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玉米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一地多种、立体栽培、垄种改为条埯种的高产栽培种植形式,以及种子包衣、测土配方施肥与增施钾肥、药剂灭草免中耕、防治玉米螟、玉米去雄、防止玉米早衰、适时晚收等内容的技术措施,以期能够指导玉米种植户实现高产。
关键词玉米;高产稳产;种植形式;技术措施
玉米的产量是由内在的种性和外界栽培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为实现玉米高产,必须将种子、肥、水、密度多因素综合在一起有机地结合起来配成套,才能实现高产稳产。
1高产栽培种植形式
1.1一地多种
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杂交种3~4个,种到同一块地里,既增强了抗性又可发挥杂种F2代种子的杂种优势。这是由于不同的玉米杂交种种性不同,对外界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同,将3~4个杂交种种到同一块田里,由于每个杂交种的种性差异导致发芽、出苗率等差异有利于保苗,适宜多变的外界条件,开花时又可延长开花期,提高结实率,还可以发挥玉米杂交当代的种子杂种优势,从而提高穗粒重。
1.2立体栽培
大面积种植单一玉米杂交种,株高一致称为平种,这不利于玉米主要功能叶(棒三叶)发挥作用。如改变平面种植方式如一垄矮秆作物小麦或大豆(或空),一垄中秆玉米,一垄高秆玉米,再种一垄中秆玉米,再种一垄矮秆作物,依此类推种下去,形成一个起伏波浪状立体栽培形式。观测中秆与高秆玉米间棒位叶处见光量比平面栽培增加了60%,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了40%,由此可见中秆玉米每一株都处在边行上。高秆玉米与中秆玉米株高差50~70cm,特别是中秆玉米去雄后,对高秆玉米的棒三叶遮盖很少,所以高秆玉米每一株仍似如处在边行上,所以说立体栽培玉米可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作用,由于高秆、中秆玉米种性不同,串花后又能发挥杂种F2代种子的优势,一举双得。如能在麦收后,将小麦垄(或空垄)的土分开培到中秆玉米的一侧形成偏大垄,那就更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扩大根系营养面积。
1.3垄种改为条埯种
埯种是传统种植方式,将3~5粒种子集中种在一起改为隔3~4cm种1粒种子,等到玉米长到7~8片叶时再定苗,定苗原则是稀留密,密留稀,不管稀密留壮的。拔除弱苗、小苗、病苗、圆秆苗,留壮苗、大苗、健康苗和扁秆苗,确保实有苗数4.95~5.25万株/hm2,中秆玉米3.45~3.60万株/hm2,高秆玉米1.50~1.65万株/hm2。
2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
2.1种子包衣
玉米种子包衣剂种类很多,使用包衣剂可减少用种量。包衣内含有防治地下害虫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剂,因此能起到灭虫防病的作用。包衣剂还含有促进玉米生长的生长素和供玉米生长所必需的微肥等。
2.2测土配方施肥,增施钾肥
在春种之前应进行土壤养分测定,依据土壤的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再结合年玉米产量指标,确定肥料的施用数量、种类及方法。
2.2.1基肥。施用腐熟的农家肥30t/hm2左右。
2.2.2种肥。施用玉米专用肥、复合肥或磷酸二铵112.5 kg/hm2、钾肥75kg/hm2。
2.2.3追肥。当玉米叶龄指数达到62左右时,即玉米进入大嗽叭口期,应追施尿素375~525kg/hm2,追肥一定要开沟覆土,以减少肥效的损失。
2.2.4微肥。随种肥施硫酸锌15.0~22.5kg/hm2。
2.3药剂灭草免中耕
玉米播种后,在田间均匀喷洒除草剂,可省去“铲趟”的工作环节。药剂灭草能降低地力消耗,改善玉米生态环境,促进丰产。
2.4防治玉米螟
玉米螟是新民市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发生,直接影响玉米高
产稳产和品质。可采用1代玉米螟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和玉米心叶中期投放颗粒剂的方法进行防治,常用的颗粒剂有3%呋喃丹颗粒剂和BT颗粒剂,应用飞机防治幼虫和高压汞灯诱杀成虫(蛾)的方法,效果也很好。
2.5玉米去雄
玉米去雄具有许多优点,可以促进玉米雌穗分化,每行粒数可增加4~6粒,又可降低株高30~40cm,发挥边行优势,增加玉米棒三叶光照,促进CO2吸收能力,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
2.6防止玉米早衰
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追肥过早,农家肥施用量少或不施等原因,易造成植株早衰。针对上述原因,可通过一些措施加以防止,也可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玉米提早成熟,防止早衰。
2.7适时晚收
玉米适时晚收可延长籽粒灌浆期,促进营养物质积累、增加粒重,增加产量。
通过以上综合技术措施,在玉米生长上充分利用棒三叶作用,发挥2个优势,处理好群体和个体的关系,将会促进沈阳市玉米产量的提高,给农民带来较大的收益。
3参考文献
[1] 李泽义,王丙祥,姚俊梅.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59.
[2] 黄常柱.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8):119.
[3] 王文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0):36-37.
[4] 冯韧,李鑫娥.冀西北鲜食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