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空气》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空气》教案
一. 教材分析
《空气》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通过学习,
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爱护和节约。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空气的微观结构和空气分子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空气的组成,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
爱护和节约空气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空气的组成和微观结构。
2.空气分子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空气实验装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学生实验装置、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谜语引起学生对空气的思考:“无影无踪,无处不在,没有它,生命无法进行。
请问这是什么?”让学生猜测,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空气。
2.呈现(10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的组成和作用,让学生对空气有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通过动画形式呈现空气分子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性质。
4.巩固(5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调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节约空气资源。
6.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一道有关空气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庭空气污染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60分钟。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
一、教学情境
1.生活情境: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呼吸、吹气球等,引发学
生对空气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情境: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提出问题:“如果没有空气,
我们会怎样?”让学生在思考中认识到空气的价值。
4.探究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深
入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二、教学活动
1.观察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如气体的溶解性、
气体的压缩性等。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
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调查和研究:学生查阅资料或进行调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节约空气资源。
4.实践作业:学生完成一道有关空气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庭空气污染
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5.知识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环节也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在小组讨论和调查研究中,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可能是因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缺乏研究问题的方法。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改进措施:
1.问题:学生在实验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解决办法:教师在实验前进行示范,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改进措施:加强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意见不一致,导致讨论效果不佳。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讨论,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
3.问题:学生在调查研究中缺乏研究方向和方法。
解决办法:教师提供调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调查。
改进措施:加强调查研究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4.问题:学生在知识总结环节,对所学内容掌握不牢固。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改进措施:加强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总的来说,本节课在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规范、团队协作和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谜语引起学生对空气的思考:“无影无踪,无处不在,没有它,
生命无法进行。
请问这是什么?”学生们纷纷猜测,教师揭晓答案——空气。
随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空气。
二、呈现(10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的组成和作用,让学生对空气有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通过动画形式呈现空气分子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三、操练(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性质。
四、巩固(5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拓展(10分钟)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调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思
考如何保护空气,节约空气资源。
六、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道有关空气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庭空气污染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本节课在教学实录中展现出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熟练掌握。
在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呈现环节中,多媒体展示和动画形式的使用,使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微观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操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巩固环节,小组讨论使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拓展环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
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家庭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板书环节,教师清晰地展示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师在教学实录中表现出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但在实际
操作中,仍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
例如,在实验环节,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讨论的效率。
在调查研究环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明确的调查问题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1.在实验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详细记录。
2.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确保讨论的方向和目
标。
3.在调查研究环节,教师应明确调查问题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
效调查。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