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本答案和重点6-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1、教材P58“这个幽默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一个人生活的准备,又可以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教育影响了个人的命运。

尤其是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急剧增加,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岗位,甚至很难在社会立足。

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

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2、教材P59“你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见教材P60第一段
3、教材P60“你能体会小余当时的心情吗?”(能体会小余当时的心情。

小余因贫困而准备辍学,是学校和老师帮助她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她感动得扑到老师的怀里哭了。

)“万老师倾全力维护了小余的什么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4、教材P6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私事吗?谈谈你的看法”
此说法是错误的,因为:①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国家经济的振兴、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也就是说,受教育不仅是个人的私事,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所以,上不上学不是个人私事。

5、教材P61“处罚小淘的家长有什么法律依据?”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其辍学。

《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强制小淘接受义务教育,对他本人及家庭、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对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因为受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公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公民享有、行使其他民主权利的重要条件。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焦点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受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所以小淘接受义务教育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有好处。

6、教材P63“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办?”
该镇村民的行为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违反了教育法规。

作为一名学生,对妨碍义务教育的行为:一是不参加,要履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认真完成国家规定的学业;二是对违背教育法规的行为要报告当地的有关部门,由当地有关部门依据教育法规制裁妨碍义务教育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假如你是该校的校长,应该怎么办?”
作为一名校长,应依靠政府和法制的力量,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真正维护公民受教育的合法权利。

7、教材P63“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旧中国只有20℅的学龄儿童能过入学读书,而在今天我国已普及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这机会是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后逐渐获得的,我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国家和家庭为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付出了巨大努力,我们青少年应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报答养育我们的父母。

8、教材P64“小刚拒绝辍学,对自己、家庭、社会有什么好处?”
对自己:使他获得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他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家庭:从长远看有利于家庭的发展。

对社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1、教材P68“这些财产给家庭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使家庭生活更丰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谈谈社会上还有哪些财产,它们属于谁?
矿产、河流、海域和国家所有的土地、草原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公民的合法收入、个人储蓄、自己家的家具等,属于公民个人所有。

2、教材P71“设身处地为小涛想想,家中巨额财产被盗是何心情”
痛心、愤怒交织的一种心情,同时又期盼着公安机关尽早破案。

“靠什么使小涛家的财产失而复得?这说明了什么?”
在公安机关的努力下,抓住罪犯,使小涛家的财产失而复得。

说明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任何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3、教材P72“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方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依据民事法律、采用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方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对“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道德”发表见解。

法律禁止的行为,恰是道德所强烈谴责的行为,但对某些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恶劣行为仅仅谴责一番,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运用法律武器,才能打击施恶者,震慑效尤者。

所以说,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道德。

4、教材P73“你认为DVD机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
属于丙。

因为乙占有DVD合法,但无处分权。

丙购机时并不知道乙对该机无处分权,因而从法律上讲是善意去的,拥有该机的所有权。

“甲丙二人应通过什么途径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甲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乙侵害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责任,并要求乙赔偿自己的损失。

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5、教材P74
甲县工商局作出的上述处罚不合法。

赵某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县工商局依法撤销裁决,返还被没收的粮食,或要求甲县工商局予以行政赔偿。

6、教材P75
朱某可以到派出所报案,或拨打110报警。

“假如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拦截并向你要钱,你该如何应付?”
当被人拦截索要钱财时,可以先把钱给他,但要记住他的相貌特征,待安全后马上报警。

7、教材P77(上)
晓军的父亲病逝后,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能继承晓军父亲的遗产,因为它们都是法定继承人。

未成年人晓军能继承。

但因未成年,其继承权应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8、教材P77(中)
法定继承人不一定都能实现继承权。

9、教材P77(下)
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等,属于法定继承方式。

10、教材P78
假如我是法官,对此案会作出按遗嘱来处理遗产的裁决。

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11、教材P79(上)
因为遗嘱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

法律规定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宝柱将他70岁的老母亲排除在继承之外,违背了相关法律规定。

12、教材P79(下)
答案见P80第一自然段
13、教材P80
面对此情景,张倩应请律师帮助维护权益,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要及时提起诉讼维护权益。

14、教材P81
智力成果不仅影响个人的生存,解决我们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增长。

15、教材P83
儿童也享有版权。

假如我是丁丁,我会:①请父母出面,与出版社协商解决;②如果协商不成,将由父母采用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理由:我国法律规定享有知识产权不受年龄限制,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6条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16、教材P84“就如何打击盗版出谋划策”
①国家建立起严格的监控和管理体系;②增强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③积极、及时举报盗版;④完善法律,加大制裁盗版的力度。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1、教材P87“为什么图中的厂家和店家如此对待‘上帝’?”
消费者很难从直观上辨别商品的性能、用途、店家介绍商品的真实程度,所以往往势单力孤,处于不利地位,厂家和店家的见利忘义,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所以采取如此方式对待“上帝”。

2、教材P89(上)
消费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处于最后的购买和消费的地位。

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使人们过得更加幸福美好。

3、教材P89(下)
这些商品使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危害,甚至夺走了人的生命。

例如注水猪肉导致人生病,毒大米使人丧命,劣质热水器使人死亡,劣质工程使桥塌陷造成人员伤亡等。

要避免对消费者的这些危害,消费者应享有安全权。

4、教材P90(上)
消费者应享有知情权
5、教材P90(下)
当时的感受是气愤、无助……
消费者应享有自主选择权
6、教材P91
消费者应享有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还应享有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

7、教材P92
消费者作为经济活动参与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8、教材P93
作为消费者不要贪图小利,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要多了解并掌握一些商品的性能、质量等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识别经营者的骗局,使自身融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9、教材P94
目的(动机):处理积压商品,以达到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不要盲目购买,要根据(1)该商品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2)商品的质量如何
10、教材P95
经营者侵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和知情权。

患者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1、教材P97
①当事人协商解决;②通过消费者协会协商解决;③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根据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④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不成,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1、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公平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公平是社会的稳定器。

(公平的重要性)
2、教材第100页“你认为怎样做才公平?”
提示:本问题考察学生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公平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究竟选谁去才公平,只要你能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①投票再选的观点体现了竞争的平等,班上同学可以公正客观的投票,通过票数可以看出两位同学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同学们对他们的认可程度,体现了对同学权利的尊重。

②班主任决定的观点可以通过班主任对他们的综合评价,以及他们对班级的付出和所得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③抓阄的观点体现了机会均等的原则。

(可以从任意一个方面回答)
3、在人类历史上,对公平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见教材P100相关链接)
公平是天平上的平衡。

公平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知道在特定环境中如何行动,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是最好的。

公平就是每个人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合其天性的职务,每个人在社会中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

公平体现在一种均衡的关系中,公平是“百德之总”。

公平是人们为生活得更好、快乐和谐而共同制定并遵宁的社会契约。

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观念化表现。

……
4、教材第101页“这样的表彰公平吗?”
提示:此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公平要求责任现利益相一致”的理解。

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他人的付出和所得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就产生了公平或不公平的感觉。

你可以说,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的;也可以说,公平是分担自己该做的。

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如果一个人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或者取得了多于应得的利益,人们就会认为这不公平。

(请根据据这一段的分析判断是否公平)参考:因为一方面李伟作为宣传委员并负责此次板报,他有责任和义务完成此项工作,可他却一走了之,没有分担自己应该分担的,却得到了荣誉。

所以不公平。

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付出了劳动,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分担了责任却没有得到利益,这对其他同学不公平。

5、教材第101页“推销人员辞职的原因。


提示:本题考察意图是(1)社会生活中处处需要公平。

(2)不公平会影响合作。

(1)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如果一个人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或者取得了多于应得的利益,人们就会认为这不公平。

“高台阶、低差距”的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平均主义倾向,损害了公司的经济利益和一些推销人员的自身利益,打消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所以导致一些人跳槽另谋高就。

(2)经理改变分配方法后,使员工收入与销售业绩挂钩,这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中的按劳分配的原则,能使个人发展有保障,心理有自信,这种合作是长久的。

但是利益的不兑现有失公平互惠原则,员工诚实劳动却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产生不公平的感觉,所以跳槽。

员工的不公平感觉在心理和行为上体现出来的就是愤怒、冤枉、气愤,行为上则表现为要钱走人,导致合作难以进行,影响企业发展。

6、教材第102页“怎么看社会公平?”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公平的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1)这两件事涉及他们的平等权、劳动权、选举权、建议权等。

(2)这些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才能更好地有了这些权利,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

(3)他们的公平感受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

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7、我国现代社会是公平的: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比旧社会少数人专制公平得多;人们主要按照劳动贡献参与分配,多劳多得,比旧社会不劳而获要公平得多。

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为巩固发展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奠定了基础。

公平是相时的,目前我国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

在我国,还存在着人们生活条件的差异,存在侵犯公平权利的现象,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

国家从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各个方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8、教材第103页“你能从中寻找到有关公平观念发展的轨迹吗?”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人类社会对公平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平观都受到当时社会的制约”的理解。

虽然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用理性的目光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公平总
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总之,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

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

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9、教材第103页“如何面对不公平?”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要有平等意识,懂得用合法手段去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1)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不能任其发生,否则,会助长老板的气焰,以后老板还会以种种借口和理由克扣工资,损害自己的权益。

要知道,我们的每一次积极行动,都将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合理的境界迈进一步。

(2)解决不公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自觉增强法制观念,通过合法手段去寻求公平。

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①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③我们要敢干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同时,还要认识到:自己遇到一些不公平现象,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不公平。

10、教材第104页“形形色色的‘不公平’。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


(1)他们的想法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公平”。

(2)是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

(3)他们应该承认无可改变的事实,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公,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例如,因收费高而不参加夏令营,对家长来说是公平的;老师的批评针对的是说话这件事,是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并不是坏事;秦雯应看到别的同学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客观判断,受到不公正待遇可以变挫折为动力,把不公当成垫脚石,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11、教材第105页“你见到下列不公平现象时有何感受?(学生自己扩展)你遇到这些事应当怎么做?”
当有人恃强凌弱时: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弘扬正义,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弱小者,谴责强者
当有人弄权渎职侵吞公款时:应及时检举揭发,向有关部门报告
当有人排斥异已、处事不公时: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12、教材第106页“收到假钞之后”
提示:本题考察意图是让学生理解“个人的公平意识和所作所为影响着他人的公平感受和社会公平,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1)小吴的行为影响到哪些人的利益?原因是什么?
小吴影响了以下几位前来购物的顾客:受了气的妈妈回家,发现给儿子买的礼物丢在商场了,让儿子很失望;受了气的餐馆老板回来后,告诫伙计对顾客的态度要好,不然会失去回头客;受了气的政府部门办事员对同事说,难怪群众反映这家商场服务态度不好,是因为售货员的素质太低。

原因是没认识到: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因为售货员收到假钞后认为这件事对自己不公平,产生了不公平的感觉,委屈的同时伴有气愤,于是产生了报复行为,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了和他人的正常合作,打消了顾客的良好心情,给他人带来不公平的感觉。

小吴应该怎么改正:①尊重别人,平等待人,一视同仁;②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斤
斤计较自己小的得失;③真诚地给别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④以大局为重,从长远利益考虑,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问题;⑤诚信做人,恪守自己在合作中的诺言。

(2)小吴可能怎么做?她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
小吴可能有以下做法:①设法将假钞用出去或将假钞掺在真钱里上交公司。

结果是损害了他人或国家的利益。

②交给银行处理或将假钞销毁。

避免了他人或国家的损失。

13、公平合作的好处: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14、教材第106页“排演历史剧后的打分。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需要公平互惠的合作”的理解。

(1)小张的分数最高,大家为什么并没有觉得不公平,反而为他高兴?
因为小张做了他应该做的,而且主动承担了别人应做的工作,付出劳动后,得到了自己该得的,所以大家认为很公平,替他高兴。

(2)为什么以后的活动大家不愿意找小王?
因为小王没有很好地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只想多享受利益而不愿多承担负担。

没有形成互惠的合作。

(3)为什么老师没给小亮分数?
因为小亮没有付出。

老师本着公平的原则没有给小亮分数。

因为公平的合作是互惠的合作,老师是同学们树立了公平合作的意识。

启示:在社会合作中,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而不公平和合作是无法长期延续下去的。

只有做了我们该做的,才可能获取自己该得的。

当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同时也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

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只有公平互惠的合作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

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人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1、教材P108“你认为什么是正义”续
一个人触犯了法律,应该受到制裁
勇斗歹徒,见义勇为
法官公正无私,为民做主
2、教材P109
是正义的。

因为:张俊的爸爸和小江作为我国公民在享有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的同时必须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科技要进步,教育要振兴,国防要巩固,社会公共事业要发展,自然灾害要救助,都需要税收,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小将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财产,所以应受制裁。

因此他们受到地对待是正义的。

3、教材P110
老金的工友出于同情帮助老金,渡过了暂时困难,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通过法律援助,替老金伸张正义;实现了公平和正义,保障了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经济增长,使社会趋于稳定和平衡。

4、教材P111
国家制定这些政策体现了正义的要求,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避免社会分化,促进社会每一个成员健康地发展,社会稳定进步,使人与人之间和谐。

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而正义则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于每一个社会成员。

5、教材P112(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