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韵味论文:读出语文的韵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的韵味论文:读出语文的韵味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而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既增加了文章理解与认知又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口、眼、耳、脑等身体器官,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内心情感的丰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朗读是一种语言训练方式和语言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对于学生增强理解力和认知力,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拓展知识空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朗读就是在对书面语言达到一定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当然,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能“感之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呈现思维上的递阶性。
在朗读训练前,教师应安排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扫清文字障碍、断句意、定语速、定重音、划节奏等。
特别是古诗词的朗读中,要特别注意平仄、押韵。
举例
来说,古诗语言凝练,讲究韵律和平仄,而且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所以读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吐字清楚,而且还要注意节拍。
特别是绝句,寥寥数字就表达了很美的意境。
因此读之前一定要学生理解诗意,才能读出诗中的韵味。
例如《春晓》这首诗是给读者描绘一幅春天的美景,鸟鸣、春风、细雨、桃花把人们带进春天的画卷。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生活联想,结合插图,模仿诗人的情景尽可能将一幅幅画面呈现出来,以此来增强真实感,特别要注意诗的节拍。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朗读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方式之一,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认知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如为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生朗读的氛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特别是要借助朗读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读与听的过程中发挥自身想象力,形成最原始,最纯真的心理感受。
这样,既唤醒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有助于加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与认知。
例如,《小马过河》一课,这篇寓言童话,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和松鼠对水的深浅说法不一,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的故事。
由于这篇文章蕴含哲理深刻情节跌宕起伏,十分适合学生朗读。
为此我安
排了几个同学给“小马”、“妈妈”、“黄牛”、“松鼠”配音,另外还安排了“旁白”配音的同学。
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惟妙惟肖的朗读表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而后,通过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到了分角色朗读所带来的快乐。
朗读对体会、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也大有裨益。
好的文章应该包括意美、形美、声美三个方面的要求。
“僧敲月下门”为什么要好于“僧推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什么要胜过“春风又到江南岸”……这些绝妙之处,只有反复吟诵、朗读才能有深刻体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