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2024~2025年度高一上学期第1次月考
生物试题(答案在最后)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30小题,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共计40分)
1.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B.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个体发育的解释奠定了基础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一切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漫长而曲折,该过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的统一性,并未揭示多样性,A错误;
B、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补充,为个体发育的解释奠定了基础,B正确;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错误;
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漫长而曲折,该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D错误。
故选B。
2.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竹林中的空气、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B.高山竹林中的所有大熊猫和所有竹子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
C.竹茎、竹叶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
D.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依赖体内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
合作。
【详解】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故竹林中的空气、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A正确;
B、群落是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故高山竹林中的所有大熊猫和所有竹子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
C、竹茎、竹叶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等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C正确;
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因此根据细胞学说的观点,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D正确。
故选B。
3.螺旋藻,属蓝细菌的一种,是一种中药材,可用于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免疫功能,下列关于螺旋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螺旋藻具有叶绿体,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B.螺旋藻和黑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螺旋藻通过细胞增殖的方式进行增殖,说明其生活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细胞
D.当螺旋藻以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时,肉眼就可以观察到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详解】A、题干信息:螺旋藻属于蓝细菌的一种,为原核生物,其没有叶绿体,但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A错误;
B、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螺旋藻和黑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正确;
C、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螺旋藻属于单细胞生物,其通过细胞增殖的方式进行增殖,说明其生活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细胞,C正确;
D、螺旋藻属于单细胞生物,需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但其以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时,肉眼就可以观察到,D正确。
故选A。
4.图1中的目镜标有5×和10×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2是在图1中选用能放大100倍的镜头组合观察到的图像。
若想选用能放大400倍的镜头进一步观察左上角的细胞,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应选用镜头①③进行进一步观察
B.将载玻片向右下方移动,使该细胞位于视野中央
C.先将镜筒升高,再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到高倍镜
D.换成高倍镜后,需将光圈调大或平面镜调成凹面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由图1分析可知,①②没有螺纹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则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③④带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则③的放大倍数大于④。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原来放大倍数为100倍,此时采用的目镜和物镜搭配是②10×和④10×;若要将放大倍数调整为400,此时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40×即可,即选用镜头②③进行进一步观察,A错误;
B、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故将装片向左上角移动,使左上角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错误;
C、物镜换成高倍镜时,为了能够观察物像,需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为高倍镜,不需要将镜筒升高,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操作是低倍镜换为高倍镜的操作,故视野会变暗,此时需要增加视野的亮度,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平面镜调成凹面镜,D正确。
故选D。
5.原产热带非洲地区的光棍树,树形奇特,无刺无叶,它茎干中的白色乳汁可以制取“石油”。
光棍树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水
B.脂质
C.蛋白质
D.糖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详解】细胞中水的含量大约占85%~90%,蛋白质的含量大约占7%~10%,脂质只占1%~2%,糖类和核酸大约占1%~1.5%,所以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游离状态可自由流动的水越多,细胞抗逆性越强
B.水可与蛋白质、多糖等结合,提高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C.极性水分子的电子对称分布,使其成为细胞中的良好溶剂
D.氢键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水的种类和功能
种类自由水结合水
概念
细胞中绝大多数水以游离的形
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作用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许多生
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新陈代谢变化
自由水/结合水增大时,代谢增
强
自由水/结合水减小时,抗性增强
【详解】A、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低,即结合水越多,细胞的抗逆性越强,A错误;
B、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结合形成结合水,使水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B错误;
C、由于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水分子成为一种极性分子,成为细胞中的良好溶剂,C错误;
D、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导致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7.“巨型稻”平均株高2米左右,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产量高,富含K、Ca、Zn、Mg等营养元素。
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K、Zn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微量元素
B.“巨型稻”中的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C.“巨型稻”和普通稻的细胞中元素种类差别很大
D.构成“巨型稻”细胞的化合物中淀粉的含量最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K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大量元素,A错误;
B、生物体中的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没有一种是特有的,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B正确;
C、组成“巨型稻”和普通稻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可能会有差异,C错误;
D、构成“巨型稻”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一般认为是水,D错误。
故选B。
8.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下列有关生物组织中某些化合物的检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蔗和甜菜富含蔗糖,不宜作为还原糖的检测材料
B.白萝卜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无色,水浴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C.检测牛奶中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先等量混合均匀再使用
D.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解组织中的脂肪
【答案】A
【解析】
【分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详解】A、甘蔗和甜菜富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不宜作为还原糖的检测材料,A正确;
B、白萝卜匀浆中富含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蓝色(斐林试剂的颜色),水浴加热后变成砖红色,B 错误;
C、检测牛奶中蛋白质时,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A液(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0.01g/mL
CuSO4溶液)4滴,摇匀,C错误;
D、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用苏丹Ⅲ染液将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D错误。
故选A。
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麦种子萌发时,储存的淀粉会转变成葡萄糖,该代谢过程会消耗水
B.合理施肥有利于植物吸收无机盐来合成某些复杂的化合物
C.根据种子所含物质的含量及特点,种植油菜时,播种深度较小麦种子深
D.为了延长小麦种子的保存时间,可晒干以减少种子中的自由水含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其主要功能: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详解】A、小麦种子萌发时,储存的淀粉发生水解形成葡萄糖,该代谢过程会消耗水,A正确;
B、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无机盐,不同植物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同一种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要不同.因此要做到合理施肥,植物吸收的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B正确;
C、根据种子所含物质的含量及特点,种植油菜时,播种深度较小麦种子浅,往往只在种子上面盖了薄薄的一层土,这是因为油菜种子中富含脂肪,小麦种子中富含糖类,而脂肪代谢过程中比糖类消耗的氧气更多,C错误;
D、为了延长小麦种子的保存时间,可晒干以除去种子中的大部分自由水,这样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储存,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关于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必需氨基酸是指必须在人体内合成的氨基酸
B.相对非必需氨基酸而言,必需氨基酸对人体生命活动更为重要
C.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常以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为标准
D.细胞中参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是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血红蛋白是由4条肽链组成的;图乙表示血红蛋白β肽链一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其中①是氨基,②③④⑤是R基。
【详解】A、必需氨基酸是指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A错误;
B、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都能被人体吸收利用,都很重要,B错误;
C、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常以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为标准,C正确;
D、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这些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被称为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都是参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错误。
故选C。
1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B.纤维素、淀粉等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酵母菌中的脱氧核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糖原和蔗糖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均有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其基本组成元素只有C、H、O。
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葡萄糖被称为是细胞中的“生命的染料”;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详解】A、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如多糖中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结构成分,A正确;
B、纤维素、淀粉等均属于多糖,多糖属于多聚体,多聚体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纤维素、淀粉等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正确;
C、酵母菌中的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脱氧核糖是构成DNA的五碳糖,C错误;
D、糖原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D正确。
故选C。
12.细胞中的脂肪酸可以来源于直接吸收食物中的外源性脂肪酸,也可以由内源性的糖和氨基酸转化生成。
下列关于脂肪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脂水解的终产物包括甘油、脂肪酸和磷酸
B.植物种子中储存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C.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的酯
D.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答案】A
【解析】
【分析】1、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熔点较高,容易凝固,后者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
2、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OH)不是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
【详解】A、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衍生物组成,故水解终产物包括甘油、脂肪酸和磷酸及其衍生物,A错误;
B、植物种子中储存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因此熔点较低,室温下呈液态,B正确;
C、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的酯,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C正确;
D、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只有在糖类供能障碍时,才能转变成糖类,且量少,D正确。
故选A。
13.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人体蛋白质氨基酸的是()
①②③④⑤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构成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详解】①的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①正确;
②的化合物中没有羧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②错误;
③有一个羧基和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③正确;
④的化合物氨基和羧基连接不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④错误;
⑤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⑤正确。
故选A。
14.“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但含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胆固醇、性激素和脂肪等均属于固醇类物质
B.糖原和淀粉的基本单位虽然不同,但都是能源物质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的组成元素是C、H、O、N、P
D.几丁质又称壳多糖,可以和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所以可用于废水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组成元素是C、H、O):良好的储能物质;
(2)磷脂(组成元素是C、H、O、N、P):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分为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均属于固醇类物质,A错误;
B、糖原和淀粉的基本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B错误;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C错误;
D、几丁质又称壳多糖,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D正确。
故选D。
15.某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B.③、④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④破坏了蛋白质的肽键
C.溶解后的溶液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均可变成紫色
D.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也可用③的方法进行溶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2、蛋白质盐析: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析出的蛋白质再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3、分析题图:题图是某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的过程,①和③过程分别属于蛋白质的盐析和溶解,是物理变化,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②过程中经高温处理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但不破坏肽键;④过程是蛋白质经蛋白酶催化水解为多肽和某些氨基酸的过程。
【详解】A、①和②分别是蛋白质的盐析和加热变性,其原理分别是蛋白质在不同浓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和加热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盐析没有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加热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A正确;B、③和④分别是蛋白质的溶解和蛋白质经蛋白酶催化水解为多肽和某些氨基酸,其原理分别是蛋白质的溶解性和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过程中会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B正确;
C、溶解后的溶液中均含有肽键,加入双缩脲试剂均可变成紫色,C正确;
D、过程②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蛋白块已经发生变性,不可用③蒸馏水溶解的方法进行溶解,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重点是区分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含义,特别是变性和盐析的区别。
16.血红蛋白分子是由574个氨基酸组成的,含有两条α肽链和两条β肽链,其空间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β肽链一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所示结构含有4种氨基酸
B.若两条β肽链完全相同,则图甲所示的血红蛋白至少含有4个羧基
C.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失去570个水
D.血红蛋白中含有的Fe元素在R基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由图乙可知,①为氨基,②③④⑤为R基,其中④⑤相同,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R基团(侧链基团)种类不同,说明图乙所示结构含3种氨基酸,A错误;
B、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的羧基数,图乙表示β肽链一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由图可知,该β肽链的R基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2条相同的β肽链的R基中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即血红蛋白中羧基数至少为4(肽链数)+4(R基中的羧基数)=8(个),B错误;
C、血红蛋白是由4条多肽链、574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失去的水分子数
=574-4=570(个),C正确;
D、血红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主要为碳、氢、氧、氮(硫),Fe元素不在R基中,D错误。
故选C。
17.紫外线能直接损伤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使其中的胶原蛋白结构被破坏,导致皮肤光老化。
口服胶原蛋白经过酶水解形成分子量较小的胶原蛋白肽(CP)可以改善皮肤的健康状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紫外线和高温可破坏胶原蛋白的肽键 B.CP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C.胶原蛋白经过酶水解后空间结构改变
D.胶原蛋白与CP的氨基酸种类可能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1、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的络合物。
2、过酸、过碱和高温等均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详解】A、紫外线和高温可破坏胶原蛋白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肽键,A错误;
B、CP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B正确;
C、胶原蛋白经过酶水解后肽键断裂,空间结构改变,C正确;
D、胶原蛋白经过酶水解形成分子量较小的胶原蛋白肽,CP只包含胶原蛋白的部分肽链,则胶原蛋白与CP 的氨基酸种类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A。
18.科学家在研究和鉴定动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时,发现了人体第21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硒代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Se,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氨基酸的R基是—CH3OSe
B.该氨基酸中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硒代半胱氨酸的硒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团上
D.硒代半胱氨酸和吡咯赖氨酸带电性质的差异是由于二者的R基不同造成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