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点-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二○一五年三月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体蓝图,是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我校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对国内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研工作组织与开展情况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基于学校《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以研究方向为小组,利用寒假开展调研工作,调研途径主要有实地调研与阅读各大高校网站相关的数据资料。各研究方向收集和分析了土木工程学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校(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5所高校(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情况的分析如下。
1、修订频率与编制方式
调研的5所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平均频率约为每2年修订1次。新的修订中(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规定,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将二级学
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
2、修订特点
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3、培养目标
调研高校的培养方案尤其是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准确把握了学术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正确处理了不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先进的技术方法手段,具有创新意思、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为目标和突出系统性有所差别;侧重于培养专业知识宽广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4、研究方向
各高校依据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前沿、趋势和需求,以及多年来研究的积累,确定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如表1所示。
5、学制与学分
(1)清华大学
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
学位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0(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2),包括公共必修学分7,必修环节学分1,专业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2。鼓励选修学术与职业素养,以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
(2)重庆大学
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2-3年,具体学制在研究生入学选定导师后,由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并经所在学院批准。在学制时间内,课程学习环节一般为一年,专业实践环节和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该类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5.0年。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为2-3年,全部课程学习应在第1学年内完成,实践环节不少于半年,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不少于1年。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由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创新实践和补修课程等模块构成。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0学分(不含体育类选课);其中,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公共必修课程需修满5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专业创新实践性(必修)5学分。(4)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2年。原则上用0.75~1 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1.25学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学分要求见表2。
注: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课的学分之和不少于19学分;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课的学分之和不少于17学分。
(5)华中科技大学
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学制学制为2.0年,至少应修满32学分的课程,其中公共学位课至少2学分;专业学位课至少14学分;实践与研究环节至少16学分。
表1 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研究方向设置内容
- 6 -
三、本学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与发展方向
我国宏大的工程建设与史无前例的超市化发展,给建筑、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学科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将促进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科变革。
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环境恶化及资源短缺,要求人类社会反思和调整自身的行为模式,以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立在资源无限、环境容量有限以及能源无限观念上的现代建筑体系和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给人类提供了舒适安逸生活空间的同时,也无意识地污染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因此,研究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如何运用先进的设计手段,不断提高建筑生活环境质量标准的同时,减少对能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建筑、土木工程领域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2、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其现代设计理论正在孕育和发展。
随着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以及使用需求的提高,要求工程结构必需具备更高综合性能,以抵抗自然灾害作用下的工程结构灾害性破坏、减缓乃至消除长期自然环境侵蚀下工程结构的性能退化、保证结构的预期服役性能。从结构性能角度出发,以高安全性能、高施工性能和高耐久性能等为特征的高性能结构的发展,正在成为现代结构工程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以大规模、非线性、多耦合场问题为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现代工程结构计算理论,则为发展高性能结构工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职称手段。结构全寿命设计已成为未来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高性能结构全面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和实用性的全寿命设计理论及方法,是建筑土木工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