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实验班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第1页,共7页
绝密★启用前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实验班第
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已知:T ℃时,K sp (CaSO 4)=4.90×10-5、K sp (CaCO 3)=2.8×10-9、K sp (PbCO 3)=8.4×10-14,三种盐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pM=-lgc(阴离子)、pN=-lgc(阳离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线代表的是PbCO 3
B .T ℃时,向10 mL 水中加入CaCO 3和PbCO 3至二者均饱和,溶液中c(Ca 2+)∶c(Pb 2+)=3×10-5
C .d 点可以代表CaCO 3的饱和溶液,且c(Ca 2+)= c(CO 32-)
D .T ℃时,向CaCO 3悬浊液中加入NH 4Cl 固体,会使图象中d 点向f 点转化
试卷第2页,共7页
2、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 、B 、C 、D 、E 、X 存在如右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X 是Na 2CO 3,C 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则A 一定是氯气,且D 和E 不反应
B. 若A 是单质,B 和D 的反应是OH -
+HCO 3-
=H 2O+CO 32-
,E 一定能还原Fe 2O 3
C. 若D 为CO ,C 能和E 反应,则A 一定为Na 2O 2,其电子式是
D. 若D 为白色沉淀,与A 摩尔质量相等,则X 一定是铝盐
3、下列是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成分的检验过程,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 K +、Fe 3+、Cu 2+、Ag +、Ca 2+、CO 32-、SO 42-、Cl -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 100 mL 水样进行实验:向样品中先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 1 mol·L -1盐酸,实验过程中沉淀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样中一定不存在Fe 3+、Cu 2+,可能存在Ag +
B .水样中一定存在CO 32-、SO 42-、Cl -
C .BC 段曲线所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CO 32-+2H +=H 2O +CO 2↑
D .水样中一定存在K +
,且c (K +
)≥0.6mol·L -1
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5.8g 正丁烷与异丁烷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C-H 键数目为N A
B .1mol 的CO 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过量Na 2O 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C .将0.2molNH 3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N 2的分子数为0.1N A
D .相同温度下50mL0.1mol·L -1CH 3COOH 溶液和10mL0.5mol·L -1CH 3COOH 溶液中所含CH 3COOH 分子数相等
试卷第3页,共7页
5、W 、X 、Y 、Z 分别为原子序数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 、Y 的阳离子与Ne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其单质均可与冷水反应,生成W 的单质;Z 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 与X 形成的简单二元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B .短周期元素中Y 的原子半径最大
C .工业上通过电解Y 的氧化物制取Y 的单质
D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的金属与Z 形成离子化合物
6、新装修房屋会释放有毒的甲醛(HCHO)气体,银-Ferrozine 法检测甲醛的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CO 2中含共价键数目为4N A
B .30gHCHO 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目为2 N A
C .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 2O+HCHO=4Ag+CO 2↓+H 2O
D .理论上,消耗HCHO 和消耗Fe 3+的物质的量之比4:1
7、某种利胆解痉药的有效成分是亮菌甲素,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亮菌甲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亮菌甲素的分子式为C 12H 12O 5
B .1 mol 亮菌甲素最多能和2mol NaOH 反应
C .1 mol 亮菌甲素最多能和4 mol H 2发生加成反应
D .亮菌甲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试卷第4页,共7页
第II 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题型注释)
8、过氧化尿素是一种新型漂泊、消毒剂,广泛应用与农业、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
用低浓度的双氧水和饱和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过氧化尿素。
反应的方程式为: CO(NH 2)2+H 2O 2CO(NH 2)2·H 2O 2。
过氧化尿素的部分性质如下:
合成过氧化尿素的流程及反应装置图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 的名称是__________;冷凝管中冷却水从____(填“a”或“b”)口出来; (2)该反应的温度控制30℃而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宜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A .加热蒸发 B .常压蒸发 C .减压蒸发
(4)若实验室制得少量该晶体,过滤后需要用冷水洗涤,具体的洗涤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5)准确称取1.000g 产品于250mL 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2mL6mol·L
﹣
1
H 2SO 4,用0.2000mol·L ﹣
1KMnO 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18.00mL (尿素与KMnO 4
试卷第5页,共7页
溶液不反应),则产品中CO(NH 2)2·H 2O 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若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测得的过氧化尿素含量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9、某学习小组分析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后认为:MnO 2与FeCl 3·6H2O 共热能产生Cl 2,于是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该结论。
【查阅资料】FeCl 3·6H 2O 是棕黄色晶体,熔点37℃,沸点280~285℃。
【实验设计】
若结论成立,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C 中的试剂是___。
【实验过程】
【实验分析】
(1)小组讨论一致认为现象i 中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产生白雾的原因是___。
(2)分析现象ii 时发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FeCl 3·6H 2O 是棕黄色,沸点不高,黄色气体重含有FeCl 3也会导致B 中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小组同学通过下列实验证明现象ii 的黄色气体中含有Fe 3+,将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a .只在A 中加入FeCl 3·6H 2O ,加热,开始产生白雾,稍后出现黄色气体,管壁仍有黄色液滴。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红。
(3)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含有Cl 2,小组在A 、B 间增加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气体依次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KI 淀粉溶液后,KI 淀粉溶液变蓝,证实黄色气体中含有Cl 2。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
(4)A 中固体充分加热后得到Fe 2O 3和MnCl 2,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A 中总反应
试卷第6页,共7页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从混合物中分离出Fe 2O 3的方法是:___。
【安全预案】在实验过程中,若试管B 中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应立即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 (填写编号)。
a .移去酒精灯 b .取下B 中盛有溶液的试管 c .将A 、B 间的导管从乳胶管中取出
10、水合肼(N 2H 4·H 2O)又名水合联氨,无色透明,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
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 2)2+2NaOH+NaC1O=Na 2CO 3+N 2H 4·H 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 溶液。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配制30%NaOH 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填标号)。
A.玻璃棒 B.烧杯 C.烧瓶 D.容量瓶 E.胶头滴管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①仪器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需控制反应温度,同时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A 中,如果滴速过快则会导致产品产率降低,同时产生大量氮气,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故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_____(填标号)。
A.CO(NH 2)2溶液 B.NaOH 和NaClO
③充分反应后,加热蒸馏A 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4)称取馏分5.0g ,加入适量NaHCO 3固体,加水配成250mL 溶液,移出25.00mL 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淀粉溶液,用0.10mol·L -1的I 2溶液滴定。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保持在6.5左右。
(已知:N 2H 4·H 2O+2I 2=N 2↑+4HI+H 2O)
①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本实验滴定终点
试卷第7页,共7页
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测得消耗I 2溶液的平均值为18.00mL ,馏分中水合肼(N 2H 4·H 2O)的质重分数为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A
6、C
7、D
8、三颈烧瓶 b 防止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分解 C 沿玻璃棒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晶体表面,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84.60% 偏低
9、 Cl2 +2KI2KCl + I2 NaOH溶液 FeCl3·6H2O受热水解增强,生成HCl气体同时
失去结晶水,HCl与H2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2Fe3++2I
-2Fe2++ I
2
将黄色气体通入B中的KSCN溶液(除去气体中的FeCl3 MnO2 + 2FeCl3·6H2O Fe2O3 + MnCl2 + Cl2↑ + 2HCl ↑ + 11H2O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干燥,即得Fe2O3。
C
10、 ABE Cl2+2OH-=ClO-+ Cl-+H2O 三颈烧瓶 N2H4·H2O + 2NaClO =N2↑ + 3H2O +
2NaCl
或CO(NH2)2+2NaOH+3NaClO =Na2CO3+N2 ↑ +3NaCl + 3H2O B 酸式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9%
【解析】
1、A、离子浓度越大,则-lgc(离子)越小,所以a对应的是CaSO4,b是CaCO3,c是PbCO3,
故A错误;B、CaCO3、PbCO3的饱和溶液中,c(Ca2+):c(Pb2+)==3.3×104,故B错误;C、根据K sp(CaCO3)=2.8×10-9,d点c(Ca2+)= c(CO32-),可以代表CaCO3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D、T℃时,向CaCO3悬浊液中加入NH4Cl固体,氯化铵水解显示酸性,会消耗碳酸根离子,使得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c(Ca2+)增加,d点向着e点转
化,故D 错误;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度积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沉淀溶解平衡图象及溶度积公式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2、A.X 是Na 2CO 3,C 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 为CO 2,B 为强酸,A 与水反应生成强酸,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 ,也可能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的HNO 3.A 错误;B.根据B 、D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 -+HCO 3-═H 2O+CO 32-,A 为活泼金属Na ,B 为NaOH ,E 为H 2,X 为CO 2,C 为Na 2CO 3,D 为NaHCO 3,H 2在加热时能还原Fe 2O 3,故B 正确;C.A 为Na 2O 2,B 为O 2,E 为NaOH ,X 为C ,C 为CO 2,D 为CO ,符合转化关系,过氧化钠电子式为
,故C 正确;D.D 为摩尔质量为78g/mol
的Al(OH)3,A 为摩尔质量为78g/mol 的Na 2O 2,X 为铝盐,C 为偏铝酸盐,铝盐和偏铝酸盐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符合转化关系,故D 正确。
故选A 。
3、该水样为无色溶液,水样中一定不存在Fe 3+、Cu 2+;依据图象分析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水样中一定含有SO 42-、CO 32-,又因为CO 32-与Ag +、Ca 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存在,所以Ag +、Ca 2+不存在;n(SO 42-
)=
=0.01mol ,n(CO 32-)=n(BaCO 3)=
=0.02mol ;原溶液中可能含
有Cl -,依据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阳离子K +一定存在;根据电荷守恒得到:0.01mol×2+0.02mol×2+n(Cl -)=n(K +)推知n(K +)≥0.06mol ;A .据此分析可知,水样中一定不存在Fe 3+、Cu 2+、Ag +,故A 错误;B .溶液是电中性的,则水样中一定存在CO 32-、SO 42-、K +,可能含有Cl -,故B 错误;C .BC 段曲线是溶解碳酸钡沉淀,所表示的离子
方程式为BaCO 3+2H +=Ba 2++H 2O +CO 2↑,故C 错误;D .水样中一定存在K +
,且c (K
+
)≥
=0.6mol·L -1,故D 正确;答案为D 。
点睛:根据图象曲线变化及离子的性质正确推断各离子的存在情况为解答关键,注意熟
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结合电荷守恒判断钾离子的存在为易错点;该水样为无色溶液,水样Fe 3+、Cu 2+不存在,依据图象分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水样中一定含有SO 42-、CO 32-,又因为CO 32-与Ag +、Ca 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存在,所以Ag +、Ca 2+不存在;依据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判断阳离子的存在,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 -,依据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阳离子K +一定存在,据此进行解答。
4、A 、5.8g 正丁烷与异丁烷组成的混合气体为0.1mol ,无论是正丁烷还是异丁烷分子均含有10个C-H 键,0.1mol 含有的C-H 键数目为N A ,故A 正确;B 、1molCO 2和 1molH 2O 与过量Na 2O 2充分反应都是转移1mol 电子,故转移的电子数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故B 错误;C 、NH 3分解是可逆反应,故C 错误;D 、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稀,电离百分数越大,溶液中电解质分子越少,相同温度下50mL0.lmol·L -1CH 3COOH 溶液含CH 3COOH 分子数少,故D 错误;故选A 。
5、X 、Y 的阳离子与Ne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其单质均可与冷水反应,生成W 的单质,则W 为H 、X 为Na 、Y 为Mg ;Z 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可知Z 为Cl 元素;A .Na 与H 形成的NaH 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 正确;B .短周期主族元素
中Na的原子半径最大,故B错误;C.工业上Mg通过电解MgCl2获得,MgO高熔点,能源消耗大,故C错误;D.Al是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的金属,与Al形成的AlCl3是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为A。
6、A.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所以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当然也无法计算分子数和共价键数,A不正确;B.30gHCHO的物质的量为1mol,被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4,所以转移电子数目为4N A,所以B不正确;C.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2O+HCHO=4Ag+CO2↓+H2O是正确的;D.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消耗1mol HCHO时,转移4mol电子,可以把4molFe3+还原为Fe2+,所以D不正确。
7、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A. 亮菌甲素的分子式为C12H10O5,所以A错。
B. 该有机物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为酚羟基和酯基,要注意酯基中的氧原子是连在苯环上的,是酚酯,故其水解后可以生成酚羟基,所以1 mol亮菌甲素最多能和3mol NaOH反应,B错。
C. 该有机物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分子结构有苯环、羰基和碳碳双键,所以1 mol亮菌甲素最多能和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酯基不能与氢气加成。
D. 该有机物具有能发生酯化反应条件中的醇羰基,所以亮菌甲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正确。
点睛: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是由官能团决定的,所以应熟悉含有各种官能团的代表物的化学性质,如果某有机物有我们熟悉的某代表物的官能团,即可判断该有机物一定具有该代表物的化学性质,如本题中亮菌甲素有着与我们熟悉的乙醇相同的官能团羰基,则可判断亮菌甲素能发生与乙醇相似的酯化反应。
8、双氧水、尿素、稳定剂在反应器中混合发生反应得到过氧化尿素粗产品,然后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晶体和母液,将晶体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1)仪器X的名称是三颈烧瓶;冷凝管中冷却水采用逆流的方法进出,所以下口a是进水口、上口b是出水口;
(2)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在温度高时易分解,为防止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分解,所以需要温度控制30℃而不能过高;
(3)加热易导致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分解,所以需要减压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得到产品,故答案为C;
(4)晶体洗涤方法为:沿玻璃棒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晶体表面,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5)已知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发生的反应为
5H2O2+2KMnO4+3H2SO4=8H2O+2MnSO4+K2SO4+5O2↑,
5H2O2~~~~~2KMnO4
5 2
nmol 0.2000mol•L-1×0.018L
则n=0.009mol,所以CO(NH2)2•H2O2为0.009mol,其质量为0.009mol×94g/mol=0.846g
所以产品中CO(NH2)2•H2O2的质量分数为×100%=84.6%;若滴定后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导致测得过氧化尿素的质量分数偏低。
9、试题分析:A中生成氯气,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单质;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1)FeCl3·6H2O受热水解增强,生成HCl气体同时失去结晶水;(2)Fe3+的氧化性大于I2;Fe3+能使KSCN溶液呈红色;(3)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铁易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4)A中固体充分加热后得到Fe2O3和MnCl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MnCl2与Cl2的比为1:1 ,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A中生成物为Fe2O3
和MnCl 2、Cl 2、HCl 。
根据溶解性从混合物中分离出Fe 2O 3;
管B 中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液体已经进入导管。
解析:A 中生成氯气,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单质,反应方程式为Cl 2
+2KI
2KCl + I 2 ;为防止氯气污染空气,C 中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氯气;(1)FeCl 3·6H 2O 受热水解增强,生成HCl 气体同时失去结晶水,生成盐酸小液滴,出现白雾;(2)Fe 3+的氧化性大于I 2,所以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 3++2I
-2Fe 2++ I 2 ;将黄色气体通入B 中的KSCN 溶液,若KSCN 溶液呈红色,则含有Fe 3+;(3)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铁易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所以不含氯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FeCl 3;(4)A 中固体充分加热后得到Fe 2O 3和MnCl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MnCl 2与Cl 2的比为1:1 ,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A 中生成物为Fe 2O 3和MnCl 2、Cl 2、HCl ,反应方程式为MnO 2 + 2FeCl 3·6H 2O Fe 2O 3 + MnCl 2 + Cl 2 ↑ + 2HCl ↑ + 11H 2O 。
MnCl 2易溶于水、Fe 2O 3难溶于水,将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干燥,即得Fe 2O 3; 管B 中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液体已经进入导管,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将A 、B 间的导管从乳胶管中取出。
点睛:利用氧化性:Cl 2>Br 2>Fe 3+,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含有 Cl 2,将B 改为溴化钠溶液,若溶液变橙色,证实黄色气体中含有Cl 2。
10、(1)配制30%NaOH 溶液时,用天平称量质量,在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故答案为:ABE ;
(2)锥形瓶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 2+2OH -=ClO -+Cl -+H 2O ,故答案为:Cl 2+2OH -=ClO -+Cl -+H 2O ;
(3)根据图示可知,仪器A 为三颈烧瓶;N 2H 4•H 2O 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过量的NaClO 氧化,会发生反应:N 2H 4•H 2O+2NaClO=N 2↑+3H 2O+2NaCl ,应将NaOH 和NaClO 混合溶液滴入CO(NH 2)2溶液中,故分液漏斗中盛放的为NaOH 和NaClO 混合溶液,故答案为:三颈烧瓶;N 2H 4•H 2O+2NaClO=N 2↑+3H 2O+2NaCl ;B ;
(4)①碘的标准溶液具有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肼反应完全,再滴入碘的标准溶液后,遇淀粉变蓝色,实验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故答案为:酸式;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②设馏分中水合肼(N 2H 4•H 2O)的质量分数为a ,则:
N 2H 4•H 2O+ 2I 2=N 2↑+4HI+H 2O
50g 2mol
5g×a 0.018L×0.1mol/L×
所以50g :5g×a=2mol :0.018L×0.1mol/L×,解得:a=9%,故答案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