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
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学习过程:
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

(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在位皇帝、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范围)
3)、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和影响。


4)、“倭寇”是指什么?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
5)、戚继光主抗倭概况? 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6)、、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什么时候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材料解析题:
五、〔课堂小结〕:(2')
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
一、选择题
1. “七下远洋佳话多,外交史上起长河。

万千里破重重浪,六百年掀道道波……东西更著风云景,喜启新航慰郑和。

”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C. 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 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2. 假如你是跟随郑和远洋航行的一位士兵,你可以看到的真实情形是()
A. 出发的船队规模浩大,人员众多
B. 船只上满载着丝绸等物品,只用于送礼
C. 船队最远到达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D. 开辟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3. 2018年是郑和下西洋613周年。

我国若要开展纪念活动,请你判断下列设计的哪个活动方案不正确?()
A. 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13周年仿真航模展
B. 发行《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
C. 举办世界华人纪念郑和下西洋613周年航海论坛
D. 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大国海洋霸权新主张
4. 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们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于是同学们积极发言。

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华——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其中正确的是()
A. 小强和小华
B. 小华和小明
C. 小明和小强
D. 小明和小刚
5.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

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

其中,最恰当的是()
A. 祖国统一
B. 民族团结
C. 中外交往
D. 抵抗侵略
6.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民间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
B. 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往来
C. 使明朝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 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7.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②1405—1433年,前后7次下“西洋”③到过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由卡酷少儿卫视出品的动画片《戚继光》在北京举行研讨会。

在现场,多位业界专家均表示,26集的《戚继光》是少有的尊重历史的动画片,值得推广。

回顾历史,下列与“戚继光”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击对象——荷兰殖民者
B. 作战军队——“戚家军”
C. 重大战役——台州九战九捷
D. 作战结果——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10.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现实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下图是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图中描绘的是哪一时期的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A. 秦朝时期
B. 宋朝时期
C. 元朝时期
D. 明朝时期
11. 小明以“民族英雄戚继光”为主题,创办了一期绘画展。

为了突出戚继光这个人物形象,他应该给戚继光的图片加注下列哪一句话?()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

比如选择旅游地点。

2017年春节,小明随家人到了某地旅游,并拍摄了一张图片(见右图)。

由此可见,小明一家人旅游的地点是()
A. 香港
C. 台湾
B. 西藏
D. 澳门
13. 与之前的朝代相比,明朝对外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

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变化”有()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曾经远洋到达红海沿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嘉靖四十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

继光首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

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均为名将。

——《明史》
(1)材料中的抗倭将领是谁?
(2)“戚家军”首先荡平何地倭寇?有何战绩?
(3)你怎样评价他?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1)根据材料一,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
3. D
4. C
5. C
6. B
7. D
8. B
9. A 10.D
11.C 12.C 13.D
二、材料解析题
14.
(1)戚继光。

(2)台州。

九战九捷。

(3)平息倭患,民族英雄。

15.(1)时间长;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3)郑和下西洋是友好和平往来;
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

七年级历史下新版归类复习
一、科举制度
1、诞生:a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2、完善: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

3、发展: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B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C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

4、废除: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二、国家统一
1、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1276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清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时代特点:a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文学艺术:
1、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宋词:a豪放派:苏轼(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诗风,报国情怀)
b婉约派: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
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五、西藏问题
1、唐朝:a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B 唐中宗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

C唐穆宗时,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2、元朝:设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3、清朝:a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B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形成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C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行政体制和法规。

六、台湾问题
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2、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4、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七、行政制度的变化:县制(战国时的秦国)——郡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行省制度(元朝)——三司制度(明朝)——军机处(清朝)
八、四大盛世开皇之治(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康乾盛世(清朝)
九、少数民族政权
1、辽:10世纪初--契丹族--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2、西夏:11世纪初--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3、金: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中都(北京)
4、蒙古国:1206年---蒙古族--铁木真
5、元朝: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大都(北京)
十、行省制度
1、中央:a行政:中书省(山东、山西、河北)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b军事:枢密院c监察:御史台
2、地方:行省10个,下设:路--府--州---县
十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的蔡侯纸)作用:促进了文化的记载与传播。

2、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的转轮排字盘)作用:促进了文化的记载与传播。

3、指南针:汉代(司南)--宋代(罗盘)---北宋末年(海上使用指南针)作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唐朝(出现)--宋朝(用于军事)--南宋(突火枪)---元朝(火铳)作用: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十二、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

3、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军队权力统归兵部。

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

5、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十三、贞观之治的措施:
A政治上: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

B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C军事上:反击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十四、开元盛世的改革措施:
A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13/14题的改革启示/看法: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改革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十五、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A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政治上: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在地方:a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

B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C经济上: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十六、闭关锁国政策:
A、原因: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无须经济交流。

B担心主权受犯,危及统治。

B、过程:a顺治时,颁布禁海令,严禁海上贸易。

B1757年,只开放广州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C、影响:a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B消极:是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

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D、启示/看法:a闭关则国衰,改革则国兴。

B一个国家不能与世隔绝,应在对外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展自己。

十七、各种制度、政策:A政治制度:1郡县制(秦朝)2三省六部制(隋朝)3行省制度(元朝)
B经济制度:1重农抑商政策(除宋朝外)2鼓励通商的政策(宋朝)3闭关锁国政策(清朝)
C文化制度:1科举制度(隋朝)2重文轻武政策(宋朝)3八股取士(明朝)4大兴文字狱(清朝)5文化专制政策(清朝)
十八、清朝三皇大事记:
1、康熙:a大兴文字狱。

b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平定葛尔丹叛乱。

2、雍正:a大兴文字狱。

b设军机处。

C设驻藏大臣。

3、乾隆:a大兴文字狱。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d为班禅六世修须弥福寿庙。

十九、清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