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口通商至清末福建茶叶的发展与进步
中观茶业 武夷岩茶开辟新纪元
中观茶业武夷岩茶开辟新纪元宋、元及明初,茶禁甚严,朝廷颁布茶叶“铢两不得出关”的禁令(见陈继儒《茶小序》),甚至于严令:“载建茶入海者斩!”因而限制了茶的传播。
至关和七下西洋,携带了大量武夷茶等各种名茶做为礼品出国后,才打开了茶叶外销之门,此后日渐兴盛。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从澳门收购武夷等地茶叶,经爪哇输往欧洲试销。
几十年后,茶叶竟发展成为欧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并“以武夷茶为中茶之总称。
……且骎骎乎由域中而流行海外,武夷遂辟一新纪元矣!”(民国《崇安县新志》)清初,随着茶叶产量增加,茶禁基本取消,朝廷容忍百姓贸易,武夷岩茶出口大量增加,在海路尚未畅通之前,陆路上则出现了由山西贾客组成的茶帮,专赴武夷山采办茶叶运销关外,“越分水关,出九江,经山西……转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北行达恰克图(城市名,意为买卖之城。
曾是中国境内的中俄通商要埠)”(引自《清代的茶叶商路》,全程近6000公里,尔后再经西伯利亚通往欧洲腹地。
据《山西外贸志》载,在这条商路上车帮、马帮、驼帮络绎不绝,蔚为大观,成为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号称“茶叶之路”。
雍正五年(1729年)中俄签订《恰克图界约》,正式确定恰克图为两国商人互市地点,使它成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武夷岩茶由此而大踏步走出武夷幽深的壑谷,穿越万水千山,走向俄国宫廷、走向欧洲大陆。
十八世纪末,“茶叶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有力地带动了沿途其它各类商品的交易,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经济的交流。
与此同时,醇香的武夷茶又通过海路进入英国的上流社会,很快就使那些绅士们颠倒入迷,品尝武夷茶成为王公贵族们竟相追逐的一大乐事。
“茶叶色色,何舌能辨?武夷与贡熙,白毫与小种(白毫、小种均为武夷茶名),茶熏芬馥,麻珠稠浓。
”在这里英国自由党人把品饮武夷茶做为侈靡的见证用来讽刺鲁利勋爵。
大诗人拜伦则郑重地写道:“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红茶!”为了满足贵族们对武夷茶的偏爱,英国有关部门还特别规定,每船都必须载满七分之一的武夷茶方可回国入口。
关于振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探讨
目前 已通过无公害认证的企业有 2家 , 面积 4 0 5 0亩 ; 绿
色食品认证 5家 ,产量 10 0 0吨 ;有机食 品认证 2家 ,产量 5 0吨 。春 伦 等企 业还 通过 IO 0 1 量 管理 体 系认证 、 0 S 90 质 IO10 1 境管理体 系认证 、 O10 1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 S 40 环 I 80 S
仓山、 闽侯 等近郊地 区的花 田被征 为建设用地 , 种植 面积迅
加强会员在科 技研发 、 市场销售 、 产业链 等方面 的横 向联系
与合作 。今后 3 , 年 本市还将在闽江沿岸 、 山、 仓 闽侯 、 江 、 连
长乐 、 永泰等地发展 茉莉花基地 1 亩 , 建立茉莉 花种植 万 并
20 0 9年全市茉莉花茶产量 1 . 2万吨 ,销售 收入 1 .亿元 , 53 利 税总额 1 亿元 , . 4 带动花农 7 0 80户 , 茶农 3 50户 , 20 农产品加
二 、当前茉 莉花茶产 业存在 的 问题
1 植面 积 下 降 明显 .种
工增值率达 6 %。福州茉莉花茶 主要 销往我 国 “ 8 三北”( 东 北、 华北 、 西北 ) 尤其是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济南 、 大连等北方城 市 , 占据着全 国茉莉花茶 高端市场及出 口的主要份额 。 并
“ 春伦 ” 还获得 中 国名 牌农产 品称 号 ,“ 春伦 ”、 闽榕 ”、 “
“ 仙芝楼” 获福建省 著名商标 。 等
4 认 证 体 系 日益健 全 .
茉莉花茶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叶品类 , 虽然 在一 些茶文化 节 、 茶博览会 、 茶王拍卖会 等茶产业 的宣传活动 中 得到一定 的知名度提 升 , 但本 市至今还没有 大规模 、 高规格 的茉莉 花茶文化节 或交 易盛会 ,区域公共 品牌建 设 尚显 薄 弱, 与福州茉莉花茶 的历史地位也极不相符。 同时, 福州 茉莉
福建茶叶历史渊源
福建茶叶历史渊源展开全文1.福建茶叶始期:最早见于东晋376年,南安莲花峰石刻“莲花茶襟”。
说明晋朝以前,福建已产茶,至今已16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相传“神农时代”就已发现茶。
神农氏时代,即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2737年。
福建茶叶始期,是在神农时代的3000年之后的事。
此时茶在南方已渐变为一种普通之物。
敬茶待客已形成一种礼仪。
茶的记载,也明显增加,莲花峰上的石亭,也即古人饮茶、斗茶的地方。
2.唐朝:农业生产回升,文化有很大的发展,大兴著书、注经、译书、修书,提倡诗文和书法。
茶业有显著的发展,茶区扩大,技术有发展,制茶业发达。
陆羽“茶经”于公元八世纪后期问世,标志古代茶业进入成熟的阶段。
此时福建已是当时中国主要产区之一。
“福州、建州”茶区,见《茶经》记载。
“方山露芽”、“鼓山半岩茶”、“武夷茶”等,已是中国最早名茶之一,并列为贡茶。
3.宋代:福建茶业已盛,茶叶产地进一步扩大。
茶叶的制造技术,也较唐代进步,有片茶、散茶二类,以片茶为主。
当时北苑茶名振国内。
今建瓯市东峰镇凤凰山是当时北苑茶产地,北苑龙凤团茶即贡茶中的上品。
宋代是福建茶文化兴盛时期。
关于福建茶事和北苑茶的著作很丰富,如蔡襄著《茶录》记载福建建安之茶。
宋子安撰《东溪试茶录》,相当于当时福建茶经,并首次把茶叶品种分为七种。
《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等。
对当时茶叶种类、品质、茶具、泡饮、茶艺都加以总结。
“斗茶之风”兴盛。
4.元代:北苑茶渐趋衰退。
武夷茶继而兴起。
1302年(元大德六年),在武夷山九曲溪的第四曲设有“御茶园”即办理贡茶的采制与管理。
茶类有叶茶,即宋代的散茶类,蒸青叶茶,先蒸后揉再烘干。
品位在国内仍然居上。
5.明朝:福建产茶更盛,技术也有更多创新。
开始制作芽茶,有利发挥茶叶特性,是福建茶叶产制史的一个进展。
福建贡茶,占当时全国贡茶的一半。
贡茶品号多、品质优,被誉“甲于天下也”。
名山古寺产出了不少名茶,如福州鼓山、泉州清源山、福鼎太姥山、南安英山、闽侯方山等地。
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
叶出口节节攀升, 走向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 1 8 4 3 年, 五口通商对外 开放, 福建有两个 : 福 州、厦门。 其
宋元 时期, 茶叶成 为重要 的经济作 物。 当时茶叶 出于闽
中者, 尤天下之所 嗜 。【 8 以北苑 为代 表的建安 茶园被 列为官 中输出量最 大的港口是福州港, 因为福建茶叶主要 在闽北武夷 茶 园, 成为各种茶叶之上乘佳 品。周绛 《 茶苑总 录》记 : 天下 山地区, 即闽江上游。 据统i f , 1 8 5 3 年N1 8 6 0 年, 福建红茶出口
温, 其 品有二, 在山者为岩茶, 上 品也, 在地者为洲茶, 次之” 。
诏 方山院僧 怀恽 麟德殿说法, 赐之茶, 怀恽 奏网: 此茶不及方 但因受战乱影响, 福建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有所下降。 山之佳 。则方 山茶 得名久 矣, ……盖 建茶 未盛前也 。【 3 《 膳 明时, 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推行朝贡制度。 福建茶户不堪重
有名外, 其产 量也颇 为可观。唐代 时, 福建茶叶产 量已居 全国 岁产数十万斤 。【 1 1 这一时期, 由于 西洋番舶岁来买” , m 使得 第五位 , 为全国重要产茶 区之一。 【 6 丁 氏旧录云, 官私 之焙 武夷茶 “ 水浮陆转鬻至 四方 ” , 【 1 蜚声海外。 从1 7 7 2 年至 1 7 8 0 千三百三十有六, 而独记官焙三十二” 。I 7 这 些民间茶焙 雇佣 一 年, 清政 府开放海禁后, 英国、 荷兰、瑞典、 丹 麦、 法国等欧洲国 些工人, 进行统一的焙制生产活动。唐政府先在贞元问征收荼 家商船争相 来南洋或广州直接运 出大批茶叶。据统计, 这八年 税, 后又实行禁榷制度, 茶税收入成 为政府财政 的一个重要组 间, 欧洲共 出动船 只1 8 6 艘, 运走7 6 9 0 2 吨。 五 口通商后, 福建茶
茶文化传播和成长的历史探微
茶文化传播和成长的历史探微一、种植技术、制作工艺持续创新:茶产业成长和茶文化传播的技术基础泉州茶产业和茶文化是在种植技术、制作工艺持续、交替创新中互为推动的。
种植技术创新扩大茶叶供给,为茶产业形成发展和茶文化广为传播提供可能。
制作工艺创新提升茶叶品质,扩大茶叶市场需求。
(一)种植技术创新在茶叶种植方面,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安溪茶农发现了“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这是茶叶种植技艺上一次重大创新,简化了茶树繁殖技术,大大提升了茶叶产量,为茶产业形成和茶文化由贵族士族推向平民提供了可能。
其具体做法是:在小满前后,选择新梢长势旺盛、芽叶性状较好的茶树,先在茶树周围挖一圈环状沟,翻松其表土,去除杂草根,将母树枝条向四周逐枝扭伤弯压固定于沟底,再把枝条上的小分枝扭伤朝上竖直紧埋土中,让新梢露出1~3叶。
每株母树可以压条5~20枝,经过0.5~1年的施肥管理,每个小分枝长成茶苗后,即可移植至茶园。
这种茶树无性繁殖法的发明,虽然繁殖系数较低,但克服了先前因采用种子繁殖致使种性退化、茶叶品质易变的状况,开创了中国茶树科学繁殖的先河,在中国茶发展史上是一次科学创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在此基础上,民国年间安溪茶农进一步试验出“长穗扦插繁殖法”。
(二)制作工艺创新泉州民间数百年来流传着“苏良与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明末清初有一位名叫苏良的采茶、打猎能手,因长得健壮黝黑,乡亲们亲切唤他“乌龙”(闽南方言“乌”即“黑”,“良”与“龙”谐音)。
一次采茶返回途中,苏良背着茶篓一路追赶并击伤山獐,抓获回家又忙于宰杀品尝,竟把茶叶搁置一旁。
翌日清早炒制茶叶时,发现茶叶已经枯萎,叶缘出现如血丝般的红边,闻之却有一股奇特的香味,炒制后香气扑鼻。
冲泡品饮,全无平常的苦涩,且香气更足,味更甘醇,众人品后啧啧称奇。
苏良细细琢磨,终于悟出了其中缘由:茶青在茶篓中经过抖动,叶缘互相碰擦,从而形成红边,这样制出来的茶叶最终形成天然的花果香味。
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福建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茶文化历史。
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茶文化。
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创与发展(唐宋时期)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在唐代,福建的茶叶开始流传到中原地区,并渐渐受到了皇室和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当时,福建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闻名,在文人雅士中广为流传。
宋代,福建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更加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工艺和品类。
福建茶叶的贸易也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当时的重要商品之一。
第二阶段:繁荣与发展(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福建茶文化进入了繁荣期。
在这个时期,福建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名茶开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福建的茶叶贸易也日益繁荣,茶叶成为当时福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茶叶文化也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创新与传承(现代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福建茶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和传承。
在这个时期,福建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福建茶叶的品种也不断丰富和创新,如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福建的茶叶贸易也进一步扩大,茶叶成为福建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
同时,福建茶文化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茶艺表演、茶文化节庆等活动的兴起,使福建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福建作为茶叶之乡的地位和贡献,也展现了茶文化的丰富魅力。
福建的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福建茶文化通过传统的制作工艺、品鉴技艺和茶文化活动等形式,传承和弘扬着茶文化的精髓,成为了福建的骄傲和文化符号。
总结起来,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初创与发展、繁荣与发展、创新与传承三个阶段。
福建茶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全球的元素,成为了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口通商至清末时期福州港茶叶贸易变迁与启示
五口通商至清末时期福州港茶叶贸易变迁与启示海关史五口通商至清末时期福州港茶叶贸易变迁与启示刘少明*摘要:福建茶业不仅在茶马古道、万里茶道、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又将迎来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两大机遇。
文章以福州港茶叶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福州港五口通商至清末时期茶叶贸易变迁历史的回顾和梳理,分析了该时期影响茶叶贸易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福州当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城市、自贸区所在地等地理优势,展望重塑福州港茶叶贸易辉煌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福州港;茶叶贸易;五口通商;海上丝绸之路五口通商至清末时期,福州茶叶出口量占在全国茶叶出口三分之一以上,是福州港的优势和品牌,由此引发中西文化、经济强烈碰撞,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1853年福州港茶叶贸易迅速发展,经历火红的19世纪60年代,各国都在福州抢购、抢运茶叶,福州港成为举世瞩目世界的茶港。
茶叶贸易的发展,吸引外国资本,中外茶商,买办、茶农之间的竞争,随着税负增加、茶叶品质下降,在印度、锡兰等国家茶叶竞争下,福州沦为“商品茶叶”的基地,1880年茶叶出口数量达到巅峰,此后以年均10%的速度下降,中外商人焦虑地盼望着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如降低对茶叶贸易内地税和出口税,引导茶农创新、改良,精心选叶制茶,建立国外市场需求反馈机制,挽救衰败的茶叶市场,但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基金项目:福建省科协科技思想库研究重大专项:新常态背景下的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战略思路(FJKX-ZD)。
*作者简介:刘少明,福州海关所属马尾海关、福建农林大学,国家二级评茶师。
根本无法顾及茶叶贸易的发展。
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城市,自贸区所在地,本文通过探讨五口通商至清末福州港茶叶贸易变迁历史,试图为福州港重塑茶叶贸易辉煌提出新的思路,将福州茶叶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张历史与现实的名片。
一、五口通商前福州对外贸易概述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福建茶叶发展现状
福建茶叶发展现状福建省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福建茶叶的发展现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茶叶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
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其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
福建茶叶产业的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年增加。
福建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备受推崇,享有盛誉。
二是茶叶品质得到保证。
福建茶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传统悠久,受到世界各地茶叶爱好者的认可。
福建茶叶以其独特的品种和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如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崇安大红袍等。
福建茶叶在品质上注重细节,注重天然生长环境和采摘制作的精细技艺,保证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三是茶叶加工技术的创新应用。
随着科技进步,福建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应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工艺水平。
福建茶叶企业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福建茶叶企业积极发展茶叶深加工行业,推出了一系列茶叶相关产品,如茶叶粉、茶饮料等,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四是茶叶质量监管不断加强。
为了确保福建茶叶的质量和安全,福建省加强了对茶叶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
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茶叶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和抽检,保证了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福建茶叶企业积极参与质量认证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了福建茶叶的竞争力和国际声誉。
总之,福建茶叶的发展现状可谓是蓬勃向上。
福建省茶叶产业持续扩大,茶叶品质得到保证,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应用,茶叶质量监管不断加强。
这些都为福建茶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福建茶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
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A.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波斯帝国D.拜占庭帝国2.十三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材料体现出当时佛罗伦萨()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文艺复兴运动开始C.市民阶级发展壮大D.教会控制佛罗伦萨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等名称的山现,主要是源于A.分封制B.县制C.郡县制D.行省制4.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引进的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高产作物,在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地方大量栽培,粮食产量迅速提高。
1700年,清朝人口1亿,到1800年已经超过了3亿。
以上变化说明A.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世界B.新航路开辟打开中国大门C.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交流D.中国开始进入世界强国之列5.下列不属于三大战役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6.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事件因果关系表述对应正确的是A.英国殖民统治——引发印度民族大起义B.玻利瓦尔领导——赢得了美国独立战争C.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获人身自由D.卡尔·本茨研究——发明流水线生产汽车7.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A.海南经济特区B.上海浦东开发区C.环渤海地区D.长江三角洲地区8.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A.晋B.齐C.楚D.秦9.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0.在17世纪早期,中国茶叶被荷兰人引入欧洲,成为富人的奢侈消费品。
福建茶叶商品经济发展史
1 8 4 0 年鸦 片战争后, 清政 府采取 门户开放政 策, 福州 、 厦 门成为 “ 五 口通 商” 的两个 口岸, 福 州茉莉花茶 、 乌龙茶, 畅销 中外, 多地设立茶 厂 、 茶栈 、 茶店, 省 内外茶 叶商帮( 如晋帮 、 京 帮、 津 帮及 闽帮 等) 络绎不 绝到闽采购 、 加工 、 贩卖 闽茶, 输出
全国前面, 福建茶迈开 了改革步伐 , 打开了市场经济绿灯。 1 9 8 2 年名优天 山绿茶特种茶按市场 经济的随行就市销
通 。商税 率为三 十税 一 , 明后期改为 十分税一 。明 中叶 , 国 力 衰弱 , 茶禁 松 弛 , 私商 渐起 , 经 营茶 商 日增 , 出现 资本 萌
芽。
全国 , 走 向世界 !
3 5 ・
1 9 5 0 年。 福 建省 开始 实行 国家茶 叶统 购统 销政策, 也就
明朝茶 园所有制有二 种 : 一是寺 院集 体茶 园 , 二是个 体 私有茶园 。当时闽茶岁额 约 占全 国产量之一半 。 茶 叶商品交流从地 方市场走 向省 内外 和海外 。明初 实 行保 护 商业 的政 策 , 令 商 人与 茶农 自相交 易 , 利 于 商 品流 是 执行茶 叶商 品计划 经济, 从 茶 叶收购 、 调拨 、 加工到 销售, 统一 由国家经营, 成 为国家三类 计划物资 。这个体制一直保 留到 1 9 8 5 年 国家实行茶叶体制改革开放之前 。 1 9 8 0 年始 , 国家实行改革 开放政策 , 农村经济 体制开始 改革, 福 建与 广东两 省作 为改革 开放 的试 点省 份, 率 先走在
四、 明代茶 叶商品经济续升
明朝是 团茶走 向边茶 化 , 末 茶 已衰落 , 炒青 散茶成 为发 展主流 , 福建 出现了花茶 、 日晒茶 、 红茶 、 乌龙 茶 , 闽北 、 宁德 天山茶 区的芽茶是 主要 贡茶 。茶 叶商品经济 仍继续发展 上
近代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
District economy区域经济 |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43近代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林欣颖福州阳光国际学校 福建福州 350015早在19世纪中叶左右,福州城市就开始朝向近代化方向进发,期间共经历产生、发展以及停滞等多个不同阶段,伴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之后,福州城市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更是表现出快速发展趋势。
其中又以茶叶贸易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当福州茶叶产业进入国际市场之后,对于福州城市的金融、海运、文教事业以及城市中心等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一)1844年~1852年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由于相邻武夷山产茶区,因此每年的茶叶产出量相当最大,同时,其腹地的茶叶消费市场也解决了每年产茶的消费问题。
早在鸦片战争之前,武夷茶就已经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积累下较好的名誉,其中又以所产出的红茶最为著名,深受英国茶叶市场的喜爱。
故此,在世界茶叶市场中,欧洲人通常以武夷茶代称中国茶。
然而,当时武夷茶运往国际市场成本相对较高,有武夷到广州的运输过程,不仅路途遥远且成本较高,对于新茶的销售和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运输路线。
到了18世纪80年代左右,英国政府开始寻找更加接近武夷茶产出地的通商口岸,最终选择福州,通过福州将茶叶运往广州,期间所付出的运输成本明显下降,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时间。
并且大量闽粤商人同样需要新的运输路线来减少茶叶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而当时清政府对于此条运输路线明令禁止。
因此,福州作为新的通商口岸,在建设初期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
英国政府方面对于福州这一新的通商口岸给予厚望,甚至在福州地区建立洋行。
然而到了1847年,英国政府在经过一系列市场考察和实践后,决定放弃福州这一通商口岸。
统计数据显示,1845年,福州港和英国之间的贸易总量为0.89%,而其他年份则没有贸易往来记录。
试探闽江的茶叶对外贸易在五口通商后达到鼎盛的原区
试探闽江的茶叶对外贸易在五口通商后达到鼎盛的原区
黄廷
【期刊名称】《上海茶叶》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长期以来中国茶是世界茶市的唯一来源。
福建闽江上游山区作为我国茶树的主要原产区之一,在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尤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把福州开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由于西方国家对武夷茶叶的极度渴求,福州港成为驰名中外的“茶港”,这也促使闽江的茶叶对外贸易在五口通商后达到黄金时代。
本文主要是通过试探造成这一“黄金时代”局面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希望能够对当今福州的对外贸易提供一定的借鉴。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黄廷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1
【相关文献】
1.五口通商时期宁波茶叶的对外贸易 [J], 姚国坤;张莉颖
2.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 [J], 刘锡涛
3.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 [J], 刘锡涛
4.试探原股东失去控制权后“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J], 吕敏
5.谈鸦片战争后闽江茶叶贸易对福州港兴衰的影响 [J], 黄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口通商后福州港对外茶叶贸易的兴衰
五口通商后福州港对外茶叶贸易的兴衰高瑞华【摘要】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1842年8月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福州作为通商城市之一,其被迫开放与英国人想要更直接地获得闽茶尤其是武夷山红茶有很大关系.因此,五口通商后,在福州港的出口贸易中,茶叶成为大宗商品.茶叶贸易的发展经历了由沉寂到繁荣,继而走向衰落的过程.【期刊名称】《广东茶业》【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6页(P28-33)【关键词】福州港;茶叶;对外贸易【作者】高瑞华【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正文语种】中文十八世纪后期,茶叶已成为英国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茶叶的唯一来源是从中国进口。
1785年,英国茶叶的销售量达一千五百多万磅,而且销售量与日俱增,“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为每年三百三十万磅。
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和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利润[1]。
”1 剧变的前奏在福建开埠通商之前,武夷山红茶已经在国外市场享有盛誉。
英国进口中国红、绿两种茶叶,红茶占绝大比例,英国进口的中国茶叶,绿茶主要来源于安徽、江苏、浙江三省,红茶主要源于福建武夷山区,“中国之茶叶,而崇安所产,尤该夷所醉心,既得福州,则可以渐达崇安”[2]。
闽浙总督刘韵珂认为“细察福州地势,虽属省会,而民物之殷阜不但不如上海、宁波,亦不如厦门......惟茶叶一项产于建宁府属之崇安等县,为外夷必需之物,向来闽茶至粤省售销,其价甚贵。
即贩往宁波、上海、厦门等处,虽较粤省稍廉,而与福州茶价互相比絜,则福州更属轻减。
”[3]。
但是由于清政府采取闭关限制政策,福建武夷山红茶不得顺闽江而下由福州出口外运,而必须水陆跋涉,绕道由广州出口。
从福建武夷山到广州口岸形成一条“茶叶之路”,茶叶采集收购后,首先汇集在崇安县城南约五十里的星村,然后由星村陆运到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
1853年福州茶市开辟的历史原因再探
1853年福州茶市开辟的历史原因再探赖江坤【摘要】福州作为近代中国三大茶市之一,从1844年正式开埠至1852年的9年间茶叶对外贸易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853年才骤然迎来茶市的开辟和兴起.探究1853年福州茶市开辟的历史原因需要综合考虑内外多种因素,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和上海小刀会起义等战乱因素导致的武夷茶运输商路阻塞是主要的外部原因,福州内部贸易环境的改善是重要原因.【期刊名称】《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9)004【总页数】6页(P82-87)【关键词】福州茶市;武夷茶;太平天国起义;内地收购制【作者】赖江坤【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52.857.1FZ在18至19世纪的中国,茶叶是最重要的出口货物。
五口通商后,茶叶仍是中国各种出口商品中的最大项,中国仍几乎是茶叶的唯一生产国和提供国[1]。
在1842年8月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福州、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国政府选定福州为通商口岸的关键原因是看重福州距离英国人钟爱的武夷茶产区较近,“从星村到广州的路程2 800华里,路途遥远、关卡林立,人挑畜驮,行程45天。
从星村北运上海,全程1 800华里,行程30天,每担茶叶挑夫、船费折成1.359两,占总成本16%。
福州与上海和广州相比,离武夷山距离近,水陆交通也较为便利,武夷茶从星村顺流而下,仅4天就可到达福州”[2]。
仅就运茶到广州与福州之间的费用的差别来说,每担可节省4两,那么每年15万担,一年就可节省60万两[3]。
王尔敏在《五口通商变局》中认为:“武夷茶为英商要求福州口岸之最大吸引条件,后日得到多方证实。
”[4]曾任江苏巡抚的梁章钜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该夷所必需者,中国之茶叶,而崇安所产,尤该夷所醉心。
既得福州,则可以渐达崇安。
”[5]英国人企图开辟一个靠近武夷茶产区的茶叶贸易口岸可谓蓄谋已久,早在1787年英政府曾派遣特使基思卡特访华,目的就是要求清政府在“接近中国茶叶生产”的地方选定一个贸易港口[6]。
福建茶文化的发展
福建茶文化的发展
福建茶文化的发展
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大概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建茶、斗茶、采茶、制茶、品茶等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逐渐形成。
那么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具体来说是怎样的呢?
纵观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
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
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
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
公元1011年,泉州太守高惠莲题刻“岩缝茶香”至今尚存。
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始建“不老亭”。
亭名因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戴忱题诗(诗刻于莲花石上),诗中有“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而得。
不老亭因全亭的梁柱、屋盖及所有的构件都是花岗石雕刻成的',俗称“石亭”。
自此莲花峰茶改称石亭绿茶。
至清道光年间莲花峰下种茶更盛,且在南安一带渡海谋生的人较多,石亭绿渐成为侨乡送祝“顺风”的礼品,久而久之,华侨嗜饮,随后,石亭绿畅销南洋诸岛,甚至远销英伦。
由此看来,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凝聚着地理灵性,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福州开埠后茶叶外贸的兴衰
福州开埠后茶叶外贸的兴衰
谢彪
【期刊名称】《经济社会史评论》
【年(卷),期】2024()2
【摘要】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已经占据世界茶市六成以上的份额,福建即是中国出口茶的主要产地。
西方对福建茶叶的巨大需求,促使福州成为《南京条约》后开埠通商的口岸之一。
1853年福州港解除茶禁,武夷茶从闽江运抵福州的航路开通,这条便捷的运输线使茶叶从福州港直接出口,带动了茶叶市场及产业,至1880年代福州港茶叶外贸达到鼎盛。
与此同时,印度、锡兰、日本等地的茶叶生产与贸易迅速崛起,在制茶工艺、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占据竞争优势,中国茶很快在国际市场上败落。
失去茶叶外贸支撑,福州没有可供出口的大宗商品,加之思想观念及地理因素等,致使最早对外开放的福州到民国初年重归沉寂。
福州港短暂的兴盛与迅速衰败可谓中国近代经济的缩影。
【总页数】12页(P116-126)
【作者】谢彪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学院文科研修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福州开埠后茶叶贸易的兴起与衰落
2.初探近代闽江茶叶贸易对福州港兴衰的影响
3.五口通商后福州港对外茶叶贸易的兴衰
4.谈鸦片战争后闽江茶叶贸易对福州港兴衰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五 口通 商l福建 I 叶I发展 茶 [ 中周分类号] K2 4 2F36 1 5. ; 2。2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1 7—9 2 2 0 ) 30 8—5 6 16 2 (0 6 0,0 90
比利 时、 瑞典 、 威 、 兰 、 班 牙 、 挪 荷 西 普鲁 士 、 麦等 , 丹 也 纷 至 踏来 , 要求 “ 同分享 ” 略 权益 。清 政 府抱 共 侵
自 1 纪初 中 国饮 茶风 俗 传 到西 欧 、 7世 北美 后 ,
英 国人对 茶 情 有 独 钟 , 常喜 欢 饮 茶 , 茶 为文 明 非 视
K yw rs h pnn f iet ayprs nC ia ui , e ; ee p n e od :teo e i o v r t ot i hn F j n t d vl met g f e a a o
一
、
五 口通商与茶商 品发展 的历史 背景
埔条约)1 4 年 1 月) 其他一些 国家如葡萄牙、 ) 94 ( O ,
维普资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 科学版 ) 20 。 () 8 —9 ,0 6 9 3 , 9 3
J u n l f ui r utr n o ety Unv ri ( hlsp y a d S ca S i c s o r a o j n Ag i l ea dF rsr i s y P i o h n o i c n e) F a c u e t o l e
中 国泛滥成 灾 , 成 中 国“ 荒 兵弱 ” 造 银 的局 面 。中 国 有 志之士 不得 不愤 而 开展“ 烟运动 ” 1 4 一1 4 禁 。 8 O 82
Te nl yad E oo c fT aId s y F f nA r utr n oe r iesy F zo , ui 5 0 2 C i ) c o g n cnmi o e n ut 。 u a g i l eadF rs yUn ri , uh u F j n3 0 0 , hn h o s r i c u t v t a a
T ed v lp n fF j n t d sr ep r dfo teo e ig h e eo me t ui ai utyi t ei r m h p nn o a e n nh o o iete t o t i iat tee do n n sy ffv rayp rs nChn il h n fQigDy at l
Ab ta t Ta igt ep r k r u d,t ep o p rt c n f ot ( z o sr c : kn h ei f eo e igo v rayp rsi Ch n sb c go n o t i n h rs eiyse eo rs Fu h u, p
X a e n a d ’o n F j n i t i p r d i d sr e , n ee l g me t f e ra h ce s ft up t t e im n a d S n u a )i u i hs ei eci d a dt na e n aae ,t ei raeo ao t u , h a n o s b h r o t n e
d v lp n ftapo e s g id sr n n o a in o e rd c id no rp o ic r e iwe . e eo me t e rc si n u ty a din v to ftapo u tkn si u r vn ea er ve d o n
生 活 的象 征 , 1 纪 饮 茶 已成 为英 国人 E常 生 到 8世 t 活 的一部分 。鸦 片战争 前 , 正 当 的中英 贸易 中 , 在 中 国总处 于 出超 的地 位 。英 国 的工 业 品及印 度 的棉 花 在 自给 自足 自然 经 济 占统 治地 位 的 中 国销 路 一 直 不佳 , 于是英 国人 就 想 到利 用 走 私鸦 片改 变 中英 贸 易 中 自已处于逆 差 的地 位 。到 1 世 纪初 , 片已在 9 鸦
论五 i通商至清末福建茶叶的发展与进步 : I
郑 乃 辉 杨 江 帆 , 舟
(.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 叶研究所 , 福建 福安 3 5 1 } . 5 0 5 2 福建农林 大学园艺学院 , 3福 建农林大学茶 业科 技与经济研究所 。 . 福建 福州 3 00 ) 50 2
[ 摘要] 本文 以五 口通商时期为背 景, 描述 了福建 通商的 口岸( 州、 门和三都 澳) 福 厦 在这一 时期 的繁 荣景象 , 并就这一 时
Z HENG i u Na— i.YANG in —a 。 h Ja g fn 一
(. 棚 R sac ntue F j nAcd m r utrl 1 e rhIstt, ui a e yo Ag i l a 幽 船,F ’n F j n3 5 1 , hn l e i a f c u ua , u i 5 0 5C i a a 2 C l g ri l r , u a g % tr n oet nvri .Istt o c ne . o eeo Hot ut e F f nA r ̄ ue dF s yU i syt l f c u i l u a r r e t 3 nt u fS i c . ie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