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开卷资料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开卷考试资料
目录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理论突破和创新?
4,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5,怎样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涵义是什么?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
7,为什么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涵义和举措是什么?
1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1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3、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
14、按生产要素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距的必然性:
16、分配理论的的发展过程:
论述: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个性特征和共性特征)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实行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4、我国现阶段人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共性:
5、人民民主专政的个性:
6、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7、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因为:
8、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9、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怎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怎样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江泽民同志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思想?2,胡锦涛同志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4、胡四点:
5、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基本点是什么?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判断的依据
2,怎样理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如何理解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怎样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为什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请应用《概论》课的理论观点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评价问题。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6、怎样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理论突破和创新?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
4,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这表现在: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创新提供借鉴。
5,怎样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是实现全体
劳动者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
当然,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实现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
“先富”与“共富”是统一的,不是矛盾的,是消灭贫穷和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途径。
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强调共富并不是要否定先富。
当前出现分配差距悬殊,人们反映强烈,因而党和国家强调要更多地体现公平,消除分配差别过大,缩小差距,最终实现共富的目标。
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涵义是什么?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7,为什么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农业丰泽基础强,农民富则更加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一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占有大多数人口。
农村能否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
二是当前农业问题矛盾突出。
三是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民的人均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收入的增长,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乡风文明:农民素质的反映;村容整洁: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涵义和举措是什么?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是什么?
十七大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
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一是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是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是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不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化,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1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13、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3.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
14、按生产要素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距的必然性:1.
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16、分配理论的的发展过程:
党十四大以来,提出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
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论述: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个性特征和共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表现在:一是经济活动市场化,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又有重大理论创新,一方面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离析,把它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又强调我们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即个性特性,表现为:(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实行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法律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形式。
第二,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人民取得的民主权利,如果不上升为制度和法律,并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人民的民主权利就没有保障。
第三,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
市场经济应该是一种法治经济。
第四,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不能靠人治。
国家权力的运行和社会秩序的维系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律的控制,往往会导致人亡政息和社会动荡。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即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3).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4、我国现阶段人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共性: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3.历史使命相同,都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度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5、人民民主专政的个性: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过渡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还有民资资产阶级;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
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6、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个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7、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8、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曾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民主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3.推进政
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党领导,人民当家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保证,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明珠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伟大创造,是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新式。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该实现形式,也是当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总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是建立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上的。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可以相互监督,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发展结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我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