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青岛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青岛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青岛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我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省九次党代会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对财政经济工作的各项要求,努力增收节支,严格依法理财,财政收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完成了当年各项预算收支任务。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1070.5亿元,增长38.8%。
其中,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
算收入292.6亿元,增长29.5%。
当年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等各项体制结算收入23.1亿元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财力为315.73亿元。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15.7亿元,增长26.2%。
收支相抵,结余367万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87.2亿元,支出187.2亿元。
全市各级财政均实现年度财政收支平衡。
2007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2.2亿元,增长25%,加上中央税收返还等各项体制结算收入11亿元,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财力133.21亿元。
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3.2亿元,增长19.4%。
收支相抵,结余107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10.9亿元,支出为110.9亿元,收支平衡。
另外,青岛保税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6亿元,增长30.8%;各项体制结算收入0.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6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目前,由于与上级财政体制结算尚未进行,具体数字需待上级财政决算审批后正式确定,届时将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2007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情况是:
(一)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财政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007年,全市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逐步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并呈现三个新特点:
1. 财政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07年我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
2.6亿元,增长29.5%。
2003—2007年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达到28.9%,比上个五年平均增幅高出9.7个百分点,成为我市历史上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2.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一批新开工企业开始纳税,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逐步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
2007年,全市制造业完成地方税收60.5亿元,增长34.3%,比全市地方税收增幅
(29%)高出5.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提供的地方税收为163.3亿元,增长31.8%,占地方税收的65.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重点纳税企业税收增长较快,100户骨干企业(集团)共上缴地方税收70.1亿元,增长25.1%,其中有17户上缴地方税收超过1亿元,比上年增加6户。
3.区(市)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加快。
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和对外开放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全方位支持区(市)经济发展。
五个县级市辖区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长31.9%,高出全市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共有八个区(市)收入增幅超过30%。
财政相对困难的平度、莱西和四方辖区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
至此,所有区(市)辖区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10亿元,区(市)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和谐发展取得新突破,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支出大幅增长
1.财政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2007年财政支持“三农”具有投入
大、政策实、措施多、机制新的特点,市本级财政“三农”投入15.6亿元,其中预算安排14.4亿元,增长22%,从超收收入中追加1.2亿元。
加大了对现代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共安排5.52亿元重点用于100万亩蔬菜的标准化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综合开发配套、农业产业化、农民合作组织、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完善了财政惠农补贴方式。
将粮食直补、库区移民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生猪生产和流通环节补贴资金3亿元,全部通过惠农“一本通”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
其中,对种粮农民的综合补贴标准由每亩29提高到45.5元,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大力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健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财政投入1.47亿元,用于农村教师工资、学校危房改造及公用经费补助等,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投入1.3亿元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镇卫生院改扩建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443万农民提供了医疗补助。
目前,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
98%,镇、村卫生院(室)标准化建设达到90%。
投入4000万元对272个村庄实施了除氟改水工程,解决了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投入3800万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扩建了1200个村文化室。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得到了及时保障。
去年市本级财政用于免征农业税及农村税费改革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达到4.16亿元,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
2007年民生领域的支出大幅度提高,集中财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安排城乡低保资金1.04亿元,增长15%。
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农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050元提高到1500元,较好保障了全市6万户共11万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安排促进就业资金2.1亿元,其中新增1197万元对3.5万进城农民工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为
7500名公益岗位就业人员提高了补贴待遇,平均每人每年提高了1400元。
积极支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对城镇居民中无职业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在校学生、少年儿童参加医疗保险给予财政补助,2007年市本级财政投入5100万元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进行补助,使85万居民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
支持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努力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难问题。
2007年市财政投入5亿元,用于建设3000套廉租房。
同时,让渡土地出让收益36.8亿元,进一步降低了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开发成本,初步建立了面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
3.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支出得到重点保障,全面实行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免除了7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平均每年为每个小学生减负190元、初
中生减负300元。
免除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促进了教育公平。
投入6500万元对普通高校、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困难学生予以资助。
投入教育专项资金600万元,为全市3646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投保学校校方责任险,妥善化解了学校安全事故风险。
大力支持科技、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2007年科技投入1亿元,主要用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技术重大攻关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等。
加大对文化体育事业投入,重点扶持文化优势产业和公益文化活动补助,投入6.18亿元重点用于体育文化场馆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积极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入1.6亿元用于对公立医疗机构补助,投入8900万元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投入83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投入800万元支持社区基本用药实行“零差率”制度,减轻了城镇居民的医疗负担。
另外,投入5000万元支持国医堂、市中心血站等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
投入1亿元用于更新400辆污染较重的公交
车。
投入7000万元用于海泊河、李村河污水处理厂、胶州湾白泥治理、团岛流域截污、煤制气二期和燃煤锅炉脱硫改造等工程。
投入2500万元支持清洁能源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我市生态环境。
(三)依法理财取得新成效,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
规范和完善了预算编制制度。
构建了财政资金统筹机制、重点项目投入机制、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和政府采购预算机制,预算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约束力明显增强。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将135个市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2007年市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规模达26亿元,比上年增加23亿元,进一步增强了财政支出的透明度,有效遏制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的发生。
积极开展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对农业、对外宣传、旅游、外经贸、文化事业、促进就业和福彩公益金等8项重点专项资金,开展了合理
性和有效性评价,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使用行为。
进一步加强了财政监督检查。
对24项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监督
检查,共涉及单位1178个、项目370个、财政资金26.2亿元。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项提出了具体整改意见,有效规范了财政支出管理。
深入贯彻《会计法》和新《企业会计准则》,组织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较好地维护了全市财经秩序。
各位代表,2007年财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个成绩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取得的,也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看到,去年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
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区(市)和乡镇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状况相对比较困难;财政资金监督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部门的财务管理仍不够规范,财政资金使用中的违规现象依然存在。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
研究,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着力解决好。
二、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一年。
从全市财政收支形势看,财政经济既有发展机遇,也面临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为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2008年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较多,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正式实施,将减少我市地方收入近8亿元,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税率调低将减少地方收入1亿元。
同时,奥运设施建设和廉租房等民生工程投入将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的压力仍然较大。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8年财政预算的要求,现提出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的初步建议。
(一)2008年预算安排的原则
2008年市本级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构建有利于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重点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1.通过完善财政体制,突出均衡发展。
按照“财事统一、权责对应,立足发展、鼓励增收”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对区(市)的财政体制,在充分调动各区(市)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积极性的同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努力增强区(市)政府的财政保障能力,确保全市各项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2.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改善民生。
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重点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制,继续强化财政惠农政策,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困难群体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加大困难群体住房保障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保障政策,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通过保障重点投入,突出科学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和财政资金的保障功能,制定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激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投入,促进科学发展;统筹安排资金,认真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支持对外开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奥帆赛赛事组织和安全保卫等经费给予保障,确保我市举办一届最成功的奥帆赛。
4.通过加强财政监管,突出依法理财。
以建立健全精细化的预算编制制度、规范化的预算执行制度和科学化的支出评价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监管,不断完善财政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
(二)收入预算安排建议
2008年安排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2亿元,增长17%;其中,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43亿元,增长17%。
(三)支出预算安排建议
根据2008年市本级财力情况,2008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54亿元,增长15.6%。
具体安排如下:
1.公共管理支出55.6亿元,增长4.7%。
(1)公共安全支出15亿元,增长8.5%。
其中:公检法等部门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11.6亿元;专项业务费3.4亿元。
(2)各项行政事业等支出38.8亿元,增长1.3%。
其中: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22.63
亿元;专项业务费16.17亿元。
(3)住房补贴支出1.8亿元,增加0.8亿元。
2.教育、科学、文化及卫生等支出22.34亿元,增长27.4%。
(1)教育支出12.48亿元,增长23.1%。
其中:教师工资及公用经费7.8亿元;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补助1.8亿元;对普通高校、高职
及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1.2亿元。
(2)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17亿元,增长17%。
(3)文化体育等事业支出2.91亿元,增长21.3%。
其中:文化事业支出1.53亿元,增长36.4%;体育事业支出0.73亿元,增长8%。
(4)医疗卫生事业支出5.78亿元,增长44.5%。
其中:农村合作医疗补助1.86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0.41亿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及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培训等支出0.21亿元。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2亿元,增长25.6%。
其中:各项促进就业资金3.32亿元,比去年增长55.9%。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补助
2.09亿元;退役士官和士兵自谋职业及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等0.9亿元;城市居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1.03亿元;事业单位养老、医疗保险金补助1.4亿元。
4.安排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及环境保护项目资金3.6亿元,增长25.2%。
其中:安排公交车更新项目1亿元,用于淘汰污染较重的公交车;安排污水处理项目1.4亿元,用于弥补污水处理费收费缺口及楼山河、李村河、海泊河等污水治理项目;安排1.23亿元用于能源开发利用、企业污染减排、环境安全保障等项目。
5.农林水事业费支出4.57亿元,增长20.6%。
其中:库区移民扶持资金0.46亿元;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0.3亿元;新增落实生猪和奶牛发展政策资金0.26亿元;安排农业产业化、农机补贴及科技资金0.54亿元;农村水利设施及沼气项目建设0.6亿元;农林水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建设及森林防火专项资金0.62亿元。
6.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及水资源等专项支出6.69亿元。
其中: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转移支付4.16亿元;水资源及海域使用金支出0.83亿元;河道维护费支出1.7亿元。
7.新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支出2亿元。
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支
持县域工业、服务业发展和对经济薄弱市、镇的转移支付等。
8.完善市对区(市)财政体制,市本级新增对区(市)补助及财力返还4亿元。
9.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支出37.68亿元,增长49.3%。
(1)基本建设项目支出30亿元(其中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安排5亿元),比去年增加10亿元。
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及廉租房建设、实施以“五化”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改造工程、偿还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本息等。
(2)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支出3.2亿元,增长30.1%。
(3)自来水亏损补贴1.8亿元。
(4)公交集团亏损补贴1.78亿元。
10.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0.91亿元,比去年增加0.66亿元。
(1)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0.25亿元,比去年增加0.1亿元。
主要用于全市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执法监督及批发市场检测室改造等。
(2)新增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专项资金0.17亿元,专项用于市及五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建设。
(3)新增安全生产专项资金0.2亿元,专项用于全市重大公共安全隐患整改、重点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4)城市交通安全设施专项资金0.1亿元。
(5)环保突发事件应急检测专项资金0.19亿元。
11.其他专项资金支出4.28亿元,增长27%。
(1)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19亿元,增长13%。
主要用于偿还工业企业改造国债项目
本息、支持民营经济、品牌经济发展、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循环经济及节能降耗。
(2)外经贸专项资金0.95亿元。
其中,新增落实对外开放政策专项资金0.7亿元,主要用于招商引资、服务外包、“走出去”及科技兴贸等。
(3)“菜篮子”等流通环节专项资金0.32亿元。
主要用于市场应急储备及花生油储备等。
(4)旅游专项资金0.12亿元。
(5)对外宣传专项资金0.2亿元。
(6)支援不发达地区专项资金0.5亿元。
12.偿还政府债务支出7亿元。
13.预备费安排2亿元,比去年增加0.75亿元。
占当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3%,符合《预算法》规定。
另外,2008年青岛保税区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4亿元,增长18%,加上税收返还等体制结算收入后,支出安排3.1亿元,增长15%。
三、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确保完成2008年预算任务
2008年,全市财税部门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培植三个收入增长点
1.积极支持大项目引进,努力把大项目变成大财源。
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支持引进对地方产业成长和财力培育有重大贡献的项目。
重点是抓住国家产业调整的机遇,吸引大型中央企业落户青岛。
创新财税激励政策,积极争取大企业集团在青建立生产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创造更多的税收收入,不断壮大总部经济。
2.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化成骨干财源。
创新经贸发展、招商引资、旅游、会展等专项资金的投入方式,增设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兴贸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调整优化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投入结构,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强化财源增长的内在动力,促进优势企业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体现到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上来。
3.开拓财源新领域,把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培育成新财源。
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启动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改革试点,力争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特许经营收入逐步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范围,拓宽财政收入增长渠道。
(二)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财政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08年,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将突出对民生领域的保障力度,市财政将安排69.4亿元,
增长32.3%。
重点从七个方面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1.积极运用财政惠农政策,进一步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支持优质蔬菜、花生、果茶三个100万亩示范区建设,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继续加大支农补贴力度,探索建立惠农综合补贴制度。
从今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建立农民创业基金,对农民小额贷款进行贴息,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统筹财力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 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缓解困难群众看病贵问题。
优先保障43处镇卫生院工程,全面完成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和住院费用补偿率。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偿政策,促进社区公共卫生健康发展。
调整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范围和标准,进一步减轻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负担。
3. 建立困难群体子女就学保障机制,进一步解决上学负担重问题。
扩大财政对教育事业
的支持范围,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资助,完善政府助学金制度,提高对农村困难学生的补助标准和校舍维修标准,建立覆盖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财政救助体系,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 加大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力度,进一步缓解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难问题。
今年将安排5亿元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强廉租房、租赁房建设,加大对旧城和旧村改造的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
5、完善社会保障投入机制,进一步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利益。
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体就业扶持力度。
进一步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解决事关困难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
6. 积极支持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进一步促进和谐发展。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鼓
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支持循环经济和节约能源建设,积极推进海水淡化项目、胶州湾环境综合治理、楼山河污水处理厂、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场和垃圾发电项目建设;加大对污染源和环境突发事件检测等项目的投入;继续更新公交车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7. 大力支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安全保障水平。
2008年,新增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9100万元,重点用于构建食品、生产、交通和环保方面的安全监控体系建设。
支持市、区两级质检中心和检测网络建设,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力争使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加大对全市重大公共安全隐患整改、重点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安全设施,加强全市环保突发事件的应急检测。
(三)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体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1. 深化预算编制制度改革,促进财政资金的优化高效配置。
继续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