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o地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do地震教案
《wedo地震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地震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 了解地震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地震的前兆。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地震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地震的前兆。

教学难点:
探究地震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分组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地震前后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引出课题——地震。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但有些地震会造成巨大的破坏,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地震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震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新课
1. 地震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分析。

(1)请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我国大陆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和补充。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

我国的台湾省处于欧亚地震带南段、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东段,所以这两个地区地震频繁。

由于板块构造的存在,我国西部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也比较大。

(2)请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介绍一下我国东部地区为什么也是地震频发区?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

总结:东部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所以东部地区也是地震频发区。

另外,由于我国西部高原地区地壳活动也是比较频繁的,所以青藏地区也是地震频发区。

讨论:地震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

总结:地球内部地壳岩石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剧烈摩擦、挤压而造成急剧破裂。

受到外部力量(如气象、地形、海水涨潮等)的影响会发生更严重的应力破裂而导致更强烈的震动。

(讲解汶川大地震案例)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的里氏7.8级地震,遇难者达7万人以上。

那么发生前有没有什么预兆呢?(讲解动物异常现象)比如猪、牛、狗、羊等动物会有很多不平常的表现;冰天雪地里的鱼会自动跑上岸来,然后东张西望的动弹不得;许多乌龟突然从严寒的地方转移到暖和的地方,便会莫名其妙的死去;有些植物也会有一些反常现象发生。

)因此我们要注意观察生活,及时发现地震前的征兆。

那么发生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最科学合理。

(小组讨
论)下面请各小组汇报总结情况。

(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发言,气氛热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评比,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和鼓励。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来加深印象,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2. 模拟演练。

学生进行模拟演练,体验在遇到自然灾害时的应对方法。

(具体方法视情况而定)只有进行实战演练,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当然我们老师要在演练中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同时,我们也不要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实战中完全正确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但是演练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因为我们是从错误中学习的(拿出事例),一些同学没灾之时想到的是万一有什么不好能躲就躲!最好什么事都别发生!这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想法!一旦发生真正的灾难(哪怕是局部灾难)反而容易因思想准备不足而慌张失措……相信正视和科学面对一些“不美好”之事能让“狼”打了个喷嚏——溜走(多媒体出示)讲一讲遭遇唐山大地震前你家的表现是如何的?(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家庭及家人对待突发事件表现的一些深刻内涵)进而告之这次“无预警”地震正是5.12日下午3时汶川的大灾难引发全体中国人或人类众生共振!(再一次让学生知道地震人人平等是特殊时刻的正常表现不容掩盖也不应悔过),加深印象同时展示我们专门设计的几张表格发给学生签意见!分别体现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表现(或因处理突发事件表现),以及参与这次活动的体会!对表现出色的同学提出表扬!但绝大部分同学是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去逐渐锻炼自己!(把学生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表格记录下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再配以适当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来一
次大合唱效果更佳!使本课主题得以升华!同学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走出课堂。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课改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