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功夫》的音乐解读-精选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功夫》的⾳乐解读-精选⽂档
电影《功夫》的⾳乐解读
周星驰执导的电影《功夫》受到很多⼈的喜爱,影⽚描写了⼀个⽆恶不作的⼩⼈物――星仔,成长为万中⽆⼀的绝世⾼⼿,
并收获甜蜜爱情的⼈⽣历程。
体现了导演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功夫哲学的认识。
这部电影有激烈炫⽬的武术动作、飞天遁地的特技场⾯、“星⼥郎”⾃然清新的演绎,这与周星驰以往的电影作品有很多的相似点。
但《功夫》的⾳乐中⼤量使⽤民乐来配合打⽃的精彩场⾯,让⼈⽿⽬⼀新,印象深刻。
《功夫》使⽤的⾳乐,可谓武侠电影⾳乐运⽤上的⼤胆创新。
它的⾳乐制作⼈黄英华,曾经赢得了第14界⾹港电影⾦像奖的
最佳电影配乐,还多次获得⾹港电影⾦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提名。
他在这部电影中选⽤的⾳乐⽚断和情节内容⼗分贴切,充分发挥了电影⾳乐表达主题、渲染⽓氛的功能。
成功的选择具有不同地域⾊彩的⾳乐,来营造具有东⽅的听觉美感,营造属于中
国功夫的民族韵味,不仅让我们翻阅了⼀次中国功夫的传奇,同
时也是翻阅了⼀次我们对民族⾳乐的记忆。
故事的主要场景发⽣在⼀个叫做“猪笼城寨”的贫困社区⾥。
那⾥的⼈们⽣活贫苦但关系亲密。
在对此进⾏全景的展⽰中使⽤的⾳乐是《东海渔歌》。
这是⼀⾸具开创性的民族管弦交响乐,全曲描绘东海渔民出海捕鱼,战胜风浪,胜利归航的情景。
“丝⽵锣⿎乐”的配器形式和锣⿎吹打乐的欢快节奏极具⽣活
⽓息,将城寨中劳动⼈民的劳动⽣活场景展现在我们⾯前。
影⽚的主⼈公星仔和他的兄弟冒充斧头帮来到了猪笼城寨,伴随着星仔⼀脚踏破孩⼦们的⾜球,响起了《⼗⾯埋伏》⾳乐。
这⼀⾸流传很久的琵琶曲,描绘了东汉时期,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的场景,尽⼒的刻画了汉军威武的雄姿和奋勇杀敌的⽓概。
电影中使⽤了乐曲的引⼦部分,⽤(轮拂)的这种演奏的技法来营造⼀种不祥的⽓氛,表现的是恶⼈来了,猪笼城寨的平静就要被打破了。
同时,威严的擂⿎声和星仔⼆⼈的形单影只形成鲜明对⽐,再加上⼆⼈拿腔拿势的步态和装束,使⼈忍俊不禁。
城寨中三位武林⾼⼿为了拯救整个城寨中的居民和斧头帮展开了激烈的打⽃,配合洪家铁线拳、五郎⼋卦棍和⼗⼆路弹腿武功招式的⾳乐是《四川将军令》。
《将军令》原是“四川扬琴”的开场⾳乐,乐曲表现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时的激烈紧张。
乐曲恢宏的⽓势伴随这三位⾼⼈的出场,结合神乎其神的特效,把这场⽓势宏⼤的打⽃场⾯渲染的极具民族特⾊。
《流浪者之歌》是西班⽛作曲家萨拉萨蒂创作的,⼀⾸把⼩提琴的旋律性和技巧性结合的相当完美的作品。
它那荡⽓回肠的伤感⾊彩和艰涩深奥的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直受到专业⼩提琴演奏者和⾳乐爱好者的青睐。
这⾸乐曲的两个⽚断出现在电影《功夫》中。
第⼀次出现在包租婆追赶星仔时,那也是乐曲最著名的段落。
密集的⼗六分⾳符、⼩提琴热烈的⾳⾊、双脚变成风⽕轮⼀样的奔跑以及包租婆叼着烟卷的转体动作,这样飙车式的追逐场景,现在想起来都让⼈捧腹不已。
另⼀个⽚断⽤在星仔在交通信号灯⾥疗伤恢复体⼒的场景中,管弦乐短⼩的前奏之后,⼩提琴强劲有⼒的演奏出同样的旋律,随后⼀个C⼩调急速上⾏的装饰句,哀伤的情愫弥漫在⼼间。
结合情节恰当的反映了影⽚对⼩⼈物的悲悯。
斧头帮请来琴魔对付城寨三⼤⾼⼿,琴魔⼿拨古筝,把琴声化作件件武器,攻击对⼿,每⼀声扫弦配合⼀件武器的飞出,使武术动作具象化,精湛的招式,逼真的特技⾳效,相辅相成,把观众的听觉形象和视觉想象很好的结合起来,堪称此⽚中的经典⽚断之⼀。
在⽕云邪神出场与神雕侠侣打⽃的⽚断中,使⽤的⾳乐是《闯将令》。
这⾸创作于我国⼤跃进时期的民乐作品,描写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永往⽆前,不屈不挠的⼤⽆畏精神,充满了奋进的精神和活⼒,是⼀⾸⾮常适合在武侠⽚中使⽤的⾳乐。
乐曲开始⾼亢豪迈的唢呐声,把⽕云邪神逼⼈的⽓势表现⽆遗。
乐曲中⽤锣⿎奏出鲜明的节奏,唢呐和锣⿎⼀唱⼀和的演奏,仿佛使整场打⽃跟随着乐曲的节奏在进⾏,传达出⼀种紧张热烈的⽓氛。
在星仔再次受伤破茧重⽣的⽚断和同⽕云邪神决战的⽚断中,选⽤的是《⼩⼑会组曲》和《英雄们战胜了⼤渡河》。
《⼩
⼑会组曲》是舞剧《⼩⼑会》的配乐,是我国第⼀部表现历史题材的民族舞剧,由商易作曲,该剧全部⾳乐以明清以来的民族古典⾳乐和江南民间⾳乐为创作素材展开⽽成。
秀丽,悲壮,扣⼈⼼弦,它具有强烈的民族⽓派,配器上尝试着将民乐交响化,旋律上表现出了悲壮的英雄⾊彩。
《英雄们战胜了⼤渡河》是根据同名合唱曲改编的。
乐曲描绘了⼈民解放军越过⼤渡河抢运物资的壮观场⾯,表现了战⼠们⽆畏的战⽃精神。
⾳乐主题来⾃四川民歌《放⽜调》,同时还戏曲了其他民歌的⾳调和川江号⼦的节奏,为乐曲添加了浓郁的地⽅⾳乐风格⾊彩。
这两⾸民乐经典作品节奏铿锵有⼒,⽓势翻江倒海,⽓氛激烈紧张。
与影⽚中的打⽃场⾯配合的浑然⼀体,表现了影⽚⾳乐设计的独特意蕴。
另⼀⽅⾯,把它⽤在星仔重获新⽣后⾛出房门将与斧头帮决战的桥断,祛除了合唱,把唢呐的喜庆,笛⼦的轻快更突表现
出来,加上扬琴的⽀撑,很好迎合⼈们看其起死回⽣,脱胎换⾻,尽现⾼⼿风范后,⼼⾥产⽣的喜悦轻松。
纵上所述,《功夫》所选择的⾳乐⽚断,配合电影叙事,营造出富有层次的视觉审美和听觉感受。
特别是对在武侠电影中应⽤我国的民族⾳乐做出了⼤胆尝试。
⽤民乐来烘托功夫的内涵,把民乐⼭河般壮阔坚定的磅礴⽓势和功夫壮观的⼤头场⾯结合的如此完美。
正如影⽚中所描绘的那样,功夫扎根于中国传统⽂化,《功夫》采⽤的绝⼤部分⾳乐也扎根于我国深厚的⽂化底蕴,才
富有如此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