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如何提供操作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如何提供操作材料
操作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活动,被教师广泛应用和认可。
而操作材料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媒介,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幼儿思维的物质基础,它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发现知识,形成数概念,建立相应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提供是十分重要的。
而目前,有些教师对操作活动的媒介——操作材料认识不足,对如何提供材料缺乏研究和考虑,比较盲目、随意,因此要全面、合理地為幼儿提供数学操作材料,是要费一翻脑筋的,我觉得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提供的材料应注意体现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依据和准则,因此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应以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出发,充分考虑到它的教育性和科学性,挖掘材料的潜能,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溶入材料之中,使幼儿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达成教育目标。
如数学活动目标中要求小班幼儿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在提供学具时就应考虑到学具必须具有一个以上的特征,即形状、颜色不同的特征,才能使幼儿按照其中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再如,大班幼儿在学习组成时,我们为幼儿设计了一组游戏“掷骰子”,通过将大小骰子合起来看看是几,来巩固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和掌握。
因此在提供材料时就应考虑到大小骰子的最大点数和不能为10,否则便超越了大班数学教学的目标,为了能科学地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遵循教育目标,我们通过讨论与研究,决定将大骰子的最大点数定为6,小骰子的最大点数定为4,这样便可准确、科学地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实现最佳发展。
二、提供的材料应注意顺序性
数学知识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而幼儿学习数学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即从感性——理性,从具体——抽象,因此在提供材料时应考虑到以上特点,注意逻辑顺序性。
1.根据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提供材料。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在提供时应根据课程的安排,提供相应的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操作材料,材料的难度应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状态,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如幼儿在学习分类时,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以一种特征为主,如按颜色来分;到了中班难度应上升到二维,按颜色、形状来分;大班便可按三维、四维特征来分,如形状、大小、颜色、位置来分,提供材料的难度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深。
2.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材料的提供应注意顺序性。
人认识事物有一定的规律性,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同样要经历一个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即事物——图
片——符号标记,在提供材料时要考虑适合每一阶段特点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逐步向下一阶段过渡。
如:在幼儿学习排序时,我们开始先为幼儿提供实物,如木珠、雪花片,让幼儿按从少到多的顺序将木珠穿在不同的柱子上,或将雪花片按颜色接插,根据各颜色雪花片的多少不同来给它们排队,然后过渡到给不同数量的动物卡片排队或给点卡排队,最后让幼儿为数字卡排队,从而自然的逐步过渡,实现抽象和内化的过程。
3.同一活动内容,在不同阶段也应提供不同的材料来体现数学活动的逻辑性。
如幼儿在学习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时,最初可请幼儿按物体用途来归类。
如按吃、穿、玩、用途归类,过一段时间便可提供大量的物体图片,请幼儿在每排中找出放错的图片并将其盖上,让幼儿自己归类概括每排物体的共同特征,最后在幼儿基本掌握了按物体特征进行归类后便请幼儿来改错,请小朋友在大量的物体图片中找出错误的图片并用正确的图片来改正,从而逐步促进幼儿对归类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提供的材料应具有艺术性、趣味性
实践证明,色彩鲜艳、干净、对比度清晰、形象可爱且具游戏性的学具材料,能较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将游戏与学习一体化。
因此,在材料的提供上应特别强调艺术性、趣味性。
如小班幼儿在体验物体的空间关系时,我们制作了各种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小动物拼图,有小鸭、小猫、小猪等,形象贴近现实生活、逼真、生动,并穿插一些游戏情节——小动物图片被弄坏了,请小朋友帮它们拼好,来刺激幼儿,激发他们正确地将图片摆放在不同位置,构成一个动物整体,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智力潜能,使它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有关知识。
再如大班幼儿在学习编应用题时,如单纯的请幼儿看一些简单的图片来编,幼儿往往兴趣不高,为了能较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对比度清晰、色彩明亮、形象活泼且动感较好的图片,如花园里有8只蝴蝶,3只停在花朵上,5只飞在空中,2只头向前,6只头向后,类似于这样的图片幼儿一看,便引起了讲述的欲望,兴趣浓厚,此时的幼儿情绪愉快、精神集中、思维活跃,幼儿学得主动积极,效果好。
四、提供的材料应考虑经济、实用
数学活动内容较多,材料需求量较大,光靠幼儿园的经济条件,无法一一给予提供,再加上提供大量的学具需花费较多的时间,教师也无法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制作学具上,因此材料的提供应根据经济条件,因陋就简,并经久耐用。
1.收集安全、卫生、适用的废旧物品。
数学活动所用的材料可以从日常生活用品中收集,如纽扣、夹子、毛线、冰棒棍等,也可收集硬卡片、包装纸、年历画、薄板来自制二次分类板、卡片、底板等,还可用串珠、积木、雪花片等玩具来代替学具。
但所收集的材料应考虑到安全性、卫生性。
2.材料的提供应考虑到一物多用。
学具的制作应力求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因细节烦琐造成制作上的困难,并要考虑到一物多用,如小班数学活动中“一一
对应”、“相同卡片放在一起”、“按数量归类”等游戏中底板便可相互通用;再如制作各种不同数量的动物卡片可在不同游戏如“发点心”、“比多少”、“按数量归类”、“用点子表示数”中重复使用,免去了教师因反复制作而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一举多得。
3.操作材料的制作应经久耐用。
在制作学具时应考虑到操作材料的经久耐用性,对一些易磨损的材料应想办法加以保护。
如幼儿学具中的纸板、卡片易折皱、破损,为了确保它的耐用,不再重复制作,我们为这些纸板、卡片过塑或用透明胶将其外表封住,这样便可长久的加以使用,且不易磨损,达到经久耐用的效果。
总之,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操作材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既要考虑到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又要考虑到它的趣味性且经久耐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根据具体内容为幼儿创造性的提供相应的材料,以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