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御赐琉球国王
清代琉球国的谢恩与表奏文书
清代琉球国的谢恩与表奏文书朱淑媛⑴琉球国是坐落于太平洋中的一个群岛之国,与中国隔海相望。
早在隋朝中琉两国就有往来,明初两国又结成藩属关系,琉球国定期遣使朝贡。
十七世纪中叶明王朝灭亡后,清王朝定鼎中原。
顺治三年(1646)朝贡于南明小朝廷隆武皇帝的琉球国使臣,遇清军被遣送至京,清朝遂提出愿与琉球结好。
至顺治十年(1653),中琉经过近十年的反复交涉,琉球国王世子尚质遣王舅马宗毅等来朝,缴回了明朝颁发的印敕诏书,并进庆贺贡。
进呈皇帝贡品有:金罐一对,共重六十一两六钱八分;银罐一对,共重五十两六钱;细嫩土蕉布一百匹、细嫩黄色蕉布一百匹、细嫩赤色蕉布一百匹、泥金彩画围屏一对、满面泥金扇五十把、满面泥银扇五十把、红花一百斤、胡椒二百斤、苏木一千斤。
进献皇后:金粉匣一对,共重七两四钱六分;银粉匣一对,共重七两二钱一分;满面泥金扇二十把、满面泥银扇二十把、细嫩土蕉布二十匹、漂白细嫩土苎布二十匹。
自此,中琉又重新结成藩属关系。
清政府遂定琉球国二年一贡,贡船二只。
贡品沿明制为:马、螺壳、硫磺。
后康熙朝经数次修改,至三十二年最终定为:硫磺一万二千六百斤、红铜三千斤、白刚锡一千斤。
另外还有每贡必进的非额定贡品蕉布。
蕉布是贡品中数量较多的琉球国土特产品,其“宽一尺,乃芭蕉沤抽其丝织成,轻密如罗。
” [2]贡期,琉球国以耳目官、正议大夫充正副使,率都通事、通事、官伴、水梢等一百五十至二百名赴闽,抵闽后,带从人十五名入京,其余留闽待命,同时开展贸易活动。
贡使赴京例由闽省督抚按例遴选文武二三名伴送,以办理沿途事宜,并确保路途安全。
伴送官常以文职知府、通判充当,武职常以副将、参将充当。
朝贡礼成,清帝照例赏赐琉球国王:锦八匹、织金缎八匹、织金纱八匹、织金罗八匹、纱十二匹、缎十二匹、罗十二匹;正副使臣:织金罗各三匹、缎各八匹、罗各五匹、绢各五匹、里绸各二匹、布各一匹;都通事:缎五匹、罗五匹、绢三匹;从人:绢各三匹、布各八匹;留边人员彭缎袍各一件。
琉球
琉球,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
《隋书》中即有《琉求传》。
隋朝时(581~617),琉球被称为琉虬。
众所周知,虬是龙的一种,而中国又以龙为象征,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
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
当时的琉球实是中国的属国。
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
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
并在15世纪初,由尚氏家族建立了统一的琉球王国,奉行中国正朔。
17世纪初,萨摩藩出兵琉球,琉球北部被攻陷,尚氏不得不同时臣服于中国和日本,1872年,日本设琉球为日本“内藩”。
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并设冲绳县,清政府也据理与日本力争过,但终究未能派兵援助琉球,因此,琉球自清就真的丢失了,二战后,本来中国还有机会夺回琉球,但可叹的是,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蒋介石政府并没有争取琉球主权,反而采取了放弃态度,如此“以德报怨”着实不可取。
更可恨的是,现在的日本否认侵略历史、修改和平宪法、军国主义再一次抬头,日本民族主义的狂热情绪又一次被点燃,小日本也就自然陷入了与中国的尖锐对立之中,而在这个对立中,琉球又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琉球战略地位的日益显现,我们不得不重新关注琉球。
琉球日本制造东海争端的地理依据“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是人类早期对海洋开发利用的写照,到近代,随着经济的发展,陆地资源日益匮乏,对海洋资源的渴求自然使海洋资源开发进入一个新时代,众所周知,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的东海是个边缘海,海洋资源丰富,油气前景广阔,并且东海海岸又是我国最富有和发达的地方,沿岸江/浙/沪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迫切,东海油气开发,也正是这个新代的一个反映。
中国进行东海油气开发,本来是一国主权内的事,可小日本却一再制造事端,不断使东海问题复杂化,并企图激化东海局势。
这着实让中国愤慨。
当然这从政治层面上来看,完全是小日本无理取闹和挑衅造成的,中方为了不使事态恶化,总是满怀诚意的来处理,多次提出共同开发的主张,但日方似呼并不买中方的真诚,反而态势咄咄逼人,政策也更趋强硬。
琉球王国与中国的深厚渊源
琉球王 国与 中国的深厚渊源
◎赫 蓝 希
在 这 个 被称 为 “ 琉 球 ”的 岛
太祖 朱 元 璋 派 行 人 杨 载 “ 以 即 位 建 武 宁 只 能 用 “ 世 于” 称 号 。也 是 在 元 诏 高其 国” ,得 到 琉 球 三 王 , 才 是 合法 的 。如 果 还 没 有 获 得 次 数就 多 达 1 7 0 余 次 ,是 朝贡 国 中来 中国 政 府 批准 ,这 位 君 主 即 使 登 基 得 最 勤 的 。 和 中 国接 触 多 了 ,它 的 了 ,也 只 能称 “ 世 子 ” 。如 果 碰 到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 宗教 和 风 俗 等 没 有 子 嗣 的 国 王驾 崩 ,那 么 其 他 继 各 方 面 都 深 受 中 国影 响 。 自中 山王
下 令 让 礼 部 官 员前 去 吊唁 , 同时 准 之 际 ,应 琉 球 国 王 的 要求 , 中 国政
北 京 国 子监 里接 纳 了 不 少琉 球 留学
高 德 的 蒲添 按 司察 度 自立 为 王 ,不 许 武 宁 继 位 。 其 实 察度 在 两 年 前 就 府 在 当时 中 国教 育 的 最 高 学 府— — 久 就统 一 了琉 球 王 国 。 1 3 7 2 年 ,明 死 了 ,在 得 到 明朝 皇帝 的册 封 前 , 生 。他 们 留学 期 间 的 食宿 全 由 中 国
政府承担 , 一 旦 完 成 学业 , 中 国政 府 还 会 派 专 人 护 送 他 们 回 国 。如 果
有 留学 生 不 幸 在 中 国 得病 死 了 , 中
国还 会以 重金 抚恤 ,惯 例 是给 3 0 0 两
球 ”作 为 其 正 式 国 名 是 在 明 洪武 五 去 。 1 4 0 7 年 ,琉球 王 以 “ 尚思 绍 ”
海国记
• 沈复 (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 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 •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 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 •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 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 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 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1] 六卷(后佚 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 品译成英文[2] 在国外出版。
• 距离大约三四十里,在船上听到三声炮响,一会 儿就看见有小船像蚂蚁一样,大约有数百艘, 随着风浪划过来。先有一条船,投递写有姓名 头衔的帖子赠送礼物。船上有一面旗,旗上写 着“接封”两个字。那第一个迎接的官员是紫 金大夫。所带的小船是用一根木头修造的,长 度不超过一丈,宽二尺多,两条船并在一起,好 像比目鱼,人划着短短的船桨分列为两行,牵 引着大船的纤绳,像龙虾的须一样。有戴着红 帽子的人,拿着旗帜敲着锣,这是领队的秀才 官。没多久,又有敲着锣赶来的人,是第二个 迎接的法司官,投递写有自己身份头衔的帖子 请安问候。第三个迎掌管翻译是国舅,率领掌 管翻译事务的官员登上我们的船来参拜。
海国记
沈复(清)
•
嘉庆十三年,有旨册封琉球国王。正使为齐 太史鲲副使为费侍御锡章吴门有沈三白名复者, 为太史司笔砚亦同行。 • 二月十八日,出京。至闰五月二日,始从福 建省城启行登舟。每日乘潮行一二十里。至十 一日,始出五虎门,向东,一望苍茫无际,海水作葱 绿色,渐远渐蓝。十二日,过淡水。十三日辰刻, 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回叩祷于 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十四日早,隐 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十五日午刻,遥见远 山一带,如虬形,古名流虬,以形似也。
琉球自古以来不属于中国支持独立仅百分之一
琉球自古以来不属于中国支持独立仅百分之一2014-09-20 09:33:25来源: 网易军事有601人参与分享到网易微博0 易信新浪微博腾讯空间人人网有道云笔记从史实可以看出,中国明朝时并没有在琉球王国设置任何行政、军事机构,也没有对琉球王国的内政过多干涉。
更没有对琉球进行过行政管理。
琉球的名字是明太祖朱元璋御赐明宣宗赐琉球王姓尚为中国藩属公元6世纪中后期,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海外异俗。
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岛,南至与那国岛(今钓鱼岛西南170公里)时,见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在海面中,“若虬龙浮在水面”,遂为其取名流虬。
唐朝编纂隋书时,为避帝王龙讳,将该地更名为流求。
至朱元璋时期,将该地美名以:琉球。
琉球处在中国与日本之间,是海上贸易的交通要道。
根据《中山世谱》的记载,琉球除同中国有朝贡贸易之外,还与日本、朝鲜、安南,暹罗、佛大泥、巡达、三佛齐、爪哇、苏门答腊、满剌加、占城、吕宋等南洋国家有贸易往来,获得了巨额利润。
1430年,明宣宗正式赐姓琉球统治者“尚”姓,中山王名为尚思绍,开创了第一尚氏王朝,也使得琉球正式归为明帝国的藩属国。
琉球开始定期向明朝的。
从史实可以看出,中国当时并没有在琉球王国设置任何行政、军事机构,也没有对琉球王国的内政过多干涉。
更没有对琉球进行过行政管理。
中国当时并没有在琉球王国设置任何行政、军事机构,也没有对琉球王国的内政过多干涉。
图为尚氏国王。
中国朝贡制度实际是一种贸易方式琉球很穷向日本借贷250贯钱还不起中国的朝贡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贸易方式,被中原王朝当作安抚藩属国的政策,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因此这种贸易就成为了号称“万国津梁”的琉球王国的主要经济支柱。
到16世纪,西方势力逐渐侵占南洋诸国,很快葡萄牙就与日本直接建立贸易关系,琉球的中转港口的地位因此受到了巨大冲击,财政日渐困窘。
尚永王时代,已有记载称琉球曾向日本萨摩藩借贷,甚至还发生过琉球官员到日本借贷250贯小钱的事情,而且最后还无力偿还。
明进士杜三策曾册封琉球王
明进士杜三策曾册封琉球王2012年10月29日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刘传录明崇祯年间有一位名叫杜三策的进士,曾经是明朝皇帝派去琉球国(即今天的冲绳)册封国王的册封正使,这是山东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琉球王册封使。
杜三策生卒年不详,字毅斋,山东东平府三旺人。
天启二年三甲进士,官至户科右给事中,后历任大理卿、天津巡抚等职。
弹劾魏忠贤天启年间,魏忠贤擅权乱政,尚书孙丕扬、验封员外郎徐大相等二十六人为弹劾魏忠贤被削夺官职,杜三策不畏权贵,在皇上面前说徐大相端廉,应该启用。
都御史杨涟以二十四大罪状劾魏,受到熹宗朱由校的斥责,三策则继续上疏弹劾魏忠贤,陈明利害,“举国上下,都知道魏忠贤奸,独皇帝不知道,这正是魏忠贤的狡猾之处;举国上下,都认为魏忠贤可逐可杀,独皇帝认为可用,这正是魏忠贤的奸术高明。
杨涟是顾命大臣,能容忍大逆不道的人在皇帝身边吗?方今国家形势如横流激湍,动荡不安,这样的中流砥柱正不可少,怎能让他告老还乡?魏忠贤作威作福,在这以前如果他还有所惧怕而不敢把坏事做绝的话,那么从这以后,他还害怕什么呢?诸位大臣受害不要紧,殃及皇上怎么办?殃及国家怎么办?殃及二祖十宗沤心沥血治理的天下怎么办?”上疏最终惹恼了魏忠贤,三策被削职遣回故里。
为赶尽杀绝,魏忠贤假冒圣旨,在其回家乡途中,于德州抓捕了杜三策。
但恰巧熹宗归天,崇祯皇帝即位,魏忠贤伏法归案,杜三策由此无罪释放,并回京起复,为户科右给事中。
册封琉球王据《中山世鉴》记载,隋大业中,遣使者羽骑尉朱宽到海外访求异俗,始至其国,因于万涛间见地形如虬龙浮水中,故称之为“流虬”。
《元史》中写作“求”,至明洪武初,改称琉球,时国分为三:察度王中山、承察度王山南、帕尼芝王山北。
自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与琉球建立封贡关系以来,册封新国王一直就是琉球国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册封是世子继位受到中国认可,获得国际声威的重要手段,已经是琉球王国百年来的传统和定律。
明朝于洪武二十五年派出闽人三十六姓到琉球,他们“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贡谢之司;习海者授通事、总管,为指南之备”,琉球国王把他们安置在一处叫久米村的地方居住,称为“唐营”,后因显荣者多,改称“唐荣”。
琉球被日本占领后
琉球被日本占领后作者:黄加佳来源:《百姓生活》2013年第07期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一文,以大量史证和法律依据,重申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揭露日本以武力非法占有琉球,欲再非法窃取中国钓鱼岛的无耻行径。
事实上,历史上的琉球王国,不但与中国往来密切,而且生活着大量中国移民。
至今,这些中国人的后裔,依然在修着自己的族谱,建筑自己的中国庭院,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琉球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史书上,是公元610年。
1372年,明朝洪武帝派使者到琉球册封琉球国王。
后来,明王朝每年都派使者来琉球,琉球王国都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
至今,琉球民众每年还会举行这样的纪念仪式,大队人马身穿中国古代服装,举着“肃静”、“回避”等牌子巡游。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为了帮助琉球测绘地图,特派测量官内廷八品官平安、监生丰盛额两人,随同册封使海宝、徐葆光一道前往琉球国,为琉球国绘成一幅《琉球三十六岛图》。
徐葆光回国以后,撰著《中山传信录》,书中收藏了《琉球地图》、《琉球三十六岛图》以及《针路图》。
此书后来传到日本,成为日本人了解琉球和中琉关系史的指南。
1875年,日本派“钦差”到琉球,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禁止向中国纳贡,禁止使用清朝年号,对华贸易由日本全权负责等,就是要阻断琉球与中国的联系,把琉球的主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琉球王尚泰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为日本人砧板上的鱼肉。
1876年12月10日,尚泰的姐夫紫巾官向德宏与通事蔡大鼎、林世功等人,乔装改扮,躲过日本人的监视,乘一小船前往中国。
由于风向不顺,向德宏等人的船竟在海上漂泊了将近半年,直到第二年4月2日才抵达福州。
到达福州后,向德宏等人拜见了闽浙总督何和福建巡抚丁日昌,呈递了琉球王的咨文,请求清政府代纾国难。
1879年4月,松田道之向琉球王尚泰宣读了日本政府“废藩置县”的命令,宣布琉球国变成日本冲绳县。
尚泰也被强行掳掠到东京软禁。
一个月后,滞留福州求援的向德宏收到琉球人的密报,得知国家已亡。
使琉球记文言文翻译
乾隆三十三年,皇帝以钦差大臣之命,遣使琉球册封国王。
臣奉命,携文书及礼物,启程赴琉球。
至琉球,国王亲自出迎,礼遇甚厚。
于是臣以皇帝之命,宣读册封诏书,册封琉球国王为琉球王。
国王感激涕零,即头谢恩。
臣留琉球一月有余,与国王及群臣会面,了解琉球风土人情,观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以下为使琉球记之文言文翻译:乾隆三十三年,皇帝以钦命大臣之旨,遣使琉球册封国王。
余奉命,携文书及礼物,启程赴琉球。
及琉球,国王亲率群臣出迎,礼遇甚厚。
于是余以皇帝之命,宣读册封诏书,册封琉球国王为琉球王。
国王感激涕零,即头谢恩。
余留琉球一月有余,与国王及群臣会面,考其风土人情,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事。
琉球,地处南海之中,古称“琉球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自古以来,两国交往不多,直至明清时期,双方才逐渐有了联系。
琉球国土狭小,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国王姓尚,世袭为王。
国王好学,知书达礼,对国家事务管理有方。
在琉球期间,余与国王多次会面,交谈甚欢。
国王询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余一一作答。
国王对我国的繁荣昌盛表示赞赏,并希望两国加强友好往来。
余趁机向国王介绍了我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国王听后,深感钦佩。
此外,余还考察了琉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琉球政治清明,法制健全,国王公正无私,深受百姓爱戴。
经济方面,琉球以农业为主,稻米、甘蔗、水果等产量丰富。
文化方面,琉球人好学,重视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颇有成就。
在琉球期间,余还参观了琉球的寺庙、宫殿、园林等名胜古迹,领略了琉球独特的风土人情。
琉球的寺庙建筑精美,壁画、雕刻等艺术作品独具匠心。
宫殿宏伟壮观,展示了琉球国的繁荣昌盛。
园林设计别具一格,充满了诗情画意。
乾隆三十四年,余完成任务,辞别国王及群臣,启程回国。
国王及群臣依依不舍,送至海边。
余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心中感慨万千。
此次出使琉球,不仅增进了两国友谊,还使余对琉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回国后,余将此次出使的所见所闻,整理成《使琉球记》,以飨后世。
100多年前的琉球王国:穿汉服,书汉字,宫殿面朝中国
100多年前的琉球王国:穿汉服,书汉字,宫殿面朝中国琉球王国是曾存在于琉球群岛的封建政权名,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
1429年,三国统一为琉球王国。
琉球王国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372年,琉球诸国成为中国明王朝的藩属国。
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王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
明亡后,琉球继续向清政府朝贡。
欢会门,这里是首里城的大门,意思是欢迎中国皇帝的册封使。
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册封,从此琉球使用清朝年号,向清朝纳贡,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从未间断。
首里王城宫殿,坐东面西,因为那里的中原王朝才是他权力的来源。
琉球王世子的住所1609年,日本萨摩藩率兵侵占琉球,逼迫琉球向日本进贡。
明治维新时期的琉球庆贺使,身着汉服。
右上角的日本人穿的是传统日本服饰。
琉球王国形成“两属”状态,后逐渐被萨摩藩实际控制,成为萨摩藩的附庸。
1872年,日本政府借明治天皇亲政之机,削琉球国号设为“琉球藩”。
末代琉球国王尚泰(“尚”姓为明王朝赐姓)1875年7月,日本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并改用日本年号。
琉球王国第二尚氏王朝官员着装1879年日本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完成所谓的“琉球处分”,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设“冲绳”县,琉球王国覆亡。
琉球王国第二尚氏王朝官员着装琉球王国末期士族新娘琉球百姓那个时代的服饰和日本的和服有很大区别,而和汉服无异。
琉球王国的钱币。
清代中国对琉球的册封
清代中国对琉球的册封吴怀民[1]中国与琉球往来,开始于战国与汉代。
但中国对琉球册封关系的建立,则始于明初。
自此以后,凡琉球国王嗣位,皆向中国请求册封。
这种特殊的政治关系,一直延续到清光绪五年(1879)琉球被日本吞并为止,历五百余年。
中国政府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共23次,派出正副册使封使43名,其中明朝15次,册封使27名;清朝8次,册封使16名。
中国对琉球的册封,从明代开始,有固定的仪式,并形成一种制度。
清代对琉球的册封,不但继承了明代的制度,并且有所发展,许多具体礼仪比明代更完善。
册封使的任命据《清史稿》记载:“琉球国凡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王。
未封以前称世子,权国事”。
[2]这就是说,凡琉球国王去世,虽然由世子执掌同事,但仍称世子,不称王,只有经过中国皇帝的册封,世子才能称王。
琉球国对接受中国册封之事历来非常重视。
琉球国王去世后,世子即派出报丧使,向中国报告故王薨逝,并请求册封。
中国皇帝准许琉球请封后,便决定册封使人选。
清代对选派册封使极为重视,对册封使的人品、学问,乃至仪表,都要严格选择。
在正式委派之前,由礼部通知内阁、翰林院、都察院等衙门,选举“学问优长、仪度修伟”的满汉官数员[3],礼部自己也选司员数员,一并缮写绿头签带领引见,然后由皇帝指派正副使各一名。
但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以前,由于对应差官员自何品级开起,尚无定例,所以各衙门推荐官员,“有全行开列者,有开列甚少者”,致使推荐出来的人选,竟达80人之多,其中“内阁开送汉典籍一员、撰文中书舍人四员、办事中书舍人二十员、翰林院汉编修二十三员、检讨二十四员、修撰一员、臣部(礼部)汉主事一员、吏利等六科汉给事中三员、行人司行人三员”。
[4]到了嘉庆四年,对册封使的推荐人数有所限制,“时选得内阁中书四员、翰林院编修三员、都察院给事中四员、礼部主事三员”[5],计14人,范围不是很大,最后由礼部选出正副使臣各一名,让皇帝裁定。
琉球末代国王,年仅5岁继承王位,36岁沦为亡国奴,最终客死异国
琉球末代国王,年仅5岁继承王位,36岁沦为亡国奴,最终客死异国在中国所有藩属国当中,琉球的存在感非常高,仅次于朝鲜和越南。
朝鲜和越南这两个国家直到今天还在,但是琉球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在,早在19世纪末就被日本强行侵占,变成了今天的日本冲绳县。
其实藩属国琉球对宗主国中国忠心耿耿,其末代国王名叫尚泰,他坚决抵抗日本入侵,但是当时统治中国的大清王朝自身难保,无力救援,因此琉球被日本强行吞并,末代国王尚泰也沦为了亡国奴,最终客死异国他乡。
现在小编就来介绍一下琉球末代国王尚泰的故事。
琉球末代国王尚泰的历史照片尚泰生于公元1843年,是统治琉球的第二尚氏王朝第18代国王尚育的次子,因兄长年幼夭折,故而成为最有机会继承王位的王子,公元1848年尚育因病离世,他以年仅5岁的年龄继承王位,成为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第19代国王,由尚育指定的几位大臣辅政。
(注:先后有第一尚氏王朝、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统治琉球。
)尚泰继承的王位,是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江山,对内财政拮据、灾害频发、饥荒遍野,对外有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列强入侵。
尚泰长到12岁的时候,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因此亲自主持朝政。
琉球几位末代大臣的历史照片作为藩属国君主,必须得到宗主国君主册封和承认,尚泰亲政后,遣使到中国大清王朝请求册封,当时中国正处在太平天国内忧和英法联军外患,无暇顾及琉球,因此尚泰的册封拖延了很多年,直到公元1866年才得到册封,这时候尚泰已经23岁,继承王位已经第18年个年头。
大清王朝册封尚泰为琉球国王之后没几年,日本因为明治维新而强势崛起,开始对外扩张,跟日本离得很近的琉球就成为日本首个要吞并的国家。
其实早在一两百年前,位于日本西南部,最靠近琉球的萨摩藩,就经常派兵骚扰琉球沿海地区,不过规模不是很大,也没对琉球尚氏王朝造成多大影响,所以琉球能够抵抗得了萨摩藩骚扰,但是这次日本倾国之力对外扩张,琉球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难。
影视作品中的琉球国王与王后公元1875年,日本用武力强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尚泰对宗主国忠心耿耿,坚决拒绝日本的无理要求,并且秘密派遣使者前往中国求救,但是大清王朝的反应非常消极,对琉球见死不救,令尚泰和琉球上上下下的臣民感到痛心疾首。
琉球册封使列表[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琉球册封使列表[编辑]维基百科,⾃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导航、搜索⾃1404年起,每逢琉球王位发⽣更替之际,中国皇帝往往要向琉球派遣册封使。
以下是琉球册封使列表琉球册封使列表,列出了从1404年起,⾄1865年⽌,中国明朝、清朝两代向琉球派遣的所有册封使、副册封使的名单。
⽬录[隐藏]1 明朝2 清朝3 注释4 参考⽂献4.1 引⽤4.2 书籍4.3 ⽂章5 参见明朝[编辑]中国皇帝册封正使册封副使琉球王出发年到达年册封使著作明成祖时中(⾏⼈)武宁1404年1404年明成祖史失其名汪应祖(南⼭王)1404年1404年明成祖邵升(⾏⼈)[注 1]思绍1407年1407年明成祖陈季芳[注 2](⾏⼈)他鲁每(南⼭王)1415年1415年明仁宗柴⼭(内官)周彝(⾏⼈)?或阮⿍?或⽆副使?[注3]尚巴志1425年1425年柴⼭〈⼤安禅寺碑记〉、〈千佛灵阁碑记〉明英宗余忭(礼科给事中)[注 4]刘逊(⾏⼈)尚忠1442年1443年明英宗陈傅(刑科给事中)万祥(⾏⼈)尚思达1447年1448年明景帝陈谟(礼科给事中)?或乔毅(给事中)?[注 5]童守宏(⾏⼈)[注 6]尚⾦福1452年1452年明景帝李秉彝(吏科给事中)刘俭(⾏⼈)尚泰久1455年1456年[注 7]明英宗潘荣(吏科右事中)蔡哲(⾏⼈司⾏⼈)尚德1462年1463年潘荣〈中⼭⼋景记〉明宪宗官荣(兵科给事中)[注 8]韩⽂(⾏⼈司⾏⼈)尚圆1471年1472年明宪宗董旻(兵科给事中)张祥(⾏⼈司右司副)尚真1478年1479年明世宗陈侃(吏科左给事中)⾼澄(⾏⼈司⾏⼈)尚清1531年1534年陈侃《使琉球录》⾼澄〈操⾈记〉明世宗郭汝霖(刑科给事中)李际春(⾏⼈)尚元1562年1562年郭汝霖《使琉球录》明神宗萧崇业(户科左给事中)谢杰(⾏⼈司⾏⼈)尚永1575年1579年萧崇业《使琉球录》谢杰《琉球录撮要补遗》明神宗夏⼦阳(兵科右给事中)[注 9]王⼠桢(⾏⼈司⾏⼈)[注 10]尚宁1600年1606年夏⼦阳《使琉球录》明威宗杜三策(户科左给事中)杨抡(⾏⼈司司正)尚丰1629年1633年胡靖《杜天使册封琉球真记奇观》[注 11]明安宗陈燕翼(礼科给事中)[注 12]韩元勋(⾏⼈司⾏⼈)[注 12]尚贤1645年(未成⾏)未成⾏清朝[编辑]中国皇帝册封正使册封副使琉球王出发年到达年册封使著作康熙帝张学礼(兵科副礼官)王垓(⾏⼈司⾏⼈)尚质1662年1663年[注13]张学礼《使琉球记》、《中⼭纪略》康熙帝汪楫(翰林院检讨)林麟焻(内阁中书舍⼈)尚贞1682年1683年汪楫《使琉球杂录》、《中⼭沿⾰志》、《册封琉球疏抄》康熙帝海宝(翰林院检讨)徐葆光(翰林院编修)尚敬1716年1719年徐葆光《中⼭传信录》、《游⼭南记》乾隆帝全魁(翰林院侍读)周煌(翰林院编修)尚穆1754年1756年周煌《琉球国志略》嘉庆帝赵⽂楷(翰林院修撰)李⿍元(内阁中书)尚温1796年1800年赵⽂楷《槎上存稿》李⿍元《使琉球记》嘉庆帝齐鲲(翰林院修撰)费锡章(⼯科给事中)尚灏1806年1808年[注14]齐鲲《续琉球国志略》、《东瀛百咏》道光帝林鸿年(翰林院修撰)⾼⼈鉴(翰林院编修)尚育1836年1838年林鸿年《使琉球录》(失传)?[注 15]赵新于光甲同治帝(翰林院检讨)(翰林院编修)尚泰1865年1866年赵新《续琉球国志略》注释[编辑]1. ^《中⼭世鉴》、《中⼭世谱·卷四》记载明廷并未遣使,只赐诏书册封尚思绍;但《明实录·太宗⽂皇帝实录·卷六⼗六》和《明史·琉球传》皆记载明成祖遣使册封尚思绍,未记载使者姓名。
中国皇帝御赐琉球国王
中国皇帝御赐琉球国王"册封宴"复制成功(图) 2014年05月19日10:10 扬子晚报微博我有话说(19人参与)收藏本文沙佩智女士在冲绳。
第一套四个大碗毛蟹燕窝(松仁、乌心豆、赤玉子、火腿),赤玉子即鸡蛋鱼翅(小虾、菌菇类、乌心豆、火腿)清蒸鹌鹑(松茸、赤豆子、乌心豆)海参(薯、鸡皮、火腿、笋干、赤玉子)点心(黄米糕、南方点心:面粉里面包蛋黄浆后烤出来的点心) 汤(燕窝)第二套四个大碗鸭(新鲜笋、小虾、菌菇、乌心豆、火腿、赤豆子)鹿蹄筋(乌心豆、干小虾、火腿、赤玉子、金针菜)三鲜(大蛤蜊、红贝、四角蛤蜊、淡水藻类、赤玉子、新鲜笋) 炖鹿肉(乌心豆、赤玉子、莴苣)点心(千重糕、芋粉饼)汤(小河虾、鱼尾)第三套四个宫碗河鳝(乌心豆、小虾、赤玉子)大虾(乌心豆、赤玉子)水龟(乌心豆、赤玉子)儒艮(乌心豆、赤玉子、小虾火腿)点心(肉火烧、浅地糖)汤(山东粉丝、河里的藻类)第四套四个宫碗猪肚(乌心豆、菌菇、木耳、花生、赤玉子)碗底是薯田螺(乌心豆、火腿、菌菇、鸡肉、赤玉子)加入绿色芥菜汁的鱼糕(乌心豆、菌菇、琼脂、红贝) 炒猪爪(藕、赤玉子、莴苣)点心(苏饺、水山吹)日本人的理解:苏饺是酥饺。
水山吹是用山药做的蒸糕。
汤(红贝、岩茸)日本人的理解:岩茸也称石茸、是灵芝的一种。
第五套四个钵盂鲍鱼(乌心豆、红贝、染成红的肉、菌菇)炒鸡(莴苣、丛生口蘑、赤玉子)拌菜(干贝、火腿、琼脂、莴苣、赤玉子、鸡、松菜、芥末、小虾)蒸鱼(乌心豆、赤玉子)米饭汤(小蛤蜊、丝瓜)《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在热播,而对于中国人来说,美食远不是简单的满足口腹之欲。
在明清两代,中国皇帝曾二十三次册封琉球国王(琉球即今冲绳)。
在册封典礼上向臣民展示中国皇帝御赐的册封宴和礼品,成为历任琉球国王彰显自己正统地位的象征。
在苏州市档案馆馆藏资料中,记者看到了一本《中山传信录》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的27位冲绳人来华寻找300年前册封宴的一段故事。
琉球:清帝冠冕上的假宝石
琉球:清帝冠冕上的假宝石[日]林子平:《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1785年东都(今日本东京)刊行。
钓鱼岛与中国大陆同色标注(《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局部)萨摩人与琉球人(日本《萨摩风土记》)(一)数年前有一部抄本被炒得沸沸扬扬,那就是清人沈复《浮生六记》的第五记《海国记》。
因《浮生六记》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而且,该抄本中的《册封琉球国记略》,特别提到沈复于1808年(嘉庆十三年)前往琉球的所见所闻,其中有下列一段文字:至十一日,始出(福州)五虎门,向东一望,苍茫无际,海水作葱绿色,渐远渐蓝。
十一[二]日,过淡水。
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
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
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
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十五日午刻,遥见远山一带如虬形,古名流虬,以形似也。
这段文字提到了“钓鱼台”,亦即中国的钓鱼岛。
事实上,在更早的中国史籍中,并非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记载。
在这方面,此前历史学界对相关史料的勾稽已极为充分。
例如,现存最早的《使琉球录》就记载:(五月)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尾】屿,过赤屿,目不暇接……十一日夕,见古【姑】米山,乃属琉球者。
此文为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册封使陈侃所撰,其中就已明确指出自姑米山开始才属琉球国境。
此后,历次的《使琉球录》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如康熙年间的册封使汪楫亦指出:二十四日五鼓,柁转风疾如驶……辰刻过彭佳山,酉刻过钓鱼屿……无何遂至赤屿,……薄暮过郊(或作沟)……问:郊之义何取?曰:中外之界也。
所谓中外之界的“郊”或“沟”,亦即举世闻名的琉球海沟,这是中国与琉球的天然界限。
此外,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日本仙台人林子平所绘的《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的证据更为直接——图中金黄色的部分为琉球国领土,其最西岛屿为姑米山。
而钓鱼台(钓鱼岛)则为红色,与中国大陆标注的颜色相同。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日本人眼里,钓鱼岛属于大清国断无疑义。
琉球王国的历史沿革
琉球王国的历史沿革琉球王国(琉球语:琉球国/ルーチューククRūchū kuku)是曾存在于琉球群岛的封建政权名,现已灭亡。
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中国与琉球王国的宗藩关系有五百多年之久。
自明初以来,琉球不断向中国进贡,琉球历代国王都接受中国册封。
琉球王国多次遭受诸岛外部势力的入侵,尤其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后,控制并干涉琉球国的内政,琉球也向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琉球国的都城首里(今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首里城和其他琉球文化遗迹是历代琉球国王及王族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首里城历史沿革琉球早期的历史无考。
按照有关琉球的记载,至迟在12世纪,该群岛的居民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会时代,称按司时代。
12世纪,琉球开始出现了国家,史称三山时代,到15世纪被统一为琉球王国。
19世纪被并入日本。
琉球国自古以来与中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保持紧密的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
琉球国史书《中山世鉴》称,琉球王国最初统治者为天孙氏,是琉球神话中创造天地之阿摩美久神的後代。
天孙王朝共有二十五位国王,历1780年,传至25代王思金松兼王(日本小说《椿说弓张月》作“尚宁王”),为重臣利勇杀害,王朝灭亡。
天孙王朝传位廿五世却覆亡后,琉球大乱。
最后由浦添按司舜天统一全国,为舜天王。
据《中山世鉴》记载,舜天王是在保元之乱中被处流刑的源为朝之子,母为大里按司之妹。
1187年至1237年在位,共五十年,享寿七十二岁。
虽然舜天是否为史实人物,在史学界没有定论。
然而即便是史实人物,其是否真的统一全国,也值得商榷。
目前较为中立的看法,舜天可能是浦添地方一名势力强大的按司,其声势让琉球各地的按司感到畏惧并称臣归顺。
据《中山世鉴》记载,1291年和1296年元军入侵,被英祖王击退。
明崇祯朝册封琉球始末考辨
明崇祯朝册封琉球始末考辨韩行方[1]“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
[2]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3]两国始建邦交,形成一种比较松散的宗藩关系。
“自后凡新王嗣位,皆请命敕封”。
[4]有明一代,明廷册封琉球计15次,派出正副册封使27人。
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遣使册封中山王,此为册封琉球之始;崇祯年间的册封,是明代册封琉球的最末一次,历次册封均有遣使、敕谕、册封等不同的时间,中间一般相隔若干年。
关于崇祯朝的这次册封,《明史》记载:“崇祯二年,贡使又至请封命遣官如故事。
礼官何如宠复以履险糜费,请令陪臣领封,帝不从,乃命户科给事中杜三策、行人杨抡往,成礼而还”。
[5]《明史》这一段文字简则简矣,但语焉不详,把琉球贡使请封和明廷对琉球遣使以及行册封礼等几项活动的时间统归于“崇祯二年”这一年份之内,这就有悖于史实。
本文根据现在见到的文献资料(应当感谢谢必震先生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此次册封的始末略加考辨,请专家不吝指正。
旅顺博物馆所藏崇祯帝册封琉球国王的敕谕,为我们研究明代最末一次册封琉球的情况提供了第一手珍贵资料。
这通“敕谕”为纸本,纵55厘米,横172厘米,落款时间为“崇祯二年八月十六日”,钤“广运之宝”朱文方印,周边为云龙花纹。
兹录全文如下:“皇帝敕谕琉球国王世子尚丰。
得奏。
尔父王尚宁。
于泰昌元年九月十九日薨逝。
尔以世子理宜承袭。
特遣户科右给事中杜三策。
行人司司正杨抡。
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
嗣理国政。
并赐尔及妃冠服彩币等物。
念尔父绍膺国统。
作镇海邦。
率职愉诚。
慎终如始。
中遭邻侮致堵安。
克绥提封。
迄于没世。
尔以元胤。
国人归心。
嗣服之初。
倍宜兢惕。
其尚祗循侯度。
恪守王章。
提身以率励臣民。
饬政以辑宁邦域。
绸缪牖户。
保国藩篱。
应无忝尔前人。
用副予之显命。
钦哉。
故谕颁赐(略)”为便于了解这一通“敕谕”的内容,有必要简述一下琉球国尚氏政权嬗递的情况及其与明廷的臣属关系。
日本“琉球群岛”25个冷知识
日本“琉球群岛”25个冷知识1.琉球群岛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南北总长度达1000多公里,总面积4644平方公里,有大隅诸岛、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大岛诸岛、大东诸岛和先岛诸岛等60余个有名称有人居住的岛屿和400多个无名小岛组成。
2.历史上,琉球群岛曾长期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
中国明朝时曾封琉球岛统治者为琉球王。
明太祖朱元璋在1372年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琉球的名字才正式定下来,所以说琉球国的国名是中国给取的。
3.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的琉球是中国的属国。
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
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
4.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而且琉球国官方文字为汉字,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强行推行日语才改用日语书写。
5.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派中国大陆很多人移民到琉球群岛,在今天的冲绳还有福建三十六姓后裔2万多人。
6.琉球群岛陆续出现过天孙氏、顺天王朝、英祖王朝、三山时代、尚氏王朝。
1430年明宣宗正式赐琉球统治者“尚”姓,从此琉球人才有了姓。
7.由于长期受到中国闽南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化、饮食、信仰、文学等方面都是由中国福建传过去的,琉球群岛将这些文化一直传承到现在。
琉球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8.琉球群岛与我国福建省的关系很密切,冲绳县与我国福建省是友好省市,琉球群岛的那霸市、宜野湾市、浦添市、等城市分别与我国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结为友好城市。
琉球群岛风光9.琉球王国的都城为首里,和我国的建筑很像,在今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
首里城在2000年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10.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入侵台湾受挫后,将目标对准了琉球,日本从1609年开始展开了逐步吞并琉球国的计划。
1879年3月30日(光绪五年三月八日)被日本灭亡, 1879年,琉球国被并入日本版图,同年设冲绳县。
琉球王国的前世今生
琉球王国的前世今生琉球群岛是太平洋的一系列岛屿,位于我国的台湾省与日本国之间。
她像一串美丽的珍珠,散落在东海之滨......琉球王国的历史琉球国位于福建以东的海上,《隋书》中称为“流求”,《元史》中写作“瑠求”。
琉球之名的来源是这样的:公元6世纪中后期,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海外异俗。
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岛,南至与那国岛(今钓鱼岛西南170公里)时,见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在海面中,“若虬龙浮在水面”,遂为其取名流虬。
唐朝编纂隋书时,为避帝王龙讳,将该地更名为流求。
至朱元璋时期,将该地美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可见其壮丽奇绝的景色。
在19世纪末以前,作为独立国家的琉球王国是一叶漂流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壮丽奇葩。
她有独立的国家制度、完善的政府机构、特立独行的经济方针、自主的外交权力、精良的武装力量、与其他地区决然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官方指定的官方史书。
琉球国在1650年开始编订国家官方史册《中山世鉴》。
史书中说,琉球人的祖先是阿摩美久神女。
(即今天奄美大岛的名字由来,该岛也是神女的故乡)神女生三子二女,则分别为王室、诸侯、神女、巫女和百姓的始祖。
这当然是美丽的神话传说。
实际上,当朱宽到访时,该地土著还保持着吃死人肉的原始传统,直到100年后,该地方才开始出现由多个按司(酋长)割据的武装小国。
公元12世纪中叶,中国的宋元时期,各地酋长争霸,混战不已。
根据琉球王国官史《中山世鉴》记录,由神女后代建立的“天孙王朝”灭亡,大位被权臣篡夺。
后来一位今天那霸市地方的酋长诛杀了该权臣,被拥立为王,三世以后再度禅让给天孙后裔,至五世绝后,又有一位叫察度的天女之子即位。
察度向日本购买铁器,打造农具,被国民奉为“父母之神”。
实际上,根据考古证据,元末明初的琉球初步形成为三个王国,山北国、山南国和中山国。
察度是当时中南部“中山国”的统治者,琉球真正的王国信史正是从这里展开。
中国对琉球的宗主起源根据中国信史《明实录》记载,1372年,因为元末农民起义竞争失败者的残余盘踞东海诸岛,同时明宰相胡惟庸叛乱时借兵日本,而琉球又对日本贸易关系密切,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对此甚为忌恨,遂派遣杨载为使者,再度踏上琉球土地。
琉球末代国王尚泰,心存复国之望被打压,晚年看清局势改说日语
琉球末代国王尚泰,心存复国之望被打压,晚年看清局势改说日语冲绳县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是日本'国境之南',被誉为'日本夏威夷'。
这个充满异域情调和海岛风情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
但是很少人知道冲绳县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东亚文化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个消逝在历史烟尘,掩于史册的国家就是——琉球王国。
历史上,琉球和朝鲜、越南一样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也都是中国的属国,向中国朝拜进贡。
只是后来被日本吞并,划入日本行政版图,而'琉球'这个国家,终不复存在,湮没史海。
中山世土万国津梁琉球国史《中山世鉴》记载,隋炀帝杨广曾命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异俗。
至东海群岛处,见一状似珍珠的岛屿浮于海面上,'若虬龙浮在水面',故得名'流虬'。
因'虬'的意思是小龙,后来为避帝王名讳,改名'流求',最终在明朝洪武年间确立国名为'琉球'。
唐宋时期,琉球和中国虽有贸易交往,但此时还不是中国的藩属国。
12世纪琉球群岛按地域形成了'山南'、'中山'和'山北'三个国家,其中'中山'国力最强,'山北'实力最弱。
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遣杨载等人赴琉球发布诏谕,册封三国国王,三国陆续表明愿意向明朝称臣纳贡,从此琉球三国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国。
连国王册封这样的大事都需要得到中国皇帝的许可,才算是获得正统地位。
每位琉球国王嗣立,都会请求明皇帝册封,皇帝便派官员前往主持册封大典。
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琉球最后一任国王,即使在今天的冲绳还能看到这样的册封仪式表演。
明朝时期,琉球和中国交往密切,朱元璋还派遣了福建三十六姓善造船航海的技工到琉球传授技艺,促进了两国的交往和发展。
1429年,实力最强的中山国,灭了山南和山北两国,统一了琉球,定都首里城。
身着中华汉家衣冠的琉球人琉球自古不属于日本!
身着中华汉家衣冠的琉球人琉球自古不属于日本!琉球自古是中国藩属国。
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明政府派杨载出使琉球三国,分别册封了琉球三国国王,三国也明确表示向明朝政府称臣,正式成为明朝藩属。
此后,双方保持了五百年的藩邦关系。
1871年,日本以武力独吞琉球,清政府不承认。
下面一组关于琉球从国王至平民的照片与图片,直到近代,琉球人的着装还保持了中华汉家的衣冠,成为琉球自古是中国的藩属国的有力证据。
(一)国王:大图模式穿戴皮弁冠服的国王。
网络图大图模式广告自助旅游攻略,天天低价,享6重旅游保障,引领行业,品牌保证更放心!尚丹王。
网络图大图模式尚灝王。
网络图大图模式广告西沙旅游,省钱才是王道,给您优惠,给您满意!更有旅游达人推荐路线,省心,热门路线任您选!尚敬王。
网络图大图模式尚豊王。
网络图大图模式尚穆王。
网络图(二)贵族大图模式穿类似明式补服的世子尚恭。
网络图大图模式摄政之服饰。
网络图(三)官员大图模式琉球三司官。
网络图大图模式琉球庆贺使,身着汉服。
网络图大图模式程顺则(1663年-1735年)是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时期著名的儒学学者。
童名思武太,号念庵,著书时也常以“雪堂”自号。
他从中国带回儒学书籍《六谕衍义》并在琉球普及,建设明伦堂以教育琉球的士族子弟;效仿中国官制制定琉球官制。
由于他为儒学在琉球和日本江户幕府的推动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冲绳学学者伊波普猷列为琉球五伟人之一,称名护圣人,至今仍受琉球人的尊崇。
(四)士族与平民大图模式中级士族常服。
网络图大图模式士族。
网络图大图模式平民。
网络图大图模式琉球國末期士族新娘服。
网络图大图模式琉球王国时代士族男女。
网络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皇帝御赐琉球国王"册封宴"复制成功(图) 2014年05月19日10:10 扬子晚报微博我有话说(19人参与)收藏本文
沙佩智女士在冲绳。
第一套四个大碗
毛蟹燕窝(松仁、乌心豆、赤玉子、火腿),赤玉子即鸡蛋
鱼翅(小虾、菌菇类、乌心豆、火腿)
清蒸鹌鹑(松茸、赤豆子、乌心豆)
海参(薯、鸡皮、火腿、笋干、赤玉子)
点心(黄米糕、南方点心:面粉里面包蛋黄浆后烤出来的点心) 汤(燕窝)
第二套四个大碗
鸭(新鲜笋、小虾、菌菇、乌心豆、火腿、赤豆子)
鹿蹄筋(乌心豆、干小虾、火腿、赤玉子、金针菜)
三鲜(大蛤蜊、红贝、四角蛤蜊、淡水藻类、赤玉子、新鲜笋) 炖鹿肉(乌心豆、赤玉子、莴苣)
点心(千重糕、芋粉饼)
汤(小河虾、鱼尾)
第三套四个宫碗
河鳝(乌心豆、小虾、赤玉子)
大虾(乌心豆、赤玉子)
水龟(乌心豆、赤玉子)
儒艮(乌心豆、赤玉子、小虾火腿)
点心(肉火烧、浅地糖)
汤(山东粉丝、河里的藻类)
第四套四个宫碗
猪肚(乌心豆、菌菇、木耳、花生、赤玉子)碗底是薯田螺(乌心豆、火腿、菌菇、鸡肉、赤玉子)
加入绿色芥菜汁的鱼糕(乌心豆、菌菇、琼脂、红贝) 炒猪爪(藕、赤玉子、莴苣)
点心(苏饺、水山吹)日本人的理解:苏饺是酥饺。
水山吹是用山药做的蒸糕。
汤(红贝、岩茸)日本人的理解:岩茸也称石茸、是灵芝的一种。
第五套四个钵盂
鲍鱼(乌心豆、红贝、染成红的肉、菌菇)
炒鸡(莴苣、丛生口蘑、赤玉子)
拌菜(干贝、火腿、琼脂、莴苣、赤玉子、鸡、松菜、芥末、小虾)
蒸鱼(乌心豆、赤玉子)
米饭
汤(小蛤蜊、丝瓜)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在热播,而对于中国人来说,美食远不是简单的满足口腹之欲。
在明清两代,中国皇帝曾二十三次册封琉球国王(琉球即今冲绳)。
在册封典礼上向臣民展示中国皇帝御赐的册封宴和礼品,成为历任琉球国王彰显自己正统地位的象征。
在苏州市档案馆馆藏资料中,记者看到了一本《中山传信录》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的27位冲绳人来华寻找300年前册封宴的一段故事。
苏州饮食文化研究会经过研究复制了当年的册封宴,在日本引发震撼。
2012年11月,苏州饮食文化研究会迎来了27位慕名而来的客人,他们中有冲绳中国交流推进会会长津嘉山朝祥和冲绳徐葆光研究会理事长上间昭一为代表的一行会员,以及那霸市电视台、报社的工作人员。
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来拍摄被苏州美食家还原的五桌“册封宴”的电视片。
苏州美食家搬上“册封宴”,冲绳客人赞不绝口,当即盛情并邀请苏州饮食文化研究会参与2013年初在那霸市举办的冲绳第三届美食节。
2013年2月,苏州市饮食文化研究秘书长、吴门人家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沙佩智女士一行带着“册封宴”飞抵冲绳,报名试吃的
居民更是多达千人。
踏上琉球土地的沙佩智感慨万千:“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三百年前的徐葆光出使琉球一样,特别自豪。
”
册封宴一连五套精美的菜式摆上席面后,来自日本多家电视台和报纸的摄像机、闪光灯包围了整个餐桌。
在仅有60位居民参加的试吃会上,时任日本南城市市长古谢景纯和议长昭喜名智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品尝了300年前的册封美食。
席间,这两位官员告诉沙佩智,在被日本侵占以前,汉族的姓氏以及汉字被普遍使用。
许多琉球居民自认为是中国移民。
至今,冲绳完好地保留着中国皇帝赐给琉球国王的三块牌匾。
那么,册封宴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康熙使者在冲绳岛留书留像
1719年5月,康熙任命册封使海宝,副册封使徐葆光出使琉球国。
按照传统,册封使除了要在册封大典上宣读御诏,还要代表康熙御赐给琉球国王尚敬食物,在册封典礼上设宴。
因此,徐葆光使团携带4名厨师、一名糕点师和若干杂役,并设“理宴司,掌七宴之事;掌牲所,掌羊、猪、鸡、鸭支送;供应所,掌酒、米、小菜支送。
”
这次的册封,徐葆光等使臣在琉球住了8个月,回国后,徐葆光把出使琉球国的情况写进了著作《中山传信录》中,成为反映300年
前琉球国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现在的冲绳,不仅有徐葆光像,各类研究徐葆光及其著作的社团层出不穷。
册封菜单300年后回归中国
2012年6月,来自上海的邬扬华寻访到坐落苏州姑苏区潘儒巷的苏州饮食文化研究会。
交给沙佩智女士一份中文菜单,菜单上面记载了五套宫廷菜和各色酱碟、宫廷小点。
邬扬华郑重告诉沙佩智:“这是300年前康熙册封琉球国王宴会上的菜单,我受日本朋友所托,要在中国寻找复制这份菜单的人。
”
原来,在冲绳那霸市,人们每年都会举行欢迎中国册封使的活动。
根据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那霸旅游局再现了300年前册封典礼的各项礼仪、器物,但是唯独册封宴无法复制。
为了找到300年前的册封宴菜单,冲绳中国交流推进会的一些会员查遍历史资料,终于在琉球大学收藏的一本《琉球冠船录》中,发现了一段关于康熙年间册封宴的菜单和配料表。
会长津嘉山朝祥把这份珍贵的菜单翻译成了中文,希望复制菜单上的册封宴,于是找到上海的朋友邬扬华帮忙。
苏州美食家亲赴故宫考证
菜单上有五套菜,每套菜四菜一汤,一人一桌。
中国菜做法千变万化,宫廷菜做法更加繁复,而这份菜单只写了菜名和配料,并没有具体烹饪法,沙佩智不敢轻易答应复制,她决定先从查找清朝皇宫御膳资料做起。
沙佩智对宫廷菜已研究10多年,但册封外藩国王的菜,还是第一次接触。
为了验证这份册封宴菜单的真伪,沙佩智找到故宫一位研究御膳的学者给予鉴定。
这位专家看完菜单后给予了肯定的答案。
当时琉球国为中国藩属国,册封宴代表了中国皇帝对琉球国王正统地位的认可。
这份菜单中的主菜及配菜,在故宫收藏的1719年册封琉球国王携带食物清单中确有记载。
这份册封宴的大部分食材和调料是来自中国,对于当时的琉球国王而言,应该算得上是难得一尝的珍馐美味。
册封宴还宣示钓鱼岛主权
除了介绍册封宴,沙佩智还看到了徐葆光出使琉球时绘制的中琉海疆地图。
琉球王国最西南的疆域只到八重山,而钓鱼岛、黄峗岛、赤峗岛等均在中国的海疆内。
这不是简单的食物,背后更是国家国力和主权的象征。
沙佩智召集了四五位大厨,开始复制。
仅鹿蹄筋一道菜,就需要干鹿筋4两,耗时三天水发泡开;新鲜鸡蛋5只,金针菜半斤,火腿一两,小虾一两,吊汤提味。
此外,以银杏、花菜、鸽子蛋入菜烹制,至少三天才能完成。
而制作毛蟹燕窝,则需要鸡蛋清7个、蟹黄半斤、虾泥6两、蟹粉3两、精火腿1两、乌心豆、松仁5粒、燕窝1盏、鲜奶6两。
五套菜包含十三道大菜,五个酱碟和各色小菜、点心,每一道菜制作起来不仅十分繁复,且对厨师刀工、火候以及食材的搭配技巧极为考
验。
沙佩智和几位大厨一起,用了近20天的时间,才完成五套菜单13道菜的制作。
■历史资料琉球国
包括冲绳和鹿儿岛部分区域。
位于中国台湾和日本九州之间。
明万历年至清末的500年间,为中国藩属国,接受中国皇帝册封并向中国纳贡。
1879年被日本吞并。
现在,冲绳的许多地方仍然坚持每年举行欢迎中国册封使到来的纪念活动,让民众记住琉球国曾经的历史。
册封宴一共有5套,每套是四菜一汤附有配方,一人一席。
五小碟:酱天门冬酱瓜醋酱芜菁酱萝卜
小吃十六种
橘饼、冰糖、花生仁、瓜子、荔枝、香蕉、银鱼、葡萄、龙眼、马蹄、海螺、藕、干小虾、蜜饯、考鸡、烤肉
吴门人家根据5套册封宴,组合成一套大宴。
冷菜即为拌菜(干贝、火腿、琼脂、莴苣、赤玉子、鸡、松菜、芥末、小虾等)
热菜:毛蟹燕窝、清蒸鹌鹑、鹿蹄筋、河鳝、水龟、炒猪爪、蒸鱼
汤:小蛤蜊丝瓜汤点心:黄米糕、苏饺
本期协办单位:苏州市档案馆
本期撰稿人
江苏省档案局袁光蔡红
苏州市档案局沈慧瑛林忠华
扬子晚报记者韩飞
鸣谢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陆军
南京审计学院审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昊
苏州饮食文化研究秘书长沙佩智
300年前册封宴重现,轰动冲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