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

合集下载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一、电渗析技术简介及其发展背景电渗析(eletrodialysis,简称ED) 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将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负电极之间,并用特制的隔板将其隔开,组成除盐(淡化)和浓缩两个系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德国,1903年,Morse和Pierce把2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实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

但直到1950年Juda首次试制成功了具有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1) 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2) 设计出多隔室电渗析组件;(3) 采用频繁倒极操作模式。

现在离子交换膜各方面的性能及电渗析装置结构等不断革新和改进,电渗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

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

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阻止阴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阻止阳离子通过。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

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从而使含盐水淡化。

在食品及医药工业,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 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在天然水淡化,海水浓缩制盐,废水处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二、几种电渗析技术1 倒极电渗析( EDR)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通过膜将混合物中不同分子大小、形状、电荷和极性等特性的物质分离出来。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保护、医药制造、食品加工、化学工业和电子行业等。

本文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利用膜作为分离介质,将混合物分离成两个或更多的组分,其中其中至少有一种组分通过膜而另一种组分不直接通过。

根据膜分离的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指通过施加压力将混合物推动到膜上,以实现分离的技术。

膜的孔径大小、膜的材质和压力差均会影响分离效果。

该技术主要包括超滤、逆渗透和微滤等。

超滤是指利用孔径大小在10-100纳米的超滤膜去除溶液中的高分子物质。

逆渗透是利用高压驱动水通过0.1纳米左右的逆渗透膜,将混合物中的水增量分离出来,这是制取纯水的主要技术之一。

微滤是利用孔径在0.1-10微米的微滤膜去除悬浮物、细菌和微生物等。

2、电力驱动膜分离技术电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电场将混合物推动到膜上,实现分离的技术。

例如电渗析技术是利用电场和离子之间的电荷作用,将含有离子的溶液通过电场驱动到离子交换膜中,使得原来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在两侧集中,最终通过两个极板分别收集。

3、扩散驱动膜分离技术扩散驱动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分子间的扩散速率的大小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混合物分离的技术。

例如气体分离、液体浓缩和溶液析出等。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根据膜的性质和分离机制的不同,可以将膜分离技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纳滤技术纳滤技术是利用孔径在10-100纳米的纳滤膜,将分子大小在10-100纳米之间的物质分离出来。

纳滤技术主要应用于制备高分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制造和水处理等领域中。

2、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利用孔径在0.01-0.1微米之间的超滤膜,将分子大小在1000道100万道之间的物质分离出来。

超滤技术主要应用于蛋白质提取、水处理、生物制品制备和废水处理等领域中。

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讲解

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讲解
基材:全氟离子交换树脂, 磺酸基团-SO3H和羧酸基团-COOH
双极膜:一种复合膜,一侧是阳膜,另一侧是阴膜。在直流电场下
膜内的水分子发生离解生成H+和OH-离子。
6.1.3 离子交换膜的主要性能
• 物理性能
– 机械强度、表观尺寸
• 化学性能
– IEC(交换容量) – 含水量 – 膜的扩散性能 – 耐酸、碱氧化性能
阴膜
Cl(-)
(+) 提高电流 离子枯竭 极限电流 水离解
图 1 离子通过阴膜的传输
极化
• 浓差极化产生的危害
– 产生结垢使电阻增加,膜使用寿命下降。
– 在阴膜淡水室一侧留下H+,溶液呈酸性也影响膜寿命。
– 总的结果是离子迁移减少,脱盐率下降,水质下降,电 流效率下降。
20
I
II
III
15
current density [mA/cm 2]
高分子骨架, 固定基团 可交换离子(反离子)
6.1.1 离子膜分类
按电荷分: • 阳离子交换膜:
– 活性基团:
• 磺酸基(-SO3H) • 磷酸基(-PO3H2) • 羧酸基(-COOH) • 砷酸基(AsO32-)等;
• 阴离子交换膜:
– 活性基团:
• 伯、仲、叔、季胺基(脂肪胺 与芳香胺)
按膜结构划分:
10
5
ilim
0
0
0.5
1
1.5
2
voltage drop [V]
图 2 电流密度与电压降的关系
• 极化的防止及结垢消除方法
– 控制操作电流密度要小于极限电流密度。 – 提高溶液湍流程度,减小扩散边界层厚度。 – 定期用稀盐酸或稀醋酸进行洗涤。 – 倒极电渗析,即在运行过程中每隔2~8hr之间倒换一次电极,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一、电渗析技术简介及其发展背景电渗析(eletrodialysis简称ED)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将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负电极之间,并用特制的隔板将其隔开,组成除盐(淡化)和浓缩两个系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德国,1903年,Morse和Pierce把2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实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

但直到1950年Juda首次试制成功了具有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1) 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2) 设计出多隔室电渗析组件;(3) 采用频繁倒极操作模式。

现在离子交换膜各方面的性能及电渗析装置结构等不断革新和改进,电渗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

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

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阻止阴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阻止阳离子通过。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

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从而使含盐水淡化。

在食品及医药工业,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在天然水淡化,海水浓缩制盐,废水处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二、几种电渗析技术1倒极电渗析(EDR)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

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

膜分离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等;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膜分离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高新技术。

膜的材料涉及无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膜的制备、分离过程的特征、传递性质和传递机理属于物理化学和数学研究范畴;膜分离过程中涉及的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化工动力学以及工艺过程的设计,主要属于化学工程研究范畴;从膜分离主要应用的领域来看,还涉及生物学、医学以及与食品、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行业相关的学科。

膜分离过程已成为工业上气体分离、水溶液分离、化学品和生化产品的分离与纯化的重要过程。

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加工过程、工业污水处理、大规模空气分离、湿法冶金技术、气体和液体燃料的生产以及石油化工制品生产等。

膜从广义上可以定义为两相之间的一个不连续区间。

这个区间的三维量度中的一度和其余两度相比要小的多。

膜一般很薄,厚度从几微米、几十微米至几百微米之间,而长度和宽度要以米来计量。

膜可以是固相,液相,甚至是气相的。

用各种天然或人工材料制造出来的膜品种繁多,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上呈现出多样的特性。

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离子交换膜的作用离子交换膜是一种特殊的薄膜材料,它具有离子选择性通透性,能够选择性地将溶液中的离子分离开,从而实现离子的交换和纯化过程。

离子交换膜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离子交换膜的几个主要应用。

1.水处理离子交换膜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水软化。

硬水中的钙、镁等离子会与碱性洗涤剂反应,生成沉淀和水垢,对洗衣机、热水器等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坏。

通过利用离子交换膜可将硬水中的钙、镁等离子与钠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软化水质,有效防止水垢的产生。

另外,离子交换膜也可以用于海水淡化过程中,通过选择性地将钠离子从海水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海水的淡化处理。

这种海水淡化技术对于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地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化学合成在化学合成过程中,离子交换膜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离子交换膜材料的特殊结构可以提供高效的分子交换和传递路径,从而实现反应物的选择性转化。

离子交换膜催化剂在化学合成中具有较高的反应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可以提高反应的产率和纯度。

离子交换膜还可以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分析中。

在离子交换色谱柱中,离子交换膜作为填充材料,通过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分离和纯化,实现离子的定量检测。

离子交换色谱分析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电池和燃料电池离子交换膜在电池和燃料电池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在燃料电池中,离子交换膜被用作质子传导层,负责将氢气的质子与氧气的电子进行分离,实现电荷的传导和电能的产生。

离子交换膜的高导电性和选择性通过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性能。

离子交换膜还可以用于锂离子电池中,作为隔膜材料,分隔正极和负极,防止电荷的短路和反应的交叉,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

4.脱盐和浓缩离子交换膜也被广泛应用于脱盐和浓缩过程中。

在海水淡化领域,通过利用离子交换膜可以将盐类和其他杂质从海水中去除,实现海水的脱盐。

同时,离子交换膜还可以用于浓缩溶液中的离子物质,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浓度。

膜分离工艺技术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膜分离工艺技术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膜分离工艺技术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过滤器进行分离和浓缩的技术。

它可以在制浆造纸行业中用于废水中的油脂吸附、悬浮物分离。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净化等手段使得造纸废水符合排放以及回收利用的标准。

因此,膜分离技术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膜分离技术也存在问题,需要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提高膜分离技术的水平。

需要不断改进膜分离器的设计和优化,以实现更高效的分离和净化效果。

制浆造纸是一个非常耗水的行业,因此保护环境和节约水资源至关重要。

利用膜分离技术处理造纸废水,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消耗。

同时,回收废水中的可再利用的物质,也可以降低制浆造纸行业的生产成本。

关键词:膜分离工艺技术;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应用1膜分离技术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离技术,它可以通过不同膜的选择性吸附、过滤、离子交换、渗透等作用来实现分离、浓缩等目的。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4种分离机理: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渗透。

过滤膜是一种具有孔径大小和形状的膜,通过选择不同的过滤膜,可以实现不同分子之间的筛选。

这种膜分离技术非常适用于分离大分子和小分子之间的杂质。

吸附膜利用膜对不同物质的亲和力来实现分离,适用于极性小分子和中等分子的分离。

这种膜分离技术的优势在于分离效果较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吸附剂的选择和再生等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难点。

离子交换膜利用聚合物膜带有离子交换基团的特性,实现对离子的选择性分离和集中。

这种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水处理领域中,离子交换膜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铁、锰、钾、钠等杂质。

逆渗透膜是一种能够过滤掉非常小的杂质和离子的膜,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去除盐分的作用。

这种膜分离技术在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实用的分离技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化工、食品、制药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特殊材料的筛选作用,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

本文将对膜分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膜分离技术概述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它是利用膜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浓缩、纯化等过程。

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可以将溶液中的化合物隔离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根据膜的性质和材质不同,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逆渗透膜分离技术逆渗透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一种半透膜,使水分子和溶质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别通过膜,从而实现水和溶质的分离。

逆渗透膜具有高的选择性,可对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分离效果。

逆渗透膜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海水淡化、食品加工、医药制品等领域。

2. 超滤膜分离技术超滤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具有一定孔径大小的多孔膜,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溶质粒子。

超滤膜的分离效果与分子的大小、形状、电荷等因素有关。

超滤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制浆造纸、制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

3. 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离子交换膜,可实现离子的去除、富集和分离。

离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对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吸附效果。

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学工业、电子行业等领域。

4. 气体分离膜分离技术气体分离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膜的选择性,将混合气体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气体分离膜主要用于气体纯化和分离。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气、空气分离等领域。

三、膜分离技术的应用1. 工业应用膜分离技术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纯化、浓缩、分离等领域。

例如,在糖果制造中,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果汁的浓缩和分离;在制药过程中,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纯化药品;在化工生产中,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溶液的分离和浓缩等。

2. 环境保护膜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污水的处理和饮用水的净化。

新型分离技术

新型分离技术

新型分离技术1. 简介新型分离技术是指一种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技术,实现物质或信号的分离和提取的技术。

在科学研究、生产制造、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新型分离技术,包括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和磁性分离技术。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特制的膜材料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取的技术。

膜材料通常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以根据物质的大小、形状、电荷等属性进行筛选。

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液体分离、气体分离和固液分离等方面。

膜分离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能耗低。

它可以帮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和药物分离纯化等领域。

例如,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沉淀物与溶液分离,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

3. 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离子交换树脂将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和释放的技术。

离子交换树脂通常是由树脂球或柱、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基团的剂量的填充而成。

根据需要对树脂进行选择,可以实现对特定离子的分离和提取。

离子交换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化学品生产和药物分离纯化等领域。

例如,在水处理中,离子交换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获得更纯净的水质。

在医药行业中,离子交换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化和分离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

4. 磁性分离技术磁性分离技术是利用磁性颗粒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和提取的技术。

磁性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磁性响应的特性。

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对特定物质的分离和提取。

磁性分离技术在生物医学、生物化学和环境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磁性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提取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标本。

在环境分析中,磁性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

5. 总结新型分离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质的分离和提取更加高效和精确。

通过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和磁性分离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液体、气体和固体的分离和纯化,满足现代工业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膜分离技术综述

膜分离技术综述

膜分离技术综述摘要:阐述了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并介绍了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以及较全面的综述了它们在的研究现状,及相关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原理研究现状相关应用正文:膜分离技术是近三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亦是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

它与传统的分离方法比较,具有如下明显的优点:1.高效:由于膜具有选择性,它能有选择性地透过某些物质,而阻挡另一些物质的透过。

选择合适的膜,可以有效地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浓缩;2.节能:多数膜分离过程在常温下操作,被分离物质不发生相变, 是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的单元操作;3.过程简单、容易操作和控制;4.不污染环境。

由于这些优点、使膜分离技术在短短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已广泛有效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生化制药、医疗卫生、冶金、电子、能源、轻工、纺织、食品、环保、航天、海运、人民生活等领域,形成了独立的新兴技术产业。

目前,世界膜市场以每年递增14~30%速度发展,它不仅自身形成了每年约百亿美元的产值,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它的应用与节能、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的再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当今世界上能源短缺、水荒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膜分离技术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巨资立专项进行开发研究,已取得在此领域的领先地位。

我国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以及863、973计划中均列为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关于发展膜分离技术的重要性,美国官方的文件说,“18世纪电器改变了整个工业过程,而20世纪膜技术改变了整个面貌”。

1987年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膜与膜过程会议上,曾将“21世纪的多数工业中膜过程所扮演的战略角色”列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膜技术将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之一。

世界著名的化工与膜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北美膜学会主席黎念之博士(我校化工系兼职教授)在1994年应邀访问我国时说“要想发展化工就必须发展膜技术”。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材料科学和过程工程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结合、相互渗透而产生的新领域,是当代新型高效的共性技术,特别适合于现代工业对节能、低品位原材料再利用和消除环境污染的需要,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膜分离技术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过程工业,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水平。

膜分离技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

在常温下以膜两侧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

现已应用的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膜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技术。

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萃取、沉淀、混凝和离子交换等)相比较,其过程大多为无相变化,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投资小和污染轻等优点。

1.微滤(MF)Microfiltration,其特点:对称细孔高分子膜,孔径0.03~10 nm,滤除≥50 nm的颗粒,以压力差为分离驱动力,透过物质:水、溶剂和溶解物,被截留物质:悬浮物、细菌和微粒子。

2.超滤(UF)Ultrafiltration,其特点:非对称结构的多孔膜,孔径l~20 nm,滤除5~100 nm的颗粒,以压力差为分离驱动力,透过物质:溶剂、离子和小分子,被截留物质:蛋白质、各类酶、细菌和乳胶。

3.纳滤(NF)Nanofiltration,其特点:1 nm的微孔结构,滤除相对分子质量在200~2000,以压力差为分离驱动力,透过物质:水、溶剂、相对分子质量<200,被截留物质:溶质、二价盐、糖和染料 (相对分子质量200~1000)。

4.反渗透(RO)Reverse Osmosis,其特点:带皮层的不对称膜、复合膜(<l nm),用于水溶液中溶解性盐的脱除,以压力差为分离驱动力,透过物质:水、溶剂,被截留物质:无机盐、糖类、氨基酸和BOD。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和熟悉膜分离技术的原理2、掌握膜分离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重点与难点:掌握膜分离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教学方法:多媒体一、膜分离的概念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1.膜的概念(1)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2)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体(3)被膜分开的流体相物质是液体或气体(4)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

2、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故而可以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1)微滤: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孔径分布范围在0.025~14μm之间;(2)超滤:分离介质同上,但孔径更小,为0.001~0.02 μm,分离推动力仍为压力差,适合于分离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3)反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 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4)纳滤: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300~1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平均2nm;(5)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3、膜的分类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按材料分:合成有机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4、膜材料的特性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1)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2)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3)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4)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5)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6)成本低;5、各种膜材料(1)有机高分子膜:纤维素酯膜、缩合系聚合物(聚砜类)、聚烯烃及其共聚物、脂肪族或芳香族聚酰胺类聚合物、全氟磺酸共聚物和全氟羧酸共聚物、聚碳酸酯;(2)无机多孔膜:陶瓷膜二、膜组件管式、中空纤维、螺旋卷绕式、平板式共同的特点(1)尽可能大的膜表面积(2)可靠的支撑装置(3)可引出透过液(4)膜表面浓度差极化达到最小三、超滤和反渗透目的:将溶质通过一层具有选择性的薄膜,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分离时的推动力都是压强,由于被分离物质的分子量和直径大小差别及膜孔结构不同,其采用的压强大小不同。

我国膜分离技术综述

我国膜分离技术综述

我国膜分离技术综述一、本文概述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分离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我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膜分离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技术进步。

接着,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现状,包括在水处理、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在这些领域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文章还对我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以及膜分离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探索等方面。

文章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膜分离技术将在我国未来的能源、环境、生物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文章总结了我国膜分离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我国膜分离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应用膜分离技术以其独特的分离原理和操作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按照分离机制和孔径大小,膜分离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微滤是一种利用微孔滤膜截留液体中粒径大于1&#126;10μm的微粒的膜分离过程。

它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分子有机物等。

超滤使用孔径小于1μm的滤膜,能截留分子量大于500&#126;1000的溶质。

超滤常用于溶液的澄清、大分子物质的浓缩和分离、蛋白质溶液的脱盐与浓缩等。

纳滤膜的孔径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一般为几纳米至几百纳米,可用于分离分子量介于200&#126;1000的溶质。

纳滤技术常用于软化水、脱除色度、去除有机物等。

反渗透利用半透膜两侧的压力差为推动力,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而截留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及微生物等。

反渗透技术是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

电渗析是利用直流电场作为推动力进行渗析的一种膜分离方法。

离子交换膜 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离子交换膜 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离子交换膜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离子交换膜是一种特殊的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离子选择性和传递性能。

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它可以将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选择性地吸附和解吸,实现离子的分离和转移。

离子交换膜在电子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离子交换膜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子的化学性质和电荷。

它基本上是由离子交换颗粒填充物和多孔基材组成的复合结构。

当溶液通过离子交换膜时,溶液中的带电离子会与交换膜上的功能基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了以电荷为基础的选择性传递。

离子交换膜的种类和应用非常广泛。

根据交换颗粒填充物的性质,离子交换膜可以分为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两种类型。

阴离子交换膜主要应用于废水处理、脱盐和电解等领域;阳离子交换膜则广泛用于电力、化工和食品等工业生产中。

此外,离子交换膜还可以应用于燃料电池、化学分析和药物传递等领域。

尽管离子交换膜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离子交换膜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一定限制,不同的离子交换膜对于不同离子的选择性和传递效率也存在差异。

另外,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和使用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到溶液条件、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然而,离子交换膜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具有巨大的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和开发也日益深入。

未来,离子交换膜有望实现更高的选择性和传递效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可持续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1.2 文章结构:本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我们将简要介绍离子交换膜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介绍我们的研究目的以及整篇文章的结构。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包括离子交换膜的定义和原理,以及离子交换膜的种类和应用。

在定义和原理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离子交换膜是什么,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在种类和应用部分,我们将介绍常见的离子交换膜的分类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化学分离膜技术

化学分离膜技术

化学分离膜技术化学分离膜技术,是一种通过薄膜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生物和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化学分离膜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一、原理化学分离膜技术是利用薄膜的选择性透过性,使不同物质在膜上分离的一种方法。

通过薄膜的微孔、选择性通道或分子筛效应,可以将混合物中的某种或多种组分分离出来,实现纯净产物的获取。

二、应用1. 气体分离化学分离膜技术在气体分离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聚合物膜可以实现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分离,用于空分设备、工业气体净化和生物气体的提取。

2. 液体分离在化工领域,化学分离膜技术被广泛用于液体分离场景中。

例如,通过逆渗透膜可以实现海水淡化,将淡水从海水中分离出来;通过离子交换膜可以实现离子的选择性透过,用于废水处理和纳米颗粒的分离。

3. 生物分离生物分离领域是化学分离膜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例如,通过超滤膜可以实现大分子与小分子的分离,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浓缩;通过微滤膜可以实现细胞、病毒和细菌的分离,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制药和生物安全。

4. 能源领域化学分离膜技术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离子交换膜可以实现电解质在电池中的选择性传输,用于能量转换与储存;通过多孔介质膜可以实现油水分离,用于环保领域的油污处理。

三、发展前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化学分离膜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未来,随着膜材料的创新和膜结构的优化,化学分离膜技术有望实现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此外,化学分离膜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膜的稳定性与寿命、膜的阻力与通量之间的平衡以及膜的制备成本等问题需要被解决。

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膜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以推动化学分离膜技术的发展。

总结起来,化学分离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膜材料和膜结构,可以不断提高膜的分离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o膜和树脂交换膜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ro膜和树脂交换膜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ro膜和树脂交换膜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RO膜和树脂交换膜是两种常见的分离技术。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性固体、无机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杂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RO膜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和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与发展趋势。

然后,我们将对树脂交换膜进行类似的讲解,探讨其定义和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与发展趋势。

接下来,我们将对RO膜和树脂交换膜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与应用上的区别。

最后,文章将总结出这两种膜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和局限,并提供一些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RO膜和树脂交换膜这两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在概述其定义和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两种膜技术的性能和应用差异,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了解和评估这两种技术的视角。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这两种膜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指导实际应用和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RO膜2.1 定义和原理:RO膜,即反渗透膜(Reverse Osmosis membrane),是一种高效的分离膜。

它是通过应用高压作用于水溶液的一侧,使水分子逆向渗透通过半透膜,在经过选择性滤除杂质、颗粒物和溶解固体后实现纯净水的生产。

RO膜的主要原理基于渗透作用和传质作用。

渗透作用是指通过在半透膜上形成较高浓度的有溶质的水溶液,从而在低浓度有溶质的水溶液中形成一个吸力差。

传质作用则是指水分子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通过半透膜,同时排除杂质和颗粒物。

2.2 应用领域:RO膜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食品加工等各个领域。

在海水淡化中,RO膜可以有效去除海水中的盐分,使其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的淡水。

在饮用水处理方面,RO膜可以过滤掉水中的重金属、微生物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RO膜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离子交换膜的工作原理

离子交换膜的工作原理

离子交换膜的工作原理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分离含有悬浮物的废水中的
溶解盐,离子交换膜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在膜表面上形成有机膜来分离质子,从而实现溶液的分离。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它具有多种应用技术,如纯净水生产、糖、油脂、氨等分离,以及有机废水的处理等。

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外加电场时,静电场作用下,离子交换膜表面上的多种有机化合物自发地产生有机之膜,把表面有机物包覆起来,形成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内,离子具有良好的活动性,可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形成吸附,从而实现对离子的分离过程。

离子交换膜也可用作催化剂,如半导体膜电池。

它首先吸附阳离子(如钠离子),并使其在离子交换膜表面堆积起来形成一个阳离子层;然后电解池中引入阴离子(如氯离子),阴离子层和阳离子层之间就形成了一层电荷,使电池产生电压,从而产生电能。

离子交换膜除了可以用来实现盐分离、催化剂催化外,还可以用来实现去除低
浓度有毒重金属和危险物质,并实现水体净化。

离子交换膜的价格不高,可以大大降低废水处理成本,使用紧凑,操作方便,清洗容易,是具有极大潜力的新型分离工艺。

通过上述叙述,可以得出结论,离子交换膜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分离技术,其
原理是通过表面的有机膜来实现溶液的分离,可以用来实现溶液的纯化和有毒重金属的去除,同时成本低廉,使用操作简易,是一种具有丰富用途的新型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发展历史

膜分离技术发展历史

膜分离技术在二十世纪显露出来,是迅速崛起的一门新技术,并且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性。

但是人类从认识到利用的历史是很漫长的。

1748年,法国科学家Abbe Nollet发现水可以通过的猪的膀胱它的速度要比酒精的速度快,这是第一个被人类所记载的膜分离技术。

直到19世纪中期,Thomas Graham发现气体扩散现象和透析理论。

才使得人们对膜分离研究产生了兴趣,最初只对动物膜进行了研究[4]。

1864年Traube成功制作人类历史第一张人造膜-亚铁氰化铜膜。

1950年,Jude[3]研制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给电渗析奠定了实用的基础。

1960年Loeb和Sourirajan[1,2]共同使用相转化法纺丝技术,制备了非对称反渗透膜。

这项技术正在大规模使用。

膜分离技术在二十世纪显露出来,是迅速崛起的一门新技术,并且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性。

但是人类从认识到利用的历史是很漫长的。

1748年,法国科学家Abbe Nollet发现水可以通过的猪的膀胱它的速度要比酒精的速度快,这是第一个被人类所记载的膜分离技术。

直到19世纪中期,Thomas Graham发现气体扩散现象和透析理论。

才使得人们对膜分离研究产生了兴趣,最初只对动物膜进行了研究[4].1864年Traube成功制作人类历史第一张人造膜—亚铁氰化铜膜。

1950年,Jude[3]研制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给电渗析奠定了实用的基础。

1960年Loeb和Sourirajan[1,2]共同使用相转化法纺丝技术,制备了非对称反渗透膜。

这项技术正在大规模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电化学性能
– – – – – 膜电阻 膜电位 迁移数 选择透过性 水的电渗透
IEC增加,膜的电导度提高,选择性和机械强度下降
6.1.3 离子交换膜的主要性能
实用离子交换膜的主要性能要求:
u 膜对离子的选择性高 u 膜的导电性能好,电阻低 u 适宜的交换容量 u 较小的盐扩散系数和水的渗透通量 u 具有良好的物化稳定性 u 膜的外观平整,厚度均匀,没有针孔
膜堆总流量为:
Q 3.6 Nqd
m3/h
106 Q 278Q 淡液室的液流速度为: 3600Nw Nw
cm/s
电渗析过程的各种指标
• 脱盐率:
c di c do f 100% c di
26.8( c di c do ) = N I
• 电流效率:
• 能耗:
concentrate
ion-exchange unit concentrated solution electrodialysis unit deionized water recycled ion-exchanger effluent disposal
电渗析-离子交换处理电镀洗水工艺流程
电渗析处理电镀洗水工业装置(浓缩酸)
6.1.4 离子交换膜的传质理论
• 基本传质方程:由对流传质、扩散传质、电迁 移传质三部份组成,总传质速率为:
d ci F D i d J i V C i Di Zi C i dx RT dx
6.1.5 膜中毒与膜污染
膜污染:
•无机盐沉淀于膜的表面上
•有机酸解离成较大的阴离子附着于膜的表面 •胶体粒子、合成洗涤剂附着于膜的表面
•导致膜电阻增加,对膜的选择性有影响但不显著。
膜中毒:
•多价金属离子与阳离子交换膜的固定离子基团结合牢固而不易交换下来, 使离子膜的交换容量逐渐下降,电阻上升,离子选择性也相应下降。
6. 2 电渗析
6.2.1 原理及功能
浓缩液 concentrate
diluate 淡化液
C
A
C
A
+ + + + + + + + + + +
UI W直 103 ( KWh / m3 ) Q
W动 W泵 Q ( KWh / m 3 )
电渗析的工业应用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electrodialysi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brackish water desalination boiler feed water production waste and process water treatment ultra pure water production demineralization of food products table salt production stack and process design sheet flow, tortuous path stack, reverse polarity sheet flow, tortuous path stack, reverse polarity sheet flow stack, unidirectional sheet flow, tortuous path stack, reverse polarity sheet flow, or tortuous path stack, unidirectional sheet flow stack, unidirectional limitations concentration of feed and costs product water quality and costs membrane properties and costs product water quality and costs membrane selectivity and costs costs key problems scaling, costs costs membrane fouling membrane biofouling membrane fouling, product loss membrane fouling
第六章 第六章 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 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
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包括:
电渗析 膜电解 双极膜电渗析
扩散渗析 道南渗析
电势差为驱动力
浓度差为驱动力
共性:均使用离子交换膜,离子选择透过离子交换膜为主 要特征
6.1 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是膜状的离子 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膜包括三个基本 组成部分: 高分子骨架, 固定基团 可交换离子(反离子)
• 阴离子交换膜:
– 活性基团:
• 伯、仲、叔、季胺基(脂肪胺 与芳香胺) -NH3+、 -RNH2+、 -R2NH+、-R3N+
6.1.2 特殊性能离子交换膜
扩散渗析膜:用于酸与盐及碱与盐的扩散渗析分离。
国产DF201膜
一价离子选择性透过膜:
允许一价离子而不允许二价及高价离子通过膜。
全氟羧酸-磺酸复合膜:用于氯碱电解取代石棉隔膜。
– 可以避免或减少向浓水流中加酸或防垢剂等化学药品;
– 在运行过程中,阳极室产生的酸可以自身清洗电极,克服阴极面上的 沉淀。
a) colloidal deposition
cathode
b) colloidal displacement
anode
_ _ _ _ _ _ _ flow
_ _
_ cem _ _ _ _ _ _ _ flow
pre-treatment processes
ED-unit
ED-product water ED-feed water
ED-feed tank ED-concentrate brine disposal
deionized product water mixed bed-exchanger anion-exchanger cation-exchanger
基材:全氟离子交换树脂,
磺酸基团-SO3H和羧酸基团-COOH
双极膜:一种复合膜,一侧是阳膜,另一侧是阴膜。在直流电场下
膜内的水分子发生离解生成H+和OH-离子。
6.1.3 离子交换膜的主要性能
• 物理性能
– 机械强度、表观尺寸
• 化学性能
– – – – IEC(交换容量) 含水量 膜的扩散性能 耐酸、碱氧化性能
spacer
concentrate cell
图 2 板框式电渗析膜堆
图 2 无回路隔板
图 2 有回路隔板
• 电渗析器安装:
– “级”是指电极对的数目,一对电极称为一级; – “段”是指水流方向,每改变一次水流方向称为一 段。 –多段电渗析增加脱盐率。
–多级电渗析产量高。
电渗析器不同流向的组装形式
•溶液体系
•溶液中离子组成不同极限电流值不同。
6.2.3 电渗析器
electrode cell concentrate diluate ion-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de rinse solution
feed solution feed solution
electrode diluate cell
海水浓缩制盐工艺流程
海水浓缩制盐工业装置
特殊电渗析—— EDR
• EDR是Electrodialysis Reversal 的缩写,它是美国Ionics 公司首 先开发的,15-30min自动倒换电极极性并同时自动改变浓、 淡水水流流向的电渗析 。
– 在朝阳极的阴膜面上生成的初始沉淀晶体,在没有进一步生长之前, 便被溶解或被液流冲走,不能形成运动障碍; – 由于电极极性频繁倒转,水中带电胶体或菌胶团的运动方向频繁倒转, 减轻了粘性物质在膜面上的附着和积累;
fixed ion
counterion polymer matrix
coion
6.1.1 离子膜分类
按电荷分: • 阳离子交换膜:
– 活性基团:
• • • • 磺酸基(-SO3H) 磷酸基(-PO3H2) 羧酸基(-COOH) 砷酸基(AsO32-)等;
按膜结构划分:
– 异相膜
– 半均相膜 – 均相膜
C
A
+ + + + + + + + + + +
C
A
阳极 anode
+
electrode rinse solu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定期用稀盐酸或稀醋酸进行洗涤。
– 倒极电渗析,即在运行过程中每隔2~8hr之间倒换一次电极, 同时改变浓、淡水系统流向,使浓、淡水室同时互换。 – 频繁倒极电渗析,简称为EDR。
极限电流的影响因素
•溶液浓度
•溶液浓度高,极限电流大。
•扩散边界层厚度
•扩散边界层厚度小,极限电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