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知识+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
(文学文化知识+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一、文学文化知识
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谥号“文”,世称“文白公”。
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与元稹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创作要反映时事,并且是要为现实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感叹时世、反映应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后世颇有影响。
他一生诗作很多,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被称为“老妪能解”,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著有《白氏长庆集》。
2、《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原作《琵琶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称“歌行体”。
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为南朝鲍照所独创。
歌行体诗歌的篇幅可长可短;并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刻画人物、记录言谈、发表议论、抒发感慨于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中途可以换韵;句式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以七言为主的。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以看作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其他常识:①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②左迁:贬官,降职(谪、左除、黜);(右迁、拜、擢、陟是升官的意思)。
③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
④京都:唐代的京城长安。
⑤出官:(京官)外调。
⑥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⑦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⑧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⑨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二、字词释义
元和十年,予左迁(贬官,降职)九江郡司马。
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温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年长色衰,委身(托身,指嫁)为(做)贾人(商人)妇。
遂命酒,使快(畅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忧郁
的样子),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漂泊沦落)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
予出官(京官外调)二年,恬然
(淡泊宁静的样子)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意。
因为(于是创作,古今异义)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歌
(作歌)以赠之,凡(总共)六百一十六言,命(命名,题名)日《琵琶行》。
涪阳江头(江边)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主人(白居易自指)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悄悄地)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回,再)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这里是调弦校音的动作)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低沉抑郁)声声思(悲伤、哀愁),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扣弦)慢捻(揉弦)抹(顺手下拨)复挑(反手回拨),初为《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后
《六幺》(大曲名)。
大弦(琵琶四根弦中最粗的弦)嘈嘈(声音浊杂粗重)如急雨,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切切(声音轻细且急促)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鸟鸣婉转)莺语花底滑,幽咽(低泣声,这里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泉流冰下难(用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凝滞)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喑(内心的)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突然)破水浆迸(溅射),铁骑(带甲的骑兵)突出(突然冲出,古今异义)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四弦一声如裂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
东船西舫(船)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默默深思的样子)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唐代官办管理音乐杂技、教练的机关)第一部(古代对歌舞队、乐队的称呼)。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唐时歌妓常用的名字,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妒。
五陵(五个汉代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年少争缠头(古代送给歌伎舞女的锦帛),一曲红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不知数。
钿(金花)头银篦击节(打拍子)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随随便便)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容貌,古今异义)故(衰老)。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年纪大了)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走了以后。
来,语气词)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叹息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河阳城。
沼阳地僻无
音乐,终岁不闻丝竹(音乐,借代)声。
住近溢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晰(形容单调的乐声。
嘲晰,形容声音繁杂,也作“明晰”)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琵琶上弹奏的曲调),如听仙乐耳暂(突然,一下子)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退回)坐促弦(把弦拧紧)弦转急。
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
凄凄不似向前(以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掩面哭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黑色单衣。
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
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湿。
三、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i®",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2、古今异义(1)明年秋(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
(3)因为长句(古: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
今:因表达需要而字数较多的句子)(4)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冲出。
今:多指表现不一般。
)
(5)曲终收拨当心画(古:正中。
句中指冲着弦的正中部位。
今:小心,留神)(6)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修饰。
今: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
(7)秋月春风等闲度(古:随便的,轻易地。
今:指平常普通。
)
(8)弟走从军阿姨死(古:指鸨母。
今:多用以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不一定有亲属关系的妇女。
)
(9)暮去朝来颜色故(古:面色。
今:指色彩)
(10)去来江口守空船(古:走了以后。
来,语助词,无实义。
今:前去又回来,相当于来回。
)
(11)夜深忽梦少年时(古:指年轻时。
今:指十岁到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
(12)老大嫁作商人归(古:年龄大了。
今:排行第一的人,多用以称呼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大的)
(13)呕哑嘲断难为听古:不堪。
今:①使人为难②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
)
(1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刚才,先前。
今:向前方,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15)又闻此语重唧唧(古:叹息声,今:拟声词,形容虫叫声等)
3、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2)遂命酒(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4)命日《琵琶行》(命,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5)丹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资料整理 与收集。
在夜里。
)
(6)钿头银篦击节碎(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
(7)商人重利轻别离(重,后面带了宾语“利”用作动词,看重;轻,后
面带了宾语,用作动词,轻视。
)
(8)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名词作状语,在梦里。
)
(9)江州司马青衫湿(湿,形容词作动词,被浸湿)
(10)血色罗裙翻酒污。
(污,被动,被玷污)
4、特殊句式: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被动句) (2)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
(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 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
〃于“相当于"向J )
(4)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之L 指"琵琶女"。
)
(5)转徙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后置。
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 收集。
"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
"于"相当于〃在工)
(6)感斯人言。
("感"后省略介词"于"。
"于"相当于"在工)
5、文言实词
①感斯人言(话,名词)
②一曲红^不知数(数量,名词) 是
①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此,指示代词)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表判断) ②凡六百一 ~H 六言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命
①遂命酒
②命日《琵琶行》 数①使快弹数曲 (字,名词)
(说,动词)
(声音,名
(吩咐,动词) (命名,取名,动词) (几,数词)
暂
①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 ②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 泣① 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转
① 却坐促弦弦转急(更,越,副词)
②转徙于江湖间(辗转,动词)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动词)
辞
①我从去年辞帝京(离开,辞别,动词)
②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动词)
③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名词)
为
①委身为贾人妇(做,动词)
②因为长句 (写,动词)
③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④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动词)
相
①移船相近邀相见(互相,副词)
相逢何必曾相识(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拨①转轴拨弦三两声 (拨动,动词)
重
①添酒回灯重开宴(重新,副词)
②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视,副词)
③又闻此语重唧唧 (更加,副词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 集。
) 声
① 凄凄不似向前声 (音调,名词)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 ②
今夜闻君琵琶语 ③间
关莺语花底滑 轻
①轻拢慢捻抹复挑 ②
商人重利轻别离 (说话,回答,动词) (曲,名词) (蹄叫,动词) (轻轻地,形容词)
(轻视,动词) 副词)
一下子,副词)
曲终收拨当心画 (拨子,名词)
②忽闻水上琵琶声(声音,名词)
6、文言虚词
于
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向,介词)
②转徙于江湖间(在,介词)
四、名句默写
1.《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河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琵琶行》中以鸟啼和泉声来比喻琵琶乐声的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5.《琵琶行》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惨淡的场景的诗句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7.《琵琶行并序》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众多纨绮子弟争相追捧。
8.《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句
9.《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谪居涪阳时,无论是在江花盛开的春日,还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只能独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工
10.《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1.《琵琶行并序》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12.《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时旋律的变化,用“间关莺语花底滑”曲调的婉转流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形容乐声的激越雄壮,用“冰泉冷涩弦凝绝”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
13.《琵琶行并序》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济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4.《琵琶行并序》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两句写诗人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这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5.《琵琶行并序》中,借明月和寒水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句子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16.如果想表达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我们可以吟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可以吟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7.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8.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满座重闻皆掩泣”,后文用“座中泣下谁最多”的疑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尽显其悲伤凄切。
19.(全国卷In)严格地说,济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人耳。
白居易《琵琶行》中“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耳难为听”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0.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侧面表现了琵琶乐的巨大魅力。
21.白居易《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由婉转流利,变得缓慢滞涩。
22.白居易《琵琶行》中,“轻拢慢易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两句呈现了琵琶女弹琵琶的几种手法和弹奏的曲目。
23.诗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中旋律的变化,其中用“间关莺语花底滑” 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突然发出的乐声的雄壮激越;用“冰泉冷涩弦凝绝”比喻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暂时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