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考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4)班高一(9)班谢芳
一、整体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成绩总体情况不错,高一(4)班语文平均分84.6,其中,50——59分段的只有一人,60——69分段的有2人,70——79分段的有12人,80——89分段的有18人,90——99分段的有18人。
高一(9)班语文平均分93,其中,70——79分段的只有6分,80——89分段的有13人,90——99分段的有23人,100——109分段的有8人,110以上的有6人。
本试卷很好地体现了借课外文本考课内掌握的知识积累、能力迁移内化的命题思路,有立足点,立足课内已有的知识,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
二、试卷卷面整体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是由高莹老师命题,在语文高考试卷的题型上略有调整,其中现代文阅读部分,总分值为25分,有两道大题,第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共三小题,9分;第二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共四小题,16分。
古诗文阅读部分,总分值为42分,有三道大题,第一题文言文阅读,共三小题,9分;第二题古代诗歌鉴赏,共8分;第三题名篇名句翻译默写共有5个翻译句子,4个默写句子,共25分。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由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两道大题,语言积累主要考察学生对字音,词义,成语含义,病句辨析的理解和掌握,有四道小题,共12分;语言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敬辞谦辞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句式仿写有两道小题,共11分。
最后一道就是作文题,分值为60分。
(一)、现代文阅读分析:
情况及分析:第一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一道高考原题,对汉代乐府的论述理解。
得分率普遍不高,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们没有接触过此类题型,第一次做这道题,失分率相当高,这道题重点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及做题的思辨能力。
第二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是一道老题,是现代作家高晓云的《蒲公英》,这道题不是很难,很多学生也能答出来,但是普遍写不出得分点,尤其是在做最后一道多选题的时候,多选题是多选,少选,错选,漏选都不得分的,但是学生们只能选对一个,不能选对两个,是失分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析
1、情况及分析:第一大题得分多在6分左右,典型错误是在第9题,对描写司马相如“贫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选择中,因为选项中都有“贫困潦倒”的因素,却只有正确选项是二者兼有的,学生受到干扰比较大,也反映出学生审题不清。
第二大题古代诗歌鉴赏,是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学生对第一个小题,想得太多,超出题干范围,甚至超出诗歌本身,天马行空地不知道写了多少,第二小题,绝大多数的同学没有审清题目中所给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造成了典型失分。
第三大题就可以看出,平时下功夫的同学可得满分,一般学生多在8-10分左右,典型错误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在重点字、句上跳过漏过,在解词和翻译上还较多存在“臆想”的现象,解答不落实,不到位。
填写课文中空缺的原句时存在较多的错字、漏字现象。
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差,另一方面也说明文言文阅读积累得不够。
2、思考及措施:本试卷涉及的识记,更多落实了课内文言读本和古诗词的内容,认真
准备了的学生得分较好。
所以文言文积累、阅读及训练仍是需要切实落实的重点问题,“活”的能力一定要借助于“死”的积累和积淀,这是教学及学习的规律。
阅读方面总起来看,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是第二篇文章得分情况较第一篇为好。
其中,选择题得分率相当高。
这次的所选文章,学生普遍反映在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上不存在障碍,在对细节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感觉。
问题主要在于回答时不能很好地对信息予以整合,以至表达残缺。
有相当一部分题目只能在文章中找到部分现成的答案,而另一部分答案要靠整合归纳才能得到。
而学生往往不情愿花时间自己组织语言,浅尝辄止,过度依赖文章提供现成答案。
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急需提高。
(三)、写作方面:
作文得分集中在30分附近,学生的典型错误主要是由于脱离材料,材料作文的审题包括两点,一是审材料本身,看看这个材料里主要的关键语句和结果是怎么引出的,确定自己的写作范围,变成一个“话题作文”,显然“回声”关键核心的词语,对面的“小山”可以是人,自然,社会。
我们在写作时,只需要选择一个范围,写深入,写出自己独特的真实的情感就行了;审题的第二点是审要求,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一般都有“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样的要求。
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显然是“回声”。
“回声”是一种自然现象。
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与其有相似之处、相通之理。
古诗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就含有“回声”之理。
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要稍微留心一下便会发现许多“回声”现象,比如:付出与回报,理解他人与被人理解,欺骗生活与受生活捉弄,破坏环境与遭自然惩罚等。
“回声”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人生、社会哲理。
"回声"又是极富现实意义的话题:创造良好的人际、社会、自然环境是时代的呼唤。
同学们尽可驰骋于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去捕捉与“回声”想关的素材,挥动生花妙笔去描画生活中的“回声”现象,点析“回声”本质,写出隽永华美的篇章。
材料中最后有一句母亲的话“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这是立意的重点。
“回声”,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先要发出声音,这在我们的隐喻里面,就是付出和奉献,而回声则可以理解为回报、回应、结果等意思。
这个话题实际上包含了一种关系,或者说一种关联,浓缩一下,就是奉献和回报,但是,我们写作的着眼点应该是在回报上,奉献、付出自然是不能不提及的,但是回报和感应才是我们写作的重点所在,切忌全文只写“奉献”之类。
另外,选择好表达的角度,角度易小,驾御起来容易,也往往能以小见大,写出深刻的主题,而记叙文更要注意细节的描写。
虽然平时训练的时候就注重了对材料的分析,但看来以后还要强化这方面的指导,同时避免在学生中出现只重话题作文而轻视材料作文的倾向。
三、考试成绩达到学期计划中要求达到的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让几个对语文偏科严重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改变,为他们整体成绩的提高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落实了教学计划中的教与学及课标的实施要求
事先做好各个文本的钻研设计,事先整合、补充好各类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电子备课、课件制作。
上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迁移,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联想能力和“会用”能力。
让学生摘录、整理好讲述过的知识及文本资料,养成良好习惯。
每周规定阅读3000字,写作及摘抄800~1000字,每天记住1首诗(词)或1句名言警句。
课外准备一本文言文阅读训练,每周不定期做2篇。
6.加强“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训练。
五、落实了计划书中实施教学的保障措施
确保课堂教学的良好次序及氛围。
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鼓励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以自己的勤学、真情影响、感染学生,形成共融共进的师生关系。
落实好阅读、摘录,切实让学生记住一些好的事例,基本的一些名言警句及诗文。
指导好写作思路及语言表达取胜的一些基本模式。
比如说怎么用好古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
六、后阶段的思考及对策
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仍有待改善,这是学习的前提,必须紧抓不放。
还要花时间和精力,付诸耐心和恒心管理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
学生的语文积累仍是一个需长抓不懈的重点自己仍要不断学习、开拓,不断提升学养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