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6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今天
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 “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仁 义 礼 智 , 我 固 有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
文。 • 过程与方法 •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
正真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3、学习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 重 点: • 深刻理解孟子“四端说”。 • 难 点: • 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1、孟子曰:“人皆有 不忍人:怜悯体恤别人
不忍人之心。先王有 不忍人之心,斯有不
斯:才
忍之政矣。以不忍人 政:政治
不忍人之心者,今 人的心的原因,(是因为)如果
人乍见孺子将入于 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
井,皆有怵惕恻隐 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恐惧
之心-非所以内交 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 朋友也,非恶其声 而然也。
同情的心理——(有这种心理的 原因)不是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 母拉关系,不是要想在乡邻朋友 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厌恶这孩子 的哭叫声才这样的。
【答案】AD(AD当“向”讲,B到,C 和)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B.则盍反其本矣 C.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答案】 AC(都当“反省”讲)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点 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A.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D.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是,仅有认识,仅有自身的发现还不够,所以要 “强恕而行”,尽力按恕道办事,这样来实行仁 道。所谓恕道,就是孔子反复强调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它的积极方便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时将心比已,推己及人的思想。如果说,“反身 而诚,乐莫大焉”是一种认识的快乐,局限于自 身;那么,“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就是一种 实践的快乐, 涉及到他人与社会了。
• (3)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使动用法,使……成熟)
• (4)旷安宅而弗居
(使动用法,使……空着)
特殊句式
•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判断句 •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判断句 • (3)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状语后置句 • (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定语后置句
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一)中心观点
扬 【光答大案。 】 C(“唯物主义思想”说法错 误,应是“唯心主义思想”)
【答案】 D(D项既是省略句,即“运 之(于)掌上”,又是状语后置句,即 “(于)掌上运之”A、B、C三项与例句 都是判断句)
10、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 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 “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 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 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 “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 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 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
(性善论)
讨论:何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举例说 明)
正面:小孩落水,贫者患重症,都会有人冒 险入水救命,慷慨解囊相助;看到饱受战争 伤害的人民会同情,看到无力生活的乞讨者 会施舍,爱护动物,都是恻隐之心的表现。
反面:“我爸是李刚”事件、西安药家 鑫事件,在他们眼中,人的生命竟如草 芥,他们根本不能称其为“人”。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 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
羞恶:羞耻憎恶,非人
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是非:正确错误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
让之心,礼之端 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
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凡刚端于我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之政 例证 孺子入井 喻证
扩而充之 :
保四海
对比论证
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三)异于禽兽
庶民去之 (正) 君子存之 (反)
结论: 仁义礼智——人之本性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怵(cù)惕 恻(cè)隐 孺(rú)
B.要(yào)誉 恶(wù)其声 羞恶(è)
导入新课
• 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 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 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 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 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 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文】孟子说:“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很 少,普通人把它丢弃了,君予把它保留了。 舜懂得万物的原理,明白做人的道理,依从 仁义行事,不是去推行仁义。”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讨论:何谓“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为了证明地圆说, 进行首次环球航海,最后死在充满艰辛 的征途上。
反面::“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 蛇”
小结:“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 体”,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 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 智,也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当然, 一个人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 够,还要“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 有的仁义礼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充实, 孜孜不倦地追求。
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运:运转 治天下可运之(于) 掌上。所以谓人皆有 乍:突然
不忍人之心者,今人 孺子:小孩
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内交:拉关系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 要誉:博取声誉
父母也,非所以要誉 乡党:乡邻
于乡党朋友也,非恶 其声而然也。
恶:厌恶
1、孟子曰:“人皆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
译文:人世间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到 日常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反省自己, 如果是真诚无欺的,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 了。尽力按恕道(即推己及人;名词作状语) 去做,求仁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选文四
方法途径 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 (自我体验)
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 (社会实践)
小结: 这是一种认识的快乐,探求真理的快乐。但
【译文】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 不能和(他)说什么,自弃的人不能和 他做什么。言谈诋毁礼义叫做自暴,自 身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弃。 仁是人们安适的住宅,义是人们正当的 道路。使安适的住宅空着不去居住,丢 开正当的道路不沿着它行走,可悲啊!”
词类活用
• (1)反身而诚 (意动用法,认为真诚) • (2)强恕而行 (名词作状语,按照恕道)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 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 熟之而已矣。”
译文:孟子说:“五谷是作物中的最 美好的种子(定语后置),如果不成 熟还比不上稊米、稗子。仁,也在于 使它成熟罢了。”
选文五
扩充必要
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反) 夫仁,在乎熟之 (正)
孟子日:“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 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 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 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 不由,哀哉!”
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 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
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 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
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 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
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 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
事父母。”
题。”
四端说
(正)
恻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
人之始然,泉之始达。苟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
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
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 就不是人;没有羞耻憎恶心,
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不是人;没有谦让心,不是人;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没有正确错误心,不是人。同
人也辞是之体能不;有也让非也者能羞 是。 之 。 , 者之恶四恻心有自,心之端隐 , 是 贼 贼,心 也之 智 四 者 其礼, ,心 之 端 也 君之义 犹, 端 而 ; 者端之 其仁 也 自 谓 也也端有之。谓其。;也四端人不君凡;情的是种了是主凡都发自要心非发这不是端暴扩是心端四行有;自大仁是,种的这谦弃充的智就发,四让的实发的像端是种心 人 它端 发 有 却 残 发是 ; 们; 端 四 自 害 端礼 认 ,羞 。 肢 认 君 的的 为 就耻 人 一 为 主 人发 他 像心 有 样 不 的 ,端 的 火是 这 。 行 人 知; 君 刚义 四 有 的 。 道,
C.外铄(shuò) 庶(shù)民
强(qiǎnɡ)恕
D.荑(yí)稗
安宅(zhá) 荑稗(bài)
答案:C(A怵:chù,B要:yāo,D荑:tí)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忽然
B.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发端
C.我固有之也 牢固
D.舜明于庶物 众
【答案】 C(固:本来)
有不忍人之心。先 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
王有不忍人之心, 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
斯有不忍之政矣。 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
以不忍人之心,行 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
不忍人之政,治天 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
下可运之(于)掌 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
上。所以谓人皆有 了)。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E.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答案】 E(A内—纳,B要—徼,C 然—燃,D希—稀)
4、下列句子中的“于”字,意义相同的两 项是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C.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D.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讨论:何谓“羞恶之心,礼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廉颇负荆请罪,周处除三害
反面:《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
讨论:何谓“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 “小让” :“孔融让梨”;在公交车上给 老弱病残孕让座。
“大让”:鲍叔牙把万人争夺的相位拱手相 让给管仲; 在生死面前,谭千秋老师把生的希望 留给学生,“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世贸中心大 楼里的人仍保持谦让的风度,使场面变得有秩序, 最令人感动的是,有位盲人,牵着一只“导盲犬”, 竟然在人们的谦让和关照下一路畅通,顺利逃生。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 译文: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的, 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 思想、领悟罢了。
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对我们说:“我发现 手脚就长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认为他是个 百分之百的白痴。可今天突然有人对我们说: “我发现仁义礼智就在我们的本性之中!” 我们认为他是白痴还是认为他发现了“新大 陆”呢? 古往今来,东南西北,多少人在 寻求仁义礼智、世间公道,却原来都是背着 娃娃找娃娃。孟子向我们猛击一掌说:娃娃 不就在你的身上吗?于是我们都反省自身, 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中去寻求仁义礼 智的善的根苗,加以培养,使之茁壮成长。
【答案】 B(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8.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仁,人之安宅也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答案】 AC(都是判断句,BD是一 般陈述句)
9、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义,人之正路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 “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仁 义 礼 智 , 我 固 有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
文。 • 过程与方法 •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
正真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3、学习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 重 点: • 深刻理解孟子“四端说”。 • 难 点: • 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1、孟子曰:“人皆有 不忍人:怜悯体恤别人
不忍人之心。先王有 不忍人之心,斯有不
斯:才
忍之政矣。以不忍人 政:政治
不忍人之心者,今 人的心的原因,(是因为)如果
人乍见孺子将入于 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
井,皆有怵惕恻隐 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恐惧
之心-非所以内交 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 朋友也,非恶其声 而然也。
同情的心理——(有这种心理的 原因)不是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 母拉关系,不是要想在乡邻朋友 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厌恶这孩子 的哭叫声才这样的。
【答案】AD(AD当“向”讲,B到,C 和)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B.则盍反其本矣 C.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答案】 AC(都当“反省”讲)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点 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A.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D.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是,仅有认识,仅有自身的发现还不够,所以要 “强恕而行”,尽力按恕道办事,这样来实行仁 道。所谓恕道,就是孔子反复强调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它的积极方便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时将心比已,推己及人的思想。如果说,“反身 而诚,乐莫大焉”是一种认识的快乐,局限于自 身;那么,“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就是一种 实践的快乐, 涉及到他人与社会了。
• (3)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使动用法,使……成熟)
• (4)旷安宅而弗居
(使动用法,使……空着)
特殊句式
•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判断句 •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判断句 • (3)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状语后置句 • (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定语后置句
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一)中心观点
扬 【光答大案。 】 C(“唯物主义思想”说法错 误,应是“唯心主义思想”)
【答案】 D(D项既是省略句,即“运 之(于)掌上”,又是状语后置句,即 “(于)掌上运之”A、B、C三项与例句 都是判断句)
10、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 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 “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 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 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 “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 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 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
(性善论)
讨论:何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举例说 明)
正面:小孩落水,贫者患重症,都会有人冒 险入水救命,慷慨解囊相助;看到饱受战争 伤害的人民会同情,看到无力生活的乞讨者 会施舍,爱护动物,都是恻隐之心的表现。
反面:“我爸是李刚”事件、西安药家 鑫事件,在他们眼中,人的生命竟如草 芥,他们根本不能称其为“人”。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 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
羞恶:羞耻憎恶,非人
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是非:正确错误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
让之心,礼之端 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
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凡刚端于我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之政 例证 孺子入井 喻证
扩而充之 :
保四海
对比论证
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三)异于禽兽
庶民去之 (正) 君子存之 (反)
结论: 仁义礼智——人之本性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怵(cù)惕 恻(cè)隐 孺(rú)
B.要(yào)誉 恶(wù)其声 羞恶(è)
导入新课
• 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 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 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 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 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 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文】孟子说:“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很 少,普通人把它丢弃了,君予把它保留了。 舜懂得万物的原理,明白做人的道理,依从 仁义行事,不是去推行仁义。”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讨论:何谓“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为了证明地圆说, 进行首次环球航海,最后死在充满艰辛 的征途上。
反面::“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 蛇”
小结:“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 体”,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 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 智,也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当然, 一个人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 够,还要“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 有的仁义礼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充实, 孜孜不倦地追求。
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运:运转 治天下可运之(于) 掌上。所以谓人皆有 乍:突然
不忍人之心者,今人 孺子:小孩
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内交:拉关系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 要誉:博取声誉
父母也,非所以要誉 乡党:乡邻
于乡党朋友也,非恶 其声而然也。
恶:厌恶
1、孟子曰:“人皆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
译文:人世间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到 日常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反省自己, 如果是真诚无欺的,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 了。尽力按恕道(即推己及人;名词作状语) 去做,求仁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选文四
方法途径 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 (自我体验)
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 (社会实践)
小结: 这是一种认识的快乐,探求真理的快乐。但
【译文】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 不能和(他)说什么,自弃的人不能和 他做什么。言谈诋毁礼义叫做自暴,自 身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弃。 仁是人们安适的住宅,义是人们正当的 道路。使安适的住宅空着不去居住,丢 开正当的道路不沿着它行走,可悲啊!”
词类活用
• (1)反身而诚 (意动用法,认为真诚) • (2)强恕而行 (名词作状语,按照恕道)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 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 熟之而已矣。”
译文:孟子说:“五谷是作物中的最 美好的种子(定语后置),如果不成 熟还比不上稊米、稗子。仁,也在于 使它成熟罢了。”
选文五
扩充必要
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反) 夫仁,在乎熟之 (正)
孟子日:“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 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 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 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 不由,哀哉!”
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 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
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 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
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 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
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 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
事父母。”
题。”
四端说
(正)
恻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
人之始然,泉之始达。苟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
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
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 就不是人;没有羞耻憎恶心,
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不是人;没有谦让心,不是人;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没有正确错误心,不是人。同
人也辞是之体能不;有也让非也者能羞 是。 之 。 , 者之恶四恻心有自,心之端隐 , 是 贼 贼,心 也之 智 四 者 其礼, ,心 之 端 也 君之义 犹, 端 而 ; 者端之 其仁 也 自 谓 也也端有之。谓其。;也四端人不君凡;情的是种了是主凡都发自要心非发这不是端暴扩是心端四行有;自大仁是,种的这谦弃充的智就发,四让的实发的像端是种心 人 它端 发 有 却 残 发是 ; 们; 端 四 自 害 端礼 认 ,羞 。 肢 认 君 的的 为 就耻 人 一 为 主 人发 他 像心 有 样 不 的 ,端 的 火是 这 。 行 人 知; 君 刚义 四 有 的 。 道,
C.外铄(shuò) 庶(shù)民
强(qiǎnɡ)恕
D.荑(yí)稗
安宅(zhá) 荑稗(bài)
答案:C(A怵:chù,B要:yāo,D荑:tí)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忽然
B.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发端
C.我固有之也 牢固
D.舜明于庶物 众
【答案】 C(固:本来)
有不忍人之心。先 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
王有不忍人之心, 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
斯有不忍之政矣。 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
以不忍人之心,行 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
不忍人之政,治天 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
下可运之(于)掌 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
上。所以谓人皆有 了)。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E.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答案】 E(A内—纳,B要—徼,C 然—燃,D希—稀)
4、下列句子中的“于”字,意义相同的两 项是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C.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D.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讨论:何谓“羞恶之心,礼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廉颇负荆请罪,周处除三害
反面:《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
讨论:何谓“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 “小让” :“孔融让梨”;在公交车上给 老弱病残孕让座。
“大让”:鲍叔牙把万人争夺的相位拱手相 让给管仲; 在生死面前,谭千秋老师把生的希望 留给学生,“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世贸中心大 楼里的人仍保持谦让的风度,使场面变得有秩序, 最令人感动的是,有位盲人,牵着一只“导盲犬”, 竟然在人们的谦让和关照下一路畅通,顺利逃生。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 译文: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的, 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 思想、领悟罢了。
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对我们说:“我发现 手脚就长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认为他是个 百分之百的白痴。可今天突然有人对我们说: “我发现仁义礼智就在我们的本性之中!” 我们认为他是白痴还是认为他发现了“新大 陆”呢? 古往今来,东南西北,多少人在 寻求仁义礼智、世间公道,却原来都是背着 娃娃找娃娃。孟子向我们猛击一掌说:娃娃 不就在你的身上吗?于是我们都反省自身, 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中去寻求仁义礼 智的善的根苗,加以培养,使之茁壮成长。
【答案】 B(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8.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仁,人之安宅也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答案】 AC(都是判断句,BD是一 般陈述句)
9、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义,人之正路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