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分析 - 资源中心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一、教材和丛书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美”;语文要素阅读层面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习作层面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围绕这些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材安排了《观潮》《走月亮》两篇精读课文,《现代诗二首》《繁星》两篇略读课文。

学生对“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对“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能力的培养。

《观潮》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的所见所闻,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外形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散文《走月亮》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的画卷,文章文笔优美,通过反复、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寄情于景,物我相应,情韵绵长,展现了“我”与母亲之间真切的情、浓浓的爱。

《现代诗二首》收录了两首精美的写景诗,其一《秋晚的江上》是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现代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其二《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繁星》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观看夜空繁星的画面和深切感受,从前在家乡,三年前在南京,如今在海上。

此文文笔自然清新,简约朴实,充满意蕴之美。

这4篇课文,不论是散文还是诗歌,都文笔优美生动,极具画面感,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不同文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能力,从而更深刻地感受自然山河之美。

本单元习作层面的语文要素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单元习作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如何写具体并吸引大家去看呢?可以结合《观潮》《走月亮》的写景文段进行指导,同时充分利用“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模块,引导学生写作时尽量用上极具画面感的四字词语,如“人声鼎沸”“低声细语”等;在介绍景物变化时,也可用上“霎时”“顿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描述,特别是要指导学生将所推荐地方的特别之处写具体,让人读来能有鲜明的画面感,以达到吸引读者去看的目的。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心思想汇总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心思想汇总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心思想汇总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心思想汇总1、大海的歌中心思想:本课的两首小诗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描写了大海在昼夜中的景色,写出了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赞美了大海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海睡了》以(拟人)的手法,用“不闹了”“不笑了”“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等生动形象的词句表现了大海的“静”之美,描绘了夜色中大海那充满温情的动人画面。

《海上的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海风比作“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表现了大海“动”之美,将海风来临时浪花翻滚、波浪滔天的景象以及浪潮奔涌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2、下雪的声音中心思想:作者金波,本文用了“对比”“拟人”“比喻”等写作手法,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告诉我们“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表达了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3、秋色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大海、蓝天、柿树、苹果、葡萄等事物,描绘出五彩斑斓的秋色,表现出秋天丰收和繁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作者喜爱秋天的原因,是因为秋天“表示着丰收和欢乐”,表达出作者面对丰收的景象时内心的快乐。

秋天的古诗: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暝》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唐)刘禹锡《秋词》4、古诗二首《望洞庭》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主要作品《乌衣巷》《秋词》《陋室铭》。

本诗通过描写秋夜月色下的洞庭湖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诗意:秋夜,湖水的波光和月光两相融合,湖上没有风浪,水面像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光的洞庭湖比作是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那么君山就如同放在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髻。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一、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着“自然之美”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观潮》《走月亮》为精读课文;《现代诗两首》《繁星》为略读课文。

单元导语中引用了王维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为学生描绘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观潮》一文,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由衷赞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走月亮》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绘了在秋天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月亮的美好画面,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现代诗两首》,其一《秋晚的江上》这首诗采用散文的句式,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美景;其二《花牛歌》运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活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繁星》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写了作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繁星的不同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基于以上文本特点分析,我们确立本单元两个的语文核心要素:一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调动听觉、视觉、嗅觉等各种感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想象画面。

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自然之美。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自主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但通过理清课文脉络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在理解重点语句上,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于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在以前有所接触,能从事物的颜色、样子等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但本单元在想象画面方面的要求提高了,难度增强了,重在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声音、味道等方面展开想象,使学生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分析一、学生原来情况本期我班共有学生43名,其中男生23人,女生20人。

从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但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变能力差,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运用能力比较差。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部分学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但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经过一个学年的鼓励和训练,部分学生学会一些表达方法,写作兴趣也比较高,但是审题和选材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试卷评析从卷面情况来看,所考的题型多样,内容难易适中,出题内容全面,概括了所学知识,题型分三大部分,分别是汉语拼音、字词和句子以及阅读题和作文题。

从整体题型看,这次试题非常注重综合能力的检测,以培养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学习力为主,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基本理念。

三、考题分析现将本次测试情况就记忆力、想像力、学习力几方面简单分析如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对于课文中的内容比较熟悉,理解比较透彻,所以作答的难度不是很大。

考得比较理想,得分率是84.2%。

但是因为没有任何时间的复习,也有部分学生对所背诵的课文忘记比较快,有的不能记住所学生字、生词。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考查学习力的分数比重最大,是30分。

在阅读题的考查中,反映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运用等综合能力都比较差。

第(1)小题,关于查字典的,对于“榕”字的音序、部首和再查几画都有一定的生疏。

第(2)题中“靠近、面貌”的近义词失分严重。

由于一部分学生阅读时不够细心,对分不清人物的对话中说话的内容,回答问答题时答非所问,普遍存在学习力差、所学过的知识还不能灵活地迁移运用的现象。

第三部分:本次习作内容是半命题作文,题目是“暑假里的有意义的一件事”,在假期里你或许游览过风景名胜,或许到亲戚朋友家做客,或许参加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开放,学生可以选择的内容很多,所以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一、字词认读和拼写
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许多字词的认读和拼写。

1. 研究了一些生字词,如:画画、早上、晚上、借给、猜字谜等。

2. 研究了一些偏旁部首,如:口、目、手、足等。

3. 研究了一些字词的拼写,如:阳光、文具、健康等。

二、基础阅读理解
在本单元的阅读中,我们通过阅读、听力和讨论,研究了一些基础的阅读理解技巧。

1. 研究了如何根据图片和标题猜测文章内容。

2. 研究了如何仔细阅读文章,找出问题的答案。

3. 研究了如何使用标点符号和语气来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古诗诵读
我们研究了古诗《静夜思》,通过反复朗读、模仿和理解,提高了对古诗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四、作文写作
我们研究了如何写一篇简单的作文。

1. 通过观察和描述,研究了如何写景描写。

2. 研究了如何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小作文。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复和巩固所学内容,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

除了四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读写“宽阔、笼罩、薄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

(要求准确听写)3.能正确读出“闷、号、切、数、泊、干、模”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4.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背诵要求不丢字、落字,流利有感情。

)5.学习并实践“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6.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7.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

8.基本了解写景文章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尝试按一定顺序,从几方面来写一处景物。

三、单元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3.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四、单元教学难点:1.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1. 课文解析:《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

这三篇课文都是以描绘小学生活为主题,展示了不同民族、不同环境下小学生的生活场景。

2. 生字生词:本单元涉及的生字包括“晨、绒、球、汉、艳、服、装、扮、静、停”等,生词包括“早晨、穿戴、打扮、敬爱、安静、飘扬”等。

3. 句子解析:例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这句话表达了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通过不同的道路来到学校,展现了多元文化的氛围。

4. 文章主题和思想:本单元主要描绘了小学生活的美好和多样性,强调了团结、友爱和共同进步的主题。

5. 写作技巧:可以学习如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来描绘场景和人物。

6. 练习和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学校或班级的小短文,运用所学的描写和比喻技巧。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单元分析(全册)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单元分析(全册)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单元分析(全册)第一单元:人与自然主题概述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通过讲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教学内容1. 课文《草原》- 描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2. 课文《田园牧歌》- 通过描绘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课文《观潮》- 描述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单元:人与社会主题概述本单元以人与社会为主题,通过讲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关爱他人、尽到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关爱他人、尽到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1. 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 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关爱,体现了社会和谐之美。

2. 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 通过讲述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的故事,展现了医者仁心和职业担当。

3. 课文《葡萄沟的孩子们》- 描述了新疆葡萄沟孩子们的生活,展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和谐。

第三单元:人与自己主题概述本单元以人与自己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讲述了一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故事。

2. 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 描述了两个孩子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展示了孩子们的勇敢和智慧。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据课文脉络理解主要内容,同时加强对词语、句子的解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度和言语概述能力。

在想象画面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想象,让学生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想象力的限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词语、句子的含义。

2.运用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度和言语概述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真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好与和谐。

四、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词语、句子的含义。

2.运用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度和言语概述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真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好与和谐。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词语、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阅读法: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讨论法:通过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和想象,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度和言语概述能力。

4.观察法: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研究课文《观潮》1)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词语、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和想象,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度和言语概述能力。

3.研究课文《走月亮》1)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词语、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和想象,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度和言语概述能力。

4.研究课文《现代诗两首》1)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词语、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四年级上册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一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该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收录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两首》和《四季之美》四篇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能力。

二、课文分析1.《观潮》:本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壮观景象,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2.《走月亮》:这篇课文通过描述月亮在月光下的乡村小径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细腻之处。

3.《现代诗两首》:两首现代诗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展示了自然之美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4.《四季之美》:本文分别描述了四季中不同时间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在不同季节的变幻中。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之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在描写自然之美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自然美景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2.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加深对自然之美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手法、自然之美的表现形式等,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

2.课堂小测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段自然美景,检验学生对自然之美的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与自然之美相关的作文或周记,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自然之美的认识和感受。

六、单元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自然之美这一主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去描述、表达和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生活中的各种美,让美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小小启示,通过四篇阅读文章和相关的知识点学习,让学生在启真小就能够明白做人的道理。

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学习、识字、听写和默写、看图写话和作文等。

这些知识点贯穿了整个单元的教学,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我将按照这些知识点逐一展开,深入探讨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第一,文言文阅读和学习。

在这个知识点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古代的文言文,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的风土人情,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古文的含义,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让他们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识字。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汉字,扩大词汇量。

在这个知识点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新的生字词和习惯用语,通过课文的诵读和理解,掌握这些生字词的笔顺、意思和用法,提高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听写和默写。

通过听写和默写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提高书写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和语感,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第四,看图写话和作文。

这个知识点主要是通过一些图片或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根据图片或情景进行描写和想象,进行小小的创作,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我看来,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和文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和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在小小的启示中能够感悟人生的大道理。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对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探讨,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意义,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1 观潮
教材分析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

第一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图片,则是另一番态势,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

这两幅图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之美”,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和《繁星》四篇课文组成。

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美丽风光和奇妙现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包括:1.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2.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具体课文内容和教学要点如下:1.《观潮》: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教学建议包括通过初读、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景观之奇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走月亮》: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和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3.《现代诗二首》:描述了XXX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建议包括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4.《繁星》: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重点是研究并运用XXX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研究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语交际部分的内容是以“我们与环境”为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

推荐作的内容是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重点是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阅读课文、朗读、想象和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共有四篇课文,其中《观潮》和《走月亮》是精读课文,而《现代诗二首》和《繁星》则是略读课文。

这些文本描写了自然的美丽景象,读者需要通过想象来构建出具体的自然景观,感受到自然的多姿多彩之美。

因此,本单元的重点读写目标之一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将文字转换成画面需要读者运用想象思维,并且需要有相应的或可沟通的生活经验。

这些经验是建构想象的基础。

如果没有见过月光透过叶缝将一个个圆圆的月影投到地面上的经验,就很难想象出“月影团团”的果园是什么样子;从不知马儿为何物,就很难对“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产生共鸣。

文字的神奇之处在于,只要读者能读懂词句的基本意思,就能调动相关的经验,激活想象,帮助读者自主建构文字描绘的画面和情景。

因此,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需要慢慢读、细细品味,通过阅读和品味,建立起想象之桥。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描绘了自然之美,读者需要通过想象来感受自然的美丽景象。

阅读这些文本需要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否则很难想象出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文字的神奇之处在于,只要读者能读懂词句的基本意思,就能调动相关的经验,激活想象,帮助读者自主建构文字描绘的画面和情景。

因此,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需要慢慢读、细细品味,建立起想象之桥。

边读边想象”不是一种新的阅读方法,而是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要素”之一。

这种方法要求读者在阅读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时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以此来感受文字描绘的自然景象之美。

除了自然景观的文章,写人记事的文章也需要想象思维的参与,但想象是读懂写景文章并读出切身感受的基础。

此外,以各种艺术为描述对象的文章也需要想象思维的参与,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所描述的“艺术之美”。

具体阅读方法的运用和阅读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循序渐进,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一研究目标的落实也需要联系之前相关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之后相关目标的进一步落实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一小赵清第一组自然奇观这一组由四篇课文组成。

《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 《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

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7、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8、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总体构想整个单元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

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模块二: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

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模块三:实际能力练习。

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实施说明此教学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的实施教学。

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

教师在实施时要随机应变。

板块只是一种构思,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灵活处理。

模块一:感知整体内容学习内容:《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教学流程自由阅读自然奇观这一组课文,说说各个景观给你的初步印象,板书四处景观的主要特点。

找一找,画一画: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交流画出的内容,指导朗读。

自由读《五彩池》(知道五彩池的具体位置,景物特点,以及水池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总结:五处景观的不同特点,说一说:那处景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板块设计板块一:导入介绍你最喜欢去的地方,用简单几句话说一说那个地方给你的印象。

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板块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1、生字词随课文记忆字词,读准确、写正确。

说一说,怎样认记这些生字。

提醒大家一些难写的字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提醒学生)听写本单元词语,看看学生巩固的如何,及时纠错。

2、课文的理解自然景观──由浅入深: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不理解的内容;再读课文,解决不懂的问题;简单交流四处景物给你的初步印象;总结出这四处景物的主要特点;默读,深入文字理解人物,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景物的这些特点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以自学为主:自由读两篇文章,请教同位自己不懂的内容;边读边画,哪些语言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及时总结出景物的特点。

板块三:读的设计1、读正确、流利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接读课文:边读边评价。

找出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或请教他人。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1)《自然景观一组》说说评评: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样子,《鸟的天堂》里大榕树以及鸟的活动样子,自由练习说(读)评书活动,评价,谁说得好,好在哪里;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样子的语句,自由读一读,给大家读一读,让大家眼前仿佛听到了潮的声音由小到大,到天崩地裂;看到了潮越来越近,由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评价读;大榕树的静态描写,读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鸟多鸟美鸟欢的动态描写,以读书的形式来指导,画出这些优美的句子,大家都来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好,最美。

可选几段精彩的背诵下来,做到声情并茂。

并把树和鸟联系起来,树茂鸟多,鸟欢树旺。

(2)《雅鲁藏布大峡谷》重在读和评:画出文中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具体数字描写、景物描写的句子,通过你的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高,美,奇,边读边评价。

初步体会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

(3)《火烧云》边读边想象:文章3──6自然段,读一读这些段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觉,并边读边想象,还可以画一画天空中的火烧云。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刚开始的霞光把大地变成什么样了,地上的事物有什么变化,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边读边评价。

还可以在吃完晚饭后,带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让学生学会观察,正确地表达。

模块二:探究景物写法学习内容:《自然景观一组》《五彩池》(4课时)教学流程:回顾四篇课文中景物的特点,出示例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

全面交流,总结描写方法,进一步指导朗读。

摘抄四篇文章中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拓展:阅读课外书,摘抄描写景物的精彩片断,交流课外搜集的精彩片断。

板块一:景物描写方法的概括1、由一个例子引导(出示《观潮》的样子、声音描写一段文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动态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读出自己的认识。

理清样子和声音的变化样子: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声音: 隆隆→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风号浪吼2、自由阅读四篇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们属于哪种描写?板块二:语言的积累1、讨论:若把这一单元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才好?(预设:词语、句子按描写景物的动静态、比喻、拟人、数字说明等分类记录。

)2、按照我们讨论的(一种或几种)分类方法,把词句分别积累到我们的“阅读记录卡”上。

摘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3、交流“阅读记录卡”,选出出色的进行展评。

板块三:读的训练设计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之后,进一步认识景物的美和壮观,用自己的心声读出景物的特点。

(1)《自然景观描写一组》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火烧云的千变万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写出景物的特点。

让我们大家听一听你声音下的自然景观美吗?壮观吗?奇特吗?(2)《五彩池》体会表达效果促读:画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这样表达有什么好的效果?再去读,就能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了。

如: 有的像……有像……有像……有像……“五光十色,更加瑰丽,就在人间,不再天上,体会这些句子和词语的好处。

特别是倒数第二段,用科学的解释,告诉我们池水的颜色为什么会不同,让人们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解决了人们的疑问和名字的来历。

模块三:我会说我会写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教学流程:口语交际(包括词语积累等,对景物的了解),习作(学生自己写景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板块一:基础知识1、词语。

积累“涓涓细流、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词语,尽量在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

2、句子。

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描写动态静态的,也可以是描写声音样子的。

板块二:口语交际设计1、交流景物特点。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2、讲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可以讲课内的,也可以讲课外的。

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3、相互评价。

⑴这些景物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⑵他或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吗?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具体、形象?板块三:习作设计⑴交流经验。

已经进行了近3年的习作,你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经验?⑵确定景物特点。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

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什么?为什么?⑶动笔。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意识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把想写的景物写出来。

⑷自我评价。

你觉得与以往的写景习作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⑸相互评价。

互相交流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注意与整组课文的联系。

板块四: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2、朗读四副写景的对联,注意节奏美,对称美,意境美。

并熟读背诵。

3、你建议同学们去参观哪处景物?为什么?4、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1观潮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合作交流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品读体验1、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1)学生自读3、4自然段。

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a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b.指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