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热运动的是()A.飘香引蝶B.飞车扬尘C.歌声绕梁D.大雾迷江2.在气体扩散现象的演示实验中,一瓶装有空气,另一瓶装有密度大于空气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按正确的方式放置(如图所示),抽出玻璃板并合上两瓶,过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会混合在一起,且颜色都变得同样均匀,关于本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B.颜色均匀后,上方瓶内气体密度变小C.颜色都变得同样均匀后,分子不再运动D.温度越高,气体分子运动越剧烈3.如图所示,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后变成高温“火球”。

下列选项与之内能改变方式相同的是()A.滑梯上下滑时臀部发热B.用炉火将壶中的水烧开C.鸡蛋在锅里加热煮熟D.冬日下被子晒得热乎乎4.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的是()A.培育水稻秧苗时在傍晚往稻田里灌水B.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C.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降温D.冬天供暖时用水作循环液5.气体可以被压缩存储在钢瓶中的原因是()A.分子可分解为原子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有弹性6.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0℃的冰块内能为零C.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7.根据表中物质比热容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水 4.2×103铝0.88×103煤油、冰 2.1×103干泥土0.84×103沙石0.92×103铜0.39×103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C.一块干泥土变湿后,在同祥光照条件下其升温速度将变慢D.质量和温度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同热量后,彼此接触热量会从铜块传到铝块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含答案)1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含答案)1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女皇蒸凉面”是广元地方特色美食,凉面的口感、香气深受人们喜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辣子附着在凉面上,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香气四溢,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C.凉面条之间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吃一口凉面,只有几个分子进入口中2.一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①-10℃的冰到0℃的冰,吸收热量Q1;②0℃的水变为10℃的水,吸收热量Q2:③10℃的水到20℃的水,吸收热量Q3。

已c冰<c水,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则()A.Q1<Q2=Q3B.Q1<Q2<Q3C.Q1<Q3<Q2D.Q1=Q2=Q3 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装在相同的容器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in后乙的内能保持不变B.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多C.加热相同的时间,乙吸收的热量多D.乙的比热容比甲的大4.小涛在实验室对1.0kg冰缓慢加热,记录了冰从熔化成水直到沸腾全过程的实验数据,并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冰和水的质量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水=4.2×103J/(kg•℃)]()A.图像中的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其温度不变B.图像中BC段吸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内能增大C.冰熔化过程用时8min,不断吸热,温度升高D.图像中CD段,水吸收了4.2×103J的热量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水 4.2×103冰 2.1×103酒精 2.4×103砂石0.92×103煤油 2.1×103铝0.88×103水银0.14×103铜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水和砂石吸收相等热量,砂石温度升高得较多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铜块放出的热量较多D.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6.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气体扩散实验中只有二氧化氮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图乙中,试管中的水加热沸腾后,塞子被水蒸气推出,水蒸气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C.图丙中,两个压紧的铅块不会被重物拉开,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图丁中,迅速向下压活塞时,仅通过活塞对硝化棉做功,使管内硝化棉燃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具有的热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多B.只要物体吸热,物体的温度就一定会升高C.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8.将质量、初温均相等的铁块和水(c铁<c水)放出了相同的热量后,将铁块放入水中则()A.温度由水传递给铁块B.热量由铁块传递给水C.热量由水传递给铁块D.铁块和水之间没有热传递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出相等热量后,甲的温度低于乙的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花卉节”已经成为扬州的一张城市名片,走近花园就闻到扑鼻的花香,这是因为()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没有空隙D.分子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下降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C.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D.﹣5℃物体一定比5℃的物体的内能少3.某同学在劳技课上,用切割机把一个铜块切成了两半,则其中的一半铜块()A.质量、密度、比热容均减小一半B.质量减小一半,密度、比热容均不变C.质量、密度减小一半,比热容不变D.密度不变,质量、比热容减小一半4.如图所示,钉锤下落敲击铁钉,铁钉向下运动陷入木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钉锤下落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B.钉锤敲击钉子的速度越大,锤头的惯性越大C.铁钉能向下运动陷入木板,是因为铁钉没有惯性D.多次敲击后钉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它的内能5.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C),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B.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的状态有关C.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D.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6.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棉花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B.该实验说明热传递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该实验也能说明构成空气的微粒之间有间隙D.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燃烧7.如图所示,礼花筒利用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将彩带喷向空中,产生喜庆效果,高压空气膨胀过程中A.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分子热运动加剧C.对外做功内能减少D.筒内气体温度升高8.下文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治铁》中的一段话:……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带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带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已知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相互接触,则()A.热量由铝块传给铜块B.铝块将温度传给铜块C.它们间不发生热传递D.热量由铜块传给铝块2.冬至时节煮饺子,小明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冻饺子中的分子不运动B.冷冻饺子升温过程中内能不变C.煮熟的饺子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D.煮熟的饺子冷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3.已知铝的比热容大约是铁的两倍,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铝球和铁球,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接触在一起,则()A.内能从铁球传给铝球B.内能从铝球传给铁球C.温度从铁球传给铝球D.温度从铝球传给铁球4.下列现象中能够表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麦浪翻滚C.秋天,果香扑面D.冬天,雪花飘落5.如图所示,在金属管内装一些酒精,当迅速来回拉动绕过金属管的粗绳时,筒壁会发热,一会儿,看到紧塞在管口的塞子突然被射出,同时听到“呯”的一声.根据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来回拉动粗绳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塞子被射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筒壁会发热,原因是酒精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D.筒壁会发热,原因是克服摩擦做功,物体内能增加6.两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分别对这两个烧杯同时进行加热(液体均未沸腾),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液体的比热容是B 液体的两倍B .B 液体的比热容是A 液体的两倍C .10min 末A 液体比B 液体吸收的热量多D .20min 末B 液体比A 液体温度高7.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两个物体的( )A .内能相等B .热量相等C .温度相等D .温度变化大小相等8.如图是北京冬奥会滑雪跳台项目某运动员的比赛场景。

2019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262124(含答案).doc

2019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262124(含答案).doc

图1第13章内能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1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A .物质是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春天,柳絮飞舞 B. 夏天,茉莉花飘香 C .秋天,黄沙扑面 D .冬天,雪花飘飘 3、关于热量和温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4、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B.玻璃杯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其内能变为零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D.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5、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如图2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A .摩擦力B .分子引力C .分子斥力D .大气图2压力6、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C.用电熨斗烫衣服,电熨斗发热D.被点燃的冲天炮腾空而起7、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8、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A、铜块放热,水吸热B、铜块吸热,水放热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9、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C.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D.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0、“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窗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名句,对于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知当时气温突然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因为花分子的________加剧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度变化小,而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度变化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水传热慢,沙子传热快B.水吸收的太阳能少,沙子吸收的太阳能多C.水的密度小,沙子的密度大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2.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加热熔化时,它的温度T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由图可知:()A.图线中间平坦一段,说明这段时间晶体不吸收热量B.这种晶体熔化过程所用时间是6minC.A、B两点物体有相同的内能D.在图线中的AB段,物体吸收的热量增大了分子势能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喝冰镇饮料,因为饮料含有的热量少B.铁丝内能增加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热量可以由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4.下列关于热量、内能与温度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向外传递100J的热量,其内能也将减少100JC.相同质量的热水含有的热量大于温水含有的热量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5.2015洛阳牡丹文化节时间为2015年4月1日至5月5日,为期1个多月,在此期间洛阳各大牡丹主题公园纷纷开门迎客.牡丹盛开时,当我们走进公园,就会闻到阵阵的牡丹花香,这是因为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人的嗅觉比较灵敏6.如图的四幅图中在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上与其它三幅图不同的是A.铁丝弯折发烫B.钻木取火C.搓手暖和D.烤火取暖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一样大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D.水壶里的水沸腾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8.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B.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C.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D.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9.小明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水4.2×103冰2.1×103酒精2.4×103沙石0.92×103煤油2.1×103铝0.88×103水银0.14×103铜0.39×103A.固体的比热容一定小于液体的比热容B.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其比热容不变C.100 g酒精用去一半后,其比热容变为1.2×103 J/(kg⋅⋅)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比铜块吸收的热量多10.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并正确的是A.粉笔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粉笔由分子组成B.压缩弹簧需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阳光射入房间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填空题11.《庄子·天下》中曾有下列论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夏天将剩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B.冬天,晒太阳取暖C.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D.用电动砂轮磨刀时,刀温度上升2.下列关于能量转化转移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暖瓶塞跳起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用热水袋取暖时,内能发生了转移D.电动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加热相同时间,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甲液体吸收的热量B.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C.甲的比热容较大D.乙的比热容较大4.下列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温度低于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C.在相同温度下,1kg水比1kg铁含有的热量多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5.使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和水,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后,将铜块放入水中,这时A.水向铜传递温度B.水向铜传递热量C.由铜向水传递热量D.铜和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6.福州夏天天气炎热,开空调的房间中的空气容易变得干燥,很多家庭会使用超声波香熏加湿器。

该加湿器通过超声波产生雾气,能有效地扩散香味,让人在宽敞的房间充分享受香味的同时也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湿器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有时听到它的声音就是来自于它发出的超声波B.房间充满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C.产生的雾气是水蒸气D.雾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7.如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 4.2×103 2.1×103 2.1×1030.88×1030.39×103比热容J/kg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8.如图是大路边中学某同学利用红豆(代替质子)、黑豆(代替中子)、小米(代替电子)制作的氦原子模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间的核是原子核B.该同学制作的模型属于“枣糕模型”C.电子环绕原子中间的核旋转D.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其材质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墨水滴入水中,我们看到了墨水的分子在运动B.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C.氧气能被压缩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2.用供热稳定的热源给一个晶体均匀加热,用描点法得到其熔化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A.2∶3B.3∶5C.1∶2D.1∶4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改变B.湿衣服在太阳光下更容易晒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水壶烧开水,壶盖顶开﹣﹣分子间空隙变大,分子体积膨胀D.防“新冠肺炎”喷洒消毒液后公共场所充满气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4.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中秋时节,丹桂飘香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D.我国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5.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降低40∶,乙物体温度升高30∶时,乙物体吸收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是:()A.3:2B.3:8C.4:3D.8:36.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比热容不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B.比热容不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C.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D.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零B.物体温度不变,内能可能增大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8.如图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洗衣机缸内水位升高,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当洗衣缸内水位缓慢升高时,设细管内空气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被封闭的空气()A.内能增大B.分子体积变小C.体积增大D.压强不变9.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升高20∶,乙物体温度升高15∶时,乙物体吸收热量是甲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A.3∶8B.8∶3C.4∶3D.3∶2℃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0.如图是加热30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C.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D.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二、填空题11.冬天,人们经常利用热水袋取暖,在是通过改变人体的内能,热水袋中装的是水是因为;小朋友从滑梯上端滑下来感到臀部发热,是通过改变人体的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疫情期间,教室每天都会喷洒消毒水进行消毒,喷洒完消毒水的教室过段时间还会充满消毒水的味道,这是因为()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B.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有关C.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所以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同温度、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比热容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3.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象是A.B.C.D.4.如图所示,铁水很热,冰块很冷,但它们都具有内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水温度高,内能大B.冰块温度低,内能小C.铁水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D.冰块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5.现在的休闲场所刮起了“复古风”,小文在“农家乐”看到一种模仿古代将谷物捣碎的简单机械如图甲所示,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使用时,人在长木棍A端用力把它踩下去立即松脚,B端下落,打在石臼内的谷物上,从而把谷物打碎.若人用的力始终与OA垂直,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在A端用力向下踩,B端上升,人对木棍做功B.B端从水平位置上升的过程中,木棍是费力杠杆,人的动力大小不变C.B端下落的过程中,木棍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其动能增大D.捣米时,对米做功,使米的内能增加6.山西太原是一座四季分明的美丽城市。

下列自然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荷叶露珠C.秋天桂花飘香D.冬天雪花飞舞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对外做功,它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D.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吸热本领小于于乙液体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二、填空题9.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多种模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风拂面,柳絮飞扬B.晨曦微露,雾漫山野C.百花齐放,花香四溢D.天寒地冻,大雪纷飞2.下列实例中,没有应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是()A.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小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其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用水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3.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下方可以挂起重物,该现象主要说明了()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D.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4.如图是古人发明的一种活塞式点火器,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

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

下列词语中与其改变内能的方式相同的是()A.釜底抽薪B.抱团取暖C.搓手取暖D.卧冰求鲤5.下图形象地反映出物质固、液、气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甲物态的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乙物态的分子只能原地振动,丙物态的分子距离较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态是固态B.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需要吸热C.从乙物态变化到丙物态叫液化D.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时应在特定温度下才能发生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AB段时,吸收热量,内能不变B.该物质在BC段时,处于液态C.该物质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该物质的熔化时间是10min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一定降低8.某同学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获得如图所示的甲、乙升温与加热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像,甲、乙两种液体中有一种是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液体是水B.甲液体的比热容是1.4×103J/(kg⋅℃)C.质量相同的甲、乙下降相同的温度,甲放出的热量多D.质量相同的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乙升高的温度多二、填空题9.专属昆明的浪漫,鲜花占了大半。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范围:第十三章;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24分).(本题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是一种扩散现象B.冬天雪花漫天飞舞也是扩散现象C.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白色的梅花和雪都反射所有色光2.(本题2分)春日的周末,小华漫步在东洲公园,闻到阵阵花香,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是运动的3.(本题2分)下列事例,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搓手取暖B.压缩空气C.煤气烧水D.高处滑下4.(本题2分)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

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黏附艾绒。

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

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A.内能减小B.密度不变C.分子数增加D.内能增大5.(本题2分)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

如图所示是A 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相同时间,B比A吸收热量多B.升高相同的温度,A吸收热量较多C .由图像可知,B 的吸热本领强D .通过分析图像可以得出,B 的比热容是A 的两倍6.(本题2分)星期天,小林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6︰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一时刻图线,如图所示。

则可以判断( ) A .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 B .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 C .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 D .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 7.(本题2分)由热量计算公式得到c Qm t=∆,那么物质的比热容( ) A .跟物体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 .跟物体质量成反比 C .跟物体的温度变化成反比D .跟以上三项都无关8.(本题2分)质量均为0.5kg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C 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2.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大无关系的是()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C.夏天洒水降温D.滩涂湿地温差较小3.冬天,菜农喜欢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因此()A.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B.气温降低时吸收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C.气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D.气温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4.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绵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核仍可再分C.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端午节闻到粽子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如图装置展示的实验情景中,通过发生的现象,能说明一些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B.在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水蒸气的机械能转化为软木塞的内能C.在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在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说明外力做功使金属管内能增加了6.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将两支滴管中的氨水同时挤入试管,观察到浸入热水中的试管内酚酞纸花先变红。

这说明温度升高,分子()A.个数增多B.间隔变小C.运动加快D.质量变大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个实例不同.........的是()A.搓手取暖B.烧煮食物C.屁股感觉发热D.锯条发烫8.物理学中有大量的实验,下列实验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图乙表明气体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C.图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是因为受到了浮力D.图丁中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金属筒内能9.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比热容/ 4.2×103 2.1×103 2.1×1030.88×1030.39×103A.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10.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们经常利用水比热容大这一性质.下列事例中与这一性质无关的是()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B.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C.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D.福岛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2.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C.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做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4.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7.关于同一种固态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的物体内能多,冷的物体内能少B.任何物体不论冷热都有内能C.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9.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温度降低内能减少C.温度升高内能减少D.温度降低内能增加10.如图,在比较酒精和水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图甲装置对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进行加热,得到图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同一盏酒精灯对两个试管同时加热是为了使酒精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B.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热量不同C.从图像可知水的比热容比酒精的小D.从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11.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A.硬度较小B.隔热性好C.导热性好D.导电性好1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B.玻璃杯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其内能变为零C.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由于吸收了热量D.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可能增加1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D.磁铁能吸引铁钉14.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A.比热容较大B.比热容较小C.密度较大D.密度较小15.给自行车车胎打气,当用力将活塞向下压时()A.筒内空气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减少B.筒内空气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增加C.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D.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减少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17.(多选)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B.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18.(多选)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19.(多选)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由于沙石比水的吸热能力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20.(多选)糖炒栗子时,栗子在翻炒一段时间后纷纷爆裂开来,透出诱人果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水分内能不变B.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栗子内能减少C.栗子主要通过与铁锅的热传递,使其内能改变D.栗子主要通过铁锅对其碰撞做功,使其内能改变三、填空题21.如图是某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物体第4分钟时的内能是 ______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第3分钟时的内能.22.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实验中,某学习小组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装置如图所示,把质量和初温相等的水和煤油放入同一个大烧杯中加热.这样改进除受热均匀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 ;实验过程需要记录的数据是 ______ ; ______ 现象可以支持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这一结论.23.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小明根据实验情况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 ______ 比热容大.24.如图中冰壶运动员搓冰是靠 ______ 方式来增加冰的内能,使冰熔化的.搓冰的目的是______25.如图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初温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则甲物质的比热容是 ______ J/(kg•℃).四、实验题26.在了解水的吸热多少跟质量及温度升高大小有关的基础上,同学们想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于是找来了水和铁砂进行实验.(1)怎样来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能力呢?请你简述实验思路.(2)小雪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两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分别用同一酒精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它们温度变化5℃、10℃、15℃所需的时间.请你帮助小雪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晓彤认为小雪的实验需要两次才能完成,过于繁琐,于是使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同时进行实验,则晓彤实验中必须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 .五、简答题27.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冬天人们用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请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六、计算题28.热水质量20kg,温度80℃,与质量30kg,温度30℃冷水混合,不计热损失,求:混合后的温度.七、阅读理解题29.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有两只装有一半水的烧杯甲和乙,分别用长颈漏斗在两只烧杯底部缓慢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把烧杯甲浸没在温度为15℃的恒温水槽中,把烧杯乙浸没在温度为60℃的恒温水槽中,结果发现: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随着时间推移,原来清晰的分界面逐渐变模糊,上部的水由下而上逐渐变蓝,下部的硫酸铜溶液由上而下蓝色逐渐变淡,约20小时后上下两部分都变成相同的淡蓝色液体,烧杯乙发生类似的变化,但变化比甲快,约5小时后上下部分都变成相同的淡蓝色液体.(1)硫酸铜溶液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______A.重力 B.质量 C.体积 D.密度(2)清晰的分界面逐渐变模糊是 ______ 现象,说明分子在 ______ .(3)从烧杯乙比烧杯甲变化的快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D、灌注海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不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A.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A错误;B.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铁、水、空气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叫磁场,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故C错误;D.根据分子动理论,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另外,物质在固态时体积不一定最小,例如水凝固成冰,体积要增大,故D错误.3.【答案】D【解析】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选项A说法不正确;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该选项B说法不正确;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选项C说法不正确;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选项D说法正确.4.【答案】D【解析】热量是过程量,即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BC均错误.由于热传递的方向是由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所以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故D正确.5.【答案】D【解析】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两者没有关系.6.【答案】D【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等有关.所以A、B选项错误;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宏观的机械运动无关,所以C选项错误;分子的运动又称为热运动,所以物体的温度升高,内部分子运动剧烈,内能一定增加.7.【答案】D【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它不会随物质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A、B、C错误,D正确.8.【答案】B【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有关;与内能和机械能没有必然联系.A、由于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内能的大小无法判断,故A选项错误;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B选项正确;C、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等因素有关,故C选项错误;D、由于内能和机械能无必然联系,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故D选项错误.9.【答案】A【解析】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10.【答案】A【解析】A、用同一盏酒精灯对两个试管同时加热是为了使酒精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说法正确;B、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热量相同,故B说法错误;C、从图像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比酒精强,故水的比热容比酒精大,故C说法错误;D、从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故D说法错误;11.【答案】B【解析】寒冬,气温很低,露天自来水管内的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很容易把水管胀破,也就是常说的“冻破”;包上发泡塑料后,塑料的导热性能差,有效防止了寒气的入侵,起到了保护的作用.12.【答案】D【解析】A、内能与温度有关,质量一定的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故A错误;B、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C、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热传递;二是通过做功,故C错误;D、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可能增加,故D正确.13.【答案】D【解析】磁铁能吸引铁钉,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不属于分子间的作用力.14.【答案】A【解析】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15.【答案】C【解析】气筒打气时,气筒的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使筒壁温度升高.16.【答案】AD【解析】(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是不一定有机械能,故选项A说法正确,选项BC都是错误的;(2)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情况有,内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故选项D的说法也是正确的.17.【答案】AC【解析】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符合题意;B、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由于水蒸发从周围吸热,会使人感觉凉爽,与水比热容大小无关,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符合题意;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为冰时,对外放热,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不符合题意.18.【答案】BD【解析】AB、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正确、B错误;CD、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C正确、D错误.19.【答案】AB【解析】A、水银的比热容比较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得更高,可以更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故A符合题意;B、水的比热容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取暖效果更好,故B符合题意;C、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水的吸热能力强,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值更小,沙石的温度变化值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故C不符合题意;D、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冷却食品,冰吸收热量首先熔化成0℃的水,比用0℃的水直接冷却物体多了一个冰熔化吸热的过程,所以要使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冰的效果会好些,故D不符合题意.20.【答案】BC【解析】栗子内水分受热膨胀对外壳做功爆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会减少,故A错误,B正确;炒栗子的过程中,栗子从铁锅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故C正确,D错误.21.【答案】大于【解析】根据该晶体熔化的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第3分钟时处于熔化过程中的结束点,处于液态;温度为0℃;在第4分钟时为液态,温度为10℃,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激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因此物体第4分钟时的内能是大于第3分钟时的内能.22.【答案】水和煤油相同时间吸热相同;时间和温度;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温比煤油低.【解析】实验用同一烧杯用“水浴法”对水与煤油同时加热,用“水浴法”加热,不仅可以受热更均匀,还确保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等,即水和煤油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加热相等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比较两种物质比热容大小可采用吸收相同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因此该实验需要记录时间和温度,当吸收相同热量,水升高的温度小于煤油升高的温度时,说明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23.【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在吸收的热量相同(他们加热的时间相同)时,可以看出此时它们升高的温度△t A>△t B,根据Q=cm△t变形得,又因为m相同,由此可知c A<c B.24.【答案】做功;克服摩擦做功,使冰的内能增大而熔化,形成一层水膜,减小摩擦力.【解析】冰壶运动员搓冰是靠做功方式来增加冰的内能,使冰熔化的.搓冰的目的是,使冰刷与冰面摩擦做功,使冰的内能增加,使冰熔化,形成一层水膜,减小摩擦力.25.【答案】2.1×103【解析】由图像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40℃需要10min,物质甲温度升高40℃需要5min.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水吸=2Q甲吸.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得,所以J/(kg•℃)J/(kg•℃)26.【答案】(1)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用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看它们的温度升高即可;(2)如下表所示(3)天平和温度计.【解析】(1)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用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看它们的温度升高即可.(2)表格如下所示.(3)需要测量质量,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天平;还需要测量温度工具:温度计.27.【答案】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降低相同的温度,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用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28.【答案】解:设冷水温度从t01升高到t,吸收的热量为Q1;热水温度从t02降低到t,放出的热量为Q2;由于不计热损失,则Q吸=Q放,即:cm1(t-t01)=cm2(t02-t)即:4.2×103J/(kg•℃)×30kg×(t-20℃)=4.2×103J/(kg•℃)×20kg×(80℃-t)解得:t=50℃.答:水混合后的温度为50℃.【解析】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知道热水的质量和初温、冷水的质量和初温,又知道水的比热容,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求水混合后的温度.29.【答案】(1)D;(2)扩散;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解析】(1)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硫酸铜溶液在水的下面,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2)静置几天后,由于分子的运动,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进入对方,使原来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这就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烧杯乙的温度高于烧杯甲的温度,烧杯乙比烧杯甲变化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1。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单元测试题:第十三章内能(含答案)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单元测试题:第十三章内能(含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一、填空题1. 小雯将几滴红墨水加入一杯水中,察看到整杯水慢慢变红. 这类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断息的;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相关 .2. 当前利用地热的主要方法是地热发电和地热供暖。

如有85℃的地热水,质量为400t ,经过散热器放热后的水温为35℃,则这些地热水放出了________ J的热量.[c地热水 =4.2 ×103J/ (kg·℃ )]3.如图甲所示,炒菜时,燃料焚烧,将化学能转变成_______能;如图乙所示,在海边海滩,我们常常发现,沙子滚烫,而海水仍旧冰爽,这主假如因为海水的__________比沙子大,在相同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选填“大”或“小”) 的缘由 .4. 机床上刚才加工下来的铝件温度都很高,这是因为(选填“”做功或“热传递”)使铝件的内能增添了. 已知某铝件加工以前的温度是25℃,加工以后的温度是100℃,假如要让加工后的质量为2kg 的铝件[C铝 =0.88 × 103J/( kg·℃)] 温度冷却到加工前的温度,则该铝件需要放出J的热量.5.多年来,洛阳市政府投入了大批资本,栽种花草树木,提升绿地履盖率,修筑人工湖,扩大水域面积,大大改良了市民的居住环境,让全市人民享遇到了“绿城”带来的优惠.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剖析说明绿化城市、修筑人工湖对改良居住环境所带来的利处少两点 :;请(至.二、选择题6.用分子的看法对以下现象的解说不正确的选项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B.破裂的玻璃没法还原——分子间存在斥力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断地运动D.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会联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7.对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状况相关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扩散现象只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可以说明分子之间有缝隙8. 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以下对于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它的密度变成本来的一半B.它的比热容变成本来的一半C. 它的比热容变成本来的两倍D.它的质量变成本来的一半9.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A .×103J/ (kg·℃ )× 103J/ (kg ·℃ )× 103J/ (kg ·℃ ) D.条件不足,不可以确立10. 以下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 春季花香扑鼻B.夏季乌云滔滔C . 秋季落叶纷繁D.冬季雪花飞舞11. 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铁块和铜块( C铁>C铜 ) ,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相互接触,则()A.热量将由铁块传给铜块B.温度将由铁块传给铜块C. 热量将由铜块传给铁块D.因为放出相同热量,因此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达三、实验研究题12.(包头市)用右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过程中,电热棒的功率保持恒定.(1)依据实验数据描述出加热过程中烧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该物质的熔点是℃(2)t 2时辰该物质处于态.(3)比较 t 2与 t 3时辰的内能,时辰杯内物质的内能较大. 原因是.(4)已知 0~t1与t5~t6的加热时间相等,由图乙可知两段时间内,物质的温度高升不一样,由此可得出:这类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作出此判断的依照是.(用公式表示)13.为了比较豆浆和牛奶的吸热能力,小刚在家中进行了以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他分别在两个瓶子里盛 _____相同的、初温都是室温的豆浆和牛奶,两瓶中各装有一支相同的温度计,而后将两个塑料瓶同时浸入热水中.察看现象发现:加热相同的时间,豆浆的温度高升许多.(2)要使牛奶和豆浆高升相同的温度,应付________加热的时间长些.这说明它们高升相同的温度,豆浆汲取的热量比牛奶汲取的热量________,由此可知豆浆比牛奶的吸热能力(选填“强”或“弱”).(3)小明利用实验数据大概描述出豆浆和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图线 ________应代表豆浆.14.为了研究物体温度高升时汲取热量的多少与哪些要素相关,实验室中准备了以下仪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腕表,铁架台,火柴,适当的水和煤油.(1)为了达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2)为了正确地控制物体汲取热量的多少,在上述供给的热源中,选 ________比较合理.实验中经过来确立汲取热量的多少.( 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下表),剖析第1、 2 次或第 3、 4 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高升相同温度时,汲取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________ 相关;剖析第 1、3 次或第 2、4 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高升相同的温度,汲取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___相关.四、综合应用题15. 有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是2g,放出 920J 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20℃,求铁钉的初温.(c铁×103J/(kg?℃).16.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 200g 的铅块加热到 98℃,再投入到 80g 的 12℃的水中,混淆后水的温度为 18℃ . 若不计热损失,求:( 1)水汲取的热量(2)铅的比热容.17.( 2013 连云港)跟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愈来愈多的家庭采纳“水地表装修层资料陶瓷塑料2019-2020地暖”进行取暖.散热管资料年九年级物其原理是 : 在房间理全册单元测试题:第十地而装修层下铺三章内能(含设散热管道,经过答案)管道内的热水散木地板热提升室温 . 当供水温度为 45 ℃时,单位面积的散热功率与地面装饰层资料、散热管资料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聚乙烯( PE— RT)m2m2m2聚丁烯( PB)m2m2m2(1) 若该地暖系统的总水量为 2 x 103 kg,将所有的水从5℃加热至 45℃,水起码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 c3·℃ )]水 =4.2 × 10 J/ (kg(2)某家庭木地板的面积为 80m2,散热管资料为聚丁烯 (PB ) ,供水温度为 45℃,则该供暖系统每小时的散热量为多少焦耳?(3) “水地暖”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相关外,你以为还与哪些要素相关?。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A卷基础篇)(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A卷基础篇)(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A卷(基础巩固卷)班级:姓名:学号: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面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2019 重庆)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香气袭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可怜九月初三夜,解似珍珠月似弓”一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答案】C【解析】A选项中,“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错;B选项中,“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C.选项中,"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香气袭来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对;D.选项中,“可怜九月初三夜,解似珍珠月似弓”一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

2.(2019 广西贵港)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灰尘飞舞是由于风的作用力使灰尘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致,属于机械运动;B选项中的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选项中的荷花飘香是荷花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D选项中水变咸是盐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BCD选项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应选A。

3.(2019 湘西)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热运动的是()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B.大雪纷飞C.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尘土飞扬【答案】A【解析】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B.大雪纷飞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烟雾是大量分子组成的灰尘颗粒,它们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尘土飞扬中的尘土是固体颗粒物(不是分子),其运动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们经常利用水比热容大这一性质.下列事例中与这一性质无关的是()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B.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C.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D.福岛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2.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C.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做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4.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7.关于同一种固态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的物体内能多,冷的物体内能少B.任何物体不论冷热都有内能C.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9.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温度降低内能减少C.温度升高内能减少D.温度降低内能增加10.如图,在比较酒精和水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图甲装置对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进行加热,得到图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同一盏酒精灯对两个试管同时加热是为了使酒精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B.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热量不同C.从图像可知水的比热容比酒精的小D.从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11.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A.硬度较小B.隔热性好C.导热性好D.导电性好1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B.玻璃杯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其内能变为零C.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由于吸收了热量D.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可能增加1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D.磁铁能吸引铁钉14.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A.比热容较大B.比热容较小C.密度较大D.密度较小15.给自行车车胎打气,当用力将活塞向下压时()A.筒内空气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减少B.筒内空气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增加C.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D.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减少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17.(多选)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B.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18.(多选)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19.(多选)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由于沙石比水的吸热能力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20.(多选)糖炒栗子时,栗子在翻炒一段时间后纷纷爆裂开来,透出诱人果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水分内能不变B.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栗子内能减少C.栗子主要通过与铁锅的热传递,使其内能改变D.栗子主要通过铁锅对其碰撞做功,使其内能改变三、填空题21.如图是某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物体第4分钟时的内能是 ______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第3分钟时的内能.22.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实验中,某学习小组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装置如图所示,把质量和初温相等的水和煤油放入同一个大烧杯中加热.这样改进除受热均匀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 ;实验过程需要记录的数据是 ______ ; ______ 现象可以支持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这一结论.23.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小明根据实验情况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 ______ 比热容大.24.如图中冰壶运动员搓冰是靠 ______ 方式来增加冰的内能,使冰熔化的.搓冰的目的是______25.如图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初温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则甲物质的比热容是 ______ J/(kg•℃).四、实验题26.在了解水的吸热多少跟质量及温度升高大小有关的基础上,同学们想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于是找来了水和铁砂进行实验.(1)怎样来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能力呢?请你简述实验思路.(2)小雪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两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分别用同一酒精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它们温度变化5℃、10℃、15℃所需的时间.请你帮助小雪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晓彤认为小雪的实验需要两次才能完成,过于繁琐,于是使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同时进行实验,则晓彤实验中必须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 .五、简答题27.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冬天人们用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请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六、计算题28.热水质量20kg,温度80℃,与质量30kg,温度30℃冷水混合,不计热损失,求:混合后的温度.七、阅读理解题29.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有两只装有一半水的烧杯甲和乙,分别用长颈漏斗在两只烧杯底部缓慢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把烧杯甲浸没在温度为15℃的恒温水槽中,把烧杯乙浸没在温度为60℃的恒温水槽中,结果发现: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随着时间推移,原来清晰的分界面逐渐变模糊,上部的水由下而上逐渐变蓝,下部的硫酸铜溶液由上而下蓝色逐渐变淡,约20小时后上下两部分都变成相同的淡蓝色液体,烧杯乙发生类似的变化,但变化比甲快,约5小时后上下部分都变成相同的淡蓝色液体.(1)硫酸铜溶液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______A.重力 B.质量 C.体积 D.密度(2)清晰的分界面逐渐变模糊是 ______ 现象,说明分子在 ______ .(3)从烧杯乙比烧杯甲变化的快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D、灌注海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不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A.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A错误;B.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铁、水、空气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叫磁场,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故C错误;D.根据分子动理论,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另外,物质在固态时体积不一定最小,例如水凝固成冰,体积要增大,故D错误.3.【答案】D【解析】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选项A说法不正确;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该选项B说法不正确;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选项C说法不正确;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选项D说法正确.4.【答案】D【解析】热量是过程量,即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BC均错误.由于热传递的方向是由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所以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故D正确.5.【答案】D【解析】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两者没有关系.6.【答案】D【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等有关.所以A、B选项错误;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宏观的机械运动无关,所以C选项错误;分子的运动又称为热运动,所以物体的温度升高,内部分子运动剧烈,内能一定增加.7.【答案】D【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它不会随物质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A、B、C错误,D正确.8.【答案】B【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有关;与内能和机械能没有必然联系.A、由于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内能的大小无法判断,故A选项错误;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B选项正确;C、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等因素有关,故C选项错误;D、由于内能和机械能无必然联系,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故D选项错误.9.【答案】A【解析】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10.【答案】A【解析】A、用同一盏酒精灯对两个试管同时加热是为了使酒精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说法正确;B、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热量相同,故B说法错误;C、从图像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比酒精强,故水的比热容比酒精大,故C说法错误;D、从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故D说法错误;11.【答案】B【解析】寒冬,气温很低,露天自来水管内的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很容易把水管胀破,也就是常说的“冻破”;包上发泡塑料后,塑料的导热性能差,有效防止了寒气的入侵,起到了保护的作用.12.【答案】D【解析】A、内能与温度有关,质量一定的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故A错误;B、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C、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热传递;二是通过做功,故C错误;D、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可能增加,故D正确.13.【答案】D【解析】磁铁能吸引铁钉,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不属于分子间的作用力.14.【答案】A【解析】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15.【答案】C【解析】气筒打气时,气筒的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使筒壁温度升高.16.【答案】AD【解析】(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是不一定有机械能,故选项A说法正确,选项BC都是错误的;(2)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情况有,内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故选项D的说法也是正确的.17.【答案】AC【解析】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符合题意;B、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由于水蒸发从周围吸热,会使人感觉凉爽,与水比热容大小无关,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符合题意;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为冰时,对外放热,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不符合题意.18.【答案】BD【解析】AB、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正确、B错误;CD、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C正确、D错误.19.【答案】AB【解析】A、水银的比热容比较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得更高,可以更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故A符合题意;B、水的比热容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取暖效果更好,故B符合题意;C、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水的吸热能力强,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值更小,沙石的温度变化值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故C不符合题意;D、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冷却食品,冰吸收热量首先熔化成0℃的水,比用0℃的水直接冷却物体多了一个冰熔化吸热的过程,所以要使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冰的效果会好些,故D不符合题意.20.【答案】BC【解析】栗子内水分受热膨胀对外壳做功爆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会减少,故A错误,B正确;炒栗子的过程中,栗子从铁锅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故C正确,D错误.21.【答案】大于【解析】根据该晶体熔化的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第3分钟时处于熔化过程中的结束点,处于液态;温度为0℃;在第4分钟时为液态,温度为10℃,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激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因此物体第4分钟时的内能是大于第3分钟时的内能.22.【答案】水和煤油相同时间吸热相同;时间和温度;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温比煤油低.【解析】实验用同一烧杯用“水浴法”对水与煤油同时加热,用“水浴法”加热,不仅可以受热更均匀,还确保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等,即水和煤油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加热相等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比较两种物质比热容大小可采用吸收相同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因此该实验需要记录时间和温度,当吸收相同热量,水升高的温度小于煤油升高的温度时,说明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23.【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在吸收的热量相同(他们加热的时间相同)时,可以看出此时它们升高的温度△t A>△t B,根据Q=cm△t变形得,又因为m相同,由此可知c A<c B.24.【答案】做功;克服摩擦做功,使冰的内能增大而熔化,形成一层水膜,减小摩擦力.【解析】冰壶运动员搓冰是靠做功方式来增加冰的内能,使冰熔化的.搓冰的目的是,使冰刷与冰面摩擦做功,使冰的内能增加,使冰熔化,形成一层水膜,减小摩擦力.25.【答案】2.1×103【解析】由图像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40℃需要10min,物质甲温度升高40℃需要5min.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水吸=2Q甲吸.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得,所以J/(kg•℃)J/(kg•℃)26.【答案】(1)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用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看它们的温度升高即可;(2)如下表所示(3)天平和温度计.【解析】(1)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用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看它们的温度升高即可.(2)表格如下所示.(3)需要测量质量,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天平;还需要测量温度工具:温度计.27.【答案】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降低相同的温度,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用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28.【答案】解:设冷水温度从t01升高到t,吸收的热量为Q1;热水温度从t02降低到t,放出的热量为Q2;精品试卷由于不计热损失,则Q吸=Q放,即:cm1(t-t01)=cm2(t02-t)即:4.2×103J/(kg•℃)×30kg×(t-20℃)=4.2×103J/(kg•℃)×20kg×(80℃-t)解得:t=50℃.答:水混合后的温度为50℃.【解析】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知道热水的质量和初温、冷水的质量和初温,又知道水的比热容,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求水混合后的温度.29.【答案】(1)D;(2)扩散;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解析】(1)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硫酸铜溶液在水的下面,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2)静置几天后,由于分子的运动,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进入对方,使原来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这就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烧杯乙的温度高于烧杯甲的温度,烧杯乙比烧杯甲变化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