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溶栓典型病例报道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力IV级,言语功能较前好转。
36h后复查头颅CT提示左颞叶大面积脑梗塞, 患者右侧肢体功能及言语功能完全恢复。
栓塞病变不是溶栓的绝对适应症,溶栓前须 有缺血半暗带存在的证据(磁共振灌注与弥 散);
机械性碎栓为主,配合药物溶栓; 针对急性脑栓塞,能否常规采用动脉溶栓?
形成的关键点,而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糖蛋白 IIb/IIIa受体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 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 剂,通过阻断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与纤维 蛋白原结合,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大量的临床研究已证实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症 治疗,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
术后持续泵入36小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出现 血管再闭塞及出血性并发症; 我们既往曾针对3例严重狭窄且范围较广的血管病变 于支架植入后使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术后患者一 般情况良好,未出现梗塞症状。
血小板的活化、粘附和聚集是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
的关键步骤,也是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促发急性血栓
例,未再通1例,未再通患者1周后复查DSA,闭塞血
管完全再通 ; 3. 基底动脉闭塞2例,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1例; 4. 椎动脉V4段串联基底动脉尖闭塞2例,部分再通1例, 完全再通1例;
5. 椎动脉V4段闭塞1例完全再通;
6. 大脑后动脉闭塞4例完全再通。
后循环闭塞9例,动脉溶栓后均获再通, 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理想,无溶栓后出血 及死亡病例;
针对溶栓后血管残余狭窄,支架植入可改善血管形 态,避免出现溶栓后血管再闭塞; 但在急诊溶栓的同时行支架植入术,增加了手术操 作时间和难度、增加了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并 可能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故我们在溶栓术半月后 二次手术植入支架,解决血管狭窄较为适宜。
一项研究显示,IAT后血管成形术并未显著增加并发 症的发生率,血管成形辅助技术并未增加操作相关 的风险,此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血管成形术可提高血管的溶通率,我们在溶栓术中 常采用,但建议在溶栓药物充分使用,血栓负荷减 小的基础上,可减少远端血管栓塞事件发生。 急性卒中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应该是将各 种血管内介入技术结合起来。
查体:BP130/80mmHg,神志不清,面纹对称,双侧瞳
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凝视,右侧肢体肌 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III级,双侧病理征阳性。

例 1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闭 塞
右侧颈内动脉开口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例 1
约3.5h开始溶栓;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闭 塞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M1 闭 塞

例 2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M1 闭 塞
约4.5h开始溶栓;送微导管置入血栓内,15min内 通过微导管缓慢持续注射UK20万U,15min后复查造
影提示血管未通,继续先后注射UK30万U(1万
U/min),30min后复查造影提示远端显影,M1段有 一约80%严重狭窄,此时距发病时间已超过6小时, 考虑前向血流建立良好,远端血供可,故结束手术 操作,拟二次手术植入支架。
术中送微导管顺利通过闭塞端,分次局部给UK30万U;送 2.0*15 mm球囊局部扩张,复查造影示远端部分显影,M1段狭 窄段显示清楚,植入Apollo 2.5*7mm支架,狭窄段血管形态良 好,M2段血管显示清晰; 15min后复查造影,示管腔内血栓形成,M2段显影差,用 2.0*15mm球囊狭窄部位再次扩张,血管形态及远端血供明显改 善;静置15min复查示上述情况再次出现; 给予替罗非班10ug/kg3min内导管内注入,并以0.15ug/kg/min 持续静脉推注。15min后复查造影提示血管形态正常,远端充 盈良好,患者安返病房。
15天后复查造影提示基底动脉完全再通,基底动脉起始部残留约80% 狭窄,左侧椎动脉V4段60%狭窄,行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起始部支架植 入,术后无明显残余狭窄,患者一般情况好。
在上述3个病例中,我们都在急诊尿激酶动脉溶栓 的同时单独或配合使用了支架植入术/血管成形术, 结果令人振奋: 显著提高了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
管口,PT导丝不能通过栓子。微导管内注入尿激酶
20万U,15min后复查造影显示中干显影至M2起始 端。

例 4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栓 塞
微导管内注入尿激酶20万U,15min后复查造影显示中干显 影至M2起始端。

例 4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栓 塞
术后即刻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 患者术后右上肢肌力I级,右下肢肌力II级,构音障 碍,12h后右侧肢体肌力II~III级,18h后右侧肢体

例 2
支架植入前 支架植入后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M1 闭 塞

例 2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M1 闭 塞
溶栓术后即刻复查头颅CT无出血;
溶栓术后查右侧肢体肌力肌力III级。
次日即开始康复治疗,14d后患者右侧肢体肌力IV+ 级,言语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好。 15天后复查造影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80%, 给予植入Apollo支架2.5*8mm,支架释放良好,术后
遗留约10%残余狭窄。

例 3
基 底 动 脉 起 始 部 闭 塞
患者男性,71岁,因“发现意识障碍3h”入院;既往
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年,服药史不详; 急诊头颅CT提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查体:意识模糊,言语不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 光反射迟钝,面纹对称,双侧肢体可见少量自主运动, 双侧病理征阳性。
联合介入治疗
1、无介入指针性狭窄: 溶栓药物—尿激酶 2、有介入指针性狭窄: 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或支架植入术
我科自开展脑血管造影以来,共进行动脉溶栓22例:
1. 颈内动脉开口闭塞5例,部分再通3例,未再通2例;
C7段闭塞2例,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1例; 2.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6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3
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年,服药情况不详; 头颅CT提示:左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脱髓 鞘; 查体:BP150/80mmHg,神志清楚,言语不清,右侧肢
体肌力I级,左侧肢体肌力IV级,双侧病理征阳性。

例 2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M1 闭 塞
左侧大脑中动脉开口闭塞

Hale Waihona Puke 例 2溶栓前 溶栓后
前循环闭塞13例,动脉溶栓后再通10例, 未再通3例;大脑中动脉再通患者中有3 例出现溶栓后出血,1例于36h因脑疝死 亡。
病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闭 塞
例 1
患者女性,62岁,因“突发意识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
障碍2h”急诊入院;
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病史10余年,曾有1次“脑梗塞” 病史; 平时自服降压药物及阿司匹林,近日服药情况不详; 头颅CT提示右侧大脑半球多发性脑梗塞及脑萎缩;

例 3
基 底 动 脉 起 始 部 闭 塞
基底动脉起始部闭塞

例 3
基 底 动 脉 起 始 部 闭 塞
送微导管至基底动脉闭塞处,注入尿激酶约25万单位,20min后 复查造影提示基底动脉显影,开口处有约90%严重狭窄

例 3
基 底 动 脉 起 始 部 闭 塞
送3.0*15mm球囊至狭窄段扩张,复查造影示残留70%狭窄,双侧 大脑后动脉未显影

例 4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栓 塞
患者女性,7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2h”入院;
既往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病史;
急诊头颅CT提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心电图:异
位心律,房颤,ST-T改变。 查体:BP150/90mmHg,意识清楚,言语欠清,双侧 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左侧凝视,左侧鼻唇 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病理征

例 3
基 底 动 脉 起 始 部 闭 塞
术后即刻头颅CT复查未见出血。
术后4小时患者意识清醒,肢体活动良好,轻度饮水 呛咳症状,言语构音轻度障碍。 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及新发病灶; 次日即行康复治疗,14d后患者恢复良好,遗留轻度 饮水呛咳。

例 3
支架植入前 支架植入后
基 底 动 脉 起 始 部 闭 塞
(+)。

例 4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栓 塞

例 4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栓 塞
微导管谨慎跟进通过闭塞端,造影显示血栓推至中干,上下干显影 良好,微导管内造影示栓子位于导管口

例 4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栓 塞
约2.5h开始溶栓; 置指引导管至左侧颈内动脉C1远端,.014PT导丝 在微导管支撑下缓慢通过闭塞端,导丝形态良好, 微导管谨慎跟进通过闭塞端,造影显示血栓推至中 干,上下干显影良好,微导管内造影示栓子位于导

例 1
UK支架植入后 溶栓后 15min 后复查 再次球囊扩张后 替罗非班泵入后15min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闭 塞
在上述病例中,我们观察到在急诊溶栓及支架植入 术后反复出现局部急性血栓形成,考虑与血管闭塞 本身可能即为原位血栓形成及植入支架有关,给予
替罗非班后,情况改善,血管形态及充盈良好;
动脉溶栓典型病例报道
溶栓单元
动脉内溶栓术前需召集手术有关人员和进行脑血 管造影检查,因此准备时间明显长于静脉溶栓。 我中心在安徽省内首先开展“卒中单元”治疗模
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急诊动脉溶栓的“ 溶栓
单元”,成立了专门的神经介入治疗组并启动全 天侯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溶栓治疗,从病人急诊入 院到术前准备完成的时间平均可缩短至90min以内 ,为早期动脉内溶栓创造了条件。
慢血流是安全有效的,但其在脑梗塞动脉溶栓中的
应用报道很少。 本例中患者未出现任何出血性并发症,但在动脉溶 栓治疗中联合使用尿激酶及替罗非班的报道少,故 对于是否增加出血的风险无充分证据。

例 2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M1 闭 塞
患者男性,64岁,因“突发言语障碍伴右侧肢体无力
3h余”入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