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促进“德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心育”促进“德育”
说实在的,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对“心育”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上网查后才知道:心育即心理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心育从提出到现在不过十来年的时间,但党和政府对此却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与重视。

1999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占有重要的位置。

而我们这些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使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遵循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注重以“心育”促进“德育”,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班主任自身修养,用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
鉴于班主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作用及班主任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说,学生心理问题最好的医生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必须提高认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积极乐观的情绪,融洽的人际关系、坚定的信心、诚挚的爱心、顽强的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释放、排除。

二、创建平等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心理气氛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其内心世界,在班级中营造民主、平等、健康的心理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和成功之路,也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三、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利用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从不同侧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召开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建立正常人际关系:通过组织召开不同主题的班会,使学生正确、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对班内同学正确、全面地进行了解,客观地悦纳别人,克服自卑、自傲心理。

这样,让班内学生善于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面,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和谐的精神状态,学会宽容别人、尊重别人,真诚待人等交往技能,建立并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

(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学生多独生子女,有任性、自私等不良倾向,心理脆弱。

班主任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及比赛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挫折教育,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挫折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学校,振奋精神,用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三)进行职业指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近年来,一些学生对前途悲观失望,思想上不求进取,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理想模糊,生活懒散等。

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市场需求,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及技能,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才观、就业观。

(四)开设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可由班级优秀学生组织成立咨询小组,共讨成长中的烦恼、困惑,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五)班级要努力建设好文化阵地。

办好宣传栏、黑板报等浓化班级文化氛围,做到小环境育人,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教育和熏陶。

总的来说,为了改变德育的现状,提升德育绩效,应该进行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初步探索。

可以说,心育是德育大系统的核心子系统。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既是心育的目标,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注重在德育问题中引入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构建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导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的模式,使德育与心育达到最优化的“交融和渗透”,从而改变学生内在品质,提升学生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