,目前尚未形成标准统一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框架及准入标准,同时也缺乏规范化的培训体系。
本研究主要从国内外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岗位胜任力研究现状出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归纳分析目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胜任力要素,比较国内外岗位胜任力的异同,为构建我国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框架及准入标准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实证研究提供相应的方向与方法。
1 概念的界定
1958年,哈佛大学教授David·McClelland在其著作中提出某些个性特征与工作
绩效有关,被认为是胜任力研究的开端。
1973年McClelland在《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一文中正式提出胜任力概念,认为胜任力是指与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4]。
2 国内外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研究现状
国外对胜任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而上世纪90年代胜任力概念
才传入中国[4]。
国外学者认为胜任力模型是包含了技能、知识、态度和实践绩效
所需的能力等的一种组合[5]。
胜任力在国外护理领域的应用较早,已有的研究包
括对临床护士、护士长、专科护士、临床护理教师等岗位胜任力的探索[6]。
澳大
利亚、美国、英国等护理发达国家已建构了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框架,但并不一定适合我国临床护理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许多护理专家将胜任力模型引入到护理教育领域,并做了相关研究与探讨。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2005年开展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改革研究,并在国内首次采用了胜任力本位教育模式[7]。
王
彦云[8]构建了护理学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个人素质、工
作品质、科研能力、教学指导能力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0 个三级指标。
此外,国内学者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岗位胜任力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尚未形成标准统一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框架。
2.1 国内学者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能力反应了当前护理教育实践的现状,胜任力模型可以作为一个描述和定义护理教师角色的专业工具。
卞丽芳等[9]通过深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
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模型,包含职业素质、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人际协调能力、人格特征6大类31项胜任特征、36项行为指标。
李慧[10]研究探讨
了护理本科生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资格管理体系,提出本科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须具备的岗位能力包括专业态度、临床护理能力、护理教学能力、护理科研能力、人际关系5大类。
但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准入标准
及规范化培训体系,有的医院仅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称水平、学历、工作年限等提出了要求,忽视了对教学能力、沟通、管理及职业素养等特质的要求,导致许多不具备带教资质的护士担任了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降低了护生实习质量。
2.2 国外学者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的探讨国外学者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有较为完善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
1996年澳大利亚护理教师协会研制了包括整合知识(整合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管理知识)、实施课程、有效沟通、资源管理、形成批判性思维等10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
的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体系[11]。
Jacqui等[12]用澳大利亚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框架[11]调查护理相关人员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描述的同意程度,结果显示对胜任力一级指标描述赞同率的范围为79.4%~94.1%,其中:赞同率最高的为整
合护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实现教学成果,其次为有效沟通和人际关系;赞同率最低的是促进课程开发来满足所有人的教育目标,应答者认为这与教育者工作环境有关,临床护理教育者多数没有时间精力进行课程研发,所以此条胜任力指标不适合作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胜任力特征。
Rodrigues[13]认为教育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基础公共卫生知识、专业价值观、科学管理、团队合作沟通、社会价值及专业发展等都是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Green[14]提出了护理教育者8
个胜任力要素包括临床推理能力、宣传教育、护理实践能力、合作、系统地思考、反应多样性、临床调研、组织学习等。
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阐述了成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必备的37个胜任力指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所有护理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教师、学者和合作者这3个基本角色能力,这些能力以及派生出来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必要的核心知识对于培养以及认证评价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都很重要[15]。
欧洲护理教育者联合会建议临床护理教育者应具备4个方面的基本核心能力,包
括学术、研究、临床实践和管理。
此外,国外学者还探究了临床专科护理带教老师的胜任力框架模型。
Hartland等[16]通过德尔菲法调查咨询,最终确定了22个临床护理麻醉教师所应具有的特质,包括临床胜任力、自信、积极的角色榜样、灵活性、恰当的鼓励等。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回顾研究,我们发现国外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的研究较为完善,护理教育相关机构已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框架,国内学者应基于我国目前临床护理教育的现状,借鉴国外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评价指标,构建我国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框架。
3 国内外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现状
Chang等[17]对386名台湾护理教育者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培训课程没有满
足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学习需求,被调查者认为最有用的是沟通技巧课程,作用最小的是成人学习理论课程。
此外,Chang等[17]通过焦点访谈发现3个主体问题,即临床护士在任命护理带教老师前没有接受充分的培训;课程大多是理论课程而非实践课程;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压力来源广,包括个人、同事、护理领导及家庭。
台湾护士协会2012年报告显示,虽然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没有制定统一的准入标准,但是声明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可以参加师资培训,至少需要参加8 h课
程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协会指出虽然各个医院培训的内容不同,但下面5个内容在培训课程中必须提及,即职业发展培训、教
学知识和技能、人际关系管理、正确评估学生、基于角色的咨询[18]。
Broadbent
等[19]调查显示,澳大利亚近30%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没有进行培训,此外临床护
理带教老师培训课程80%在教室进行,这将导致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管理
能力、临床情境教学技能等在培训后依然是缺乏的。
在欧洲,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职业生涯路线的定义也很不完善,没有形成一致的最低资格标准,但是普遍认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至少获得须获得学士学位[20]。
目前,国内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任职前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考核认证,导致临床护理带教水平参差不齐,降低了临床实习质量。
此外,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多以理论授课为主,缺少灵活性及主动性。
在今后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应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准入标准为目标,构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整体带教能力。
4 测量工具
4.1 临床护理教师有效行为量表1985年Knox等[1]研制了临床护理教师有效
行为量表 (nursing clinical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ventory,NCTEI)。
该量表
共5个维度(教学能力、护理能力、评价、人际关系、性格)47个条目,此量表广
泛应用于北美、香港、澳大利亚等国家。
4.2 教师角色责任量表2008年Boyer[21]以Lenburg的教师能力评估为基础,制定了教师角色和责任量表。
此量表包括5个角色,即保护者、教育者、榜样者、评估者、社交及团队领导者。
4.3 临床教师评估工具Haag等[22]研发了临床教师评估工具 (clinical instructor evaluation instrument,CIEI),共有5个维度,即参与/接受能力、
专业能力、教学实践、评估实践和个人特点,主要用于临床麻醉护理带教老师的评价,应用范围受限。
4.4 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量表Anthony等[23]2014年研制了临床护理教
育不文明行为量表(uncivil behavior in clinical nursing education,UBCNE)。
量表共12个条目。
此工具主要用于测量临床护理教师的不文明行为,在制定临床
护理带教老师胜任力框架及准入标准时,可以提供反向指导,此量表内容简单,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5 小结
随着护理教育的迅速发展,临床护理教育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外将护理教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课堂学习、研讨班、技能实验、临床实践[24]。
临床实践是护生进入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实习阶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目前国内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均来自于临床一线,沉重的工作负担往往会导致其降低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国外已经出现了联系教师(Link teacher)的角色,他们不直接参与照护患者,而是在学校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之间担任联络员;
同时,国外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胜任力框架已基本形成,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知识(护理理论与教育学)、临床胜任力、职业基本素养、解决问题能力、管理领导能力、人际沟通、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学术研究、人格基本特征等。
目前国内学校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教育多处于脱轨状态,缺乏对护生及护理师资的共同培养,没有发挥各自的优势。
学校与临床护理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建议搭建学校护理教师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入学校学习,优秀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可以到学校兼职任教成为“双师型护理教师”。
护理“双师型”教师指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和临床护理经验,可以从事理论和临床实践教学[25]。
此外,目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普遍存在主观获益感不高的现象,这会降低他们的带教积极性。
刘树佳等[26]也探讨了临床护士担任兼职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包括认知驱动力——责任感、自我提高的驱动力——自我价值
的实现、榜样需要等。
临床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可以从驱动力入手,进一步探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内外动机,以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应基于本土国情及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以目前现有的临床教育条件为基础,基于理论研究及文献回顾,解析我国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胜任力要
素,构建规范统一的准入标准,完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为提高护生实习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献】
[1] Knox J E,Mogan J.Important clinical teacher behaviours as perceived by university nursing faculty,students and graduates[J].J Adv Nurs,1985,10(1):25-30.
[2] Lau A K,Chuk K C,So W K.Reflective practice in clinical teaching[J].Nurs Health Sci,2002,4(4):201-208.
[3] Rubin P.Towards a competency-based framework for nursing management
education[J].Int J Nuts Pract,2010,16(6):545-554.
[4] 饶惠霞,吴海燕.国外胜任力研究新进展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0(16):125-128.
[5] Cowin L S,Hengstberger-Sims C,Eagar S C,et petency measurements:Testing convergent validity for two measures[J].J Adv Nurs,2008,64(3):272-277.
[6] Sherman R O.Development of a leadership competency model[J].J Nurs
Adm,2007,37(2):85-90.
[7] 赵戎蓉,吴瑛.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教育,2008,43(3):247-249.
[8]王彦云.护理学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9] 卞丽芳,王薇,陈黎明,等.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12-915.
[10]李慧. 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资格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11]Australian Nurse Teachers’ Society (ANTS).Australian nurse teachers’ c ompetency standards[EB/OL].[1996-01-07]..au.
[12]Jacqui G,Christine T,Janet R,et al.Reframing the Australian nurse teacher competencies:Do they reflect the‘REAL’world of nurse teacher practice?[J].Nurse Educ Today,2011,31(3):231-237.
[13]Rodrigues C D,Witt R petencies for preceptorship in the Brazilian health care system[J].J Contin Educ Nurs,2013,44 (11):507-515.
[14] Green D A.A synergy model of nursing education[J]. J Nurses Staff Dev,2006,22 (6):277-283.
[15]DavisD,Stullenbarger E,Dearman C,et al.Proposed nurse educator
competencies: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odel[J].Nurs Outlook,2005,53(4):206-211.
[16]Hartland W,Londoner C A.Perceived importanceof clinical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for nurse anesthesia clinical faculty[J].AANA J,1997,65(6):547-551.
[17]Chang C C,Lin L M,Chen I H,et al.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nurse preceptors regarding their training courses:A mixed method study[J].J Prof Nurs,2015,31(3):208-214.
[18]Lee Y C,Kao Y H.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 educational training needs:An assessment[J].Nurs Healthcare Res,2012,8(2):106-116.
[19]Broadbent M,Moxham L,Sander T,et al.Supporting bachelor of nursing students within the clinical environment:Perspectives of preceptors[J].Nurse Educ Pract,2014,14(4):403-409.
[20]Jackson C,Bell L,Zabalegui A.A review of nurse educator career pathways:A European perspective[J].J Nurs Research,2009,14 (2):111-122.
[21]Boyer S petence and innovation in preceptor development:Updating our program[J].J Nurses Staff Dev,2008,24(2):E1-E6.
[22]Haag G P,Schoeps N B.Development of a reliable nurse anesthesia clinical instructor evaluation instrument[J].AANA J,1993,61(2):158-164.
[23]Anthony M,Yastik J,MacDonald D A,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tool to measure incivility in clinical nursing education[J].J Prof Nurs,2014,30(1):48-55.
[24] Raingruber B,Bowles K.Developing student evaluation instruments to measure instructor effectiveness[J].Nurse Educ,2000,25(2):65-69.
[25]祝睿.护理双师素质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5,30(4):83-87.
[26]刘树佳,王美玲,罗融,等.临床护士担任兼职教师内在驱动力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7):50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