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 评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选材具有鲜明的特色。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文章就抓住了毛泽东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崇高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胡瑶琴老师的这节展示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教学容量大,加强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效益。

一、做足课前功。对于伟人毛泽东的事迹,我们的学生还是陌生的,胡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自己准备好充实的资料。上课时引导学生看图片,交流搜集的资料,读毛泽东诗词,加深了对伟人的认识,为学文作铺垫。

二、这篇课文学生在理解上是不成问题的,主要是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个点,胡老师找得非常准确。整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划划、读读、议议、悟悟,深入感受毛主席心情悲痛的句子,这样化繁为简,学生很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毛泽东。

我也提一点个人看法,和大家一起商榷。

在体会毛泽东心情悲痛的句子时,可抓住一两句深入体会后和学生共同总结学法。在学习其他的句子时,教师可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自读自悟或合作学习。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听了张惠娜老师《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我从这堂课中看到了很多闪光点,也为我今后更好的进行语文略读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巧妙的教学设计使这节课很多环节化难为易,本节课教学内容虽然充满了深情但历史久远,对于从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学生来说,真正理解不是件容易的事。字词教学环节也是紧紧地围绕着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多次出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语文课标以叙代讲、以情诱人。让学生充分在读中感受毛主席痛失爱子的悲痛心情。教师抑扬顿挫、不断深入引进的过渡语,使学生不断深入伟人的内心。学生通过毛泽东的动作、语言、神态悉心体会主席的心理活动,回答问题很积极,很精彩。当主席强忍悲痛做出艰难选择让毛岸英遗骨埋在朝鲜时,一代伟人的境界深深感动了我们。

读、说、写三者结合较好,训练的点比较多。评价语言及时准确又有鼓励性。这些语言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最好的鼓励,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整节课里,张老师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一步一步走进毛泽东的心灵深处,给我们特别的震撼和感动。整节课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给人一气呵成的美感。我觉得在听课和评课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

听了刘二丽老师《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我从这堂课中看到了很多闪光点,也为我今后更好的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巧妙的教学设计使这节课很多环节环难为易,本节课教学内容虽然充满了深情但历史久远,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真正理解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对抗美援朝背景的理解,同学们虽然收集大量资料但毕竟历史和孩子们又一定的距离,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刘老师就出示了一张地图,在配上几句精炼的解说,一下子阐明了抗美援朝的原因,同时也揭开了同学们心中的疑惑,突破了课文的难点。

二、评价语言及时准确又有鼓励性。比如:你概括的针准确、老师看

到了你的进步等等,这些语言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最好的鼓励,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三、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语文课标以续代讲、以情诱人。让学生充分在读中感受毛主席痛失爱子的悲痛心情。最精彩的就是教师配乐范读部分,自然而然给同学们带到了课文悲痛的意境中,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我觉得刘老师读过了之后,应该给同学们一点时间让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或融入自己的感情读一读,效果会更好。

四、读、说、写三者结合较好,训练的点比较多。

以上就是我听课后的感受,我觉得在听课和评课过程中我不断的进步,也不断成长,更懂得了今后如何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名高素质的现代化的教师。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毛主席得知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后悲痛欲绝的心情。在对儿子尸骨的处理上毛主席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其安葬在朝鲜,体现了毛泽东宽广的胸襟。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如何让学生走进那个时代,通过对毛主

席矛盾心理的分析来体会毛主席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这是教学的重点。然而听了这节课后,给我的印象不深,教师没有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质,让学生体会毛主席失去儿子后的悲痛心情和矛盾心

理。

其一、历史背景的介绍过于枯燥,简单。教师不应采取师生问答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氛围,让学生动情,从而体会人物的心理特征。

其二、对文中的重点句子,教师表达不够明确。对句子的理解不深,停留在表面。在这个环节上,教师采取了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并说出让自己感动的理由。这个环节处理的不错。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干预的太多,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总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成了学生

的代言人,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其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缺少激情。整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评价,说的最多的就是“坐下”,而且激励性、鼓励性、表扬性的语言少。我们知道,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尤其是表扬性的语言如沐浴春风,温暖学生的心灵。马克吐温曾说:“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我活上十年”,足见表扬的重要性。另外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明确的答复,让学生知道自己答

案的不足。

其四、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这节课结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特殊的方式把你心目中的毛主席画出来”。听课的老师明白这位教师真正的意思,可学生们的理解是简单的,他们拿起笔画了起来。毛主席长的什么样对他们来说是模糊的,我环顾四周发现绝大不部分同学拿一张纸,印在数的插图上描了起来。可想而知,他们会画一个怎样的毛主席了。即使是画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想让学生懂得什么呢。其实我觉得这个环节教师应该在“问题”的提法上下功夫,她完全可以换种方式提问:毛主席就像你们的爷爷,他知道儿子牺牲后悲痛欲绝,你们怎样来安慰他呢;毛主席那么伤心难过,你们想对他老人家说些什么呢?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我们提问的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其感

受,而不是流于形式。

总之,这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创新,而且没有做精心的准备。新课改的理念

有,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