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化学反应速率图像问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在一密闭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 N2(g)+3H2(g) 2NH3(g)(正反应放热) 右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 程的曲线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
v 逆 正 正 t0 t1 t2 t3 t4 t5 t6 t 逆
件发生了变化?
(2)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体积分数最 高的是( ) A.t0~t1 B.t2~t3C.t3~t4 D.t5~t6 答案:(1)t1时刻是升高了温度、 t3时刻是使用了催化剂、t4时刻是降低了压强
t
t
t
t
2.可逆反应的“v–t ”图象 以反应 mA(g)+nB(g) (1)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v 正 逆
pC(g)+qD(g);△H 为例
t 分析:当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因而 正反应速率最大;而生成物的起始浓度为零,因而逆 反应速率也为零。以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 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就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 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就逐渐增大。如果外界条件 不发生变化,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正反 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化学反应进行到最 大限度,也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例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
cZ(g)+dW(g);△H
下图所示该反应速率(v)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v
正 逆 逆
v
正
T1 T2
T3
T
P
> 0, a+b < c+d。(填“>”、“<”或“=”) (2)温度T1和T3相比, T1对 逆 反应有利, T3对 正 反应有利。
2.可逆反应的“v–t ”图象
改 变 浓 度
以反应 mA(g)+nB(g)
pC(g)+qD(g);△H 为例
增大c(反应物) 平衡正向移动
v 正 逆 0 正 正 逆 正 逆 逆 正 正 逆 逆 正 逆 正 正 正 逆 逆 正 逆 正 逆 逆 正 t
增大c(生成物) 平衡逆向移动
改 变 温 度
如果连续改变 外界条件呢? ①改变浓度
(1)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 t1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t2减小氨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t3增 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t4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t5升高温度,平衡逆 向移动; t6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t7增大N2或H2的浓度,同时减小氨的 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t8使用了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v T1 正 0 T2 正
v
P1 正
P2 正
(Ⅰ)
t
0
(Ⅱ)
t
练习 2.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情况如 下图所示。则关于X、Y 、W、Z物质的集聚状态 可能是( C D ) A. W、Z均为气体, X、Y 中有一种是气体 B. W、Z中有一种是气体, X、Y均为非气体 C. X、Y 、Z均为气体, W为非气体 D. X、Y均为气体, W、Z中有一种是气体
原平衡 v正=v逆
条件改变
非平衡状态
v 正 ≠v 逆
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 v,正=v,逆
v正 >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正 = v逆 平衡不移动; v正 < v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速率图像知识内容:
一、“v – t”图象
二、“v – T(或P)”图象 (每种图象均按不可逆反应和
可逆反应两种情况分析)
二、“v – T(或P)”图象
2.可逆反应的“v – T(或P)”图象
(以反应 mA(g)+nB(g) pC(g)+qD(g);△H 为例)
v
正 逆
v
逆 正
v
正 逆
v
逆 正
v
正 逆
0
△H>0
T
0
△H<0
T
0
M+n>p+q
P
0
M+n<p+q
P
0
P
M+n=p+q
分析:改变温度或改变气体反应的压强,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相同的,但影响的程度不同。升高(降低)温度对吸热(放热)反应方向的速率 的影响程度较大;增大(减小)压强对气体分子数减小(增大)反应方向的速率 的影响程度较大。 方法规律:正、逆反应速率曲线的交点往右,哪条曲线在上,温度(或 压强)对该反应方向的速率的影响程度就较大,该反应就是吸热反应(或气体 分子数减小的反应)。若没有交点,可将曲线按其变化趋势适当延长,也可作 相同温度(或压强)点上两曲线的切线,切线的斜率大者,温度(或压强)对该反 应方向的速率的影响程度就较大。
• (3)同倍数改变反应体系中所有气体物质的浓 度,应视为改变平衡体系的压强分析反应速 率变化。 • (4)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恒温、恒容充入 “惰性气体”,虽然改变了容器内气体的总 压强,但反应混合物的浓度没变,化学反应 速率不变。 • (5)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恒温、恒压充入 “惰性气体”,虽然容器的压强没有改变, 但增大了容器的体积,降低了反应混合物各 物质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变小。
练习
1.符合下列两个图象的反应是 (C表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分数,n表示速率 ,p表示压强,t表示时间) ( AD ) A.2N2O3(g) 4NO(g)+O2(g);△H=-83.68KJ/mol 2HNO3(l)+NO(g);△H=-251.3KJ/mol 4NO(g)+6H2O(g);△H=+893.7KJ/mol B.3NO2(g)+H2O(l) C.4NH3(g)+5O2(g)
一、“v – t”图象
1.不可逆反应的“v – t”图象(以锌与稀硫酸反应为例)
v
0 1 2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 还有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光、超声波、电磁波等。若只改变其 中的一个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是单向的,变化的趋势只有逐渐增 大或减小。通常情况下,在锌与稀硫酸的反应中,至少存在浓度和温度两个 因素的影响,且效果相反。在t0~t1内,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在t1~t2内,另 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根据实验情景,气体(生成的H2)在常压下是不断排出 的。硫酸的起始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因c(H+)减小,故反应速率减小。 然而活泼金属与H+的反应是放热的,体系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增大。在t0~t1 内,温度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在t1~t2内,浓度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 4.催化剂 • (1) 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途径, 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 。 • (2)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降低正反应 的活化能的同时降低逆反应的活化能,同 倍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 • [关键提醒] 催化剂不能改变可逆反应中反 应物的转化率和化学反应的焓变。
对于一个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外界条 件发生改变,反应速率变化,可能使正逆反 应速率不等,则平衡被破坏而发生移动,最 后速率相等达到新条件下的化学平衡状态。
②改变温度 ③改变压强 举个例子!
减小压强 m+n<p+q 平衡正向移动 减小压强 m+n>p+q 平衡逆向移动 增大压强 m+n=p+q 或使用催化剂 平衡不移动
减小压强 m+n=p+q 平衡不移动
方法规律:若有一条曲线是连续的,则必为改变浓度;若曲线均突增(减),则必为改 变温度或压强;若仍为一条水平线,则为等体积反应改变压强或使用了催化剂。凡正(逆) 速率线在上者,反应必向正(逆)反应方向移动。即上方速率决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2)A
练习
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A、B或C、D进行可逆反应: aA(g)+bB(g) cC(g)+dD(g);△H 下图Ⅰ和Ⅱ分别表示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温度和压强对反应 速率及平衡的影响,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开始时充入C和D:a+b>c+d △H>0 B.开始时充入C和D:a+b<c+d △H<0 C.开始时充入C和D:a+b>c+d △H<0 D.开始时充入A和B:a+b<c+d △H<0
练习
2.在物理和化学中,有些原理、定律具有相似性。如物理中有机械守恒 定律,化学中有质量守恒定律。比较它们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1)1834年,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得到如 下结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电流 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请写出与楞次定律相似的化学原理或定律: 平衡移动原理 。该原理 合成氨 等工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在______________ (2)在物理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图来分析速度、时间和位移的关系 。时间t1时质点的位移相当于下图甲中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现在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某一可逆反应: A(g)+2B(g) 3C(g)。 其中B物质的正 反应速率V (正)、逆反应速率V (逆)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 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B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 。 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
(填“正”或“逆”) (3)当温度依次升高到T1、T2、T3时,在反应到达平衡的过程中,正 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减小”或“不变”)
增大、不变、减小 。(填“增大”、
例3.反应A(g)+B(g) C(g); △H<0 已达平衡,升高 温度,平衡逆移,当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又达平衡,则速率 对时间的曲线为( )
v 逆 P1 正 0 t P2 逆
练习
3.下图是合成氨的反应(N2+3H2 2NH3;△H<0)速率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 (1)t0时反应从哪个方向开始?向哪个方向进行? (2) t1、 t2、 t3、 t4、 t5、 t6、 t7、 t8分别改变的条件及平衡移 动方向怎样? v
正
逆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 逆 正 逆 正 逆 逆 正 正 正 逆
速率化学反应压强反应速率图像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图像问题更多
• •
• •
• 一、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温度 (1)改变温度,任何反应的反应速率都改变 。 (2)可逆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 都增大,反之都减小。 (3)升高温度,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也增大。
• 2.浓度 • 当 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 溶的固体或纯液体时,增加固体或纯液体 的用量,而没改变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不 变。 • 3.压强 • (1)可逆反应,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 率都增大,反之都减小。 •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化的可 逆反应,改变压强,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的倍数相同。
v
逆
v
逆
v
逆
v
正 正 逆
正
正
A
T
B
T
C
T
D
T
这是表示平衡移动中的速率。T1时的平衡,升温到T2时建 解析:首先要把握大方向,即升温使正、逆反应速率都 立新平衡, V ,V 放,V吸曲线始终在上方。有学生认为靠近 吸 变大,所以 B 不是正确答案;再看起点和终点,由于原反应是 T2时,V吸曲线的斜率变小了,不正确。其实,温度从T1上升到 平衡的 (V =V ),因而起点相同,又由于再次达到平衡(V正= 逆 正 T , V , V ,这时速率的改变要影响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 2 吸 放 V逆),因而终点相同,故 A不是正确答案;由于正反应是放热 度,由于 V吸增加得多,相应物质的浓度减少得多,将使其速率 减缓;而相反方向的物质浓度增加得多,将使其速率增加,最终 反应,所以升温使V正和V逆都增大,但逆反应增大得更多,故 达到V吸=V放,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为止。 V逆更大,即V逆曲线斜率的大,故正确答案为C。
升高温度 △H<0 平衡逆向移动
减小c(反应物) 平衡逆向移动
减小c(生成物) 平衡正向移动
增大c(反应物) 减小c(生成物) 平衡正向移动
增大c(生成物) 减小c向移动
降低温度 △H<0 平衡正向移动
降低温度 △H>0 平衡逆向移动
改 变 压 强
增大压强 m+n>p+q 平衡正向移动 增大压强 m+n<p+q 平衡逆向移动
D.CO2(g)+C(s)
v
逆
正
2CO(g); △H=-174KJ/mol
C
6000C 4000C
0
P
0
t
正反应气体体积数增大
△H<0
【例 2】
一定条件下,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
2A(g)+B(g) 3C(g) ΔH=a kJ· mol 1。 图为反应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 t2、t3、t4 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