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学案-28页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质量是10 kg的冰,全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___ kg,体积是________ m3,其密度将比冰要________;当这些水又全部汽化成水蒸气后,其质量是________ kg,体积将变得更大,其密度将________.这说明质量不随物质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但密度将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10 0.01 小10 变小状态
2.长度相同,材料也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甲的直径是乙的直径的两倍,则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________倍,甲的质量是乙质量的________倍.
答案:1 4
3.量筒和量杯是测量________的一种实验器材.它们所标的刻度疏密程度不同,量筒标的刻度疏密是________的,而量杯标的刻度疏密是________的,(填“均匀”“不均匀”)且上面刻度________下面刻度________.
答案:体积均匀不均匀密疏
4.一个农民为消灭棉花田中的害虫,需配一种农药,根据需要,这种农药要配成0.5%的水溶液,要配制50 kg这种农药的水溶液,需称量这种农药________ g,加入________ kg的水中.
答案:250 49.75
5.下图是一种常见的某种物质的密度和体积的图线,从图中可知此物质可能是________,它的密度是________kg/m3;当该物质的体积是2 cm3时,则该
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 g.
答案:水 1 000 2
6.实验室常测某种物质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依据这个原理,在测某种液体密度时,如果先用量筒测其体积,然后再用天平测其质量,则测出的实际值比真实值要________.
答案:ρ=m/V小
7.有一种小儿用药的用法用量写到:
【用法用量】溶于40 ℃以下的温开水内服,成人一天8~16袋,
分2~3次服用;小儿一天30 mg/kg体重,分2次服.
共有:0.125 g×12袋
根据以上数据,如果一个小孩的质量是16 kg,则每次用量是________袋,________天内能将此盒药用完.
答案:2 3
8.热气球是利用球内的热空气比球外的冷空气的密度要________而能够上升的,当热气球的体积达到最大时,再继续加热时,则球内的气体质量________,密度________.
答案:小减小减小
9.有一团细铜丝用天平称其质量是0.89kg,测得它的横截面积是2 mm2,这团铜丝的长度是________ m..(ρ铜=8.9×103 kg/m3)
答案:50
10.将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的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已经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两端,则天平将向________端倾斜;当向放铝块的托盘中加10.2 g砝码时,
天平又重新平衡,则铁块和铝块的体积是________ cm3.(ρ铝=2.7×103kg/m3,ρ
3 kg/m3)
铁=7.8×10
答案:放铁块 2
11.使用量筒测某个固体全部体积时,一定要使固体________在量筒的液体中,并且液面上升的高度不能________量筒的最大刻度值,读数时,视线与________平行.
答案:全部浸入超过液凹面
12.现在要测一种含有金和铜两种金属的合金器具中金和铜的含量分别是多少,可以用________测出合金的总质量,再用________测出合金的总体积,如果测得合金的总质量是m,体积是V,金的密度是ρ1,铜的密度是ρ2,则金的含量是________,铜的含量是________.
答案:天平量筒(ρ1ρ2V-ρ1m)/(ρ2-ρ1) (ρ2m-ρ1ρ2V)/(ρ2-ρ1)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实验室里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和最小刻度,只能一次并能较准确测出质量为100 g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
A.500 mL,10 mL
B.100 mL,2 mL
C.250 mL,5 mL
D.50 mL,2 mL
答案:C
2.一块体积是200 cm3的金属块,质量是540 g,把它切掉2/3后,余下部分的金属密度是
A.2.7×103 kg/m3
B.0.9×103 kg/m3
C.1.8×103 kg/m3
D.1.05 ×103 kg/m3
答案:A
3.如图是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则由图线可知
A.ρ1>ρ2>ρ3
B.ρ1<ρ2<ρ3
C.ρ1=ρ2=ρ3
D.无法判断
答案:A
4.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 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 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 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A.1 kg/m3
B.2 kg/m3
C.2.2 kg/m3
D.2.5
kg/m3
答案:B
5.有一个铝球,其质量为5 kg,体积为3 dm3,密度为ρ铝=2.7 ×103 kg/m3,则该铝球 A.一定是实心的 B.一定是空心的
C.可能是实心的
D.可能是空心的
答案:B
6.把一块金属浸没在盛满煤油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了一定质量的煤油.若将该金属块浸
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和质量
A.体积变大,质量不变
B.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C.体积和质量都不变
D.体积和质量都变大
答案:B
7.在铸造某些金属铸件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心木料制成木模.现要制一个密度为ρ2、质量为12kg的金属铸件,而木模的质量为1 kg.则木模与金属铸件的密度之比
A.1∶6
B.12∶1
C.1∶12
D.6∶1
答案:C
8.现有三个质量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实际体积之比为1∶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A.1∶2∶3
B.3∶2∶1
C.6∶3∶2
D.2∶3∶6
答案:C
9.为制作高度为2 m的英雄塑像,先用同样材料制作一个小样,高度为20 cm,质量为3 kg,那么这个塑像的实际质量将是
A.3 kg
B.30 kg
C.300 kg
D.3 t
答案:D
10.有一个同学在一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所用的一个砝码被磨损了,请问,这个同学所测的物体的质量与真实值比较
A.偏小
B.偏大
C.无差别
D.无法比较
答案:B
三、想一想(每题5分,共10分)
1.小明的妈妈拿了一个刚好能装下1 L矿泉水的瓶子,要小明去买1 kg的食用油回来,聪明的小明想了想,对妈妈说这个瓶子装不下1 kg的食用油,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案:因为水的密度比食用油的密度大,在体积一定时,根据m = Vρ可知,水的质量比食用油的质量大,所以能装下1 kg水的瓶子装不下1 kg的食用油.
2.小王同学的爸爸是卖水果的,家里有一台案秤.当小王学完怎样测物体的密度后,回到家他想测一测吃饭用的瓷碗的密度.他向学校物理老师借了一个量筒,但他在测量瓷碗体积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量筒的口太小,不能将瓷碗直接放入.而小王又不愿意将碗打破.请你帮小王同学想想办法,还需要什么器材?并帮他完成实验.
答案:还需器材:一个脸盆、一个较瓷碗大的钵子(或碗).
步骤:
(1)用案秤测出瓷碗的质量;
(2)将钵子盛满水放在脸盆中,然后将瓷碗浸没在钵子的水中;
(3)将脸盆中溢出的水分几次用量筒测出其总体积,这个体积就是瓷碗体积;
(4)根据ρ=m/V,可算出瓷碗的密度.
四、做一做(共20分)
1.(6分)天平通常是用来测质量的仪器,但我们还可以用天平来测量一些其他的物理量,如“长度”“数量”“面积”等等.下面请你用天平来测出一小堆大头针的数量,并简要说明你测量的过程及结果.(注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小于天平的“感量”)
答案:(1)先测出一小堆大头针的总质量m1;
(2)从小堆大头针中选出20~30个(或n个),然后测出其质量为m2;
(3)大头针的数量N=n m1/m2.
2.(6分)一辆轿车外壳用钢板制作需要钢材200 kg,若保持厚度不变,改用密度为钢的1/8的新型塑料制作,可使轿车质量减少多少千克?若轿车有些部件仍需钢材,则只能换掉3/4的钢材,而厚度仍不改变,则需此新型塑料多少千克?
提示:(1)m
塑
=ρ塑V=ρ钢V/8=100×1/8 kg=25 kg
故:m
减
=(200-25)kg =175 kg.
(2)m塑′=3ρ塑V/4=18.75 kg.
3.(8分)某活动小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真分析“沙尘暴”天气的根本原因在于植被减少.以长江为例,其森林覆盖率已由历史最高的85%下降到不足9%,造成长江流域年年土壤流失约2个县的国土面积.为了监测水土流失情况,活动小组在某河段取了体积为5×10-3 m3的江水,测其质量为5.3 kg,则该河段每立方米江水(指纯水和砂的总体积为1 m3)的含砂量为多少千克?(砂的密度为2.5×103 kg/m3)
提示:V
水+V
砂
=5×10-3m3
m水+m砂=5.3 kg,
又因V
水= m
水
/ρ水V砂=m砂/ρ砂
解得m
砂
=0.5 kg
含砂量M=0.5 kg×1/(5×10-3)=100 kg.
五、小调查(共5分)
在公路上观察一下同一种型号的货车装货的情况,有时会发现这些货车装不同货物时,有时满载,而有时并没有装满.请调查一下货车装货的多少是以质量为标准,还是以是否装满车厢为标准?并说明为什么货车在装有些货物时,车厢没有装满,就不能再装了?
答案:货车是以质量多少为满载量.
根据V=m/ρ可知,在质量一定时,密度大的物体,其体积小,所以货车装货时,为了不超过货车最大允许的质量,物体密度大的有可能装不满车厢.
作业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60__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________;一个苹
果的质量大约是0.2________;一头非洲大象的质量大约是6________.
答案:g kg kg t
2.一杯水,倒掉一半后,其密度是________kg/m3,合________ g/cm3;它的物理含义
是________.
答案:1 000 1 1 cm 3的水的质量是1g
3.“神舟”五号将1kg的蔬菜种子带往太空后,其质量________;将一根很粗的铁棒
拉成很长的细铁丝后,其质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
“不变”)
答案:不变不变不变不变
4.实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而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测质量的工具有
________、________.
答案:案秤杆秤
5.一间教室长10 m,宽6 m,高4 m,这间教室空气的质量大约是___________ kg.(ρ空
=1.29 kg/m3)
答案:309.6
6.物体所含物质的________叫质量.物体和物质是有区别的,例如我们称镜子是
________,而组成它的玻璃则称________.当镜子摔碎以后,它的总质量却________,因为质量不随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多少物体物质不变形状
7.有甲、乙两种物质,甲的质量是乙的1/2,乙的体积是甲的1/3,则甲的密度是乙的
________.
答案:1/6
8.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先要观察天平铭牌上标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调节
天平平衡时,只能通过调节________使天平平衡,而不能滑动________使天平平衡.当天平的指针在分度盘的中间或________,我们就说天平平衡了.
答案:感量量程平衡螺母游码两边均匀摆动
9.托盘天平在调节平衡的过程中,如果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边,则将左边的________向________边调节.天平所测物体最后的质量应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________.
答案:平衡螺母右在标尺上指的刻度值
10.如下图,在两个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但杯子上的标签模糊不清,请从图中直接分辨出A瓶是________,B瓶是________.
11.某同学用实验测定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操作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的测量情况填写下面的表格:
金属块的质量(g)量筒内水的体
积(cm3)
放入金属后水
面的刻度
(cm 3)
金属块的体积
(cm3)
金属块的密度
(kg/m3)
答案:135 50 70 20 6.75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根冰棒在杯子里融化成水的过程中
A.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体积缩小,密度不变
D.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答案:D
2.有两根长度和质量都相同的实心铜丝和铁丝,它们的横截面积相比
A.铜丝大
B.铁丝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3.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是物质的疏密程度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物质的体积有关
C.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它的大小与物质的体积、大小无关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只要质量不变,它的密度也不变
答案:C
4.有一同学在测物体质量时,错把物体放在右盘,在左盘放了50 g、20 g砝码各一个,又把游码拨到4g 处使天平平衡,这个物体的质量应是
A.78 g
B.74 g
C.70 g
D.66 g
答案:D
5.有两个粗细不同的量筒,它们的最小刻度都是“1 mL”,那么它们的准确度
A.粗量筒准确度高
B.细量筒准确度高
C.两个量筒准确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答案:B
6.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如果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则是否能测出该物体质量
A.不能,因为天平不能平衡
B.可以,但要减去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C.可以,但不考虑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D.不能,因为会破坏天平
答案:B
7.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试估算一个中学生整个身体的体积大约是
A.5 m 3
B.50 dm 3
C.50 cm 3
D.50 mm 3 答案:B
8.比较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B.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C.密度大、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D.体积小、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答案:C
9.将体积相等的实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已调平的天平两托盘上(没有超过天平的量度),则
A.天平失去平衡,向铁球一端倾斜
B.天平失去平衡,向铝球一端倾斜
C.天平仍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 答案:A
10.把一个全部用黄金做的有空心部分的真“皇冠”,和一个掺有黄铜的实心假“皇冠”,分别全部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则溢出水的多少有
A.真“皇冠”溢出的水要多
B.假“皇冠”溢出的水要多
C.溢出的水一样多
D.无法判断 答案:D
三、想一想(每题5分,共10分)
1.制造飞机的材料除了要有一定的牢固度,还应选取密度较小的物质.你知道为什么吗?想一想,说说你的道理.
答案:因为飞机质量小有利于飞行和节能,在体积一定时,密度小的物质,其质量小,所以飞机在选材时,既要选择牢固的材料,同时也要考虑密度小的物质.
2.夏天,小明将一满瓶汽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冷冻,第二天当小明打开冰箱时,发现汽水瓶已经炸裂了,难到瓶子是被冻破的?请说说汽水瓶炸裂的原因.
答案:瓶子是被冰胀破的.因为水结冰后,其体积会变大,当汽水瓶密封后,冰的体积变大,而将瓶子胀破.
四、做一做(共20分)
1.(10分)宇宙中有一种中子星,其密度可达1×1017 kg/m 3,试算一算一个约乒乓球(体积约为34 cm 3)大小的中子星的质量.如果一辆汽车每次运载10 t ,则需多少次才能将此物质运完?
提示:m =ρV =34×10-6 m 3×1017 kg/m 3=34×1011 kg=34×108 t n =34×108 t/10 t=3.4×08次.
2.(10分)某同学没有利用量筒也测出了一满杯牛奶的密度.他的方法是这样的:先用天平测出一满杯牛奶的总质量是120 g ,然后测得空杯子的质量是50 g ,最后他将该杯装满水,又用天平测得水和杯子的总质量是100 g.请你帮该同学算一算此杯牛奶的密度是多少?
提示:V 瓶=V 水= m 水/ρ水=50 cm 3 ρ奶=m 奶/V 瓶=1.4×103 kg/m 3. 五、小调查(共5分)
家用电器中,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很普及了.请到商场去看一看某一品牌太阳能热热水器有多少种容积?并用你学过的知识,算一算一个100 L 容积的热水器能装约多少千克的水?
答案:m = V ρ=100×10-3 m 3×1×103 kg/m 3=100 kg.
学生姓名 年级 九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时 2
课 题 运动和速度
教学目标 机械运动和速度及其测量
重 点 机械运动和速度及其测量、运动的相对性、误差和错误的正确理解 难 点
运动的相对性、误差和错误的正确理解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Ⅱ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
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
v 则v
2
>v>v
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
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
做机械运动。
2、有时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中,你觉得自己坐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在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反方向开去了。
这是因为,如果以为标准,你乘坐的列车就是运动的。
如果以为标准,你乘坐的列
车就是静止的。
可见.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
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3、参照物可以根据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4、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选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选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的——相
对静止。
5、物体运动的快慢用(velociy ) 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速度越快。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
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为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s ――米(m),t ――秒(s ),
v ――米每秒()
6、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或.在
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或km·h-1. 1m/s= 3.6 km/h 。
7、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19 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 跨栏金牌,
成绩是12.91s。
这项奥运会记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
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 。
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大?
8、火车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 ,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63km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9、“频闪摄影”:在暗室里,照相机快门是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
光源是一只灯,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在同一底片研究物体在
某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10、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运动。
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做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称作运动。
变速运动比匀
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来计算.这样算出来
的速度叫。
11、测量需要有标准。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简称SI)。
我国现在的法定单位采用单位。
1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
是米(metor ) ,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cm)、毫米()、微米()、(nm)等。
它们同米的关系是:
1km=1000m=103m, 1dm =0.1m=m , 1cm=0.01 m =m,
1mm m =m, 1um=0.0001m =m , 1nm =0.000 000 001m =m
13、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等。
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通常根据
来读数。
更精确的测量就要选用等其他工具。
1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分()等。
lh = 60 min=s, 1min =s =h
15、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来测量时间。
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可以很方便地测量间隔。
16、测量时量受所用和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
误差不是错误,我们不能误差,但应尽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选用工具;改进。
17、测量错误是由于、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的。
18、古代测时间工具有和等。
三、课后习题(动手动脑学物理):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
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作业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
广州市初三物理单元测试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是10m/s B.课本每张的厚度约0.75mm
C.正常人常态下心跳1min约70次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60mg
2.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青山和行船 B.行船和岸边青山
第9页,共32页
A. B. C. D.
C .都是行船
D .都是岸边青山
3.初三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先后测量了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A .0.2582m
B .25.82dm
C .25.818cm
D .25.818mm
4.下列关于单位换算的几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min 8601480480=⨯=s
s B .kg kg t t 1500105.15.13=⨯= C .s m h km /253600100090/90=⨯= D .266221010
111m m mm -=⨯= 5.如图1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代表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A B C D
6.位于市区商业大楼旁的观光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内乘客可透过电梯的玻璃观看路面的树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乘客为参照物,树木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7.小刚、爸爸、爷爷同时从家中出发到达同一目的地后都立即返回,小刚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爷爷去时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爸爸往返都步行。
三个人步行的速度不等,小刚与爷爷骑车的速度相等。
每个人的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分别是图2中三个图像中的一个。
由此可知( )
A .甲
图是爸爸
往返运动
的路程-
时间图象
B .乙图是
小刚往返
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C .乙图是爷爷往返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D .无法判断
8.如图3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9.从上海至扬州列车行驶的里程402千米,小黄乘坐的列车时刻表如右表所示,列车正点发车正点到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海发车的时刻是8:28
B .在南京站停车的时间是33分钟
C .上海至扬州列车的平均速度为20.6m/s
D .上海至苏州的行车时间是49分钟
10.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 .1:6
B .6:1
C .3:2
D .2:3
11.李明的家距学校600m 。
某天他以1m/s 的速度走完了前一半路,为了不迟到,他以1.5m/s 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
他上学时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
A .1.2m/s
B .1.25m/s
C .1.5m/s D. 2.5m/s
12.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min 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自动扶梯不动,人沿自动扶梯走上去要3min ,若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则需要( )
A. 1min
B. 0.5min
C. 0.25min
D. 0.75min
图2 图1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