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第2课时 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2课时节奏与旋律》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为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的第2课时,主题是“节奏与旋律”。
本课时教材通过分析不同社会角色和责任,引导学生理解每
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学生、家庭成员、朋友等,他们对这些角色和责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
2.培养学生承担相应义务,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的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责任和要求,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
系。
2.难点:培养学生承担责任,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责任。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
4.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场地。
3.设计好讨论问题和引导语。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节奏与旋律”。
2.呈现(10分钟)
呈现几个不同角色的案例,如学生、家庭成员、朋友等,让学生分析这些角色所承担的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
3.操练(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讨论并总结该角色的责任和要求。
然后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
4.巩固(5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和情景模拟的体验,引导学生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5.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6.小结(3分钟)
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7.家庭作业(2分钟)
布置一道思考题: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自己在不同角色中的责任,并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努力承担相应义务。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
•学生:学习、遵守纪律、参与活动
•家庭成员:尊重父母、关心亲人、分担家务
•朋友:真诚相待、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承担相应义务
•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2课时节奏与旋律》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对该教学过程的反思,以及对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的总结。
一、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情景模拟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被动参与的态度,
对角色的责任认识不深刻,导致模拟效果不理想。
2.小组讨论时间分配不合理:在小组讨论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
致部分小组讨论不充分,分享时内容显得较为肤浅。
3.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在案例分析环节,部分案例与
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
4.教学方法单一:整节课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缺乏其
他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二、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参与度:在情景模拟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角色
扮演中,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剧情、增加互动环节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合理分配小组讨论时间: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根据讨论内容的深度
和广度,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分享。
3.增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尽量选择与
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道德与法治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
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不同角色和责任
的思考。
2.呈现:选取几个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角
色的责任和要求。
3.操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
在模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巩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观点。
教师根据讨论内容,
引导学生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分享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6.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角色和
责任,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7.家庭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自己
在不同角色中的责任,并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努力承担相应义务。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板书,清晰展示角色与责任、个人与社会的和
谐关系等关键概念。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可以使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
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思考题: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自己在不同角色中的责任,并
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努力承担相应义务。
2.实践作业:选择一个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话题,如诚信、友善、公平
等,进行调查和研究。
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周围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和实践经验。
结合自己的理解,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字数在800字左右。
3.小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社会现象或问题,如校园欺凌、
环境保护等,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采访专家等方式,了解该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办法。
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小组成员进行解答。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邀请了道德与法治领域的专家对作业设计进行点评,以下是对作业设计的专家点评:
1.作业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既有思考题,又有实践作业和小
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思考题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能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不同角色中的
责任,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很好的效果。
3.实践作业的设计具有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4.小组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众表达能力,同
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关注度。
5.作业设计的难度适中,既有挑战性,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专家的点评,我对作业设计进行了以下改进:
1.增加了作业的指导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研究方法和建议,帮助学生
更好地完成作业。
2.增加了作业的反馈环节,学生在提交作业后,教师及时进行批改和反
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3.增加了作业的展示环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小组成员进行解答,既提高了学生的公众表达能力,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我相信作业设计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今后
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