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孔子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
课文:21 孔子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孔子》这篇课文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编写的。

文章按照“总起——
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分述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
几件事情。

通过对孔子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表现了孔子推己及人、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好学等方面的品德,体现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
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课文内容较丰富,语言含义深刻,在课前让学生查阅
有关孔子的资料;课中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通
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理解文中含义深
刻的语句,从而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了解文中故事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最后要求学生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
读《论语》,借此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不断从经典书籍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
一些思想主张。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认识本课生字“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
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
的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感兴趣的话题:名人。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显示孔子画像(展示课文第三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孔子。

(二)齐读课题后,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简要交流有关孔子的资料。

(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初读效果。

1.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2.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笔画:如怨()祭()祀(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胳
(一)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根据
写作内容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并说说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二)交流读书情况。

(展示课件第四屏)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感悟品味
(一)默读 1、2 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
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上关键的词句) (二)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要点:
1.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育人们怎样为人处世。

(展示课件第五屏)
2. 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展示课件第六屏)
点拨: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因孔子曾做过为贵族相礼司仪的儒而得名。

学说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等道德观念。

主张德治、仁政,主张伦理教育。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三)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仁”——(教师板书“仁”)儒家理论中
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它也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孔子。

我们在为二千六百多年前就创立了儒家学派的孔子自豪的同时,也产生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读出敬佩、称赞、自豪的语气来。

五、作业布置
1. 朗读课文。

2. 抄写课文的生字新词。

—分述”结构特点,进行写作训练,突显了语文教学的特
点,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 教师的点拨、讲解是有必要的,
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

在交流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
中进一步感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这节课,我们通过再次阅读课文更进一步走进孔子。

二、精读第二部分,了解孔子的几个小故事
(一)默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学生默读思考,在书上写出每个故事的小标题。

2.集体交流。

(展示课件第七屏)
(二)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多读几遍,看看能读懂什么,想想在这些故事中蕴含着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感受最深之处做上简要批注。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相互释疑。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抓住文中描写孔子的言语、动作、神态、心理的语句,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体会故事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1)(展示课件第八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准则?用文中的一个成语加以概括。

(师板书:推己及人)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这方面的经历。

(2)(展示课件第九屏)启发思考:
①“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


②联系上文(第二个故事)想一想:孔子的什么行为称得上君子?(不喝“盗泉”水)
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有助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去读,一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二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对话中读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有
③从孔子的言行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板书:君子自律) (3)(展示课件第十屏)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可启发学生体会如下两点:①孔子有敢于自省的勇气。

如他所说:“吾日三省吾身。

”“见其过而内自省。

”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逐渐走向完美。

②认识、了解
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作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

只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

推而广之,认识、了解一件事,一种物,也
是这样的。

) (4)(展示课件第十一屏)讨论:这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孔子读书的情景?(动作、语言) 请用成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勤奋好学、学而不厌、笃信好学、发愤图强、活到老,学到老)
在理解、品味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有关句子,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如,对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至七自然段,可以
安排分角色朗读,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都可以在朗读中充分体现;第八自然段孔子怎样读《周易》的语句可以带着称赞、敬佩的语气读。

指导学生要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4.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在小组内说
说,再推选出最优秀的同学在全班说。

三、整体回顾,总结延伸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到二千六百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几点感受。

简单道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圣人的思想主张,处世准则,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

孔子
效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而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文中
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思想启迪。

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
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要尽可能地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思想的启迪。

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不断地从经典书籍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勤奋好学
敢于自省 “仁”
孔子
君子自律
推己及人 板书设计:
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今天了解到的只是“冰山 一角”。

请同学们课后找有关孔子的书或《论语》 中的故事读一读,读后想一想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

五、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1.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注意让学生倾听,指名评价。

]
2.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
序。

3.结合课后习题第 2 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

(展示课件第四屏)
2.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展示课件第五屏)4.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5.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节课。

我们继续研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钓鱼和放鱼”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体会钓鱼的过程。

(展示课件第六屏) 1.理解“涟漪”的意思。

2.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体会钓鱼时的心情。

(展示课件第七屏) 1.理解“小心翼翼”的含义,用“小心翼翼”
练习说话。

2.理解“翕动”的意思。

3.出示鲈鱼的相关资料。

(展示课件第八屏)
4.体会“我”和父亲的心情。

5.引导学生读出“我”的感情。

(三)体会放鱼的过程。

本环节旨在承上启下,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展示课件第九屏)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什么呢?
[让学生多元的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

]
2.父亲做得对不对?(展示课件第十屏)
3.你感受到父亲是怎样的人?
4.体会“我”的心情。

5.补白。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四)指导朗读 8、9 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中彩那天》和《尊严》,想一想,这两篇课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三课
时一、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和父亲钓鱼和放鱼的过程,感受到了父亲是一个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那么 34 年过去了,这件事又是怎么影响作者呢?
二、研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小时候“我”和父亲钓鱼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①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②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让他们感悟到,“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此处补白旨在深化课文的内容。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三十四年前和父亲钓鱼的事,眼前浮现出父亲坚定的神情,耳边仿佛响起父亲不容争辩的话语。

于是,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①“道德抉择”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举例
说明。

②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三、回归整体,再次感悟作者的情感
1.课文是按着“钓鱼——放鱼——启示” 的顺序来记叙的,想一想“我”的情感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么变化的?
(“我”钓到大鲈鱼,十分惊喜;父亲要“我” 把鲈鱼放回湖里,“我”极不情愿;后来,“我” 领悟到父亲的做法是对的,在三十四年的人生旅途中,面临各种诱惑,“我”变得非常坚定。

)2.引导学生朗读全文,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和父亲的人格。

四、拓展与练习
1.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启示,写一写。

板书设计:
3 钓鱼
钓鱼得意
放鱼不舍
启示获得勇气和力量
语文(S)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孔子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4* 爷爷的芦笛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 6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