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我国东方红1号卫星和长征1号火箭 (1970.4)
时间:1970.4 火箭:长征1号 卫星:东方红1号 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技术
1975年11月29日, 我国第一颗返回式
卫星回收成功
中国海军、空军、二炮成立
1949.04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 1949.1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 1966.07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成立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
学习目标
能说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和意 义,了解人民海军、空军的建立
知道我国“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力量的组 成部分
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 展的历史,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中国面临的核讹诈
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美国的一个战区司令, 两次威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1955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台湾海峡发生 战争,美国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
1958年美国参联会计划“向大陆沿岸地区 的5个 机场先各投一枚当量为7000-1万吨的小型原子 弹.”参联会主席还向美国总统建议,“必要时可下 令向中国投掷原子弹。”
珍宝岛军事冲突时,苏军元帅叫嚣对中国进行
“核外科手术”。
中国为什么要
发展核武器?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及爆 炸时情景(1964.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10)
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 成功(1967.6)
类别
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意义
原子弹 导弹核武器
氢弹
1964.10 1966.10 1967.06
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 的成就,集中体现了 我国当时科技达到的 先进水平,大大提升 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 中



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 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 段,走上了科技强军
之路。
请历史记住他们 ——两弹一星功臣油画
于敏(氢弹) 核物理学家
王大珩(光测设备) 应用光学家
王希季 (火箭卫星) 朱光亚(核弹)
空间技术专家
核物理学家
孙家栋(火箭卫星) 任新民(导弹)
王淦昌(核弹) 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核弹)
赵九章(卫星)
姚桐斌(导弹卫星)
著名核物理学家 地球/空间物理学家
材料专家
钱骥(卫星) 空间技术专家
钱三强(核弹) 核物理学家
郭永怀(导弹/核弹) 物理学家
“两弹一星”元勋情况
(1999.10.1 建国50周年)
授勋时过世: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 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空间技术专家
火箭专家
吴自良(核弹) 材料专家
陈芳允(卫星) 空间系统专家
陈能宽(核弹) 核武器专家
杨嘉墀(卫星) 自动控制专家
周光召(核弹) 物理学家
钱学森(导弹火箭) 物理学家
屠守锷(导弹火箭) 黄纬禄 (导弹火箭) 程开甲(核弹) 火箭技术专家 火箭导弹控件专家 核武器技术专家
彭桓武(核弹) 理论物理学家
此后过世:钱学森、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 桓武、朱光亚、黄纬禄、王大珩、屠守锷
仍健在:程开甲、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陈能 宽、周光召、于敏。
让我们一起对为中国的“两弹一星” 事业做出贡献的所有科学家、科研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工人和解 放军指战员致敬!向为了这一伟大事业 而献身的同志表示深切的怀念与哀悼!
——张劲夫《请历史记住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