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摘要:黄炎培(1878—1965年)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是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其职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起到了重要的
指导作用。

黄炎培虽未明确提出“产教融合”观点,但其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实用
主义、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等前瞻性教育教学观点,与产教融合强调的人才供
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观点十分相近。

“产教融合”的概念最
早出现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是随着产业发展和转型的需要而产生的。

当前,产教融合已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加快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传承;创新
1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指出产教融合路径
关于如何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黄炎培的观点散见在其公开演讲、论文、调研报告中。

一是办学机构应实施“大职业教育主义”。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机构办学应“社会化”,包括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组织和办学方式的社会化;教育办
学机构要擅长联络、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教育机构
应“审查当世需要之人而预储之,以应用者也”,增设学科“宜按照社会状况”,“苟为社会所急需,则皆推广所必及者也”。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是不能关起门
来办的,不能把职业教育和社会生活隔离开来,特别强调“社会”二字。

1919年
8月,黄炎培曾在日记中写到:“学校自身须是一种社会的生活,须有社会生活
所应有的条件。

学校里学业须和学校外生活连贯一气”。

学校应培养能学以致用、从事社会实业生产的实用性人才。

二是职业学校应强化校企合作。

在考察了美国和日本多家商业类型及工艺类
型的学校与当地工场的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后,黄炎培多次呼吁办职业教育不能纸
上谈兵,须调动职业界力量,鼓励开展校企合作,创办校工场,学生要深入职业
环境。

为此,黄炎培亲自指导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开设珐琅工场与机械工场,验证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生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三是职业教育应贯穿始终。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应单设为独立的教育系统,职业教育既要破除升学准备的普通教育正统理念,又不能仅仅只是为就业做准备。

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等量齐观,贯穿人的教育全过程和职业生涯,要及早进行职业陶冶、职业指导。

2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措施
2.1技能型社会构建下的时代转向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突出强调,“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实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提出的制造强国发展目标,必须要有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支撑。

然而,面对产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达6191.7万人,而人才需求缺口将达2985.7万人,缺口率高达48%。

技能型社会的构建面临着“技工荒”的挑战。

从表面上看,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国际产业格局重塑和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迭代所带来的人才供需失衡,但其背后却暴露出我国教育的严重失衡和职业教育发展的严重滞后。

说到底,技工短缺是因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未完全形成,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还未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脱节已成为我国人力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毕业生“质量低、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招工难”的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双重凸显。

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变化需要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技能强国支撑。

2.2职业教育要加强和改善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与师资力量息息相关。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与学校的未来发展、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学生成长的环境是分
不开的。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有利于补全和完善贴合职教人才培
养模式的职教评价体系,提高人才队伍的供给质量,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
活力。

黄炎培提出“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
精神,同时也要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

黄炎培先生在“大职教观”
中对教师聘用与培养的描述:“理论的教育学者易找,实习之教师难觅,故最好
请精练之技手,再参加以专门学者,绝对合作办理职业教育,则收效更大。

”新
时代要全面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

强化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
极融入教师培养培训的课程中,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淬炼劳模精神、劳动
精神、工匠精神。

鼓励产教融合建立相关基地和技术技能工作团队,进一步推动
建设职业教育名师和创新团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教师,推动职业教育科研发展。

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设置、教辅机构设置、科研工作设置,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聘用与考核的机制。

2.3发挥产教融合“双主体”作用
探寻企业深耕职教之路,除了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催生企业参与感。

黄炎培先生指出学校与职业界要互动沟通,现阶段的
学校不仅要和企业互动沟通,更要适当“放手”,要发挥校企的双主体地位,让
企业积极参与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
体系的设计、教育教学的磨合、岗位标准的准入、信息资源的共享、专业师资的
互动等。

二是项目筛选要注重双赢。

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项目应区别于学术型、
研究型项目,宜选择周期长、见效快项目,以便能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下开展长
期合作。

另外,可给予企业奖励,如精神奖励(如颁发“荣誉企业”证书等)、
物质奖励等。

同时,学校在开展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输入职业需求信息,
为学生解构职业必须知识、技能、素质等能力,设置企业实际岗位项目,引导学
生适应企业文化。

2.4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核心是教师,要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整
体素养,让他们在教育和研究中发挥出应有的领导作用。

首先,对老师们进行相
应的理论训练,让老师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产教融合”的具体实现方式,并把这
些方式应用到自己的专业课程中,从而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自己所遇到
的问题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老师们理解和理解学生们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
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机会。

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实施教育的根本。

高职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
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产教结合,形成一系列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教学理念,让学员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扎实的实际操
作能力。

第四,要加强对老师的师德教育。

在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时,要进行适
当的观念转变,加大对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力度和对哲学基本知识的深入研究,
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确保在产教结合的体制下,培养出“德技双修”的
理想人才。

结论
目前,我国正在培养大批“大国工匠”,需要一批生产、服务和管理的高素
质劳动者,需要一批在一线工作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加深对职教社百年历程中黄
炎培职教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可以激发起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人的使命和担当,更将为职教事业发展汇聚更大力量、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因此,要在
传承先贤中与时俱进,深入挖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新时代价值,实现黄炎培
职业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化发展,为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
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中国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2]余子侠.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黄炎培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
育发展研究,201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