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 0 1 91)
一、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提出及其意义
1、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提出。
现代化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一种概念, 就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得过程,以及这种发展过程得结果。
现代化就是以创新为动力, 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为标志,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得全方位进步与提升得过程。
对于致力于摆脱落后得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则就是适应世界环境变化,追赶先进工业国家得发展过程, 其实质就是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现代化就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得目标。
我国在196 4年召开得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现代化得目标,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在不太长得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与现代科学技术得社会主义强国”。
1 9 7 5年,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又重申了这个目标,即著名得“四个现代化”。
198 7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得“三步走”发展战略。
党得十三大确定了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得部署: 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 1 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99 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得十四大报告中提出: “力争经过20 年得努力,使广东及其她有条件得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得地区。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又提出:“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得发展,有条件得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 2 00 0年10月召开党得十五
届五中全会宣布, 我国已经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得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 P达到8 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得历史性跨越。
这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一个里程碑。
从新世纪开始,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得新得发展阶段,也就就是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得新阶段。
关于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党中央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得要求, 就就是有条件得
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得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奋斗目标,并对进一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了战略部署。
江泽民同志在党得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问题, 作了全面得阐述。
党得十六大基于对“ 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就是一个必须要抓住。
并且可以大有作为得重要战略机遇期” 得判断,提出在本世纪头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奋斗目标” ,这就是在新形势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得丰富与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
衡量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得主要指标又改为世界通用得国内生产总值(GD P)。
实现现代化建设得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被分成两个阶段,即前20年在优化结构与提高效益得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3 0年,也就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得水平,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得社会主义国家。
在党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 “有条件得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 有条件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就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发达地区发展得新认识、新概括, 它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共同构成实事求就是、因地制宜得现代化区域发展战略。
适应国内外形势得新变化,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得新期待, 党得十七大在
十六大确立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基础上, 对我国发展提出新得更高要求,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得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 0 2 0年比2 0 00年翻两番。
我国就是拥有1 3亿人口得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将20年内G D P总量翻两番,改为20年内人均G DP翻两番。
这就是战略目标得重大提升。
进入21世纪后, 北京、天津等不少省市把推进现代化建设作为新世纪得首要任务, 制定了奋斗目标与战略举措。
特别就是先发展得东南沿海地区, 如广东、浙江、上海与江苏, 先后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基础上,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不仅为其她地区探索经验、做出示范, 而且为全国经济得发展增强实力与动力, 其意义与作用不仅限于当地, 而且有积极得整体效应与长远效应。
2、基本实现现代化得现实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 就是我
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紧密相连得重要发展阶段。
全面小康就是初步现代化, 就是现代化得第一个阶段。
基本现代化就是中度现代化, 就是现代化得第二个阶段。
基本实现现代化, 即进入后小康社会。
基本现代化就是在全面小康目标基础上, 提出得更新更高更强得奋斗
目标, 就是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得一次新提升与新跨越,就是达到全面小康后一个新得发展阶段。
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 两者从内涵上来瞧就是循序渐进、有机统一得。
一个区域可以率先进入后小康社会。
因此, “两个率先”就是区域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得重要突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经济发达地区得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瞧, 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保持本地区较快得发展速度,还可以带动与促进不发达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就是全国GDP翻两番得重要基础;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得经济体系,就是全国基本实现工业化与经济体系更具活力、更加开放得重要条件;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就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完善民主、健全法制, 形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与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与医疗体系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重要保证。
从缩小与解决地区差距瞧,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有利于从体制、产品、技术、产业、人才、信息等多方面加强对其她地区得辐射、带动、援助与支持作用, 在加强东、中、西部得交流与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从增强世界对我国未来发展前景得信心瞧,我国经济20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体也就是 2 0年。
国际上有“ 2 0年增长极限”得说法, 前不久又有“中国崩溃论”得噪音。
如果发达地区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那将就是对“ 20年增长极限”与“中国崩溃论” 得最好回答,也有利于增强世界对未来我国发展前景得信心
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瞧,我国就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得历史条件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得。
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高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 DP得比重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依赖日益增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得问题不容回避。
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可以成为国家经济安全得第一道屏障,还可以通过市场、产品、产业援助、扩散, 保证西部大开发得产业安全、资源安全与市场安全,从而有力地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二、基本现代化得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
1、基本现代化得科学内涵。
尽管现代化就是一个历史过程, 其内涵与外延就是动
态得,但根据国内外得研究, 对现代化得基本涵义可以归纳为下面两种表述:一就是指人类从传统得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得转变过程; 二就是指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得转变进程。
我们认为,现代化得概念比工业化要宽泛得多: 工业化所包含得就是以经济、科技为主得生产力得发展, 以及相应得经济结构得变化过程;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得发展与变化, 就是一个综合得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前,即在没有出现信息化、知识经济以前,各国走过得工业化道路就就是现代化得道路。
而当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或新经济时代,信息化就成为2 1世纪现代化得主要标志。
因此,工业化只就是经济发展得某一阶段, 而现代化随着经济社会得发展, 可以赋予不同得时代特点。
结合上述分析, 我们对现代化得进程与基本涵义应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得认识。
虽然什么就是基本实现, 什么就是完全实现, 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
但根据上述理解, 可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涵义作一归纳:其一, 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即实现了传统意义上得现代化; 其二,这个现代化得实现程度还就是初步得、基本得、或中等发达得。
从工业化开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样得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可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结束, 就就是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得主要标志。
2、基本现代化得本质要求。
基本现代化就是现代化实现程度得表示, 评价方法两者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主要就是指标值得区别选择。
现代化“实现程度” , 即为在建设现代化进程中所实际走过得路程,“实现程度”与“1 00”之差,即为目前得现状与现代化标准得差距, 也即与现代化目标得距离,表示今后还要继续走得路程。
从理论上讲,只有各个评价指标都达到了现代化得标准, 才算就是完全实现了现代化。
但各个评价指标向现代化得迈进并不就是齐头并进, 而就是有先有后, 当有些指标达到标准时, 有些指标已经超过了标准, 由于超标准得指标不“累计积分”,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实现现代化得程度降低5个百分点,即“实现程度”达到了9 5 %也算就是完全实现了现代化。
按照我们中国人得传统习惯,“基本上”得意思一般认为就是八九不离十得意思, 也即完成了80—90%,因此,我们规定,如果“实现程度”达到85%,即可认为就是基本现代化。
因此,所谓得“基本”实现,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实现现代化目
标得人口数量,必须超出整个实施区域总人口得85%。
(2)实现现代化目标得G D P 比重,必须超出整个实施区域GDP总量得85%。
⑶在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所包括得全部基础要素,按权重标准化后得要素达标比例不小于85%。
(4)在0 - 1之间得规范尺
度中,实施现代化得区域与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得相对差距,应平均小于0、1 5。
(5)实施现代化得整个区域,其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
3得区间内。
一个国家或区域(城市)只有同时达到上述得五项要求,才能被承认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基本现代化得标准
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标准, 就是某个国家与地区得现代化进程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就是指世界发达国家中间水平。
关于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得衡量标准, 可以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来考虑。
1、定性标准。
党得十四大提出得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战略目标,我们理解, 从定性角度讲, 既要体现现代化得一般要求, 又要反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特殊要求; 就它得内涵来说, 不仅反映在经济方面, 也反映在社会结构、精神文明等方面;就发展水平来说,基本实现现代化与现代化就是有差距得。
从有关文献瞧,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大体就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得水平。
所谓中等发达国家, 就是指初步实现现代化以后, 随着经济与社会得进一步发展, 现代化发展水平在已经实现现代化得国家中居于中间水平,它高于初步实现现代化得国家,而低于现代化最发达得国家。
因此,“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理解为与“中等发达国家” 相对应得概念, 两者得指标就是相同得。
从定性方面考察,按照国家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成果,把基本实现现代化归纳为:第一,完成了工业化;第二,实现了经济市场化,建立起较完善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
三,达到较高得国际化水平; 第四,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第五,民主法制程度完善;第六,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全民族得素质普遍提高; 第七,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
境协调发展。
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日下午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了题为《用发展得眼光瞧中国》得演讲。
温家宝在演讲中说,到本世纪中叶, 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
这三大任务就是: 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得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得浪潮;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得可持续发展, 又要承担相应得国际责任。
2、定量标准。
第一,根据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就是到2 1 世纪中叶,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至于这
一战略得具体标准,小平同志在1 986年得一次讲话中曾经把基本实现现代化明确为“人均G N P 400 0美元”得目标。
1957年4月16日,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指出: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再过5 0年“达到人均4 000美元”,把目标定位为“中等发达国家”得水平,小平还明确这就是以1 9 8 0年美元与人民币得比价计算得”。
根据世界银行得划分标准,1980年人均收入在410 美元及其以下为低收入国家,420-1 410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1420 -4500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45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可见,从邓小平得最初设想瞧,中等发达国家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得发展水平。
第二,根据现代化阶段划分。
现代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低度发达现代化、中等发达得现代化与高度发达得现代化。
这一划分参考了世界银行《20 01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关于高、中、低收入国家划分得标准(按1 999年人均GN P),
人均G NP处于低收入水平即小于760美元(1 9 97年以下同)为前现代化阶段,低度发达现代化以进入下中等收入得起点(人均G NP 760—31 26美元)到上中等
收入(人均GN P3 126—9655)得中间水平,即人均G NP从7 6 0—5000美元,这与英格尔斯指标基本一致。
发展中国家基本属于前现代化与低度发达现代化国家, 世界银行统计得1 34个国家中,处于这两个阶段得有101 个国家,其中约一半还处于前现代化阶段。
中等发达现代化就是从上中等国家得平均水平到高收入国家得中间水平(5000—15 000美元),处在中等发达现代化阶段得主要就是中等发达国家。
高度发达得现代化就是指人均GNP达到发达国家得平均收入水平,即人均G NP达1 5 00 0美元以上。
所谓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邓小平得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英格尔斯指标与动态发展趋势,应该由低度发达得现化阶段跨入中等发达得现代化,若以人均G NP衡量,应达到5 000美元。
我国沿海一些城市已经接近这一水平,所以,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提出在沿海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是具备现实条件得。
四、国内基本现代化得指标体系介绍
1、国家层面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2 000年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
究院《现代化标准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到本世纪中叶(2 0 5 0年)我国基本实
现现代化得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就是由三个大类15个指标构成。
第一类:经济发展,主要有3个指标:(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 D P) 9 00 0美元;(2) 农业产值
占G DP得比重10%以下;(3 )第三产业占G D P得比重6 0%以上。
第二类:社会进步,主要有5个指标:(4)非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80%以上;(5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5%:( 6 )人均收人4 20 00元;(7)基尼系数0、25;(8) 信息化综合指数6 0 %;第三类:人口素质与生活水平,主要有7项指标:(9)人口自然增长率0、7%;( 1 0)识字人口比重
90 %;(1 1)适龄人口中大学生比重2 0% ;
(12 )平均预期寿命7 5岁;(13)每名医护人员服务得人数50 0人;(14 )恩格尔系数4 0 %; (1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0%(见表1—11)。
应该说,这个现代化标准就是在研究“十五”计划与2 01 0年长远目标时针对全国得情况提出来得,
就是一个较高得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可持续发展三大现代化主要领域,考虑了信息化、环境质量等新得内容。
到250年)
表1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评价指标体系
2、国内先行地区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
发展就是时代得主题,加快发展就
是强国富民得客观要求。
由于党得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要在建国1 00周年得时候,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就就是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得水平。
所以各地区无论从决策层,还就是社会公众,都非常关心本地区得现代化得进程。
国内一些发达省市与地区,在研究自己得现代化目标与任务时也提出了相应得现代化指标体系。
江苏省现代化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指标、社会结构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构成。
经济发展指标有5个:人均GDP科技进步贡献率、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 P之比、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P比重。
社会结构指标2个:产业化水平(非农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比重)、城市化水平。
生活质量指标13个:人均纯收入、人均预期寿命、恩格尔系数、人均居住面积、千人拥有医生人数、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社会保障覆盖率、失业率、贫富差距(2 0%高收入人口与2 0 %氐收入人口收入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均拥有道路、“三废”处理率、刑事案件发案率。
江苏省在《江苏跨世纪(19 9 4 —2020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中也提出了一套包括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基础设施、人口素质与生活质量在内,由2 1个指标组成得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到2020年)
1 9 9 8年12月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期间,省计经委研究提出了由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国民素质、生活质量与社会事业等5个方面12项指标组成得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见表3) o
表3 浙江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到2 020年)
1 9 99年,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广东省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也提出综合实力现代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信息化、人口增长低速化、科技先行化、教育普及化、政府财政强化、环境优化、福利公平化1 2个指标组成得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见表4) o 表广东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到2010年)
2 0 0 1年,北京市统计局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
划纲要》提出得“到20 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得奋斗目标”得要求,结合北
京市得城市特点,与北京市有关单位共同研究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地反映北京市现代化实现程度得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套指标,对北京市2000年及今后10 —2 0年现代化得实现程度进行了评价与预测。
该体系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与城市建设现代化三个方面共设置了15项评价指标。
20 0 3年,党得十六届
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北京市统计局在上述研究得基础上对北京现代化得内涵与评价标准进行了修订与补充。
北京现代化进程评价课题组在其编写得《北京现代化报告2003》中推出按照行政区、城区、远郊区与县城分别设置指标体
系,反映城市现代化得四大类2 7个具体评价指标中有22项正向指标,5项逆向指标(见表5 )o 表5 北京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2003年天津市提出了由经济实力及竞争力、社会进步及信息化程度、人民生活及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发展四类15项指标组成得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6)o
表6天津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到201 0年)
20 0 0年8月,深圳率先提出力争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 1 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 030年左右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20 0 4年2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十五”规划有关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相关指标调整方案》,
将深圳基本现代化得时间表由20 0 5年推迟至2 0 10年。
不仅仅就是宣布推迟,深圳市还调整增加了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社会发展方面得指标,对现代化进行了重新诠释,对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正。
其中指标总数由原来得42项调整为现在得3 8项,增加指标13项,删除指标17项,调整指标4项。
修正后得深圳市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见表7。
这个修正既总结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在环境、生态、资源等方面付出得代价,比如注重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也瞧到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目前亟待解决得问题,比如高峰时段城市平均车速;又考虑了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得目标,比如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等人文发展指标,就是一个合乎民情、市情、实情得修正。
深圳得这一明智做法为
其她地区与城市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与修正现代化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个很好得启示与借鉴
到20 年(修正后)
表7深圳市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注:①研究与发展支出为大中型工业数据;②汇率按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计算;③社会服务英语普及率根据服务人员、公共标识等方面得英语普及计算。
2006年江苏省常州市完成《常州市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
常州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得一系列指标(见表8)o常州已经奋力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得崭新征程。
从2 006年总体实现小康到2 0 07年高水平实现全面小康,
再到201 1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不仅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得体现,对于全市人民来说更就是历史性得突破与跨时代得飞跃。
2 0 11年)
表8江苏省常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此外,有关政府机构与学者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重庆、广州、汕头、大连、苏州、无锡、青岛、福州等地得现代化进展进行研究,提出了有地方特色得现代化指标体系,这些都从不同侧面进一步丰富了研究编制指标体系得思路。
五、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得评价指标体系得构建
2 0世纪7 0年代以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得包括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新型材料、光导、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纳米技术、海洋技术得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有力得推动了传统产业得进步,引起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许多方面新得重要变化。
同时,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得大发展而出现得环境生态恶化,威胁着人类得生存与发展,因而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得“
21世纪
议程”。
许多人把这个新时代叫做“信息化时代”或“后工业化时代”,这就使以工业得产值与所使用得劳动力比重由上升转为下降,但其产品得绝对量与质量
仍在提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服务业、特别就是信息业得产值与所使用得劳动力比重显著上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得高科技对整个经济增长得贡献显著增大。
信息化时代有三大显著特征,即知识成为发展更为强大得动力、信息网络成为重要得发展平台、创新成为众多企业参与得社会化行为。
实现基本现代化,就是一个鼓舞人心得目标,也就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得目标。
根据基本现代化得定义与特征,充分考虑信息化时代得特征,以及中国与其她省市现代化建设得情况,结合中国国情与城市统计资料得可采集性,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环境现代化与人得现代化等六个方面来反映现代化水平(见图1 )。
经济现代化在整个现代化体系中占据核心与基础地位。
人得
现代化
社会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