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
高一语文
第I卷(共36分)
一、基础(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潜.(qián)力祈.(qī)祷苍.(cāng)海一粟如椽.大笔(chuán)
B. 便.(biàn)言菲.(féi)闻根茎.(jīng)桀骜.(ào)不驯
C. 下载.(zài)重创.(chuāng)无精打采.(cǎi)相形见绌.(chù)
D. 勖.勉(xù)真缔.(dì)望风披靡.(mí)责无旁贷.(dài)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考生识记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字音和字形能力。

主要考查的是多音字、形近字和异形字,有些字的读音区别度很小,可能体现在音调、平翘舌、前后鼻音等。

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思考。

A项“祈祷”的“祈”音调错误,应为第二声;“苍海一粟”的“苍”字错误,应为“沧”,“沧”指的是河湖泽海,“苍”多指灰白色或植物的青色,或指天空。

B项的“便言”出自《孔雀东南飞》,原句为“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它应读作“pián yá”,意思是巧于言辞,能说会道。

“绯”在古汉语中有“红色”之意,常被用来形容桃花,如“绯桃”,意思就是红色的桃花,后用“绯闻”指桃色新闻。

D项的“真缔”应写作“真谛”,“真谛”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缔”意为结合、约束。

“望风披靡”的“靡”声调错误,应读作第三声“mǐ”。

故选C。

【点睛】错别字的类型,具体有下面几种情况,①因字形相似而误,如“铤而走险”容易误写成“挺而走险”;②因字音相同、相近而误,如“尾大不掉”很容易误写成“尾大不调”;③因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而误,如“食不果腹”容易误写成“食不裹腹”;④因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而误,如“水泄不通”容易误写成“水泻不通”。

辨析字形的规律和方法有以下几点,一因义辨形法,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

如“寥若晨星”,“寥”是稀少的意思,只有早晨的星星才少,这样“寥”和“晨”就不会写错了。

二是以音辨形法,有些字是由
于读错了字音而把字写成了别字,如“同仇敌忾”,“忾”不念“气”,一般就不会写错。

还有诸如以形辨形法、结构辨析法、追踪溯源法、语境辨析法等。

平时就写字要注意要工整规范;善于做笔记,联想、对比、归纳记忆。

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广受好评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徐峥所扮演角色的______就是无锡的企业家——陆勇。

(2)近日,因《延禧攻略》而走红的女演员吴谨言在______《优家画报》时表示,多年的芭蕾基本功训练,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辛苦的工作。

(3)为了尽早实现载人飞天的梦想,科学家们______地工作着,他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4)尽管有的地方“政绩工程”看来规模庞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弄得劳民伤财,
______没有给群众带来收益,______加重了群众负担。

A. 原型做客废寝忘食不仅/反而
B. 原型作客宵衣旰食不仅/而且
C. 原形做客宵衣旰食不仅/而且
D. 原形作客废寝忘食不仅/反而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原形: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

是指事物的本身。

原型:原始的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是事物的所指。

结合“徐峥所扮演角色的”“就是无锡的企业家”分析可知,用“原型”。

做客与作客的区别如下:1、目的的不同,“做客”则是因为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目的是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等。

然而“作客”通常是因为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乡,现实功利性比较强。

2.时间的不同,“做客”时间短,而“作客”时间长。

3、处所的不同,“做客”之处一般是单位、家庭,而“作客”之处一般是地方、区域。

4、参照对象的不同,“做客”者是相对于主人而言,而“作客”者是相对于当地人而言。

结合“走红的女演员吴谨言”“《优家画报》时表示”分析可知,用“做客”。

废寝忘食: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宵衣旰食:形容政务忙碌。

结合“科学家们”分析,选用“废寝忘食”。

“不仅/反而”,是转折关系,后者的内容和前者相反或者相对。

“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表示意思进一层。

结合“没有给群众带来收益”“加重了群众负担”分析,选用“不仅/反而”。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卫冕冠军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年以来,首位连续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

B. 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C. PM2.5俨然已成为中国当下最敏感的话题之一,1月30日全国雾霾面积已达到143万平方公里,社会各界呼吁尽快出台治理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各城市和地区开始探索治霾之道。

D. 治理好环境污染,要依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一定要发挥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控制环境污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成分赘余,“连续”“蝉联”重复,去掉“连续”;B项成分残缺,可以在“建设速度快”后面加“的优势”;D项结构混乱,“发挥……作用”和“起到……作用”句式杂糅。

故选C。

【点睛】常考的病句类型为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语感检查法。

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⑤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言标志。

4.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代青年男女把头发扎成发髻,叫总角,后来就用“总角”表示青年时代。

而生活中说的“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则指女孩十三四岁。

B. “黄昏”、“夜半”、“日入”、“鸡鸣”、“平旦”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段的名称,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入、黄昏。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它是儒家经典著作“六经”之一。

D.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故都的秋》等。

郁达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代表作有《沉沦》《荷塘月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全国卷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考查十分重视。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将平时积累的文学常识调动出来,也可以结合文本检验常识的正确性。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文言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分散在文言文的具体篇目中,所以考前分类整理,分类识记是重要的方法。

A 项“总角”曾出现在《氓》中,原句为“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它指七八岁的时候。

C项“《诗经》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错误,《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D《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散文,《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

故选B。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全都用作第一人称的一组是()
①好自相.扶将②嬉戏莫相.忘③回朕.车以复路兮④府吏见.丁宁
⑤若.入前为寿⑥仆.所以留者⑦以尓.车来⑧但为君.故
A. ①④⑤
B. ②③⑦
C. ③⑥⑧
D. 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解答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上下文推断法、代入法等。

①“好自相扶将”中的“相”,代“她”,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②“嬉戏莫相忘”中的“相”,代“我”,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③“回朕车以复路兮”中的“朕”,代“我”;④“府吏见丁宁”中“见”,代指第一人称,表示动词的受动者,是“我”;⑤“若入前为寿”中“若”,第二人称,你;⑥“仆所以留者”中的“仆”,第一人称,我;⑦“以尓车来”中的“尔”,
第二人称,你;⑧“但为君故”中的“君”,第二人称,你。

故选D。

6.下列对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若不阙.秦②侣鱼虾而友.麋鹿③函.封之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⑤死生亦大.矣⑥一.死生为虚诞⑦有泉侧.出⑧而其见.愈奇
⑨群贤.毕至⑩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 ①②/④⑥/③⑦/⑤⑨/⑧⑩
B. ①④/②⑥/③⑦/⑤⑨/⑧⑩
C. ①②/④⑥/③⑦/⑤⑩/⑧⑨
D. ①④/②⑥/③⑦/⑤⑩/⑧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二是以今律古,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①“阙”指的是“使……侵损”,动词的使动用法;④“谬”指的是“使流传的文字发生了错误”,是动词的使动方法。

②“友”翻译为“以……为朋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⑥“一”翻译为“把……当做一样”,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函”放在动词“封”字前面,不做主语,名词做状语;⑦“侧”是一个方位名词,翻译为“从侧面”,放在动词“出”前面,名词作状语。

⑤“大”形容词,翻译为“大事”,形容词作名词;⑨“贤”作“至”的主语,翻译为“贤才”,形容词作名词。

⑧“见”作“奇”的主语,翻译为“看到的景象”,动词作名词;⑩“赐”作宾语,翻译为“恩赐”,动词作名词。

故选B。

7.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客有吹洞箫者③而又何羡乎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有碑仆道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⑦不敢与忤视⑧何为其然也
A. 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B. ①⑦/②④/③⑧/⑤⑥
C. 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D. 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熟知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文言句式,把握各种句式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再根据文言文语境去推断句式结构。

①④中的“也”是句末表判断的标志,翻译后句子结构为“……是……”;②“有吹洞箫”修饰“客”,做“客”的定语,“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⑥“知其事”是“宾客”的定语,“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何羡”翻译为“羡慕什么”,是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前置句;⑧“何为”翻译为“为什么”,是介宾结构中的宾语前置;⑤“有碑仆道”省略了“于”字,完整句子为“有碑仆(于)道”;⑦“不敢与忤视”省略了“之”字,完整的句子应为“不敢与(之)忤视”。

故选A。

【点睛】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中心词+之+定语+者”,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如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二是“中心词+定语+者”,如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三是“中心词+之+定语”,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是“中心词+定语”,这种格式和判断句中的主语直接加表语一样,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辨识起来较困难。

但这种情况出现很少,曾经选进过中学教材的《西门豹治邺》中有一句:“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女”是“弟子”的定语,被后置了。

五是“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

如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译成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

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苏无名擒盗
牛肃【唐】
天后时,尝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盒,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藏中。

岁余取之,尽为.盗所将矣。

公主言之,天后大怒,召洛州长史谓曰:“三日不得盗,罪!”长史惧,谓两县主盗官曰:“两日不得贼,死!”尉谓吏卒游徼曰:“一日必擒之,擒不得,先死!”
吏卒游徼惧,计无所出。

衢中遇湖州别驾苏无名,相与请之至县。

游徼白尉:“得盗物者来矣。

”无名遽进至阶,尉迎问故。

无名曰:“吾湖州别驾也,入计在兹。

”尉呼吏卒:“何诬辱别驾?”无名笑曰:“君无怒吏卒,抑有由也。

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摘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

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

”尉喜请其.方。

无名曰:“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

”尉白其故,长史大悦,降阶执其
手曰:“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

”无名曰:“请与君求对玉阶,乃言之。


于是天后召之,谓曰:“卿得贼乎?”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仍以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十日耳。

”天后许之。

无名戒.吏卒:“缓,急则相闻。


月余,值寒食,无名尽召吏卒,约曰:“十人五人为侣,于东门北门伺之,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

”吏卒伺之,果得,驰白无名,往视之。

问伺者:“诸胡何若。

”伺者曰:“胡至一新冢,设奠,哭而不哀,亦撤奠,即巡行冢旁,相视而.笑。

”无名喜曰:“得之矣。

”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

冢开,割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

奏之。

天后问无名:“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对曰:“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

今寒节拜扫,计必出城,寻其所之,足知其墓。

贼既设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

奠而哭毕,巡冢相视而笑,喜墓无损伤也。

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计急必取之而逃。

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故未将出。

”天后曰:“善。

”赐金帛,加秩二等。

(选自《太平广记》)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主纳.之藏中纳:收下
B. 君可先入白.之白:禀告
C. 可踵.之而报踵:亲自
D. 无名戒.吏卒戒:告诫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今者.更不追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 尉喜,请其.方/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即巡行冢旁,相视而.笑/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 尽为.盗所将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

B. 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

C. 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

D. 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

11.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体现苏无名有“擒奸摘伏”之能的一组是()
①赐金箔,加秩二等
②胡至一新冢,设奠,哭而不哀
③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
④无名戒吏卒:“缓,急则相闻。


⑤冢开,割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

⑥今寒节拜扫,计必出城,寻其所之,足知其墓。

A. 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洛州长史要求的三日破案,下放至两县主盗官一级,限一日破案否则死罪,作品一开始便营造了案情严重、紧张急迫的气氛。

B. 苏无名料定这伙贼人会在寒食节这天,借出城扫墓之机取走藏在棺中的赃物,可见寒食节是破案的关键时间节点。

C. 作者善于抓住读者对侦案故事的好奇心理,巧妙地运用设置悬念、引而不发的艺术手法,丝丝入扣地叙写出破案的过程。

D. 文本并未对胡人的作案时间、手法,以及苏无名如何判断胡人所窃是太平公主之物做出解释,这是唐传奇的局限性,但不影响作品的完整性。

13. 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无怒吏卒,抑有由也。

(2)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

【答案】8. C 9. D 10. B 11. C 12. A
13. (1)你别对吏卒发脾气,这也是事出有因。

(2)于是下令吏卒将这十几个胡人尽数抓捕,并将这座墓冢挖开。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解答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上下文推断法、代入法等。

根据上下文,“踵”字所在句段,苏无名命令吏卒,让他们到洛阳东门和北门一带守候,若发现有十几个胡人穿着孝服一起出城到城北邙山扫墓,就跟踪他们,并派人迅速报告。

这个“踵”是动词,意为“跟踪,跟随”。

而不是“亲自”的意思。

故选C。

【9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运用,《考试说明》里规定考查18个虚词,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以”“而”“乃”“其”“之”“为”。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知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结合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A项的第一个“者”为时间名词后的音节助词,不译;第二个“者”为定语后置标志。

B项第一个“其”代词,代他;第二个“其”代词,代“我”。

C项第一个“而”是表修饰的连词,不译;第二个“而”是表转折的连词,翻译为“却”。

D项的“为……所”表被动。

故选D。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找名词或代词,找动词,借助虚词(发语词、句末语气词、时间词等),借助句式,借助修辞(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

考生首先可根据“但”“即”这两个连词和虚词“耳”,在句中的“但”“即”前面断开,在“耳”字后面断开。

再根据一组对称的句子“……之日”“……之时”,可在“之时”后面断开。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设题者设计的误导考生的陷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才能准确解答出这道试题。

主要错误类型有:张冠李戴;技法错乱(直接间接、正面侧面、行为语言心理等描写);曲解文意(错误理解主题、文句、词语);混淆时序(不属于某一阶段);就事论事等。

再找准选项区间,将选项和文本进行比对。

第一句是指天后赞赏苏无名破案,赐给苏无名一批金帛之物,并破格将他连升二级,这并非直接表现他有“擒奸摘伏”之能。

第二句写的是胡人祭奠。

第五句说的是开棺结果。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分析文言文写作特色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从文言文的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角度加以分析。

A项张冠李戴,要求三日破案的是天后,长史要求两日破案,下放至吏卒游徼这一级,限一日破案,否则死罪。

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题第一句中的“由”,翻译为“原因”;第二句中的“因”,翻译为“于是”;“执”,译为抓捕;“发”,译为“打开”“挖开”。

【点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首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其次要注意筛选的角度,是“全部表明”还是“没有表现”,是“直接表现”还是没有“直接”二字;另外还要注意指向内容,是思想性格还是行为特点;最后还要考虑筛选范围,是某一文段还是整个选文。

参考译文:
女皇武则天天授年间,她曾赐给爱女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木盒,价值黄金万两.太平公主收下这两盒宝物珍藏于密室之中。

一年以后,太平公主珍藏于密室中的两大盒宝物尽数被盗。

太平公主向女皇报告,女皇听后,大为震怒。

立即召见洛州长史,说:“三日破不了案,就判你的罪!”洛州长史心中非常害怕。

对两县负责主盗的官员县尉说:“两日内破不了案,我就杀了你们!”县尉们对自己部下说:“一天之内必须将盗贼擒获,若擒不了贼,我就先杀了你们!”
下属吏卒们都很惊恐,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来。

在大街上正巧碰到了苏无名,一道将他请到县尉衙门中。

吏卒们向县尉禀告说:“抓盗贼的人来了。

”苏无名快步走上衙门的台阶,县尉迎出来询问。

苏无名说:“我是湖州别驾,因进京听候考核在此。

”县尉责怪吏卒说:“你们怎么让别驾屈尊到来?”苏无名笑着对县尉说:“你别对吏卒发脾气,这也是事出有因。

我任官以来,因揭露隐秘的坏事擒拿奸邪之人而有名,窃贼从我面前经过,没有能够逃脱的。

这些吏卒以前应该听到过我的事,所以把我带来,希望(或许)能够解他们的围。

”县尉大喜赶忙求助。

苏无名说:“与你一道去州府,你可先进去向长史禀告。

”县尉向长史禀告后,长史非常高兴,走下台阶拉着苏无名的手说:“今日遇见先生,你真是救了我的命,请说说擒贼的方法。

”苏无名说:“请与你一道进宫求见天后,我才能说。


于是天后破例召见了他们,询问苏无名:“你能抓到罪犯?”苏无名说:“皇上若委任我破案,就不要限定日期。

对长史、县尉加以宽限,不要让他们追查此案,把负责擒盗的小官员都交由我指挥,不出几十天我为陛下擒拿这些盗贼。

”天后答应了苏无名。

苏无名告诫吏卒说:“不急于捉拿盗贼,有要事则再禀报。


过了一个来月,正好遇上寒食节,苏无名把吏卒召集起来,命令他们说:“每十人五人一组,到洛阳东门和北门一带守候。

若发现有十几个胡人穿着孝服一起出城到城北邙山扫墓,就跟踪他们,并派人迅速报告。

”吏卒守候,果然发现(有一队胡人穿着孝服一起出城向北邙山而去),赶紧向苏无名报告,苏无名前去察看,问守候的吏卒,这些胡人干了些什么?吏卒回答说:“那十几个胡人到了一个新的墓冢前,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