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师生交往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师生交往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6.2节《师生交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师生交往的含义、特点和重要性,掌握与老师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与老师沟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紧密相关。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与老师有过交往,对师生交往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师生交往的理解,掌握与老师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与老师沟通的能力,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师生交往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良好师生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认同感。
2.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理性分析问题,正确处理与老师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科学精神。
3.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与老师交往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治意
识,使学生能够在师生交往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公共参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公共场合(如课堂)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态度。
三、学情分析
在设计本节课《师生交往》的教学方案时,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
1. 知识层次:七年级的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师生交往的深层次内涵和技巧,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师生交往的重要性。
2. 能力方面:七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方面: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在师生交往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4. 行为习惯方面:七年级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学生可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而另一些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如迟到、早退、上课走
神等。
这些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师生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2. 课程平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教学课件。
3. 信息化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视频、教学软件等。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互动提问等。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介绍师生交往的基本概念,解释其重要性和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展示师生交往在实际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3. 重点难点解析:强调师生交往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解析沟通技巧的难点,通过举例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与师生交往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演示师生交往的基本原理,加深理解。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提高表达
能力和自信心。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围绕“师生交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观点和想法。
2. 引导与启发: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思考。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记录在黑板或投影仪上,供全班观看。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师生交往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解答学生疑问。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掌握师生交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学生将理解师生交往的含义,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认同感。
2. 提高与老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将学会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包括倾听、表达、提问等技巧,提高与老师沟通的能力,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将在课堂上遵守纪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4.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将学会如何理性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团队协作和公共参与的意识:学生将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公共参与的意识。
6. 增强法治意识:学生将了解与师生交往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治意识,能够在师生交往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7.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将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师生交往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8. 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将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能够在公共场合(如课堂)表达自己观点,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9.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将学会如何批判性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0. 提高道德素养:学生将理解师生交往中的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能够在师生交往中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
七、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八、教学评价
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师生交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师生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和行为习惯,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 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 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 在作业点评中,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他们在师生交往中的表现和进步,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的反馈。
-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的互动和交流。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师生交往中的表现和进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师生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和行为习惯。
- 鼓励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增强自信心和动力,促进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